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总结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推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手术时间60~90min,平均75min,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神经根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均康复出院.结论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切口小,技术含量高,加强护理配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该方式治疗的特点和优势。方法对57例行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接受4~24个月的随访后,使用Machnab标准来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优秀35例,良好16例,有效4例,无效2例,优良率为89.5%,全部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无感染和椎体滑脱情况。结论椎间孔镜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比较好的效果,临床中患者的椎间盘受到的损伤小,恢复时间短,患者承受的痛苦小,因此可以推广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联合千山活血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75例分为治疗组93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千山活血膏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联合千山活血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不适及术后所造成的腰腿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椎间孔镜微创术运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接受椎间孔镜微创术,对照组接受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结果.结果 研究组切口长度、手术、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腰椎后伸、腰椎前屈、腰...  相似文献   

5.
微创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林华  周志群  卜海富 《安徽医药》2011,15(9):1143-1144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手术相关问题。方法本组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按突出部位:L3/L42例,L4/L510例,L5/S114例。均采用微创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法进行手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26例均获得随访。疗效按M acnab标准评定,优18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6.2%。结论微创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切口小,创伤轻,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高发、常见疾病,既往治疗方式有微创射频消融、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半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但有椎间盘脱出复发、继发腰椎失稳、临近椎间盘退变及小关节增生内聚等并发症,近年来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内固定手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术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联合镜下环锯改良180°/270°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合并有椎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合并有椎管狭窄)13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联合镜下环锯改良180°/270°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临床指标。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7.06%、85.2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ODI指数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型臂透视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联合镜下环剧改良180°/270°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脱出症或合并腰椎管狭窄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腰椎后稳定结构重建和传统手术方式椎旁肌向两侧剥离显露髓核摘除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研究,探讨髓核摘除腰椎后稳定结构重建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8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椎旁肌向两侧剥离显露髓核治疗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设为A组;采用腰椎后稳定结构重建手术入路治疗42例患者作为革新组,设为B组。两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方面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在腰腿痛VAS评分等参数比较,术后均较术前获得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腰背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6);但是B组腰背痛程度较A组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腰椎后稳定结构重建手术入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与传统椎旁肌向两侧剥离显露入路术式比较,该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腰背痛降低等优点,是一种符合现代临床微创理念实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分析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要点,探讨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加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术等方法 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加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术等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 本组76例患者,据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心理变化等制定系统科学的护理措施,在术前、术后、出院等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方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系统全面科学的专科护理可以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心理负担,缩短住院天数,提高临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观察,从而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深入探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和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采用的椎间孔镜手术方法,无论在创口的长度以及在手术过程中的的出血量和在术后的恢复时间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所采用的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两者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由于其他在腰椎间盘手术方式,应当予以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flurbiprofen axetil injection,FA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兔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磷脂酶A2(PLA2)、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探讨FA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于L3-4和L4-5节段椎间盘用18G针头行纤维环穿刺,制作兔腰椎间盘突出症动物模型。术后3周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确认造模成功32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采用硬膜外注射给药,治疗组注射FAI,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治疗前后的自由行走痛行为学评分;治疗结束后第7天处死动物,获取椎间盘组织,ELISA法测定其中的PLA2、PGE2水平,HE染色行形态学学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痛行为学评分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椎间盘髓核组织中PLA2和PGE2水平显著降低(P<0.05);HE染色显示:对照组椎间盘髓核及纤维环组织内可见肉芽组织生长,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治疗组椎间盘髓核及纤维环组织内无肉芽组织生长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FAI能显著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兔椎间盘髓核组织中PLA2和PGE2水平,降低腰椎间盘组织病理损伤,在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发挥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银河  王斌  俞杨  朱泽章  朱丽华  邱勇 《中国药房》2012,(48):4575-4577
目的:观察地奥司明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0例分为治疗组(150例)和对照组(90例)。治疗组绝对卧床休息半月,同时口服地奥司明片,每次2片(每片0.45g),tid,用药2周(1个疗程);对照组绝对卧床休息半月,同时以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脉快速滴注,bid,并以10mg地塞米松加入10%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qd,用药3d后停药。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4.67%,与对照组治疗效果(87.78%)相当(P〉0.05);2组治疗后腰腿痛、直腿抬高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地奥司明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明显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治疗及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2006年6月-2008年6月我科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07例患者随机分三组,综合组:给予推拿、牵引、理疗、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等治疗;药物组:单予药物治疗;推拿组:单予手法推拿;观察三组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有效率、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所需时间等.结果 综合组在有效率、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所需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药物组和推拿组.结论 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2006年6月-2008年6月我科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07例患者随机分三组,综合组:给予推拿、牵引、理疗、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等治疗;药物组:单予药物治疗;推拿组:单予手法推拿;观察三组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有效率、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所需时间等.结果 综合组在有效率、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所需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药物组和推拿组.结论 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芎附根痛消丸联合腰部电子间隙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口服芎附根痛消丸,同时牵引)和对照组(60例,口服盐酸乙哌立松片和美洛昔康片,同时牵引),2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经过一个疗程(30d)的治疗,治疗组的优良率(85.7%)明显高于对照组(58.3%),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芎附根痛消丸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突出,结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6例经临床和影像检查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定位下行经皮穿刺靶点射频热凝后,同时行椎间盘内、盘外臭氧注射.结果 36例患者治疗后随访3~6个月,按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分级,优18例、良13例、可3例、差2例,总有效率94.4%,优良率为86.1%,均未见并发症.结论 CT引导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前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5年8月在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确诊的105例高位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研究组(53例),对照组接受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接受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及治疗效果,同时比较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VAS和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手术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显著降低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且能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术后VAS及ODI评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军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我院采用保守治疗、微创治疗、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军人腰椎间盘突出症25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个月,总优良率为94.6%;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椎间隙感染1例,脑脊液漏1例,经对症处理后治愈.结论 对军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PLDD治疗我院2009年9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总有效率为94.7%,优良率85.3%。全部病例未发现其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损伤小,效果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通督整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解放军天津疗养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75例随机分成通督整脊疗法组290例、常规针刺组285例,通督整脊疗法组采用通督整脊疗法,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止痛效果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①通督整脊疗法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②首次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20 d通督整脊疗法组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针刺组和本组治疗前(P<0.05,P<0.01);③治疗后20 d、治疗后3个月两组腰椎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腰椎功能评分与治疗后20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0 d通督整脊疗法组腰椎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通督整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止痛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