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总结了16例继发真菌感染VLBWI发病经过,临床特点及治疗护理经过、转归等。对于具有各种高危因素的VLBWI,患儿出现反复呼吸暂停或程度加重,皮肤黄疸持续不退,喂养不耐受,体温波动,肢端灌注差,血小板计数下降,C反应蛋白增高时应高度警惕真菌感染的可能。护士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2.
<正>肺假丝酵母菌病是一种由假丝酵母菌属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肺和支气管因假丝酵母菌感染所致的相关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肺炎、肺脓肿及过敏性肺疾病等,但不包括真菌寄殖[1]。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免疫力低下宿主增加,假丝酵母菌感染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其中以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的假丝酵母菌医院内感染[2]。临床假丝酵母菌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该院血培养假丝酵母菌属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及预防血液假丝酵母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该院血培养假丝酵母菌属阳性菌株,分析其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结果血培养分离的阳性菌株共1675株,其中假丝酵母菌130株,占血培养阳性的7.8%,主要分布在血液科、胆胰外科、ICU和老年医学科等,分别占假丝酵母菌的15.4%、14.6%、13.8%和13.8%,130株假丝酵母菌属中耐药率较高的有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率为40.0%;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嘧啶,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0.0%、50.0%、70.0%和80.0%。除热带假丝酵母菌外,其余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和制霉菌素全部敏感。结论假丝酵母菌属分布广泛,本院血培养假丝酵母菌属阳性者多为临床免疫力低下和老年患者,假丝酵母菌的耐药形势严峻,应引起大家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总结NICU内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 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早产儿、侵入性操作、完全肠外营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等.护理对策包括重视洗手、环境及空气消毒、吸氧装置及呼吸机管道的消毒;加强PICC导管护理,防止导管相关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预防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院呼吸道假丝酵母菌的菌种分布及药敏结果,为临床治疗假丝酵母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及法国生物-梅里埃的API 20 C AUX假丝酵母菌鉴定板和ATB 3 Fungus假丝酵母菌药敏板进行假丝酵母菌的鉴定和药敏检测。结果呼吸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74.8)%;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3.5%)、光滑假丝酵母菌(8.8%)。药敏结果显示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的敏感率较高。结论假丝酵母菌的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临床感染的假丝酵母菌的药物敏感情况。方法收集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临床病人的标本,分析各类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检出白色假丝酵母菌125株,占67.2%;光滑假丝酵母菌32株,占8.6%,热带假丝酵母菌32株,占17.2%;近平滑假丝酵母菌5株,占2.6%,克柔假丝酵母菌5株,占2.6%。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对各种抗真菌药物都存在耐药株,其中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对咪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00%和51.7%。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仍有较高的敏感率。结论应加强对假丝酵母菌的药物敏感性检测,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合理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临床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种类及其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选择该院门诊及住院患者412例,采集其痰液、咽拭子、中段尿、大便或分泌物等,共检出假丝酵母菌属412株.使用沙保弱培养基培养并分离菌种,柯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初步筛选,必要时进行假丝酵母菌属同化及糖(醇)的发酵试验进行菌种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ATB-FUNGUS3酵母样真菌药敏试剂盒,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检测.标准菌株为白色假丝酵母菌ATCC90028、近平滑假丝酵母菌ATCC22019.结果 分离的412株假丝酵母菌属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为主;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痰液)居多.在该院所用的5种抗真菌药物中,两性霉素B敏感性最高;热带假丝酵母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白色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及光滑假丝酵母菌.结论 检验人员应与临床医务人员沟通,鉴别定居菌与致病菌及其临床价值,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感染假丝酵母菌的菌群分布、耐药性及交叉耐药情况。方法对从老年住院患者分离出的136株假丝酵母菌进行药敏及交叉耐药分析。结果感染率居前三位的假丝酵母菌分别为白假丝酵母菌(50.74%)、光滑假丝酵母菌(19.85%)、热带假丝酵母菌(18.38%)。假丝酵母菌最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占86.76%。分离率较高的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的敏感率均在90%以上;三唑类药物中伏立康唑的敏感性最高,伊曲康唑的敏感率最低;氟康唑与伊曲康唑之间的交叉耐药率最高,为100%,氟康唑与伏立康唑之间的交叉耐药率为38.89%。结论假丝酵母菌属对三唑类药物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三唑类药物之间存在严重的交叉耐药现象,临床治疗应依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本院假丝酵母菌感染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方法对总计9 271份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鉴定及体外药敏试验检测,对检出的假丝酵母菌进行科室、标本来源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结果假丝酵母菌检出率为7.6%(705/9 271),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81.6%(575/705)];假丝酵母菌感染主要分布在妇产科、皮肤科和ICU,主要来源标本为分泌物;假丝酵母菌药耐药率由低到高依次为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结论本院假丝酵母菌检出率较高,耐药性较强。应重视假丝酵母菌培养、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医院内获得性假丝酵母菌感染特点,观察临床分离的假丝酵母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通过对临床标本分离培养和菌种鉴定方法,对医院内获得真菌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共分离出126株假丝酵母菌均来自病人血液标本,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74株(58.70%),其余分别为光滑假丝酵母菌24株、热带假丝酵母菌13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2株和其它假丝酵母菌6株。临床分离的假丝酵母菌除对氟康唑耐药率达到58.90%之外,对其他抗真菌药物耐药率较低。结论医院内获得性假丝酵母菌感染主要是白假丝酵母菌,均分离自血液标本,提示需要监测真菌耐药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