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泌尿系感染是临床上多发病,我院从1976年4月至80年5月共观察了70例,疗效尚为满意,兹总结如下: 一、病因和病机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统称为泌尿系感染。此病属于祖国医学中癃闭、湿热下注、淋浊(五淋中湿淋、血淋、膏淋)、遗溺、肾虚腰痛等范畴。《巢氏病源》认为“肾虚、膀胱热”可致淋病。《金匮》认为“热在下焦”。总之古代医家认为淋证所发,皆属肾虚而膀胱生热,或因膀胱蕴热,湿热郁久,湿毒热邪蕴于下焦则为淋。发病因素:①外感风寒,邪郁化热;②毒  相似文献   

2.
治淋体会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淋证急发清热当重除湿淋证病因虽多,但因湿热蕴结下焦尤为常见。《金匮要略》曰:“热在下焦,亦令淋秘不通”。《丹溪心法》:“淋有五,皆属乎热。”《诸病源候论》指出:“诸淋者,肾虚而膀胱热故也。”上述医家突出强调了热邪在淋证发病中的重要作用。盖病在下焦,属湿者?..  相似文献   

3.
淋者 ,小便滴沥涩痛。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云 :“淋之为病 ,小便如粟状 ,小腹弦急 ,痛引脐中。”临床淋证有石淋、膏淋、劳淋、气淋、血淋、热淋之分。然其病因 ,医家多认为热积膀胱。《丹溪心法·淋》云 :“淋有五 ,皆属于热” ,《景岳全书·淋浊》亦云 :“淋之初病 ,则无不由乎热剧 ,无容辨矣。”但淋之发生也有因肾虚而触发者 ,正如《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所说“诸淋者 ,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肾虚则小便数 ,膀胱热则水下涩 ,数而且涩 ,则淋沥不宣 ,故谓之为淋。”故淋之论治 ,在循实则清利、虚则补益…  相似文献   

4.
淋证以小便频急,淋漓不尽,尿道涩痛,少腹拘急,痛引脐中为特征,多因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所致,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泌尿系感染、结石、结核,前列腺炎及乳糜尿等。淋证根据其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石淋、热淋、血淋、劳淋及膏淋等,它们除具有淋证的基本特征外,尚有各自不同的临床表现。热淋:起病多急,多伴发热,小便赤热,  相似文献   

5.
淋证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不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的病证。 [病因病机]淋证的病因病机约有3点。1.膀胱湿热:过食辛热肥甘,或嗜酒无度,积湿蕴热,下注膀胱;或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上犯膀胱,酿成湿热,发为淋证。若小便灼热刺痛为热淋;热盛伤络,迫血妄行,小便涩痛有血为血淋;湿热煎熬尿液,日积月累,尿中杂质结为砂石为石淋。2.肝郁气滞:郁怒伤肝,气滞不宣,郁而化火,以致气火郁滞下焦,影响膀胱气化,则少腹作胀,小便艰涩疼痛,余沥不尽,发为气淋实证。3.脾肾亏虚:久淋耗伤正气,或年老、久病体虚,以及劳倦、房室过度,均致脾肾亏虚,脾虚下陷,或肾虚不固,则  相似文献   

6.
<正> 外伤性截瘫病人,由于脊髓损伤,极易并发褥疮、泌尿系感染等。泌尿系感染多属祖国医学“淋证”范畴。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尤以妇女多见。多因肾虚膀胱有热兼感外邪引起下焦湿热而发病。治以清热利湿为主。久病反复发作有脾虚见证者,治宜健脾补肾为主,佐以利湿清热。关于淋证的成因,《金匮》认为是由于热在下焦所致,《诸病源候论》说:“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还有肾虚不能制约脂液说法。据上所述,淋证多因湿热内蕴,  相似文献   

7.
热淋为临床常见,《丹溪心法·淋》篇论为:"淋有五,皆属干热"。《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载:"淋之初病,则无不热剧,无客辨矣"。热淋以膀胱湿热型为多见,多因过食辛甘、酿成湿热,下注膀胱或因外阴不洁,秽浊之物侵人膀胱,酿成湿热,发而为淋,又因女性的生理特点,尿道短的特点,故最易感染。热淋的病位在肾及膀胱。它以起病急,小便频数·点滴而下,尿色赤黄,灼热刺痛,急迫不爽,舌尖红,脉数为主证。热淋的尿出灼热刺痛,尿色鲜红,脉数而有力.实属热甚,这种热淋又称血淋,故前人亦有血淋为"热淋之甚"的说法。热淋多因肾虚,膀…  相似文献   

8.
浅述热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症是内科常见病 ,多发病之一。好发于女性 ,以小便频急、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诸病源候论》说 :“诸淋者 ,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热淋者 ,三焦有热 ,湿搏于肾……”明确指出了淋证的病位在肾与膀胱 ,并论述了两者的关系 ,阐明了症状发生的机理。热淋即淋证之一 ,湿热毒邪下注膀胱 ,气化不利是热淋的主要病机。以起病急或伴发热 ,小便赤热 ,尿时灼痛为临床症状。本病如及时治疗 ,护理得当 ,预后较佳 ,否则病延日入 ,热郁伤阴 ,湿遏阳气 ,最终导致阴阳两伤 ,病可缠绵不愈 ,反复发作。在护理热淋病人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1 正确服药 ,…  相似文献   

9.
热淋为临床常见病。《丹溪心法·淋》篇论为 :“淋有五 ,皆属于热。”《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载“淋之初病 ,则无不热剧 ,无容辨矣。”淋症以女性多见 ,它是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病之一 ,此病易复发。热淋以膀胱湿热型最为多见 ,此类热淋 ,多因过食辛甘 ,酿成湿热 ,下注膀胱或因外阴不洁 ,秽浊之物侵入膀胱 ,酿成湿热 ,发而为淋 ,又因女性尿道短的特点 ,故最易感染。热淋的病位在肾及膀胱。它以起病急 ,小便频数 ,点滴而下 ,尿色赤黄 ,灼热刺痛 ,急迫不爽 ,舌尖红 ,脉数为主症。热淋的尿出灼热刺痛 ,尿色鲜红 ,脉数而有力 ,实属热甚 ,这种热…  相似文献   

10.
尿路结石与肾虚热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路结石属中医学“石淋”、“血淋”范畴。对于本病的认识,众多医者多以湿热立论,治从清利。巢元方则首先在热的基础上提出了肾虚为本病的发病基础,《诸病源候论·诸淋病候》曰:“石淋者,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肾虚为热所乘。”巢氏的这种以肾虚为本,湿热为标的病机分析,对治疗尿路结石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1 肾虚热乘为发病基础1.1 主要病位 石淋乃五淋之一,《诸病源候论·诸淋病候》明确提出淋证的病位在肾和膀胱,“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同时,又根据石淋的特点,指出其病位主要在肾,是“肾客砂石”。现代医学也…  相似文献   

11.
田乃庚 《河北中医》1992,14(5):20-22
田乃庚教授从事医疗、教学50余载,治学谨严,学验俱丰,尤擅治疗心、肾系统疾病。对久淋制通补兼施四法,更独具匠心,疗效显著,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久淋包括现代医学的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以小便频数短少、尿道灼热涩痛、腰痛、小腹胀痛等为主症。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淋证突起为膀胱湿热,或“心移热于小肠”,多属实属热,故《丹溪心法》曰:“淋有五,皆属乎热。”而久淋不愈则多虚实夹杂。即《诸病源候论》所说:“诸淋者,由肾  相似文献   

12.
泌尿系结石病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及尿道结石,皆属于祖国医学的“石淋”、“砂淋”、“血淋”范围。唐代《外台秘要》说:“石淋者,淋而出石也,其病之状,小便则茎里痛,溺不能率出,痛引小腹,膀胱里急,砂石从小便道出,甚者塞痛,令人闷绝”。对于其病因病理《丹溪心法》说“诸淋所发,皆肾虚而膀胱湿热也”。指出了泌尿系结石的形成主要为肾虚和膀胱湿热两大因素,而肾虚为内在因素。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气化的动力来自肾脏,肾虚则导致膀胱气化不  相似文献   

13.
答:妊娠期泌尿系感染包括肾盂肾炎、输尿管炎、膀胱炎、尿道炎等,多属中医淋证范畴。淋证分类虽繁,但从多年临床实践证明,其病机以“肾阴亏虚、膀胱蕴热”为多见。此乃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小便涩,数而涩则小便淋沥不畅,故而成淋。此与巢氏《诸病源候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亦相吻合。其治疗每以清热、通淋、补肾。而此期淋证治疗用药,又须针对其特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刘复兴 ,系云南名中医 ,临证 30余年 ,学验俱丰 ,笔者有幸侍诊 ,受益匪浅。现将老师治疗前列腺炎的经验整理总结如下。前列腺炎属祖国医学“尿浊”、“淋证”、“腰痛”等范畴。《诸病源候论》云 :“诸淋者 ,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虚则小便数 ,膀胱热则水下涩 ,数而且涩 ,则淋沥不宣 ,故谓之为淋。”《景岳全书·淋浊》篇说 :“淋之初病 ,则无不由乎热剧 ,无容辨矣……又有淋久不止 ,及痛涩皆去。而膏药不已 ,淋如白浊者 ,此惟中气下陷及命门不固之证也。”前列腺炎有急慢之别 ,急者关键是湿热下注 ,慢者关健…  相似文献   

15.
黄文政运用清心莲子饮治疗淋证验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证以尿频,尿急,排尿障碍或涩痛,淋沥不断为特征,可分为石淋、气淋、膏淋、劳淋、血淋等类型.多属湿热积于下焦,渗入膀胱,或由于肾虚而湿浊下注,气化不利所致.今随黄文政老师侍诊,将其运用清心逆子饮治疗淋证验案2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钟明平 《光明中医》2003,18(2):28-29
淋菌性尿道炎是由革兰阴性的淋病双球菌引起的一种泌尿生殖系统的性传播疾病。中医没有此病名 ,以淋证辨证治疗。淋之名 ,最早见于《内经》。《金匮要略》 :“淋之为病 ,小便如粟状 ,小腹弦急 ,痛引脐中。”《诸病源候论》 :“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热淋者 ,三焦有热 ,气搏于肾 ,流入于胞而淋也 ,其小便赤涩。”患者突发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 ,尿道口溢脓 ,脓液呈黄色或黄绿色。中药治疗淋菌性尿道炎的方法很多。根据淋证辩证论治法则 ,经临床筛选应用《局方》八正散加减治疗淋菌性尿道炎收到了很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  相似文献   

17.
<正> 慢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肥大症是前列腺疾患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归属祖国医学“淋证”、“癃闭”范畴。沈老行医五十余年,在晚年对治疗本病积累了不少临床经验,立法用药亦有独到之处,借鉴先哲的宝贵经验颇有心得。现将其临床经验及体会简介如下。一、病在下焦当分虚实《医学心悟·小便不通》曰:“癃闭与淋证不同。淋则便数而茎痛,癃闭则小便点滴而难通。”《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说:“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谓之淋。”前人对淋证和癃闭已有详尽的论述。沈老  相似文献   

18.
乳糜尿属于祖国医学“膏淋”与“尿浊”的范畴。《诸病源候论》云:“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指出肾虚为本,膀胱湿热为标的病理分析,为后世医家所宗旨。张景岳又以病程的长短作为辨证的依据,谓“淋之初病,无不由乎热剧,无容辨矣。……又有淋久不止,及痛涩皆去,而膏液不已,淋如白浊者,此惟中气下陷及命门不固  相似文献   

19.
自拟清淋汤加减治疗湿热淋13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淋证是由于肾、膀胱气化失司 ,水道不利所致 ,以尿频尿急 ,尿道涩痛 ,痛引腰腹为主要症状 ,《外台秘要》将淋证分为五淋 ,即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热淋。在临床中 ,热淋夹湿最为常见 ,笔者自 1998年以来 ,运用自拟清淋汤治疗湿热淋患者 136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36例 ,女性 89例 ,男性 4 7例 ;年龄最大者 5 8岁 ,最小者 12岁 ;已婚 93例 ,未婚 4 3例。本病病因属湿热蕴结 ,瘀阻膀胱 ,根据临床见证的差异 ,把湿热淋证分为湿重于热型和热重于湿型。2 治疗方法全部湿热淋患者 ,均采用自拟清淋汤加减治疗 ,其基本方…  相似文献   

20.
顾鸣佳 《光明中医》2012,27(6):1080-1081
1 概念及相关治法 复发性尿路感染属中医淋证中的劳淋范畴,淋证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称本病为"淋"、"淋閟",指出了淋证小便淋沥不畅甚或闭阻不通之病症.唐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诸淋证候》中对淋证病机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他指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这种以肾虚为本,膀胱热为标的淋证病机分析,成为多数医家临床诊治淋证的主要依据.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淋浊》中提出:"淋证初起,虽多因于热,但由于治疗及病情变化各异,又可转化为寒、热、虚等不同证型,从而倡导"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