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淑敏  施荣富  王克玲  张凤珍 《河北医药》2008,30(12):1884-1885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癫痫患儿脑电图的影响。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癫痫儿童随机分为2组,卡马西平组(40例)用卡马西平治疗,左乙拉西坦组(40例)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治疗12周。治疗前后均做动态脑电图,用统计学方法分析2儿童治疗后脑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间临床下痫样放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患儿脑电图β、α、θ、δ功率值无影响并可使临床下痫样放电消失或减少。  相似文献   

2.
李淑敏  施荣富  王克玲  张凤珍 《河北医药》2009,31(10):1195-1196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癫痫儿童80例随机分为2组,卡马西平组(40例)用卡马西平治疗,左乙拉西坦组(40例)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儿智商,分析2组儿童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2组儿童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总智商(FI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乙拉西坦组知识、算术、词汇、图形拼凑五项得分高于卡马西平组(P〈0.05);卡马西平组治疗前后VIQ、PIQ和FI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木块图案、图形拼凑得分降低(P〈0.05);左乙拉西坦组治疗前后VIQ、PIQ和FI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知识、算术、词汇、图形拼凑得分增加(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患儿认知功能无影响并可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左乙拉西坦与卡马西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癫痫的疗效对比分析,评价两者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在本院门诊和住院部治疗的148例患者,分为左乙拉西坦组和卡马西平组,随访半年后观察两组癫痫发作控制情况;同时行动态脑电图检查了解放电情况.结果:左乙拉西坦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卡马西平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77%,左乙拉西坦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卡马西平组(X2=4.177,P=0.043,P<0.05);左乙拉西坦组动态脑电图检查异常率明显低于卡马西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5,P=0.041,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后癫痫控制率明显高于卡马西平,治疗后异常放电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癫痫患儿采用左乙拉西坦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认知功能和细胞免疫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癫痫患儿提供依据。方法 将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05例癫痫患儿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52例)与试验组(53例),对照组进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口服治疗,试验组进行左乙拉西坦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口服治疗,治疗周期为3个月。对比2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α波、β波、θ波数量、癫痫样放电量、语言智商、总智商、操作智商评分、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水平。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2%(41/52),相较于对照组的79%(49/53)升高;治疗后2组与治疗前相比α波、β波、θ波数量、癫痫样放电数量均降低,试验组相较于对照组降低;治疗后2组与治疗前比语言智商、总智商、操作智商评分及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水平均升高,试验组相较于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左乙拉西坦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癫痫患儿可提高临床疗效,控制患儿脑电活动,改善认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2016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04例癫痫患儿分组,对照组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实验组给予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磷、血钙水平、MoCA总分、不良反应发生率、视频脑电图检查临床发作率、癫样放电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24%(49/5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磷(1.22±0.17)mmol/L、血钙(2.11±0.46)mmol/L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实验组MoCA总分(29.01±3.98)分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7%(3/5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视频脑电图检查临床发作率17.31%(9/52)、癫样放电率9.62%(5/5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癫痫患儿应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磷和血钙水平,提高认知功能,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对颞叶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84例颞叶癫痫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44例)与对照组(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奥卡西平单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88.6%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语言智商为(91.51±4.27)分,操作智商为(101.47±5.22)分,总智商为(103.31±4.83)分。对照组治疗后的语言智商为(87.27±4.88)分,操作智商为(96.52±4.81)分,总智商为(100.20±4.07)分。研究组的语言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肝肾功能损害,心电图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叶癫痫患者采用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并对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分别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对小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取2011年4月—2016年1月于渭南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癫痫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每组各32例,分别使用丙戊酸钠、奥卡西平或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3组患儿均治疗16周。对3组患儿临床疗效、脑电变化情况、认知功能变化情况以及用药安全性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A、B、C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1.88%、78.13%、90.63%,C组高于A、B组,但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随治疗时间延长,3组患儿痫样放电好转率逐渐升高。C组好转率高于B组更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前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及总智商(FIQ)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B、C两组均较治疗前得分显著升高,且高于同期A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13%,B组为12.50%,C组为3.13%,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丙戊酸钠、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小儿癫痫疗效相当,但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对脑电功能及小儿认知功能改善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且以左乙拉西坦的安全性更高,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卡马西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成人癫痫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骨密度的影响。方法92例成人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左乙拉西坦组与卡马西平组,各46例。左乙拉西坦组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卡马西平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认知功能[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FIQ)]评分、骨密度(腰椎、股骨大转子、股骨颈)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VIQ、PIQ、FI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且左乙拉西坦组患者VIQ评分(101.2±3.1)分、PIQ评分(108.1±2.3)分、FIQ评分(105.2±1.8)分均明显高于卡马西平组的(95.1±2.8)、(94.1±2.0)、(93.5±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卡马西平组患者腰椎、股骨大转子、股骨颈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卡马西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乙拉西坦组治疗6个月后腰椎、股骨大转子、股骨颈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与卡马西平治疗成人癫痫,左乙拉西坦更能明显提升患者认知功能,且对患者骨密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在小儿癫痫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02~ 2019-02收治的50例小儿癫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25例,常规组予以奥卡西平单独治疗,治疗组予以左乙拉西坦和奥卡西平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脑电图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效果96%高于常规组68% (P<0.05).治疗组患儿脑电图改善率高于常规组,治疗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奥卡西平单独治疗小儿癫痫和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都具有较佳的临床疗效,但是联合治疗能显著的改善患儿的脑电图,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王建  周刚 《安徽医药》2018,22(12):2438-2440
目的 探究左乙拉西坦对小儿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江南分院儿科在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小儿癫痫患者1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在用药3个月后,记录两组患儿的痉挛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用《婴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筛查量表》自改表对患儿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并进行比较。 结果 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后,癫痫发作情况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8,P=0.33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后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07,P=0.001)。 结论 小儿癫痫的治疗中,两组治疗在降低癫痫的发作次数方面均有较明显疗效,但左乙拉西坦与卡马西平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重要的是左乙拉西坦能明显改善患儿认知功能(P<0.05),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入院的62例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进行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评价.HT5"H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各观测指标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认知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儿骨代谢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我院接受过癫痫治疗的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取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取丙戊酸治疗对其治疗,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认知功能进行测评,同时对其骨代谢指标进行检查,并分析疗效情况及检测结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中的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及短时视觉记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好转,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复杂部分性发作、简单部分发作、强直阵挛发作、肌阵挛发作都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情况,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磷离子、血钙离子、甲状腺激素、碱性磷酸酶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对患儿的骨代谢影响极小,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癫痫小鼠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电生理变化及使用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干预治疗后的变化.方法:将FVB-Tg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左乙拉西坦干预组.左乙拉西坦采用灌胃给药.在造模成功后直接断头取脑,制作脑片,在人工脑脊液中孵育后,利用膜片钳技术,进行全细胞记录.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动作电位的绝对不应期延长(P<0.05),电位能障(Vts-Vr)值上升(P<0.05),动作电位间距延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左乙拉西坦干预组动作电位的绝对不应期缩短(P<0.01),电位能障(Vts-Vr)值下降(P<0.01),动作电位间距缩短(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左乙拉西坦组干预后癫痫小鼠海马CA1区GABA能神经元内在特性和编码能力增强,GABA能神经元功能增加可能在癫痫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口服液对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48例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单一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丙戊酸口服液治疗,联合组予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口服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认知功能[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FIQ)]、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及药物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VIQ、PIQ、FIQ评分、IgG、IgA、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IQ、PIQ、FIQ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后仅联合组IgG、IgA、IgM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联合组各项评分、IgG、IgA、IgM较单一组明显高、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口服液可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及免疫功能,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药物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在癫痫病治疗中给予左乙拉西坦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56例癫痫患者进行分析,选取时段为2014年4月~2016年4月,以抽签分组方式进行平均分组,28例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为观察组,另28例采用丙戊酸钠治疗作为对照组,治疗后将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后,相比对照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患者认知功能明显较优,各项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癫痫给予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对于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84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左乙拉西坦治疗)和对照组42例(奥卡西平治疗),在治疗前后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即MOCA)对认知功能进程评价,对比分析两组的认知功能评分变化和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认知功能改善幅度[MOCA总分(22.9±3.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MOCA总分(20.6±3.4)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均具有显著性,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0.48%)与对照组(85.71%)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能够明显改善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减少发作频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与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可明显改善癫痫患者得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癫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该基础上增加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癫痫发作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癫痫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痫样放电情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白细胞介素-2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癫痫发作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21±1.24)、(8.21±2.51)d,均短于对照组的(9.51±2.44)、(11.11±3.1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癫痫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痫样放电情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白细胞介素-2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左乙拉西坦对于癫痫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更好改善患者的癫痫症状,并改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卡马西平和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儿童部分发作性癫痫的疗效.方法:53例在我院新诊断的部分发作性癫痫儿童,根据就诊顺序按单双号顺序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卡马西平和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左乙拉西坦起始剂量10 mg/(kg·d),每周加量一次,逐渐加量至20~30 mg/(kg·d),最大剂量40 mg/(kg·d);卡马西平起始剂量5 mg/(kg·d),每周增加5 mg/(kg·d),逐渐增加剂量至10~20 mg/(kg·d).血药浓度6~10 mg/L.随访6月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53例全部完成观察和随访,卡马西平组26例,左乙拉西坦组27例.卡马西平组15例完全控制发作(57.7%),4例部分控制(15.4%),总有效率为73.1%;左乙拉西坦组10例完全控制发作(37.0%),5例部分控制(18.5%),总有效率为55.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左乙拉西坦和卡马西平单药治疗儿童部分发作性癫痫均有很好疗效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对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疒间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疒间患儿75例,随机分为2组。A组38例,给予奥卡西平治疗,剂量由10 mg/(kg·d)逐渐调整至最低有效量,最高为60 mg/(kg·d);B组37例,给予左乙拉西坦,剂量从5 mg/(kg·d)逐渐调整至最低有效量,最高为60 mg/(kg·d)。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A组的症状完全控制率(63.16%)、好转率(89.47%)与B组(安全控制率70.27%、好转率94.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癫疒间样放电正常率(31.58%)、好转率(71.05%)与B组(37.84%、89.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脑电背景α节律(9.67±1.36)与B组(9.84±1.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脑电图θ频段功率(30.64±7.66)比治疗前(20.67±6.36)明显增加(P<0.05),且高于B组(22.03±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5%)明显高于B组(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疒间患儿均有效,但左乙拉西坦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