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表面假体置换术后关节疼痛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全膝关节表面假体置换术后关节疼痛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髌股关节疼痛12例,内侧副韧带疼痛7例,术中髌韧带下止点部分撕脱2例,术后2个月后出现髌骨弹响3例,髌骨运动轨迹不良5例。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发生与下肢旋转对线不良、侧方松解处理不当以及膝关节畸形矫正过大等因素有关,术中需要提前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不同关节线高度对髌股关节接触压强的影响.方法:取7个关节结构正常、关节软骨完整的正常中国成人的新鲜冷冻尸体膝关节,将标本固定到8501型Instron生物力学测试机上,垂直加载负荷30 kg,改变股四头肌肌腱上的拉力使标本获得平衡,用压敏片测量髌股关节之间的峰值压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测量髌股关节之间的峰值压强;增加股骨侧的截骨量(每次为2 mm,即关节线分别为0、 2、 4、 6 mm),并将胫骨平台作相应的垫高,再次测量髌股关节之间的峰值压强.结果:TKA术后,膝关节屈曲60°、90°和120°时,关节线高度为 4、 6 mm时的外侧髌股关节峰值压强显著高于关节线高度为0、 2 mm时的峰值压强(P<0.05);膝关节屈曲30°、60°、90°和120°时,关节线高度为 6 mm时的内侧髌股关节峰值压强显著高于关节线高度为0、 2、 4 mm时的峰值压强(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线的高度抬高超过4 mm以上就会进一步导致髌股关节的峰值压强增高.TKA术中,应该尽量将关节线的变化控制在4 mm之内.  相似文献   

3.
周双利  王金堂  李军 《医学争鸣》2004,25(19):1737-1737
1 临床资料 2000-02/2003-09共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36例48个膝,男 24例,女 12例,年龄28~ 79(平均 58.5)岁,平均质量(67±13)kg.单侧 24例,双侧 1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 6例,骨性关节炎 29例,外伤1例(胫骨平台缺损).屈曲挛缩畸形10~90°(平均26.5°),内翻畸形5~20°(平均12.5°).X线片示膝关节均有严重退行性改变,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Link公司假体15个,Depuy公司假体10个,Zimmer公司的IB-Ⅱ后稳定型假体15个,北京京航公司的国产P.C.A.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假体8个.术前行膝关节正侧位片及站立位X线片, 以确定肢体力学轴线.  相似文献   

4.
孙建军  陈卫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7):406-406,408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1996年12月~ 2 0 0 3年 8月 17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 髌骨截骨前和轻度内置 (2~ 4mm)髌骨假体后 ,髌股关节运动轨迹均良好。术后 2周膝关节活动度为 90°~ 110° ,平均 10 4 .5° ;术后 12个月为 95°~ 115° ,平均 110 .6°。未出现髌骨脱位或半脱位 ,髌骨坏死或骨折 ,髌韧带撕脱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 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特别是髌骨置换的技术与疗效有密切关系 ,髌骨假体与股骨髁假体应达到良好亲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髌骨置换针对严重髌股关节炎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10年11月间行膝关节表面置换的126例(149例膝关节)。术前查X线(负重侧位、45。Rosenberg相、Merchant轴位相),对髌股关节炎分级并测量髌骨厚度和髌股间隙,从而预测出髌骨假体厚度,使重建后的髌股间隙不大于原间隙。均采用统一膝关节假体(smith&nephew),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术中行髌骨截骨后假体置换,并在置换前后测量髌骨的运动轨迹。术后随访。膝关节评分(HSS评分),髌骨评分(Feller评分),结果应用SPSSl3.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股骨和胫骨假体试模安装完成后,行髌骨截骨安装假体,140例均髌骨轨迹良好,可以达到“nothumbtest”,9例采用了外侧支持带松解等操作,后髌骨轨迹良好。术后126患者均获得随访12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110.5°(90°~125°),出现19髌前疼痛口服非甾体类药物逐渐缓解,无1例出现髌骨脱位、半脱位、髌骨坏死、髌骨坏死、髌骨骨折及皮肤坏死等。结论:对于严重的髌股关节炎行髌骨置换后可以更好的重建髌股关节,改善关节屈伸功能,减少髌骨的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2009年-2010年,我科开展10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50-70岁,平均65岁.其中骨性关节炎6例,类风湿关节炎4例.其中6例合并有膝内翻畸形.屈曲<20°6例,20°-40°4例.假体类型:本组病例均为骨水泥固定型假体,其中包括后稳定型假体7例,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3例.术前术后x片见图1,图2.  相似文献   

7.
甘伟  黎泓享  钟树清 《广西医学》2004,26(10):1521-1522
膝关节伸直僵硬在临床上很常见 ,多发于膝关节外病变或膝关节内病变 ,或二者同时存在 ,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我院在 1999年 9月至 2 0 0 3年 9月间 ,用髌骨牵引加手法松解治疗膝关节伸直僵硬 32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 ,男 2 5例 ,女 7例 ,年龄 15~ 5 1岁 ,病程 6个月~ 4年。膝关节僵硬的原因 :股骨干远端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 6例 ,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术后 12例 ,髌骨骨折术后 9例 ,胫骨骨折术后 3例 ,下肢骨折长期行管型石膏固定或牵引治疗 2例。关节活动度 (中立位 0°法 ) :主动屈膝 0°~ 4 …  相似文献   

8.
正1目的意义探讨膝关节松解术治疗膝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膝关节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关节,膝关节包括由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构成的内侧和外侧胫股关节,以及由髌骨和股骨滑车构成的髌股关节。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下肢骨折及关节周围韧带损伤,长期制动、或炎症引起关节的滑动装置纤维化、挛缩、粘连、而导致其僵直,功能障碍。其中以创伤后未能早期进行股四头肌及膝关节功能锻炼,膝关节长期处于伸直位,已致在股四头肌与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人工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成效(观察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的成效).方法 对30例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实行临床总结和分析.结果 依据JohnNlnsall评价标准,在术后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都有明显改进.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骨关节炎切实有效的途径,不过也要注意适应性选择及胫骨假体正确放置来减缓胫骨假体松动,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0.
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1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士平  宋树春 《中原医刊》2006,33(19):44-45
目的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晚期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其中人工假体有后稳定型和保留后交叉韧带型。方法为探讨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及常见并发症,对145例207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随访,随访1~8年,并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1]进行评分。结果优良率达92.7%。病人术后在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于屈曲挛缩畸形类型膝关节,后方稳定型假体具有更好的优势。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高屈曲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70膝膝关节病残患者进行高屈曲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采用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通过X线观察假体固定情况,采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KSS评分)评定膝评分及膝功能评分。结果:末次随访时,关节活动度(ROM)明显增加,由术前(64.71±24.27)°增加至术后(126.79±8.60)°(110°~135°)。术后最大屈曲角度为(132.07±9.03)°。术前KSS膝评分为(36.36±10.36)分,膝功能评分为(32.50±10.14)分,术后分别为(90.91±4.46)、(78.61±11.61)分。2例骨性关节炎及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术后X线提示胫骨假体周围透亮线,宽度<2 mm,表现为非进展性。其余病例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及髌骨脱位。结论:高屈曲型膝关节假体行人工膝关节置换近期疗效可靠,能获得膝关节高屈曲度,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人工全膝关节发展很快,现代的膝关节假体,设计虽然种类繁多,但大多数参与同一个原则,即植入后的关节假体可以提供类似于正常膝关节的屈伸,滑动和旋转范围,并借假体本身及膝关节的韧带及软组织平衡获得静态及动态的稳定性。目前,膝关节假体的材料,选择以金属有股骨髁假体,超高分子聚乙烯的胫骨及髌骨假体为主流。膝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单侧或双侧膝关节骨性强直,严重的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关节疼痛、关节挛缩、不稳、影响站立、行走等正常生活及涉及膝关节面的肿瘤切除后无法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重建的病例。我院自2000年10月至2004年12月已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45例,随访显示:在缓解疼痛,增加膝关节活动度,矫正畸形,恢复膝关节功能方面取得良好疗效,该手术在护理方面有独到之处,术后功能锻炼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功能锻炼的方法作以下阐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膝关节极重度屈曲畸形患者行旋转铰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 雅安市中医医院骨科2011年1~12月收治了24例(29膝)膝关节极重度屈曲畸形患者,均行旋转铰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3个月、6个月门诊随访后,每年门诊随访1次至2017年1月,末次随访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8.7±13.1)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226.7±32.9)mL;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膝关节X线片显示假体无松动、无下沉,髌骨轨迹、假体位置均良好,连续观测假体周围无进行性透亮线出现.随访至2017年1月,失访2例,2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4.8个月,膝关节HSS评分中疼痛、功能、活动度、屈曲畸形、稳定性和总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患者发生血供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4.17%,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感染和假体松动.结论 膝关节极重度屈曲畸形患者行旋转铰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操作简单,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除后交叉韧带对屈仲关节间隙的影响程度。方法:对29例(33膝)内翻畸形15&#176;~25&#176;的患者行计算机导航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软组织松解获得平衡后,分别在切除后交叉韧带前后测定屈曲关节间隙与仲直关节间隙的大小,比较其间隙增大的程度并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观察术后关节稳定性及关节功能。结果:计算机导航下成功完成29例(33膝)全膝关节置换,切除后交叉韧带前后屈曲关节间隙增大6.34&#177;0.33mm,伸直关节间隙增大1.99&#177;0.30mm。术后关节稳定性佳、功能优良。结论:计算机导航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除后交叉韧带,悔曲关节间隙增大程度远远大于伸直关节间隙,是获取膝关节软组织平衡的重要方法。对于增加关节间隙,从而减少截骨量,增加关节稳定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髌股关节置换与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60膝),其中30例在术中置换髌骨关节,30例不置换髌骨关节,术后随访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膝关节KSS评分、HSS评分、髌骨评分(P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定期复查X线观察假体稳定性。结果:术前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而术后6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髌股关节置换组KSS、HSS评分、PS评分均高于非髌股关节置换组,而VAS评分低于非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两组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胫骨角、髌韧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同时行髌股关节置换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和髌骨功能,同时缓解术后膝前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原因。方法对我院近2年来3例股骨干骨折术后膝关节伸直位僵硬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从手术部位、手术材料、术后关节制动时间等方面来分析。结果 20例股骨干骨折手术患者发生膝关节僵直3例,发病率达15%.主要影响因素在于:手术部位、术后关节制动、手术操作的轻重度、内固定材料的选择及骨折的严重程度。结论股骨干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由多种因素导致,妥善处理股骨干骨折、术后早期进行有效功能锻炼可防止膝关节僵硬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伸直型关节僵硬多见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或长时间膝关节制动,锻炼不当和松解术后再粘连等原因,治疗非常棘手.我院1999年2 月至2005年7月采用伸膝装置粘连松解术、术后镇痛下膝关节连续被动活动(CPM)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硬41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朱帽贵  韩伟  吕雪峰 《中外医疗》2010,29(20):97-97
目的松解髌周支持带在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方法 16例病例来自于2002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期间,采用髌周支持带松解,开放股四头肌成形术,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切开,部分病例行内外侧支持带松解切开。结果 16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5个月。膝关节屈曲角度增加70~100°,平均98.5°,股四头肌肌力Ⅳ~Ⅴ级。1例发生关节腔液漏,屈膝只达到70°,另1例未能坚持锻炼,最终屈膝只达到60°其余病例屈膝达到90~100°,伸膝0°所有病例无感染、髌骨骨折脱位不稳,切口不愈合或裂开、髌前皮肤坏死,无伸膝受限和股四头肌无力等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松解髌周支持带在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术中酌情行内外侧支持带松解切开,可以减少术中骨折的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效果,减少髌骨骨折、髌骨不稳、髌骨坏死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膝关节僵硬是膝关节及其周围骨折或术后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多因伸膝装置粘连和挛缩引起.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屈曲受限、伸直位僵硬,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皮肤弹性及关节活动度减少或消失,严重者致残,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手术松解是重塑膝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1].但仍有少数患者术后出现切口不愈合、皮肤坏死、骨化性肌炎、术后膝关节再次僵硬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是影响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腓总神经麻痹、血栓栓塞、假体松动、关节不稳、感染、假体周围骨折、术后疼痛、假体磨损)探讨建立指导性预防措施,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