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33例运用尿激酶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3例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再通率、ST段回降及心肌酶峰值提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有效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两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栓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管再通成功率为87.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94%(x 2=19.8884,P=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5.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21%(x2=5.0067,P=0.0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能有效地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成功率,降低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张光君 《中国药业》2013,(12):144-146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106例患者,均使用吸氧、严格卧床、溶栓、抗凝等处理,联合使用参麦注射液静脉注射序贯静脉滴注等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6例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药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以及下肢浮肿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气管插管时心跳骤停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后过敏和急性肺水肿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中,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气管插管时心跳骤停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侯冬子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611-612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通过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静滴尿激酶150万U肝素抗凝,静点极化硝酸甘油组液,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以10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再灌注48h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 40例对照组再灌注后心律失常20例,占50%;40例观察组再灌注后心律失常3例,占7.5%;两组患者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高于观察组。结论参麦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具有理想疗效,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予以心内科常规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3周后,对比2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5.00%、0,低于对照组的25.00%、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AMI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心肌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以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泵入治疗,n=37)与对照组(以常规疗法治疗,n=37).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功能评分、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评分为(82.13±4.58)分,总有效率为91.8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效果显著且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氯毗格雷联用辛伐他汀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再发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氯毗格雷(波立维)联用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患者,观察2年内心肌梗死再发率.方法 随机选取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60例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溶栓后应用波立维和辛伐他汀及给予抗凝、抗心肌缺血、利尿等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溶栓后给予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好转出院后连续随访2年,对比两组心梗再发率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心肌梗死再发率、死亡率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波立维联用辛伐他汀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再发率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风险因素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首次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8例为对照组,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患者24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按本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制评估表进行便秘风险评估,根据得分的高低不同分为3个等级,并依此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发生便秘33例,发生率为13.4%,对照组发生便秘53例,便秘发生率2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便秘风险因素评估能有效预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便秘的高危人群,提高护理干预措施的针对性,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便秘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4例患者进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研究组44例联合心血管介入与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TMPG灌注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TMPG灌注3级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心血管介入治疗,疗效显著,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0.
刘广社 《海峡药学》2016,(1):99-100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药学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骰子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取参麦注射液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 BNP)、血浆乳酸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变化,观察两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CI、SV、EF、CO 分别为(3.62±0.33)L? min/m2、(78.86±6.35)mL、(71.15±8.63)%、(4.95±0.44)L? min -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NP和血浆乳酸水平分别为(194.26±40.29)pg? mL -1、(2.51±0.28)mmol? L -1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27.27%、36.36%显著低于对照组50.0%、6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心衰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予以常规治疗+介入治疗,观察组(43例)实施常规治疗+盐酸替罗非班+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介入治疗术后即刻观察组的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后30d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的出血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血流分级,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魏承发 《中国基层医药》2009,17(10):1658-1659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再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溶栓后继续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口服;对照组40例,溶栓后给予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好转出院后连续随访2年,对比两组心肌梗死再发率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再发性心肌梗死5例,占12.5%;对照组再发性心肌梗死9例,占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67.5%)明显高于治疗组(50.O%)(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梗死的发生,明显减少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CD3、IgA、IgG、IgM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AECOPD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果糖二磷酸钠和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随机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在两组均接受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后,给予对照组果糖二磷酸钠辅助治疗,给予观察组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18%和9.0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27%和22.7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参麦注射液对创伤性脑损伤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更好,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阿托伐他汀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后再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承发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2):1658-1659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再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溶栓后继续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口服;对照组40例,溶栓后给予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好转出院后连续随访2年,对比两组心肌梗死再发率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再发性心肌梗死5例,占12.5%;对照组再发性心肌梗死9例,占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67.5%)明显高于治疗组(50.O%)(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梗死的发生,明显减少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魏承发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1658-1659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再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溶栓后继续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口服;对照组40例,溶栓后给予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好转出院后连续随访2年,对比两组心肌梗死再发率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再发性心肌梗死5例,占12.5%;对照组再发性心肌梗死9例,占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67.5%)明显高于治疗组(50.O%)(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梗死的发生,明显减少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血管病患者共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接受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接受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心肌梗死与脑梗死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治疗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血管病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少心肌梗死以及脑梗死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5月~2013年9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冠脉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d后胸痛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心律失常、血尿、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溶栓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冠脉再通,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并发症,并探究其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介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针对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性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预防性治疗手段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血常规、肝肾功能、尿蛋白等方面无显著性改变,治疗组只有1例滴注时出现轻微心悸、胸闷及头痛症状,稀释后注射症状消失。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心力衰竭复发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