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儿不可切除性恶性实体瘤区域性动脉化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导管的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小儿全身各部位的不可切除性恶性实体瘤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1999年7月至2006年12月对15例不同部位的小儿不可切除性恶性实体瘤行经导管的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33次(每例1~4次).患儿年龄5个月至12岁(中位年龄3.6岁).男6例,女9例.病种包括:横纹肌肉瘤5例(盆腔1例,阴道2例,膀胱1例,盆腔臀部1例),内胚窦瘤4例(骶尾部3例,大网膜1例),恶性畸胎瘤2例(卵巢、小脑各1例),腹腔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1例,肠系膜根部胰母细胞瘤1例,小脑室管膜瘤1例,上臂皮肤纤维肉瘤1例.其中13例为术前治疗、2例为手术时有肉眼残留的术后治疗.方法 为对肿瘤的供血动脉行经导管的灌注化疗.对盆腔、膀胱、子宫阴道肿瘤选用双侧髂内动脉,骶尾部畸胎瘤选用双侧髂内动脉加骶中动脉,腹腔内肿瘤选用肠系膜上动脉,上肢肿瘤选用肱动脉分支,小脑肿瘤选用椎动脉,药物为顺铂80 mg/m2、吡柔比星40 mg/m2,长春地辛3 mg/m2,溶于生理盐水120 ml,灌注时间60 min,间隔4周重复.间歇期加用静脉途径的全身化疗(长春地辛、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结果 全组15例的33次动脉灌注化疗后均无肝、肾、心和听力功能障碍,但有恶心呕吐和Ⅰ~Ⅱ度骨髓抑制,1例小脑室管膜瘤出现轻度偏瘫,4周后恢复.术前治疗的13例均肿瘤明显缩小、局限,可完全切除.术后治疗的2例均无复发.随访24~100个月,无瘤生存13例,失访1例,死亡1例.结论 经导管的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可用于各种部位的不可切除性儿童恶性实体肿瘤,具有较强的肿瘤杀灭作用,副作用小,与静脉途径的全身化疗可交替应用,实现双途径的多药联合化疗,可使不可切除的肿瘤变为可完全切除,或杀灭术后残留的肿瘤、避免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2.
常用的肿瘤介入治疗包括经导管的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经导管的动脉灌注化疗(TAIC或IAC)。TACE是将化疗药与栓塞剂注入肿瘤供血动脉,适用于肝、肾肿瘤。TAIC用于其他部位的肿瘤,只注入化疗药物而不用栓塞剂,进行局部的动脉大剂量冲击化疗,而避免邻近脏器受到栓塞。介入治疗所用的化疗药物有卡铂或顺铂,多柔比星或表柔比星,5-氟尿嘧啶,长春新碱或长春地辛等。栓塞剂有碘油、明胶海绵颗粒、微球颗粒等。根据肿瘤的状况,介入治疗可间隔4周重复1~3次,直至估计手术能完整切除肿瘤。国内TACE应用最多的儿童肿瘤为肝母细胞瘤和晚期肾母细胞瘤。TAIC被用于盆腔、卵巢、阴道、膀胱、骶尾部、腹腔、大网膜、肠系膜根部、臀部、上臂等部位恶性肿瘤的治疗。介入治疗与静脉用药全身化疗的交替应用具有更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动脉灌注对恶性肿瘤进行区域性化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经椎动脉灌注抗癌药物治疗儿童脑干肿瘤这一方法的报道目前国内尚不多见。我院2007年以来采用椎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儿童脑干肿瘤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肾母细胞瘤(WT)细胞凋亡指数(AI)和细胞增殖指数(PI)的影响,并评价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地位。方法将24例肾母细胞瘤患儿按临床分期、病理分型进行配对设计研究,设动脉化疗栓塞组12例,全身化疗组12例,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超敏二步法测定标本的细胞凋亡指数和细胞增殖指数。结果动脉化疗栓塞组AI高于全身化疗组(P<0.05),PI低于全身化疗组(P<0.05),AI与PI成负相关(P<0.05),动脉化疗栓塞组术后瘤体缩小,坏死程度高于全身化疗组(P<0.05),而骨髓抑制少(P<0.05)。结论与全身化疗组相对比,术前采用动脉化疗栓塞法能更有效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使肿瘤缩小、坏死,有利于手术根治,取得更好的疗效,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Wilms瘤的免疫治疗: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提高Wilms瘤治愈率的方法,采用自体外周血应用体外IL-2诱导培养LAK细胞,分别通过全身输注或区域动脉灌注的方法配合化疗、放疗及栓塞、手术切除治疗Ⅰ至期;包括UH型2例在内的Wilms瘤8例,迄今完全存活,其中4例2年均生存。LAK细胞具有不同增加治疗药物引起的毒副反应的效果,对全身状况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6.
婴儿肝母细胞瘤的介入治疗及延迟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经动脉栓塞化疗 (TACE)结合延迟手术治疗婴儿巨大肝母细胞瘤的效果。方法  2 0 0 0年 1月~ 2 0 0 4年 1月不能手术切除的肝母细胞瘤 8例患儿 (男 6例 ,女 2例 )接受 1~ 3次栓塞化疗。年龄 2~ 12个月。每次栓塞化疗前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 ,栓塞化疗时首先超选择进入肿瘤的供血动脉 ,经该动脉先灌注化疗药物和超液化碘油的混悬乳液 ,再使用弹簧圈栓塞该肿瘤血管。结果 每次TACE均未遇到任何大技术问题和明显化疗毒性反应。 6例TACE结合手术患儿及经 3次TACE及静脉化疗患儿均无瘤存活至今。另 1例 1个月后死于肺炎。结论 TACE是治疗婴儿肝母细胞瘤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晚期肾母细胞瘤的术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晚期肾母细胞瘤术前治疗的必要性 ,并分析术前全身化疗和肾动脉化疗栓塞合并全身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  30例Ⅲ、Ⅳ期肾母细胞瘤分为 2组 :①未术前治疗组 11例 ;②术前治疗组 19例 (又分为全身化疗亚组 6例和肾动脉化疗栓塞合并全身化疗亚组 13例 )。结果 未术前治疗组手术死亡率 18.2 % (2 /11) ,肿瘤完整切除率 9.1% (1/11) ,2年无瘤生存率 9.1% (1/11)。术前治疗组手术死亡率 0 % (0 /19) ,肿瘤完整切除率 6 3.2 % (12 /19) ,2年无瘤生存率 73.7% (14 /19)。肿瘤完整切除率比较和 2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意义 (<0 .0 1)。术前治疗组中 ,肾动脉化疗栓塞合并全身化疗亚组完整切除率和 2年无瘤生存率均高于全身化疗亚组。结论 术前治疗可明显提高Ⅲ、Ⅳ期肾母细胞瘤的完整切除率和 2年无瘤生存率。术前肾动脉化疗栓塞与全身用药化疗并用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术前化疗治疗肝母细胞瘤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总结22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肝母细胞瘤病例术前化疗的治疗效果,评价术前化疗对治疗肝母细胞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本院2000年3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收治的22例肝母细胞瘤的治疗经过,包括化疗前确诊方法、化疗方式、方案,手术时机的选择,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化疗前采用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18例,明确诊断为肝母细胞瘤15例,疑似者3例.本组未经术前化疗I期手术切除肿瘤3例.经术前化疗并完成疗程延期手术14例,其中介入治疗2例,全身化疗12例,肿瘤体积在化疗后较化疗前平均缩小55.7%,完整切除肿瘤13例,肿瘤仍不能切除仅活检1例,化疗后肿瘤完整切除率为92.9%.化疗1~2个疗程后放弃继续治疗3例,化疗期间死亡1例.外院初次手术后肿瘤复发行肝移植1例,术后死于腹腔内出血.本组术后超过2年者10例,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2例,术后不足2年者6例,存活5例,1例术后8个月时因肿瘤复发死亡.化疗后仅行活检者术后6个月死亡.结论化疗前必须经病理学确诊,采用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具有损伤小,确诊率高的特点.对不能工期切除的肿瘤,无论采用介入治疗或全身化疗均可使肿瘤明显缩小,对提高肝母细胞瘤的肿瘤完整切除率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不可切除型肝母细胞瘤的术前介入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术前介入性动脉栓塞化疗(TACE)在不可切除型肝母细胞瘤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分析对8例经检查诊断为不可切除型肝母细胞瘤行TACE的治疗结果。结果8例患儿TACE后均有不同程度呕吐、发热、一过性肝功能损害,1例有骨髓抑制,无心、肾功能损害。有6例复查B超检查,肿瘤体积较前均有明显缩小,缩小比例为22.5%~57.5%;5例手术完整切除,均已无瘤存活1~4年,3例复诊检查发现有肺转移或多发转移,家属放弃进一步治疗后死亡。结论TACE具有化疗药物剂量小、全身副作用少、化疗效果好的优点,可作为一种术前治疗方法应用于不可切除型肝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10.
小儿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顺铂(DDP)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可行性.方法①兔的模拟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实验,了解其药代动力学特点、实施方法和可能的副作用;②5例小儿腹部恶性肿瘤术中肿瘤切除后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观察临床症状和血象、肝肾功能改变.结果动物实验表明腹腔热灌注化疗后腹腔液DDP浓度明显高于血浆浓度、也高于静脉用药后的腹腔液浓度(均为P<0.01),而肾组织DDP浓度较低(P<0.05).灌注温度>43℃可能导致腹腔脏器坏死.41~42℃、速度逐渐加快至100ml/min,灌注60min腹腔脏器无明显损害.临床应用5例均无明显并发症,血象和肝肾功能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DDP腹腔热灌注化疗可明显提高腹腔液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减少肾毒性.在适当温度下可安全用于小儿.  相似文献   

11.
自2003年1月至2005年2月我科共收治小儿肝母细胞瘤8例,其中5例经B超,CT或MRI等检查临床诊断为ⅢA期肝母细胞瘤,无法Ⅰ期手术完整切除,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疗程后均能完整切除肿瘤,无手术死亡病例,存活最长已2年,平均存活时间11个月,无肿瘤复发或转移。  相似文献   

12.
儿童原发性恶性非肾母细胞瘤性肾脏肿瘤诊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性恶性非肾母细胞瘤性肾脏肿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至2008年1月问收治的11例儿童原发性恶性非肾母细胞瘤性肾脏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术前影像学检查并于术前行穿刺活检,治疗方法主要为术前介入和/或全身化疗、手术切除、术中热灌注化疗和术后化疗.结果 肾细胞癌6例,无瘤长期(平均32个月)生存率66.7%.中胚性肾瘤3例,均获3年以上无瘤生存.肾透明细胞肉瘤1例,术后复发死亡.肾横纹肌样瘤1例,术后化疗2个月复发,结论儿童原发性恶性非肾母细胞瘤性肾脏肿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与肾母细胞瘤相似,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其中肾细胞癌发病年龄多为年长儿,而肾透明细胞肉瘤、中胚层肾瘤和肾横纹肌样瘤则多见于小婴儿.经过多项系统性治疗,中胚层肾瘤预后较佳,肾细胞癌次之.  相似文献   

13.
化疗是恶性肿瘤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但是长期静脉穿刺输药给患儿带来了不便和痛苦。长期中心静脉置管在国外已经普遍运用于肿瘤患儿的化疗[1] ,但在国内肿瘤患儿中未见报道。我院近1年来为 16例肿瘤患儿采用经颈内、颈外静脉置管 ,皮下埋入化疗泵 ,术后进行灌注化疗药物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1999年 6月~ 2 0 0 0年 6月共为 16例恶性肿瘤患儿安置化疗泵。其中女 12例 ,男 4例。年龄 1~12岁。病种 :神经母细胞瘤 6例 ,卵黄囊瘤 4例 ,白血病 3例 ,肾母细胞瘤 2例 ,淋巴瘤 1例。经颈内或颈外静脉置管于上腔静脉 ,皮…  相似文献   

14.
显微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对小儿髓母细胞瘤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显微手术辅以放疗、化疗对小儿髓线细胞瘤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髓母细胞瘤患儿分为二组。手术全切除组和手术未全切除组。前才术后只接受全神经轴放射治疗,后者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观察二组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差异。结果 手术全切除组术后肿瘤复发率29.3%,1、2、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4.1%、82.4%;手术未全切出生率且术后肿瘤复发率85.7%、1、2、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1.4  相似文献   

15.
小儿巨大肝脏肿瘤的诊断和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5例小儿罕见肝脏巨大肿瘤的临床特点,B超、CT、选择性动脉造影的改变。提出术前术中诊断的注意点。术中根据肿瘤大小、部位以及与下腔静脉、肝静脉的关系选择恰当的术式。认为全肝血流阻断低温灌注对完成巨大的肝肿瘤切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介入治疗在小儿腹部恶性肿瘤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巨大腹部肿瘤采用介入治疗,为肿瘤完整切除创造有利条件。方法 对12例腹部恶性肿瘤患儿进行介入治疗,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个月 ̄7岁。肝母细胞瘤6例,神经母细胞瘤3例,肾母细胞瘤2例肾上腺皮质癌1例。采用Seldinger’s技术进行动脉插管造影,确定肿瘤主要供血动脉,进行肿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局部注入化疗药物,然后用碘油、明胶海绵或白芨微球栓塞肿瘤的供血动脉。结果 12例中7例手术  相似文献   

17.
中晚期肾母细胞瘤术前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介入性肾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作为一种术前化疗方法治疗巨大或晚期肾母细胞瘤的可行性。方法 10例巨大或晚期肾母细胞瘤术前行TACE,栓塞剂为40%碘油(或超液化碘油)0:5-0.6ml/kg、阿霉素10-15mg/m∧2(体表面积)和明胶海绵,2周后手术切除瘤肾。结果 TACE后有发热,但无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改变,肿瘤缩小,手术时出血较少,易完整切除。治疗后有“降期”现象,有5例因肿瘤彻底坏死而术后不能确定组织类型。结论 TACE的优点是化疗药物剂量小,全身副作用少,肿瘤坏死较彻底,可将术前治疗时间缩短为2周,可作为一种术前化疗方法,单独应用或与全身用药并用于中晚期肾母细胞瘤的治疗。缺点与静脉用药术前化疗相似,有“降期”现象,且因肿瘤彻底坏死而组织分型困难。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有助于在TACE前确定肿瘤组织类型。  相似文献   

18.
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治疗白血病的方法,是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髓外白血病和全身强化治疗的重要手段,但也引起了较多严重的并发症。HD—MTX化疗后除骨髓抑制外,最大的副作用是黏膜损伤,出现口腔黏膜感染,影响进食和服药,进而影响肿瘤治疗效果。通过对23例应用HD—MTX化疗患儿采用不同口腔护理液,观察口腔黏膜损伤程度,以期找到一种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告6例急性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后出现卷发,通过临床治疗观察初步分析其原因。方法2001年4月~2004年4月,对6例急性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后出现卷发患儿进行家族调查及家谱分析,对患儿白血病类型、化疗药种类、接受化疗的时间进行总结。结果6例急性血液病肿瘤患儿均无家族遗传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共同接受的化疗药物为大剂量环磷酰胺(CTX),剂量为800mg/m^2。结论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可以引起卷发,可能与大剂量CTX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在肝母细胞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2013年收治的10例经TACE 治疗的肝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随访治疗后患儿的全身情况、血AFP值及瘤体体积大小的变化及生存情况。结果患儿10例,男女比例4∶1,发病中位年龄9.5个月(1个月~10岁),10例患儿首诊后均予以1~4次TACE 治疗,其中6例TACE+手术+化疗,1例TACE+化疗,3例在TACE 治疗后放弃继续治疗。介入治疗后肿瘤体积较前均有明显缩减(26.2%~10.00%,平均70.0%),血清AFP值下降明显(28.5%~99.7%,平均83.6%)。所有患儿在接受TACE 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呕吐、一过性肝功能损害(Ⅰ度3例,Ⅱ度2例,Ⅲ度1例)、轻度骨髓抑制、贫血等不适,未见明显心脏毒性及肾毒性损害。随访时间2~11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6.1个月,1年存活率100%(7/7),2年存活率86%(6/7),3年存活率71%(5/7)。6例患儿在接受TACE治疗后成功行手术切除,术后均接受全身化疗,1例仅经过4次TACE治疗及化疗后肿瘤消失,未行手术治疗,均无瘤存活至今。3例放弃治疗患儿分别于2~8个月后死亡。结论 TACE治疗可作为肝母细胞瘤术前重要的辅助治疗方式,能够使肿瘤体积明显缩小,血供减少,促进肿瘤包膜增厚,为尽可能完整切除创造了条件,能够改善肝母细胞瘤患儿的生活质量,提高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