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分析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必存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必存注射液静脉溶栓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必存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结合综合护理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行尿激酶溶栓结合护理治疗急性脑梗死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35例行尿激酶溶栓结合基础护理治疗,治疗组38例行尿激酶溶栓结合综合护理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30 d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57%(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43%(P<0.05)。结论尿激酶结合综合护理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患者被分为两组,观察在发病后6h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尿激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尿激酶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尿激酶组总有效率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尿激酶组神经功能缺损平均减少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是目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较佳药物。  相似文献   

5.
李瑞霞 《北方药学》2018,(6):164-165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按患者意愿是否同意溶栓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予改良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7d、14d,观察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h、24h NHI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特别是改良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恢复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在榆树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两组患者在溶栓治疗的同时给予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白介素6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14%,高于对照组的60.82%( 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血清白介素6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两组患者干预后血清白介素6水平低于干预前(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血清白介素6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52例急性脑梗死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6例。对比两组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上下肢FMA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上下肢FMA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上下肢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ADL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应用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社区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9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9.74%,显著高于对照组74.36%(WTBX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的老年高血压血压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给予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后HT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HT组和对照组(未发生HT),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尿激酶(UK)剂量、是否合并感染等,比较两组NIHSS评分与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水平。结果:溶栓后HT发生率为20.00%,即HT组15例,对照组60例。HT组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糖尿病病史患者占比、合并高血脂症和心房纤颤患者占比、溶栓前TC和LDL-C水平、NIHSS评分、溶栓后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NIHSS评分、溶栓后舒张压、合并心房纤颤、糖尿病病史、合并高血脂症及溶栓前TC和LDL-C水平均为溶栓后HT的危险因素。结论:NIHSS评分高、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较长、溶栓后舒张压升高、合并心房纤颤、糖尿病病史、合并高血脂症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HT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可参考上述危险因素对HT进行早期识别及给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诊疗技术规范化应用和医疗质量PDCA循环管理.方法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脑梗死规范化诊疗程序,对照组患者未应用脑梗死规范化诊疗程序,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NHISS评分以及ADL评分变化情况,将应用脑梗死规范化诊疗程序治疗的6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给予PDCA循环管理护理,B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SF-36各维度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NHISS评分以及ADL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及综合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护理后的总有效率为96.67%,B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66.67%,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规范化诊疗程序可显著降低患者的NHISS评分和ADL评分,PDCA循环管理护理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QOL评分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治疗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溶栓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用,对照组单纯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进行对照研究。两组同时给予降颅压、脑细胞营养保护剂、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结果急性脑梗死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溶栓疗效优于单纯尿激酶治疗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两者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出血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寻求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及血塞通等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治疗效果,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69.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7 d、14 d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超早期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且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甲硝唑联合克霉唑治疗复发性阴道炎的疗效影响.HT5"H方法 选取我院应用甲硝唑联合克霉唑治疗的复发性阴道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5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HT5"H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4.00%(P<0.05),复发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0%(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知晓率、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对甲硝唑联合克霉唑治疗复发性阴道炎中的疗效显著,可以有效降低其复发率,减少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提高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尿激酶120~15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100~250ml静脉滴注,30min滴完,停药后治疗同对照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24h、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静脉溶栓治疗后24h、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4h内颅内出血2例(6.7%),皮肤黏膜出血6例(20.0%).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肯定,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操作简便、快速,价格相对低廉,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以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使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患者的运动能力(Fugl-Meyer)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护理后Barthel评分和Fugl-Meyer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护理后Barthel评分和Fugl-Meyer评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疗法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收集21例行IAT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IAT组,并选择同期未经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治疗期间均给予患者完善的护理干预措施,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IAT治疗后脑血管造影结果显示:血管总再通率为62%;治疗后24 hNIHSS评分,IAT组明显低于对照组;IAT组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比率高于对照组(P <0.05);IAT组HT发生率、患者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没有死于HT的病例。结论 IAT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配合溶栓治疗期间完善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 9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与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14 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同期的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前两组NIHSS评分、ADL及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ADL及QOL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且干预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64,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不同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接收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划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采取小剂量治疗,研究组50例采取大剂量治疗,就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2.0%,对照组总有效率64.0%,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0%,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比小剂量(5万U)尿激酶,大剂量(15万U)尿激酶应用于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更佳,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并发症的效果和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试验组(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两组均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护理经验。结果与对照组血管再通率38例(63.33%)比较,溶栓治疗2h内试验组血管再通率49例(81.67%)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出现并发症(皮下出血点、黑便、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例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尿激酶溶栓效果和血管再通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