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项基本的临床操作技术,是急诊抢救和危重手术的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以及临床输血、输液、扩容、输注全静脉营养液,甚至安装临时起搏器的前提。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的分析及对策。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自1952年Robert Awlaniac等人将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推荐临床应用以来,由于近几年导管材料的不断更新,操作技术的改进及长期治疗的需要,使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自1996年至今,共对58例病人采取了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现将其临床应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作为临床侵袭性操作之一,是建立快速、安全、有效的深静脉通道以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重要手段,经锁骨下静脉途径具有位置固定、管径粗大、血流快、经常处于充盈状态,患者活动受限小、便于护理、置管时间长等优点。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高,操作不当会引起一些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1]。本文总结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科169例应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资料,了解锁骨下静  相似文献   

4.
王晓 《中国医药指南》2014,(23):329-329
目的探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并行有效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行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24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穿刺效果、一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5.83%,对照组为87.50%;实验组发生并发症1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4例,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839,P>0.05);实验组满意度为87.50%,对照组满意度为54.1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41,P<0.05)。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能达到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同样的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在临床上患者满意度更高,考虑是穿刺位置更舒适,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及其在重症监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在锁骨中点下0.5~1.0 cm处为穿刺点成功置入导管进行重症监护和治疗.结果 46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首次成功40例(86.96%),总成功44例(95.62%).结论 此方法在重症监护病房应用广泛、效果好,只要操作恰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观察经颈内静脉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特点及并发症。方法将20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分为两组,A组(n=100)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n=100)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均采用佛山特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观察两种插管途经的穿刺成功率、完成置管时间、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1]。结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成功率95%,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80.0%(P〈0.05),完成插管时间亦优于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亦比锁骨下静脉穿刺少。结论表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P〈0.005),是首选的穿刺置管径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两种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126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手术病人随机分成2组,颈内静脉置管组(A组,n=72),锁骨下静脉置管组(B组,n=54),对置管成功率和常见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P<0.05).结论:临床麻醉中颈内静脉比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观察深静脉置管术的并发症及相应处理对策;比较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2种置管术的优缺点.方法 共368例患者,采用Arrow公司的中心静脉导管,选择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置管.结果置管成功率为97.86%,并发症发生率为16.97%;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和股静脉置管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深静脉置管术安全、可靠,可减轻患者痛苦,尤其适合在老年危重患者中开展;锁骨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各有优缺点,而后者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前斜角肌后缘与肩胛舌骨肌上缘交点的锁骨上新进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拟行大手术的成年患者34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89例,采用经前斜角肌后缘与肩胛舌骨肌上缘交点的锁骨上新进路;对照组151例,采用传统的锁骨下进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同时记录总穿刺成功率、首次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穿刺成功率、首次成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前斜角肌后缘与肩胛舌骨肌上缘交点锁骨上新进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解剖标志清楚,操作方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作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另一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57例肿瘤化疗患者进行锁骨下入路静脉置管、分析锁骨下静脉置管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结果锁骨下静脉置管成功率为98%,留置时间为8~186d(平均84d),无导管阻塞及空气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肿瘤患者在化疗中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保护了静脉。  相似文献   

11.
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耿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9):1320-1321
目的:探讨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和改进技术。方法:对2003年11月~2007年12月250例应用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相关的并发症和技术问题。结果:250例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术并发症发生率为5.6%,其中局部渗血、血肿5例(2%),误穿动脉4例(1.6%),气胸2例(0.8%),局部红肿感染2例(0.8%),心律失常1例(0.4%)。结论: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具有一定的风险,需从多方面、多环节分析原因,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是急诊急救的一项基本临床操作,用于输血输液、血流动力学监测、安放心脏起搏器、行深静脉营养及血液透析等.近年来我科就锁骨上和锁骨下两种径路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进行了比较,认为锁骨上法快捷、简便、易行、并发症少.本文就两者首次失败率、操作难易程度、并发症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改良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右锁骨下凸为骨性标志,其下方2.0 cm为穿刺点,指向距胸锁关节1.0cm的锁骨上缘.结果 共应用改良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125例,一次置管成功为110例,二次穿刺置管成功为12例,3例改用其他穿刺方法置管成功.结论 应用此方法能有效提高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可操作性强,并发症少.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恶性肿瘤化疗中应用的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236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化疗的观察和护理。结果236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均获得成功,保证了患者顺利完成化疗疗程。结论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和护理对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及患者顺利完成化疗疗程发挥了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1998年以来开始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为抢救危重病人开辟快速通道 ,以便快速扩容和用药 ,为肿瘤患者长期化疗及浅表静脉穿刺有困难患者长期用药提供方便 ,现收集了100例 ,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病例 ,现将其穿刺置管术的方法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随机收集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100例 ,其中年龄33~80岁 ,置管时间3~180天 ,平均66天 ,穿刺部位右侧锁骨下静脉96例 ,左侧锁骨下静脉4例。2操作方法患者平卧 ,肩下垫小薄枕头 ,肩略向上提并外展 ,头稍后仰 ,偏向对侧 ,使颈部充分暴露 ,一般采用右侧 ,因为左侧穿刺易…  相似文献   

16.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是测定中心静脉压,了解心功能,指导输液速度,以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已逐步推广应用于大量快速输血输液、静脉高营养疗法、化疗、经静脉放置起搏导管甚至长期经静脉治疗而外周血管状况不好等情况.常用的穿刺位置有经锁骨中点、锁骨中内1/3交界处、锁骨中外1/3交界处三个位置.然而在穿刺和置管的过程中,各种并发症常有发生,应给予高度重视.本文总结2005年12月~2007年12月我院350例应用不同入路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结果,了解不同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发生原因,探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肿瘤患者手术治疗、化疗及静脉高营养方案的实施,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有时可致气胸的发生,现将气胸的产生原因及处理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半卧位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及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临床中因各种原因致不能平卧的危重病人行半卧位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8例行半卧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穿刺方法:体位选择半卧位;穿刺点选择在锁骨中点的外侧1.0~1.5cm,下方1.5-2.5cm;进针的方向为穿刺针与皮肤夹角大约10°~30°角,穿刺针与锁骨轴线呈约30°~60°角,针尖指向胸骨上窝至环状软骨中1/3处;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深度右侧为12~15cm,左侧为14~17cm。结果成功率:穿刺总成功率100%,一针穿刺成功率67.86%,再穿刺成功率28.57%,单侧失败改对侧穿刺率3.57%;并发症:穿刺点出血3例,导管从锁骨下静脉走向颈内静脉2例,一过性心律失常1例,误入锁骨下动脉1例;导管感染1例;无血气胸、乳糜胸、导管堵塞、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半卧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安全、有效、成功率高,为不能平卧的危重患者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熟悉认识锁骨下静脉的局部解剖结构,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方法对126例住院患者(男75例、女51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锁骨上人路穿刺置管术68例,(男42例、女26例)。锁骨下人路穿刺置管术58例(男33例、女25例)。结果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其中一次成功109例,占86.5%,(男71例,占94.7%;女38例,占74.5%),失败17例,占13.5%。(男4例,占5.3%;女13例,占24.55)。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难度较大,成功率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实施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的X线片,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的X线解剖特点,另将140例分为对照组70例采用传统方法操作,改进组70例依据X线解剖特点采用改进的方法操作,对两种方法效果进行比较,及140例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的X线解剖特点。结果: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通常走行于锁骨内侧1/3段后方,一般不超出锁骨内侧1/3段的上下缘。改进组一针穿刺成功率78.57%,穿刺总成功率97.14%,穿刺置管时间(13±6.2)min;对照组一针穿刺成功率35.71%.穿刺总成功率85.71%,穿刺置管时间(18±7.6)min。结论:依据X线解剖特点改进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