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FIB-4指数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合并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锦州市中心医院消化科2020年5月-2021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83例,息肉病理类型为增生性或炎性息肉的纳入对照组(44例),病理类型为腺瘤性息肉的纳入腺瘤组(139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计算FIB-4指数,比较两组各指标有无差异;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AFLD合并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FIB-4指数在MAFLD合并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腺瘤组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体质量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FIB-4均高于对照组,腺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小板计数(PL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尿酸(U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BMI、AST、FIB-4指数为MAFLD合并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FIB-4风险评估中的AUC为0.86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6%、90.9%。结论 FIB-4指数在MAFLD合并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中有预测价值,可帮助初筛腺瘤性息肉发病高危人群,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老年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失败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评分模型,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10月在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610例老年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406例)和验证组(204例)。依据肠道准备质量,将建模组患者分为肠道准备成功组和失败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肠道准备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评分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 χ2检验及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BMI≥24、合并便秘、合并糖尿病、有结直肠手术史、首次进行结肠镜检查是老年患者肠道准备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应的风险评分依次为2、2、3、2、5、4分,评分≥8分为高风险人群。建模组检验结果显示,Hosmer-Lemeshow χ2=8.969,P=0.25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17(P<0.001),灵敏度为50.89%,特异度为79.59%。验证组检验结果显示,Hosmer-Lemeshow χ2=4.188,P=0.840;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20(P<0.001),灵敏度为48.38%,特异度为81.69%,正确率为71.57%。 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的预测效果良好,可为临床医护人员评估老年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失败的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8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资料。将有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史大于1年的患者作为EST组,按1∶2配比,选择同期行结肠镜检查但无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史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结直肠腺瘤检出率、发生部位及病理类型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 EST大切开组结直肠腺瘤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ST大切开组(P=0.027)、男性(P=0.017)是结直肠腺瘤的危险因素;EST大切开组与对照组比较,腺瘤的发生部位(P=0.233)和腺瘤病理分型(P=0.92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大切开术、男性是结直肠腺瘤的危险因素,应注意此类患者结直肠腺瘤的筛查。同时,临床医生应严格把握EST适应证并选择适当的术式,尽量保护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与结直肠绒毛状腺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56例结直肠绒毛状腺瘤患者(试验组)和68例肠镜检查未发现异常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可能与结直肠绒毛状腺瘤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与结直肠绒毛状腺瘤发生的关系。结果试验组患者甘油三酯、体重指数及空腹血糖(1. 9±0. 8 mmol/L,24. 3±3. 8 kg/m~2,6. 2±0. 9 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 5±0. 9 mmol/L,22. 5±2. 9 kg/m~2,5. 6±0. 8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甘油三酯,体重指数及空腹血糖为结直肠绒毛状腺瘤的危险因素(OR=1. 86,95%CI:1. 05~3. 68,P=0. 03; OR=2. 45,95%CI:1. 00~6. 04,P=0. 04; OR=1. 23,95%CI:1. 02~1. 50,P=0. 04)。结论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及空腹血糖与结直肠绒毛状腺瘤发生相关,应注意对上述指标异常人群的结肠镜筛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平均风险人群结直肠腺瘤的检出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该人群结直肠腺瘤的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该院行肠镜检查并符合平均风险人群条件的677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和肠镜结果,分析结直肠腺瘤、进展期腺瘤的检出情况,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结直肠腺瘤、进展期腺瘤的检出率分别为13.1%(89/677)、2.7%(18/677)。年龄增长、超重或肥胖、吸烟是发生腺瘤的相关因素(P0.05)。≥50岁(50~60岁:OR=1.789,95%CI:1.067~2.999,P=0.027;≥60岁:OR=2.183,95%CI:1.154~4.130,P=0.016)、吸烟≥400支/年(OR=1.948,95%CI:1.146~3.310,P=0.014)是结直肠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OR=3.444,95%CI:1.034~11.480,P=0.044)是进展期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50岁、吸烟≥400支/年是发生结直肠腺瘤的危险因素,若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则增加进展期腺瘤的风险,上述指标为制订平均风险人群结直肠腺瘤筛查策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少年儿童结肠镜检查术前肠道准备不良的相关因素,为提高肠道准备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7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28例患者(年龄4~17岁)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结肠镜术前肠道准备效果分为肠道准备不良组及肠道准备良好组,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肠道基础性疾病、首次排便时间、服药总时间、服药时机和是否完全服完泻药等。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肠道准备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该组患者肠道准备不良发生率为35.16%(45/1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便秘、首次排便时间、服药总时间和是否完全服完泻药是肠道准备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便秘、首次排便时间大于1 h和未能完全服完泻药是肠道准备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少年儿童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不良发生率较高,便秘、首次排便时间大于1h和未能完全服完泻药是肠道准备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结肠腺瘤性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41例,均进行过结肠镜检查并排除恶性肿瘤,依据结肠镜下表现及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非腺瘤性息肉组(n=139)和腺瘤性息肉组(n=102)。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实验室检查数据,分析两组患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结肠腺瘤性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腺瘤性息肉组相比,腺瘤性息肉组患者的年龄更高(57.6±8.1岁vs.54.5±10.5岁)、吸烟比率(57.8%vs.37.4%)及饮酒比率(48.0%vs.21.6%)更高、糖尿病病程更长[10.5(5.0,16.0)年vs.9.0(3.0,13.2)年]、胰岛素用药比率更高(48.0%vs.33.1%)、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值更高[26.31(16.17,54.89) vs.19.12(12.90,26.98)]、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68.6%vs.41.7%)及周围动脉疾病发生率更高(20.6%vs.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OR=3.225,95%CI:1.778~5.85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OR=2.308,95%CI:1.298~4.105)、周围动脉疾病(OR=3.029,95%CI:1.265~7.250)是2型糖尿病患者结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饮酒、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周围动脉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结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在该类患者中开展结肠镜检查有利于结肠癌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乳酸(LAC)辅助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判断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ICU病房收治的100例老年重症感染患者,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存活,n=82)与预后不良组(死亡,n=18)。收集两组治疗前基础资料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感染部位、饮酒史、吸烟史、APACHEⅡ评分及LAC水平,再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ICU老年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预后不良组年龄、APACHEⅡ评分及LAC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ROC分析证实,年龄、APACHEⅡ评分及LAC水平均能用于ICU老年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8、0.886、0.884(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年龄≥73岁、APACHEⅡ评分≥13分、LAC≥9.145 mmol/L为ICU老年重症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ICU老年重症感染患者预后受到年龄、APACHEⅡ评分、LAC的影响,临床医师应对其予以密切的关注,对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舟山地区慢性肠炎患者结直肠癌筛查模型。方法选取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102例及慢性肠炎患者10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结肠息肉史、粪便潜血检测结果、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联合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联合预测模型诊断结直肠癌的效能。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粪便潜血阳性、结肠息肉史、慢性腹泻、一级亲属肠癌史、阑尾炎或手术史、胆囊疾病或手术史、慢性便秘史、吸烟史、饮酒史、CEA5 ng/mL、CA19-935 U/mL是结直肠癌的风险因素(P0.05)。联合预测模型Logit(P)=0.915(年龄50岁)+1.971(粪便潜血阳性)+0.755(结肠息肉史)+1.334(慢性腹泻)+0.887(一级亲属肠癌史)+0.686(阑尾炎或手术史)+0.817(胆囊疾病或手术史)+0.580(慢性便秘史)+1.108(吸烟史)+0.852(饮酒史)+1.607(CEA5ng/mL)+1.192(CA19-935 U/mL)。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预测模型诊断结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6,最佳临界值为5.873,敏感性为80.39%,特异性为86.00%,阴性预测值为81.43%,阳性预测值为85.17%,约登指数为0.66,诊断效能均优于各单项指标。结论初步建立了舟山地区慢性肠炎患者结直肠癌筛查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情况对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连续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72例,均采用统一的访谈式问卷调查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情况,并采集患者入院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 单变量分析发现两组间性别、年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心房颤动、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久坐生活方式、小动脉粥样硬化性(SVO)、心源性卒中(CE)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史、TIA治疗、CE是严重型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吸烟史、TIA治疗史、CE是独立危险因素.应进行大样本队列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心内科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素。方法 搜集自2016年2月- 2019年8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共68例,作为研究组;搜集同期未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14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饮酒史、吸烟史、合并症、BMI、年龄、疾病类型等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分析影响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素。结果 研究组患者中心率失常、伴高血压、伴高血脂、伴心肌梗塞病史、伴外伤、便秘、瓣膜心脏病和慢性肺病比例、BM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经Logistic分析显示,瓣膜心脏病、高血脂、心肌梗塞病史、慢性肺病、便秘、心率失常、BMI≥28kg/m2均为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高血脂、心肌梗塞病史、慢性肺病、便秘以及肥胖均会增加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性,在治疗时需早期评估心内科老年患者的心源性猝死风险,指导患者调整生活习惯,控制合并症,预防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幽门螺旋杆菌中细胞毒素(CagA)、空泡毒素(VacA)与糜烂性胃炎的危险因素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于该院治疗的56例糜烂性胃炎患者作为糜烂性胃炎组,54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慢性胃炎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运用免疫印迹法对幽门螺旋杆菌(HP)进行抗体分型检测...  相似文献   

13.
We examined the defecatory conditions in a population of Japanese subjects and analyzed the measured parameters as a means for self-evaluation of defecation. Subjects (n=1195) were residents of northern Japan and were all aged over 40 years. The state of defecation and fe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ssessed with regard to nine parameters including "self-reported bowel habit" and "bowel movement frequenc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o analyz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complaint of constipation and other eight parameters. A higher tendency for constipation was noted in women than in men. The highest value of the odds ratio was "bowel movement frequency"; especially the value "once per three days or more" was noted in both genders (odds ratio: 13.38 and 42.46 in men and women,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stool appearance", "length of time for bowel movement", "straining after bowel movement", "alternating diarrhea/constipation/disorder" and "travel-related changes in bowel movement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with the complaint of constipation ("self-reported bowel habits") in both genders. In conclusion, the study elucidated that personal and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bowel habits in normal subjects consisted of various factors under the heading of "bowel movement frequency".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安徽地区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CDI)的临床特征及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877例临床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 059例,测定艰难梭菌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抗原及毒素。记录CDI患者临床资料,选取同期非CDI腹泻患者90例为对照组,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CD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在877例患者中共检出艰难梭菌GDH抗原205例,阳性率为23.4%(205/877)。其中46例毒素检测阳性,CDI发生率为5.2%(46/877)。与对照组比较,CDI组年龄(69.3±14.1岁 vs 59.5±16.6岁)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3, P<0.05),且肺部感染、住院时间及30天内使用广谱抗生素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0,10.477,21.080,均P<0.05),而血红蛋白(102.1±29.8 g/L vs 113.3±25.7 g/L)及血清清蛋白(30.3±6.4 g/L vs 34.7±6.8 g/L)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5,-3.520,均P<0.05)。高龄和30天内使用广谱抗生素(OR=1.042,29.274,均P<0.05)是CD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住院腹泻患者进行艰难梭菌GDH抗原及毒素测定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对高龄和使用广谱抗生素的腹泻患者警惕CDI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种植牙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管理对策。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人工种植牙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围手术期是否感染分为病例组(感染组)与对照组(未感染组)。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人工种植牙围手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据此制定护理管理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人工种植牙围手术期感染的相关因素有年龄、吸烟史、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病史询问、医护人员感染意识、感染防控知识宣教、植入物管理、术后护理依从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1h、病史询问不详细、感染防控知识宣教缺失、植入物管理不严、术后护理依从性差是人工种植牙围手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人工种植牙围手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1h、病史询问不详细、感染防控知识宣教缺失、植入物管理不严、术后护理依从性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C反应蛋白(CRP)、尿微量白蛋白(UMA)联合检测在慢性肾脏病(CKD)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IC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CKD合并ICD患者12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24名作为对照组。分析2个组RBP、CRP、UMA水平及联合检测对CKD合并ICD的敏感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CKD合并IC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RBP、CRP、UM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BP、CRP、UMA联合检测的敏感性(94.35%)均高于单一指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RBP、CRP、UMA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1.417、1.851、1.273,P均<0.05)。结论 RBP、CRP、UMA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CKD合并ICD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血清RBP、CRP、UMA是CKD合并IC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经内镜摘除术后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以该院收治的342例行内镜摘除术治疗的结直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该组患者经内镜摘除术后并发出血的发生率。并将该组患者分为并发出血组和未并发出血组,以术后并发出血为因变量,以可能诱发患者术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史、饮酒史、息肉发生位置、息肉病理分型、息肉大小、息肉形态和息肉数量)为自变量,先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再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工具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该组342例患者术后并发出血的发生率为7.60%(26/3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出血组患者合并高血压者比例高于未并发者(P0.05),合并高血脂史者比例高于未并发者(P0.05),息肉直径2.0 cm者比例高于未并发者(P0.05),息肉形态有蒂息肉者比例高于未并发者(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息肉直径2.0 cm、息肉形态有蒂息肉均为结直肠息肉经内镜摘除术后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息肉经内镜摘除术后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息肉直径2.0 cm、息肉形态为有蒂息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鼻中隔黏膜下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嗅觉改变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医院行经鼻中隔黏膜下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发生嗅觉改变的13例患者作为改变组,未发生嗅觉改变的77例患者作为正常组。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经鼻中隔黏膜下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嗅觉改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经鼻中隔黏膜下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嗅觉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3例出现嗅觉改变的患者中,9例轻度嗅觉减退,3例中度嗅觉减退,1例重度嗅觉减退。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手术时间、保留中鼻甲、消毒液浓度、鼻窦炎、脑脊液鼻漏、鼻腔粘连及鼻出血是影响经鼻中隔黏膜下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嗅觉改变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保留中鼻甲、脑脊液鼻漏及鼻窦炎是影响经鼻中隔黏膜下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嗅觉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保留中鼻甲、鼻窦炎及脑脊液鼻漏是影响经鼻中隔黏膜下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嗅觉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医护人员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制定相应护理对策,尽量避免对患者鼻腔正常生理结构与鼻腔黏膜的损害,加强术后鼻腔护理,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坚持,以促进患者术后嗅觉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