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 8 5年 ,VonMonakow率先提出神经机能联系不能这个术语 ,以后人们从脑血流、脑代谢、电生理等方面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人们对其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 ,文章从神经机能联系不能的定义、分类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1885年,Von Monakow率先提出神经机能联系不能这个术语,以后人们从脑血流、脑代谢、电生理等方面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人们对其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文章从神经机能联系不能的定义、分类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黄锡奎  李超乾 《内科》2009,4(3):399-40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多认为与炎症、细胞因子、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神经调节、免疫、基因等有关。继Shirakawa等率先报道结核菌素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强度与特异质呈负相关后,关于卡介苗与哮喘发病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同时对分枝杆菌属的深入研究发现,分枝杆菌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发病呈负相关。因此,分枝杆菌免疫与哮喘有着密切关系并在哮喘防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现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分枝杆菌属种类繁多,目前发现与哮喘联系比较紧密的常见有结核分枝杆菌、草分枝杆菌等。本文对其的一些特性及其如何影响哮喘防治的免疫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哮喘治疗和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CD)是指幕上脑组织病变导致对侧小脑半球血流及代谢减低的现象。CCD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血流动力学改变、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卒中后全脑炎、神经传导通路的中断或抑制等方面有关。随着影像学技术的逐渐完善,关于CCD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也不断更新,主要体现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成像、CT灌注成像、磁共振灌注成像、磁共振功能成像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在研究产生多肽激素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机能和相互作用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免疫组化技术使得人们能够了解内分泌系统机能异常与细胞水平最早期疾病表现之间的关系,免疫组化对一些激素的分析,可作为鉴  相似文献   

6.
神经机能联系不能(diaschisis,Dia)是指远隔原发病变部位的结构的功能减退,其常可在SPECT上见到。Dia与临床缺陷的报道较多,但这些报告没有辨明Dia与临床缺陷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因果关系。为此作者对50例非选择的脑梗塞病人做了系列SPECT扫描的前瞻性研究,分析了卒中后Dia对临床缺陷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量研究表明,雌激素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相当复杂,涉及多个方面。文章就近年来雌激素对神经元、胶质细胞和血管三个方面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脑静脉血栓形成(CVT)从19世纪早期就已被认识,但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等原因,一直未受到重视。近30年,随着神经影像学的进展,静脉闭塞在脑血管病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脑静脉和静脉窦循环在保障脑血液流通、血供稳定上的重要作用正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就近年来的有关实验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慢性酒精中毒脑损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酒精依赖和酒精滥用已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并且与酒精中毒相关的慢性疾病逐年增加,本文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及神经影像学等方面阐述慢性酒精中毒脑损害。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机能自发性好转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卒中后神经机能恶化,文献论述较多,而对神经机能自发性好转(spontaneous neurological improvement,SNI)则述及较少.只要卒中一旦发生,无论其病灶大小及部位如何,机体均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如肌力、步态、平衡、认知、情感、视野等神经机能障碍.目前,已有大量在功能成像技术、神经电生理及形态学上的研究证实,早期的功能恢复主要与闭塞血管的再通、侧支循环的建立、半暗带的逆转和病灶周边水肿的消退有关,后期的功能恢复则与半暗带中残存神经元功能的发挥有关;而神经机能的重组却参与了恢复的自始至终.然而卒中后神经机能障碍的恢复是不平行的,步态、平衡和认知功能障碍常可获得较好的恢复,而失语、视野缺损和上肢的瘫痪则恢复较困难.  相似文献   

1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和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彻底摈弃了TIA症状持续时间短于24h的传统标准,更加注重TIA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在TIA的神经影像学、认知障碍、缺血耐受、自然预后、治疗理念等方面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脑小血管病是指颅内小血管病变引起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虽然人们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目前仍不明确.文章从内皮功能障碍、血脑屏障受损、缺血和低灌注、淀粉样物质沉积和遗传因素等方面对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干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及脑损伤后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增殖,分化和移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抗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神经生长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可预防脑缺血时的神经元死亡,从而改善预后。文章阐述了BDNF的结构、功能、分布和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包括抑制兴奋性毒性、调节神经元内Ca^2 平衡和Bax、Bcl-2的表达等。  相似文献   

15.
衰老常导致机体功能的普遍性降低,有时会诱发严重的神经性疾患。将胚胎、新生体的脑组织、细胞或自体肾上腺髓质植入老年宿主脑内可成活并通过其释放递质、激素、营养因子或与宿主脑神经元间建立新的突触联系来替代或重建退变脑区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恢复衰退的机能。  相似文献   

16.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神经精神症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分泌疾病的神经精神症状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减退、糖尿病、低血糖、嗜铬细胞瘤以及甲状旁腺疾病都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有的甚至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自从1932年Lowenburg等报道1例5岁儿童误服甲状旁腺浸出物后出现倦怠、精神迟钝、嗜睡等症状以来,文献中陆续报道了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甲旁亢)的神经精神表现。甲旁亢有原发性甲旁亢(PHPT)、继发性甲旁亢(S  相似文献   

17.
脑内胰岛素与脑缺血时的脑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告了脑内胰岛素的研究现状,认为其主要作用是调节脑的糖代谢,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发育,影响神经信息传递,脑内胰岛素能减轻因短暂性脑缺血造成的脑梗死,特别对动脉瘤夹闭或颈内动脉内膜剥离术中短暂性脑缺血时起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恶性程度相对较高的一种,其颅内的高转移率一直为人们所重视。针对这个情况,预防性脑照射在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已经提出并应用多年。然而,放疗后的多种神经毒性问题一直存在很大争议。近年来,多位学者的观点认为预防性脑照射所带来的神经毒性症状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结合预防性脑照射在提高患者生存时间方面的确切疗效,应肯定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确切价值。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和(或)其颅内分支的严重狭窄或闭塞可能导致其远端脑循环灌注压的下降。当灌注压下降时,脑血管系统发生反射性变化以维持脑氧的正常运输,从而保证正常的神经机能。这种灌注压下降被怀疑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烟雾病作为一种特殊的脑血管闭塞性疾病,其在临床表现上的多样性,可能反映了随着疾病进展,恶化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与侧支血管发展所提供的保护作用之间可变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1914年,vonMonakow提出了神经机能联络不能现象作为脑损伤恢复的机制这一概念。现代神经影像学研究揭示了局灶性脑损伤伴有受影响大脑半球广泛的代谢改变,并且扩展到对侧大脑及小脑动脉的供血区,从而证实了神经功能联系不能现象的存在。然而尚缺乏神经功能联系不能现象与卒中患者功能恢复有关的实质性资料。本研究验证了这样的假说:缺血性损伤引起的远隔代谢失常与已恢复的轻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相关活动存在同样的局部解剖区域。7例首发完全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女1例,男6例),年龄41~66(平均54±8)岁。运动功能损伤由多因素评分法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