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儿童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2年收治的35例臀肌挛缩症病人。结果:35例臀肌挛缩症病人均采用臀大肌松解术,术后随访1~10年,属于优级32例,良级3例,无差级病例。结论:儿童臀肌挛缩症在早期非手术治疗无效前提下,臀大肌松解术能显著改善病人的症状。  相似文献   

2.
臀肌挛缩症1969年由Valderrama首次报告。国内于1978年解放军总医院首次比较全面地报告本病,在这以后有许多学者陆续报道此病。本症名称甚多,有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1]、臀肌纤维化[2]、肌肉注射后臀肌纤维化[3]、臀肌纤维化继发够关节挛缩[4]、儿童髋关节外展挛缩[5]、小儿肌肉注射后臀肌挛缩症[6],最近杨忠汉等又提出臀肌筋模挛缩症[7]。1病因学有关臀肌挛缩症的病因尚不明确,有以下学说:1.l肌肉注射学说:由于注射的损伤和药物的化学刺激,引起创伤和化学性肌纤维炎,纤维组织增生。由于两侧臀部接受肌注的机会相等,故双侧病变多…  相似文献   

3.
1993年9月~2004年10月,我院共收治臀肌挛缩症1826例,其中重型臀肌挛缩症146例,占8%。采用臀肌松解加臀大肌止点延长或植皮术进行矫治,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并指导术后进行持续性的功能锻炼,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臀肌挛缩症229例的手术治疗作一评价,探讨手术时机和方法的选择。方法:229例臀肌挛缩症全部采用臀肌挛缩切断松解术。结果:平均随访5年,手术治愈率为92.6%。挛缩肌肉主要为臀大肌、臀中肌,其发生率分别为85.0%和73.0%。另有少部分病例为单纯阔筋膜张肌挛缩。其中臀大肌、臀中肌同时挛缩占45.0%,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均挛缩占20.0%。结论:臀肌挛缩症的治疗要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须切断所有术中能触之的挛缩组织,并检查松解效果和术后2周开始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5.
臀肌挛缩症〔1〕又称儿童臀肌挛缩症、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臀肌纤维化、肌肉注射后臀肌纤维化、儿童髋关节外展挛缩、小儿肌肉注射后臀肌挛缩症,是由于臀肌及筋膜纤维性挛缩,引起髋关节外展、外旋挛缩畸形和屈曲障碍,表现出蹲、坐及行走的异常姿势和步态。本病病因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臀大肌止点上移松解术治疗重症臀肌挛缩症的远期疗效。方法160例重症臀肌挛缩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传统臀肌松解术及臀肌止点上移松解术,平均随访66.3个月,比较其外展挛缩角度改善情况,并通过自制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34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中,接受臀大肌止点上移松解术者其外展挛缩角度改善及疗效评分均优于接受传统臀肌松解术者。结论臀大肌止点上移松解术治疗重症臀肌挛缩症远期疗效满意,优于传统臀肌松解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龄臀肌挛缩症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臀肌挛缩带切断术加臀大肌止点松解术治疗129例患者。术后进行早期分步骤的系统功能锻炼。结果:全部病例随访优良率为93.8%。结论:臀肌挛缩带切断加臀大肌止点松解术能达到彻底松解挛缩组织的目的,配合早期分步骤的功能锻炼治疗大龄臀肌挛缩症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臀肌挛缩症一般认为是由于反复臀大肌肌肉注射抗生素等药物所致的肌肉纤维性挛缩。该病明确诊断后一般需手术治疗。现将我科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10例臀肌挛缩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例患者中男8例,女2例,年龄12~16岁,平均13.8岁。患者均有反复臀大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臀肌挛缩症手术时机和方法的选择,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229例臀肌挛缩症全部采用臀肌挛缩切断松解术。结果 平均随访5年,手术治愈率为92.6%;挛缩肌肉主要为臀大肌、臀中肌,其发生率分别为85.0%和73.0%,另有少部分病例为单纯阔筋膜张肌挛缩。结论 臀肌挛缩症的治疗要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须切断所有术中能触之的挛缩组织,并检查松解效果和术后2周开始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0.
<正> 臀肌挛缩症多见于小儿臀部反复多次肌肉药物注射,引起臀大肌纤维性挛缩,继发髋关节功能障碍,表现有特殊的步态和体征,这一现象已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1970年Valderrama、国内1978年马承宦首先报告了此类病例。笔者总结近两年来诊治的6例臀肌挛缩症,结合文献复习,发现  相似文献   

11.
许刚  赵晨光 《山西医学院学报》2013,(12):931-933,100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3,TGF—β3)在臀肌挛缩症(gluteal muscle contracture,GMC)患者臀肌挛缩带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检测23例臀肌挛缩症患者臀肌挛缩带和挛缩带旁臀大肌组织中TGF—β3,的表达水平。结果挛缩带中TGF-β3,弥漫性分布于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呈强阳性。TGF-β3 mRNA在挛缩带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挛缩带旁臀大肌组织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6±0.63 vs 1.28±0.49,P〈0.05)。结论臀肌挛缩症患者臀肌挛缩带中TGF—β3,表达水平升高,TGF—β3可能参与了臀肌挛缩症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臀大肌挛缩症亦有称之为臀筋膜挛缩,臀肌纤维化、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等。国内马承宣首先报告。此症由于病因不明,易误诊,耽误治疗。我院1987~1990年诊治10例,8例做了开窗手术,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5例。年龄4~14岁。病变为双侧的2例。  相似文献   

13.
臀肌挛缩症对小儿髋部发育的影响对手术后的14例左右不对称的和24侧对称的臀肌挛缩症患儿的骨盆进行了x线髋臼指数和髂骨的高宽比值测量。不对称的臀肌挛缩症的14名患儿,年龄5~12岁,平均8.4岁。轻者为臀大肌和/或臀中肌有挛缩,重者合并有臀小肌和/或髋...  相似文献   

14.
臀大肌相关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臀大肌的形态学观测,以其对臀肌挛缩症松解术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用15具红色乳胶液动脉灌注的尸体作双侧臀部解剖30例,解剖观察臀大肌及其周围结构,测量臀大肌起止点,覆盖范围及观察滋养血管及坐骨神经和臀大肌的关系。结果 臀大肌呈菱形、上缘长约9.1cm、下缘长约10.3cm、止点宽约9.8cm、臀大肌血供来自臀上下动脉浅支,在内侧缘1/3的深面进入,臀大肌神经支配来自于臀下神经。结论 臀肌挛缩症患者手术切口选择应沿臀大肌纤维走行方向,在中部为佳,因该部血管稀少。  相似文献   

15.
我院1958年~1990年手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1210例,其中5例术后并发臀肌挛缩症。采用手术切断挛缩的臀肌后髋关节功能得到恢复。手术采取侧卧位,便于检查挛缩的臀肌松解是否彻底。将挛缩的臀大肌、髂胫束切除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报告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8例,男6例,女2例,这些患者均有典型的臀肌挛缩症状.手术切断松解孪缩的臀大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探讨了臀肌挛缩症的病因、病理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手术和功能锻炼的办法.本症保守治疗无效,手术是治疗本症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臀肌筋膜挛缩症的治疗。方法46例全部手术治疗,将纤维的条索物完全切除及对一切挛组织行彻底松解,并于术中检查松解效果,术后并腿屈髋屈膝固定。结果46例均在术后半年内恢复正常步态。结论本症病变并非局限于臀大肌,还可累及其它臀肌及臀筋膜,建议称此症为“臀肌筋膜挛缩症”。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手术方法治疗臀肌挛缩症(GMC)的治疗效果,对1999年6月~2004年1月51例臀肌挛缩症的患者采用大粗隆上方斜形切口松解挛缩的臀肌筋膜和部分髂胫束,严重者需同时切除挛缩变性组织,同时“Z”形切开髂胫束和臀大肌挛缩筋膜的手术治疗。结果随访9~19个月(平均13个月),51例均疗效优良,无出血、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出现。认为采用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臀肌挛缩症是因臀大肌纤维挛缩导致髋关节活动受限的疾病.本文总结1993-07~2000-02间的18例病例,术后效果与术前挛缩程度有关.在臀肌挛缩术后,强调早期功能训练,防止形成新的粘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微创治疗臀肌挛缩症(GMS)经验。方法:大转子尖、挛缩的臀大筋膜前后缘三点进位分别可切断挛缩臀大肌筋膜、臀小肌、臀中肌筋膜、髋关节囊,延长臀大中肌。结果:806例均采取手术治疗,随访736例0.5~4.5年,优良率97.5%。结论:对臀肌挛缩症手术年龄、方法选择、术后功能锻炼进行分析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