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正> 我区从1999年1月1日—12月30日,以出生体重达到1000g(孕满28周)至出生后7天的婴儿为对象,共监测围产儿29006名,其中围产儿死亡444例,本文就围产儿死亡原因做如下分析。 1.临床资料 1·1 29006名围产儿中,围产儿死亡444例,死亡率为15.31%。其中死胎188例,死产108例,早期新生儿死亡148例,分别占围产儿死亡的42.34%、24.32%、  相似文献   

2.
唐惠英 《广西医学》2003,25(10):2021-2022
早产一直是围产医学研究的重点 ,而围产儿死亡约 75 %以上与早产相关。因此防治早产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为减少围产儿死亡率 ,做好孕期保健工作 ,防止早产。本文就近 3年来在本院住院分娩中发现早产的 2 0 5例病例 ,就早产因素、早产处理 ,对围产儿的影响等进行临床分析 ,寻找防治早产的措施 ,以降低早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统计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 ,在我院住院分娩 3872例中 ,发生早产 2 0 5例 ,发生年龄最小 1 9岁 ,最大 36岁 ,平均年龄 2 6.2岁 ,其中初产妇 93例 ,经产妇 1 1 2例 ,单胎…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博乐市2005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8年间围产儿死亡154例的调查得出造成博乐市围产儿死亡的原因,对可控制因素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统计博乐市2005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8年间154例围产儿死亡资料,通过对产妇年龄、族别、居住区、文化程度及死亡围产儿性别五方面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博乐市围产儿死亡与族别、居住区、围产儿性别及年龄有一定关系。结论:博乐市围产儿死亡的因素有:孕产妇的居住地在本次统计中占第一位、也与围产儿性别、族别及孕妇年龄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与产前检查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产前检查与围产儿死亡情况,查找死亡原因,提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对2006年1-9月在中心医院分娩的1 591例产妇产前检查情况及围产儿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北京市产妇产前检查率95.1%,流动人口产妇产前检查率55.0%。围产儿死亡30例,均为流动人口围产儿,其中1例有孕期产前检查,29例无孕期产前检查。结论流动人口孕妇不重视产前检查,使围产儿死亡的危险性增加。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保健意识,可有效减少流动人口围产儿的死亡。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1991年1月~1995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死亡围产儿分析,以期找出城乡围产保健的差异。1临床资料与结果1.1围产儿死亡与城乡关系我院1991年1月~1995年12月共有1843例产妇住院分娩,其中市内户口869人,市内围产儿871人,农村户口为974人,围产儿为992人。围产儿死亡共58例,城市围产儿死亡率为16.17to,与华西医科大报道1987~1990年围产儿病死率相近川,但农村围产儿死亡率为46.4yto,是城市的2.8倍。见表1。1.2城乡围产儿死因构成比早产是致城乡围产儿死亡共同的首要原因。其次,农村围产儿死亡原因顺序是脂位不正、窒息、畸…  相似文献   

6.
黄艳波 《河北医学》2001,7(2):116-118
目的 :分析脐带异常对围产儿影响 ,采取措施 ,降低围产儿窒息率和死亡率。方法 :采用统计学分析 193例脐带异常组与 674例无脐带异常组对围产儿影响 ,分类分析脐带异常与围产儿预后。结果 :脐带异常组致胎儿窘迫 ,新生儿窒息 ,围产儿死亡 ,IUGR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脐带异常组 ,(P<0 .0 1)。各类脐带异常中 ,对围产儿预后影响最大的是脐带脱垂和脐带扭转。结论 :脐带异常是影响围产儿生长和预后的重要因素。脐带脱垂、脐带扭转是造成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加强高危妊娠管理 ,综合监测是降低围产儿窒息率、死亡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李静  刘风巧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2):2333-2334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因素及早期围产保健对围产儿死亡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4月-2008年5月在赵县医院住院的2859例孕产妇。以2007年后实施早期围产保健的1524例孕产妇作为观察组,以2007年前未实施早期围产保健的1335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围产儿死亡因素。结果观察组的围产儿死亡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4.7%)(P〈0.001),先天畸形、新生儿疾病、早产因素是本组病例中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围产儿死亡主要与先天畸形、新生儿疾病、早产因素相关;早期围产保健可以明显降低国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正> 围产儿病死率是反映围产医学水平的主要指标。为了解我市围产儿病死率,寻找围产儿死因和围产保健工作中薄弱环节,作者对我市城区六家医院174例围产儿死亡进行了调查分析。临床资料根据1986年元月1日至1987年12月底城区  相似文献   

9.
<正> 先进国家的围产儿死亡率已降至5‰以下。而我县的近3年死亡率分别为10.07‰、10.75‰、12.29‰。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围产儿数共11179例,其中围产儿死亡数123例,死亡率为11.00‰。为了提高围产儿保健工作的水平,降低我县的围产儿死亡率,并探讨其防治措施。 1 临床资料 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奉贤县围产儿数共11179例,围产儿死亡数123例,其中男70例,女53例,围产儿死亡率为11.00‰。来自农村103例占死亡百分比83.7%(103/123),城镇20例占死亡百分比16.3%(20/12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围产儿死亡与出生缺陷的关系,是为了有效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提高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结果 2006年10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间,沈阳市和平区20个围产地段检测的围产儿数4768人,围产儿死亡数36人,围产儿死亡率7.55‰,其中,死胎28例,占围产儿死亡的77.78%;死产2例,占围产儿死亡的5.56%.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出生缺陷占围产儿死亡的比例最高,是造成围产儿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原因。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双胎孕妇251例,回顾性分析孕妇及围产儿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251例双胎妊娠中,围产儿不良结局有87例,不良结局发生率高达34.66%,围产儿死亡21例,围产儿死亡率8.37%。(2)单因素分析结果:受孕方式、绒毛膜性、孕妇合并未足月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双胎妊娠围产儿结局有明显差异(P<0.050)。(3)多因素分析结果:剖宫产分娩是双胎围产儿结局的保护性因素(P=0.000,OR=0.086,95%CI=0.023~0.321)。未足月胎膜早破和单绒毛膜性是双胎妊娠围产儿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P=0.010,OR=2.979;P=0.043,OR=5.689)。结论:单绒毛膜性、孕妇合并未足月胎膜早破双胎是双胎妊娠围产儿结局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分娩方式剖宫产术是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蒙文霞 《广西医学》2002,24(10):1686-1688
围产儿死亡是衡量产科质量的重要指标 ,也是国际通用的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卫生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总结经验 ,提高围产期保健工作质量 ,保证母婴安全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对我院1 0 2例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 ,针对死亡原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以将围产儿死亡控制在较低范围。1 对象与方法  按 WHO规定 ,将婴儿出生体重≥ 1 0 0 0或妊娠满 2 8周的死胎 ,死产及出生 7天以内的新生儿死亡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于 1 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2月在我院分娩的 1 0 2例围产儿死亡进行统计分析。2 结 果2 .1 围产儿死亡率 :我…  相似文献   

13.
<正> 围产儿尸解是追索了解胎婴儿死亡原因的重要途径。我院病理室于1985~1997年行围产儿尸解793例,发现围产儿缺氧死者446例,占56.8%。本文就446例围产儿尸解病理变化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围产儿缺氧死因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监测和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的原因,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按围产期标准,对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53例死亡围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4.96‰。其中死胎40例(75.47%),死产3例(5.66%),新生儿死亡10例(18.87%)。53例死亡的围产儿中先天畸形和胎盘脐带因素为主要死亡原因,分别占24.53%(13例)和39.62%(21例)。3例死产中2例为院外非法接生后转入;1例早产,胎位异常,脐带脱垂,放弃抢救。结论围产儿死亡中先天畸形和胎盘脐带因素为死亡主要原因。加强孕期保健管理及监护,做好孕期宣教,防止妊娠并发症发生,利用产前诊断技术,以尽早发现畸形儿,及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126例死胎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云 《广西医学》2003,25(8):1535-1536
围产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卫生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 ,而围产儿死亡构成比中死胎占大多数 (1~ 3 )。所以为了总结经验 ,提高产科工作质量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对我院 42例死胎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针对原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将围产儿死亡控制在较低范围。1 资料与方法  以妊娠满 2 8周临床产前胎心音消失 ,胎儿死于宫内为死胎诊断标准 ,对于 1 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1 2月在我院分娩的 1 2 6例死胎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2 结果2 .1 死胎与孕周的分布关系 ,在本组资料中死胎发生于妊娠 2 8~ 34周 5 2例 ,35~ 37周 36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终止妊娠的时机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对102例子痫前期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观察围产儿死亡率。结果轻度子痫前期48例。围产儿死亡1例。重度子痫前期54例,围产儿死亡6例,围产儿死亡率6.31%。结论子痫前期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是治疗关键,孕周≥32周,剖宫产终止妊娠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昌平地区158例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全区围产儿死亡原因,明确围产期保健工作重点,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03年10月1日~2008年9月30日昌平区158例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近五年围产儿死亡率虽然逐年下降,外地流动人口明显高于本地围产儿死亡数。②158例围产儿死亡人数中死胎明显高于早期新生儿死亡和死产人数。③158例围产儿死亡中有51例因胎儿畸形行治疗性引产。结论①认真做好围产保健是确保母婴安全的最佳手段。②加大围产期保健宣传的力度和广度,加强对外地流动人口的孕期管理,提高保健意识,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重要举措。③开展优生优育咨询,提高孕期监测质量和胎儿宫内诊断技术,减少孕28周后因胎儿畸形进行治疗性引产数。  相似文献   

18.
本文目的在于回顾性分析我院辖区15年中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有待进一步改进,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一、围产儿死亡率: 我院辖区自1978年1月~1992年12月,15年中围产儿共16820例,围产儿死亡275例,围产儿死亡率为16.3‰。现将15年以5年为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 ,提高围产保健的工作质量 ,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现对我院 1992— 2 0 0 1年 5 2例死亡围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按照围产期标准 ,即孕满 2 8周或出生体重≥ 10 0 0 g的死胎、死产及出生 7d内的新生儿死亡病例为研究对象[1] 。1.2. 观察指标 统计 10年间围产儿病死率、胎儿病死率、早期新生儿病死率。分析围产儿的死因及主要并发症。2 结果2 .1. 围产儿病死率 见表 1。表 1  10年围产儿死亡情况 (例 )年份新生儿死亡畸形无畸形死 胎畸形无畸形死 产畸形无畸形合计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双胎妊娠围产儿病死的原因 ,探讨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方法 按围产工期标准分析 1 992年至 2 0 0 2年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 1 0 4例双胎妊娠 ,以 1 997年至 2 0 0 2年在该院定期产前检查中确诊为双胎妊娠 ,并采取综合处理措施的 5 5例为研究组 ,1 992年至 1 996年未经综合处理的 49例为对照组。结果 研究组剖宫产率 67.72 %(对照组 36.73%) ,阴道分娩率 32 .2 8%(对照组 63.2 7%)。围产儿死亡 ,研究组 4例 ,对照组 1 0例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早产是双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加强双胎妊娠孕期监护 ,防治并发症 ,尽量避免胎膜早破 ,预防早产 ,促胎肺成熟 ,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是降低双胎妊娠围产儿病死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