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7年9月于中国贵航集团三O二医院骨科治疗的13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0例,女性63例;年龄60~78岁,平均67.5岁;摔伤96例,道路交通伤17例,高处坠落伤12例,其他伤8例。依据术后髋关节功能将患者分为优、良、可、差四组,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PFNA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随访6~29个月,平均随访13.5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58~93分,平均82.7分,其中髋关节功能优46例、良64例、可16例、差7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折分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手术时机、骨质疏松、复位质量为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2.357,95%CI:3.553~87.286,P=0.013)、骨折分型(OR=12.206,95%CI:1.528~36.654,P=0.029)、ASA分级(OR=9.675,95%CI:1.412~32.344,P=0.035)、手术时机(OR=18.542,95%CI:3.206~78.348,P=0.022)、复位质量(OR=19.685,95%CI:3.347~85.376,P=0.016)为髋关节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影响因素较多,年龄、骨折分型、ASA分级、手术时机、复位质量为髋关节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影响急诊老年创伤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3年急诊行心肺复苏的120例老年创伤患者,男性74例,女性46例;年龄62~82岁,平均(73.42±6.25)岁。其中32例复苏成功,成功率26.67%。对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Pearson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earson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χ~2=19.342)、第一目击者急救(χ~2=8.661)、心肺复苏开始时间(χ~2=61.204)、复苏时患者心律(χ~2=13.208)、肾上腺素用量(χ~2=19.171)及基础疾病(χ~2=30.727)等因素与老年创伤患者心肺复苏成功有关(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70岁[OR=1.627(95%CI:1.43~2.24)]、无第一目击者急救[OR=1.587(95%CI:1.36~2.04)]、心肺复苏开始时间5min[OR=1.513(95%CI:1.15~1.98)]、复苏时患者心律非室颤[OR=1.487(95%CI:1.07~1.84)]、肾上腺素用量5mg[OR=1.822(95%CI:1.52~2.31)]及有基础疾病[OR=1.423(95%CI:1.02~1.78)]为影响老年创伤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危险因素,P均0.05。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在3个月后均较治疗7d时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急诊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第一目击者急救、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复苏时患者心律、肾上腺素用量及基础疾病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7年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66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分型、手术时机、手术时间、内科合并疾病、是否合并骨质疏松、复位质量、术中是否植骨、是否行石膏制动、是否行CPM功能锻炼等。其中男性44例,女性22例;年龄23~64岁,平均35.86岁;道路交通伤40例,高处坠落伤14例,摔伤7例,其他伤5例。依据膝关节HSS评分将患者分为优良组和非优良组,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股骨远端骨折LISS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26±7.14)个月;截止末次随访,62例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8±0.7)个月;术后膝关节功能优32例,良17例,可12例,差5例,优良率为74.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18)、骨折AO分型(P=0.000)、手术时机(P=0.000)、复位质量(P=0.000)、是否行CPM功能锻炼(P=0.011)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3.443,95%CI:1.736~37.546,P=0.027)、骨折AO分型(OR=20.665,95%CI:3.884~57.365,P=0.009)、手术时机(OR=9.882,95%CI:1.557~30.754,P=0.043)、复位质量(OR=15.667,95%CI:3.206~49.758,P=0.015)、CPM功能锻炼(OR=10.646,95%CI:1.652~34.376,P=0.036)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年龄、骨折AO分型、手术时机、复位质量、CPM功能锻炼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和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2月冀中能源邢矿集团总医院收治80例不稳定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NA组40例,应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62~85岁,平均68. 8岁;致伤原因:摔伤29例,道路交通伤8例,高处坠落伤3例;骨折分型:II型20例,III型20例。置换术组40例,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63~84岁,平均68. 7岁;致伤原因:摔伤30例,道路交通伤7例,高处坠落伤3例;骨折分型:II型21例,III型19例。术后平均随访半年,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PFNA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与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少于置换术组(P <0. 05)。PFNA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5. 00%)低于置换术组(22. 50%,P <0. 05);PFNA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 50%)高于置换术组(75. 00%,P <0. 05);PFNA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84. 24±8. 61)分高于置换术组(79. 48±6. 32)分(P <0. 05)。结论不稳定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小,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糖尿病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科治疗的60例二型糖尿病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43~62岁,平均51.1岁;致伤原因均为高处坠落伤。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研究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X线片诊断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年。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99.3±17.9)min、(334.6±24.8)mL、(298.4±30.4)mL、(12.2±3.8)d,明显高于对照组[(86.3±17.8)min、(197.2±23.5)mL、(194.5±31.0)mL、(9.9±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活动时间[(5.3±2.3)d]明显短于对照组[(9.7±5.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有效率(93.4%)明显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0,P0.04);研究组患者出现异位骨化病2例,假体远端骨折3例;对照组出现股骨头塌陷1例,股骨不愈合3例,股骨头坏死2例,异位骨化病1例;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1例,尿路感染1例,对照组包括深静脉血栓2例,尿路感染1例,肺炎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死亡2例,病死率为6.6%,对照组患者中死亡1例,病死率为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法治疗操作简单,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术后活动时间较早,治疗优良率高,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EvansⅠ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2016年12月—2018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科收治EvansⅠ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01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AFHR组(n=50,采用AFHR术式)和PFNA组(n=51,采用PFNA术式)。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临床相关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临床疗效(86.0%vs. 8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7,P=0.451)。PFNA组手术时间(53.2±20.4)min、切口长度(5.0±0.9)cm均短于AFHR组的(67.2±16.2)min、(13.2±1.1)cm,术中出血量(123.4±42.2)mL少于AFHR组的(198.2±54.4)mL;而AFHR组平均住院时间(14.3±2.5)d短于PFNA组的(18.5±3.3)d,下床活动时间(6.1±1.5)d早于PFNA组的(15.2±2.0)d(t=3.839,19.741,7.729,7.291,18.299;均P0.001);术后3个月,AFHR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79.4±10.5)分优于PFNA组的(66.2±11.5)分(P0.05),而术后6、12个月AFHR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83.7±9.5)分、(87.5±11.0)分与PFNA组(82.4±12.0)分、(86.5±13.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vs. 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HR和PFNA均能有效治疗EvansⅠ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而AFHR可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促进早期负重锻炼等,因此,临床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病情、骨折情况等因素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双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3.854、2.731,P<0.001、P=0.008),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25.360,P<0.001);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出现感染3例、关节脱出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20.0%(χ2=4.043,P=0.044);术后3、6、12、24个月,研究组患者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731、4.177、5.184、7.669,P=0.008、P<0.001、P<0.001、P<0.001)。结论 双动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髋关节功能,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8.
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并发症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循证医学研究方法,评价跟骨骨折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检索过去20年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相关文献.数据库包括Medline (1989-2008)、Cochrane Database(1989-2008)、Embase Database(1989-2008)、Science Direct (1989-2008)等.再根据具体的纳入标准,对检索出的文献及其参考文献行手工检索,对入选文献行数据汇总,采用SPSS 14.0及RevMan 5分析软件进行荟萃分析. 结果 根据预设枪索条件,共检索出1823篇关于跟骨骨折的原始文献,经过筛选和评价,最后收集到29篇临床研究报道符合本次Meta分析的纳入标准.上述研究共计2 661例患者(2 800侧忠足),提供了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处理方法的信息.数据分析结果提示,跟骨骨折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发生率=8.6%,95%可信区间(CI)7.53~9.61]、创口边缘坏死(发生率=2.6%,95%CI 2.05~3.24)、创伤后关节炎(发生率=2.0%,95%CI 1.42~2.44)、腓骨肌腱炎(发生率=1.3%,95%C10.84~1.66)、神经血管损伤(发生率=1.2%,95%CI 0.81~1.62)、跟骨骨髓炎(发生率=1.0%,95%CI 0.60~1.33)、骨不迮(发生率=0.2%,95%CI 0.04~0.39)、骨折复位不良(发生率=0.1%)和内固定物问题(发生率=0.7%,95%CI 0.4~1.03). 结论 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较常见,临床医师应正确认识并尽早予以干预,可取得较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标准型与加长型股骨假体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收治的年龄≥80岁股骨颈骨折患者120例,男性66例,女性54例;年龄80~93岁。根据使用的股骨假体不同,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选择标准型股骨假体,观察组选择加长型股骨假体,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4),观察组患者术后晚期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0)。依据髋关节假体正位片Delee-Charnley分区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影像学评估,观察组骨溶解率与松动率均为1.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75%和16.39%(P=0.012,0.007)。术后3、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年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5.21±2.01)分和(86.45±2.8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3±1.67)分和(82.45±2.09)分(P=0.000)。结论加长型股骨假体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具有较好匹配性和生物稳定性,可以有效减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远期Harris评分,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QCT在诊断老年人自发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并统计分析男女不同年龄段的最佳诊断阈值。方法对本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正常人群和存在自发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人群进行骨密度测量,统计出骨密度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按统计数据分别绘制ROC曲线,按照约登(youden)指数原则计算男女各年龄段的最佳诊断切点。结果重庆北部地区老年男女性骨密度的QCT测量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下降,其中男性各年龄组的骨密度均大于女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本地区老年男性和女性腰椎自发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在60~69岁、70~79岁、80以上的各年龄段检测的QCT值都比同年龄段无骨折的正常老年男女性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庆北部地区男女性各个年龄段的腰椎自发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腰椎骨密度QCT最佳诊断界值:男性60~69岁、70~79岁、80以上分别为109.750mg/cm~3(95%CI:73.19,120.05)、72.983 mg/cm~3(95%CI:71.041,118.082)、76.867mg/cm~3(95%CI:76.312,82.733);女性60~69岁、70~79岁、80以上分别为78.017mg/cm~3(95%CI:65.283,95.545)、49.900mg/cm~3(95%CI:43.138,75.900)、40.633mg/cm~3(95%CI:31.382,65.931)。结论 QCT对于老年人腰椎自发性压缩性骨折的测量具备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对诊断和预防老年人腰椎压缩型骨折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失败后行全髋关节置换(THA)或内固定翻修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3年4月—2015年7月,采用THA或内固定翻修术治疗PFNA内固定失败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患者25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38~78岁,平均60.8岁;首次手术至翻修手术时间4~16周,平均7.5周。20例行THA,5例行内固定翻修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结果 25例中仅2例出现并发症,经治疗后均恢复良好。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85.6±9.2),较术前(33.4±12.5)显著提高(t=16.81,P0.05),术后1年生活质量评分指数为(87.4±7.4)较术前(65.2±10.2)显著提高(t=8.40,P0.05),术后1年疼痛VAS评分为(4.0±2.2),较术前(7.4±2.5)显著降低(t=5.11,P0.05)。结论 THA或行内固定翻修是PFNA治疗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失败后的有效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桥接法"在闭合性椎前区胰腺损伤合并胰管断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2008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8例椎前胰腺损伤合并胰管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2012年5月前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或胰肠吻合术的13例患者设为常规手术组,2012年5月后,采用"桥接法"的15例患者设为"桥接法"手术组。观察手术时间、手术相关出血量、胃管拔出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桥接法"手术组与常规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2.6±1.4)h和(5.8±3.9)h;"桥接法"手术组与常规手术组手术相关出血量分别为(147.3±79.2)mL和(160.3±75.6)mL,胃管拔出时间分别为(3.4±1.2)d和(4.2±1.3)d,ICU入住时间分别为(1.2±0.4)d和(2.5±1.1)d,住院时间分别为(8.3±3.3)d和(11.7±5.9)d,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法"手术组与常规手术组术后胰瘘(6.7%vs.7.3%)、腹腔感染(13.3%vs.14.7%),术后出血(13.3%vs.15.3%)、肺部感染(33.3%vs.30.7%),术后腹泻(6.7%vs.8.3%)及糖尿病(5.7%vs.6.7%),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桥接法"在闭合性椎前区胰腺损伤合并胰管断裂的病例中不增加术后胰瘘、腹腔感染、出血、肺部感染以及随访当中腹泻、糖尿病等胰腺功能减退情况发生率,且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以及缩短胃管拔出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更加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支链氨基酸对创伤患者代谢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网上检索Medline、Cochrane、EMbase、CNKI、万方以及维普数据库,收集支链氨基酸对创伤患者代谢及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提取后,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对同质性结果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文献,合计656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平衡氨基酸相比,创伤患者术后给予支链氨基酸能更好地改善氮平衡[MD=7.24,95%CI(5.16,9.32),P0.01],提高总蛋白水平[MD=1.06,95%CI(0.21,1.90),P=0.01]和白蛋白水平[MD=1.90,95%CI(1.27,2.54),P0.01],减少术后并发症[OR=0.32,95%CI(0.15,0.68),P0.01]。结论支链氨基酸对创伤患者代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对预后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2014年1—4月接诊的8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采取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50例(髋关节组),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35例(股骨头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前及术后1年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于术后1年,比较临床疗效优良率。结果髋关节组手术时间(123.58±21.34)min,明显比股骨头组手术时间长(76.86±13.26)min,术中出血量(428.12±65.60)m L、术后引流量(164.94±25.63)m L,明显多于股骨头组(229.45±35.86)m L、(97.56±19.43)m L;髋关节组术后优良率78.00%,明显高于股骨头组54.28%(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较手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髋关节组活力、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总体健康结果均明显高于股骨头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更为显著,而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操作简单、创伤更小;临床上可根据患者股骨颈骨折具体情况和患者身体状况等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肠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普外科2008—2017年收治的小肠损伤57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7例;年龄22~87岁,平均51岁。外伤性小肠损伤多见于中年男性,其中道路交通伤23例(44.23%),钝器伤10例(19.23%),坠落伤8例(15.38%),锐器伤6例(11.53%),重物砸伤5例(9.61%),其他不明原因5例(9.61%)。探查发现受伤部位位于空肠28例(49.12%),位于回肠29例(50.87%)。剖腹探查指征:腹腔穿刺抽出脓性液体或者不凝血,CT或X线发现腹腔游离气体,部分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进行性加重的腹痛持续无缓解,出现腹膜刺激征,考虑空腔脏器或者实质性脏器受损。根据受损部位及受损程度选择小肠修补术46例(80.70%)和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11例(19.30%)。结果 57例中共出现并发症10例。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以预后为因变量,其他因素为自变量,结果显示失血量为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失血量越多,预后越差(OR值为8.625)。结论小肠损伤多见于交通事故、击打、坠落等暴力致伤因素。术后相关并发症可能与失血量有关,提示在处理小肠损伤时提高诊断成功率、缩短患者接受手术时间,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系统(DORSSSP)对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9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关节四肢外科收治的行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68例,男性87例,女性81例;年龄60~89岁,平均73.8岁。分别采用DORSSSP评分与改良DORSSSP评分对其进行评估,根据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将纳入研究患者分为发生组(54例)与未发生组(114例),对比此两组的DORSSSP评分及改良DORSSSP评分,绘制基于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结果的工作曲线(ROC),比较此两种评分系统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DORSSSP总评分平均为(27.35±4.68)分,改良DORSSSP总评分平均为(24.46±3.91)分;术后随访6个月,168例患者有54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2.14%(54/168);发生组的DORSSSP评分与改良DORSSSP评分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0.05);DORSSSP评分系统与改良DORSSSP评分系统预测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结果中,AUC分别为0.879、0.905,灵敏度分别为81.48%、90.74%,特异度分别为80.70%、86.84%,改良DORSSSP评分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DORSSSP评分(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发生并发症患者的DORSSSP评分、改良DORSSSP评分均高于未发生者,此两种评分系统均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改良DORSSSP评分系统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老年人非静脉曲张破裂上消化道出血(non-varicealuppe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NVUGB)的早期识别水平。方法 利用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检索某医学中心2015-01至2017-01所有以“上胃肠道出血”为出院诊断的病历资料,对符合条件的病例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患者的诊断线索、病因及共存病特征。年龄≥60岁为老年组,18~59 岁患者为非老年组,比较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呕血、黑便、呕血+黑便及低血容量状态为诊断上胃肠道出血的主要线索,其中老年组呕血比率15.2%(23例)显著低于非老年组23.4%(26例)(P<0.01),而低血容量状态比率10.6%(16例)显著高于非老年组6.0%(7例)(P<0.05)。老年组前三位病因依次是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上消化道肿瘤,非老年组依次为上消化道肿瘤、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老年组(134/151)共存病显著多于非老年组(78/112)(P<0.01)。结论 老年人NVUGB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共存病多和抗血小板治疗,主要病因是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上消化道肿瘤,早期胃镜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微创空心螺钉髓内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共42例(其中91.22A1型17例,91.22A2型15例,91.22B1型1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空心螺钉组(22例)和切开复位组(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一般情况、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Neer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空心螺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切开复位组(P0.01);Constant-Murley评分总分及日常生活、疼痛、活动度和Neer评分均显著高于切开复位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切开复位组(χ2=4.2667,P=0.03890.05)。两组术后畸形愈合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0.5818,P=0.44560.05)。结论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比,微创空心螺钉髓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创伤较少,患者术后恢复快,肩关节功能较佳,同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5年1月采用加长PFNA或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依据采用的髓内钉不同分为重建组(50例)和加长PFNA组(5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透视次数、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率、Harri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加长型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切口长度均高于重建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长型PFNA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均优于重建钉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股骨重建髓内钉,加长型PFNA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转子间骨折术中创伤较大、出血量及透视次数较多,但固定牢靠,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患者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