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评价喉全切除术后发音重建术的效果,1977年8月到1994年12月,对喉癌患者共行各类喉全切除发音重建术125例。男119例,女6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30岁,平均55.3岁。临床分期:Ⅱ期2例,Ⅲ期45例,Ⅳ期66例,治疗后复发12例。喉重建术式有:咽气管吻合术18例,气管-食管造瘘术107例,后者包括直接法34例(其中12例安装发音钮),管道法19例,瓣膜法54例。125例中除11例失访外,皆获随访,最长18年,最短13个月,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2%,61.4%,40.5%。按听距法评价发音效果,总有效率:术后3周:84.6%,1年:81.1%,5年:67.5%。发音重建失败的原因有:术后造瘘口闭锁15例,术后误咽而关闭瘘口8例,原因不明3例。喉全切除发音重建术可明显改善发音功能,合并症少,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应用气管食管壁组织瓣的发音重建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全喉切除后在气管食管的后壁切一下向民生组织瓣,把组织瓣插入食管腔,形成瘘口。组织瓣的尖端保留2 ̄3mm不予切断,利用尖端牵拉组织瓣,使之更好地遮盖瘘口,防止食物进入气管。用此法行发音重建11例,5例发音良好,3例发音比较费力,3例瘘口闭塞改为食管音。本文式操作简便,术后发音容易,不需特殊训练,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应用气管食管壁组织瓣的发音重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喉切除后在气管食管的后壁切一下向性组织瓣,把组织瓣插入食管腔,形成瘘口。组织瓣的尖端保留2~3mm不予切断,利用尖端牵拉组织瓣,使之更好地遮盖瘘口,防止食物进入气管。用此法行发音重建11例,5例发音良好,3例发音比较费力,3例瘘口闭塞改为食管音。本术式操作简便,术后发音容易,不需特殊训练,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喉癌切除后发音重建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美桦  宋凤竹 《耳鼻咽喉》1997,4(5):277-280
本文就1975年 ̄1995年8月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95例喉癌手术方式、喉功能恢复及生存率进行分析。97.9%(93/95)的患者吞咽功能良好,80.0%(76/95)发音良好。部分喉切除拔管率为59.5%(22/37)。全喉切除术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1%、82.4%、76.9%;部分喉切除术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7%、78.3%、68.4%。按临床分期统计生存率:I ̄Ⅱ期患者1、  相似文献   

5.
声门上水平垂直半喉切除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0~1989年41例喉鳞状细胞癌行声门上水平垂直半喉切除术,其中男性占87.8%,50~59岁占78%。T3、4占70.7%,N1~3占43.9%。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2.9%和75.7%。41例术后均获不同程度发音和会话能力气管套管拔除率为85.4%。41例经进食训练,最后均恢复吞咽功能。介绍了手术步骤、要点,并对原发癌术后复发、颈淋巴结处理、预防术后误吸在术中采取的改进措施和提高气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减少喉全切除率并重建喉功能。方法自1991~1996年作喉近全切除喉功能重建术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40岁,平均57.6岁。临床分期Ⅱ期2例,Ⅲ期9例,Ⅳ期8例。手术特点是:切除舌骨,保留环状软骨及一侧杓状软骨,将环状软骨前缘与舌根切缘吻合,增强了舌根对新喉口的遮盖作用,减轻了误咽。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发音功能良好,多数病例误咽不重。5例拔除套管经喉呼吸。14例新喉腔狭窄经气管造口呼吸,其中10例气管外孔宽阔不带套管,4例仍带套管。3年生存率78.6%(11/14),5年生存率75%(3/4)。结论该术式在保存喉功能减少喉全切除率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全喉切除盖瓣式发音管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恢复全喉切除后患者的语言功能,同期成形盖瓣式发音管。方法:将气、食管之间向下分离50mm,于气管后壁切取组织瓣长约20mm,其上端宽约10mm为蒂部,下端宽约8mm,侧端连5mm×6mm气管粘膜软骨断离,将此粘膜软骨外翻折叠缝成盖瓣。再于气管后壁切口相对应的食管前壁切取组织瓣长约20mm,其上端宽约15mm断离,下端宽约10mm为蒂部,将两组织瓣上下交叉缝成发音管,缝合气管壁、食管壁剩余切口。发音管内放入12号导尿管扩张10天,将气管断端与颈前皮肤缝合造孔。12例手术均获成功,患者术后饮食顺利无误咽,语言清晰连贯性好,并保持地方语音和性别语调特色,经语言及频谱监测,语言功能接近正常人。该术式对声门上型、声门型喉癌患者,在全喉切除后同期行发音功能重建是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龄喉癌患者行保留喉功能切除手术的远期疗效。方法总结1986~1996年间99例65岁以上老龄喉癌患者行各种喉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声带切除14例、垂直半喉切除31例、声门上水平半喉切除15例、声门水平切除2例、水平垂直(3/4)切除22例、喉近全切除5例、喉全切除环咽吻合10例。结果术后全部病例均恢复了发音功能及吞咽功能,拔管率为91.9%。术中无死亡,术后无严重并发症。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7%、75.5%。结论老龄不是保留喉功能手术的禁忌证,关键是正确掌握各种术式的适应症及提高外科手术技巧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水平垂直喉部分切除创面修复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深汕  杨武双 《耳鼻咽喉》2000,7(5):280-282
本文报道自1979年12月 ̄1994年7月,50例水平垂直喉部分切除创面修复结果。①甲状软骨膜修复11例;②甲状软骨膜及其附丽肌肉修复30例;③骨肌瓣修复9例。结果:三种修复方法发音清晰响亮者分别为4例(36.4%),22例(73.3%)和82例(88.9%)。全组发音清晰响亮者计34例(68.0%),略低哑13例(26.0%),低哑3例(6.0%)。平均恢复正常经口进食时间分别为17.2、13.1和10.2天。4拔管率分别为81.8%(9/11)、80.0%(24/30)和77.8(7/9)。认为骨肌瓣是修复水平垂直喉部分切除创面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侵及上呼吸消化道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25例累及邻近结构如喉返神经、喉、气管及食管的甲状腺癌,占300例甲状腺癌总数的8.3%。除1例纤维肉瘤及1例透明细胞癌外,其余23例均为乳头状、滤泡型或二者的混合型癌。可根据受累情况分别切除喉返神经、自气管壁上切下肿瘤、切除喉、部分气管和食管。不超过1/4周径的气管缺损可用邻近组织修补,大的缺损可用胸大肌皮瓣内置不锈钢丝予以重建。颈段食管也可应用胸大肌皮瓣重建。切缘不够可补以术后放射治疗。累及邻近结构的甲状腺癌经恰当处理后可获长期生存,本组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6.0%、86.6%和83.3%。  相似文献   

11.
喉全切除发音重建术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One hundred and twenty-five patients received voice rehabilitation operations following total laryngectomy over the period from August 1977 to December 1994. Among them, 119 were male and 6 were female, the eldest was 70 years old and the youngest 30 years old, and the average age was 55.3 years. Clinical staging was as follows: stage II, 2 cases; stage III, 45 cases; stage IV, 66 cases; and recurrence, 12 cases. The voice rehabilitation operations included pharynx-trachea anastomosis 18 cases and trachea-esophagus fistulization 107 cases. One hundred and fourteen 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for 13 months to 18 years. The 3, 5, and 10 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78.2%, 61.4%, and 40.5% respectively. The effective rates of voice rehabilitation according to hearing voice distance were 84.6%, 81.1%, and 67.5% 3 weeks, 1 year, and 5 years respectively after operation. The causes of failure were closure of fistula 15 cases; food aspiration 8 cases and unknown 3 cases. The clinical valu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oice rehabilitation, and the tim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voice rehabilitation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一种有别于其他全喉切除术后发音重建术的手术方法。方法 :施行全喉切除术后行Ⅰ期气管膜样部食管前壁造孔端 侧吻合气管食管分流发音重建术 36例。结果 :随访 5~ 10年 ,1例失访 (按死亡计算 )。36例中 ,近期发音成功率为 6 9.4 % ,远期为 83.3% ;3年存活率为 72 % ,5、10年存活率为 6 9%。结论 :该发音重建术不影响全喉切除的彻底性 ,Ⅰ期完成 ,操作简单、误吸率较低、发音成功率高、远期效果稳定 ,是一种让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开口讲话的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Blom-Singer发音管在喉全切除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喉全切除术后应用Blom-Singer发音管重建喉发声功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9月~2003年8月15例喉全切除术后行Blom-Singer发音管重建喉发声功能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12例行Ⅰ期发音管重建术,10例手术成功(10/12,83.33%);3例行Ⅱ期发音管重建术,其中2例手术成功,两种术式的总成功率为80%(12/15)。Ⅰ期手术失败2例,与气管食管壁分离过多有关;Ⅱ期手术失败1例,系环咽肌切断不完全所致。结论喉全切除术后应用Blom-Singer发音管重建喉发声功能是一种有效的发声重建方法,环咽肌切断及保留气管食管壁的完整是手术成功的美键。  相似文献   

14.
喉全切除气管食管分路发音重建的防误咽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喉全切除气、食管分路发音重建防误咽术的效果。方法 1991年10月~2001年5月对79例B、T4喉癌患者喉全切除术中行气、食管分路发音重建防误咽术,在食管前壁和气管后壁做一个长约0.8~1.2cm发声口,同时保留环状软骨宽度1.2cm,长度2.0cm做成软骨黏膜瓣防误咽檐,气管膜部向前外与皮肤缝合,做成防误咽斜度。结果 79例患者中有71例患者获得良好发声,71例患者中有65例防误咽成功,6例失败。65例患者随访1年以上,均无误呛。79例患者术后仍、T4期3年生存率分别是66.7%(14/21)和64.9%(24/37)。T3、T4期5年生存率分别是6/10和50.0%(10/20)。结论 气、食管分路发音重建防误咽术能有效地防止误咽。  相似文献   

15.
咽食管括约肌切开术在喉全切除术后发音重建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咽食管括约肌切开术对减少咽食管括约肌失弛缓对喉全切除术后安装Blom-Singer发音管发音重建的影响。方法:喉全切除术后,咽食管括约肌收缩或是痉挛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食管的气流并阻碍发音。咽食管括约肌的解剖位置是环咽肌以及其上的下咽缩肌的一部分和颈段食管上段的一部分。手术操作是在喉全切除术中、术后于气管造瘘口外上方切除长5cm,宽1cm的咽食管括约肌。结果:33例喉全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咽食管括约肌切开术后有32例发音成功,发音重建的成功率是97%。其中包括12例喉全切除术中I期进行环咽肌切开术,21例是Ⅱ期进行咽食管括约肌切开术的,后者又有9例是安装Blom-Singer发音管后发音不能再行咽食管括约肌切开术的。患者3年存活25例,5年存活18例。同期行喉全切除术和咽食管括约肌切开术的12例患者,Kaplan-Meier法统计3年生存率81.82%,5年生存率42.86%。结论:咽食管括约肌切开术能提高Blom-Singer发音管发音重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咽食管括约肌切开术对减少咽食管括约肌失弛缓对喉全切除术后安装Blom Singer发音管发音重建的影响。方法 喉全切除术后 ,咽食管括约肌收缩或是痉挛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食管的气流并阻碍发音。咽食管括约肌的解剖位置是环咽肌以及其上的下咽缩肌的一部分和颈段食管上段的一部分。手术操作是在喉全切除术中、术后于气管造瘘口外上方切除长 5cm ,宽 1cm的咽食管括约肌。结果  3 3例喉全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咽食管括约肌切开术后有 3 2例发音成功 ,发音重建的成功率是 97%。其中包括 12例喉全切除术中I期进行环咽肌切开术 ,2 1例是Ⅱ期进行咽食管括约肌切开术的 ,后者又有 9例是安装Blom Singer发音管后发音不能再行咽食管括约肌切开术的。患者 3年存活 2 5例 ,5年存活 18例。同期行喉全切除术和咽食管括约肌切开术的 12例患者 ,Kaplan Meier法统计 3年生存率 81 82 % ,5年生存率 42 86%。结论 咽食管括约肌切开术能提高Blom Singer发音管发音重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声门癌T3病变在喉大部切除后重建喉支架的手术方法。方法:36例声门癌T3病变,在喉大部切除后施行改良会厌喉成形术;1一侧甲状软骨全乇除、会厌软骨侧向下移取代;2对侧甲状软骨部分保留,肌筋膜瓣或肌甲状软骨膜瓣修复声带;3会厌前侧缘与甲状软骨前缘对合成锐角前连合,后侧缘与对侧杓部形成后连合,会厌上缘与对侧声带形成新声门。结果:33例拨管,30例发声清晰、宏亮且易懂,3例发声低沉沙哑。3年和5  相似文献   

18.
跨声门癌扩大部分喉切除术重建方法与疗效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跨声门癌在保证根治肿的前提下恢复喉的发音、呼吸、吞咽防护功能。方法 对41例跨声门癌施行扩大部分喉切除术,包括扩大垂直喉切除术26例(25/41),扩大额侧喉切除术5例(5/41),次全喉切除术10例(10/41)。主要应用胸骨舌骨肌、颈阔肌双蒂转门肌皮瓣等同期进行缺损喉腔的重建。其中应用转门肌皮瓣修复27例,胸骨舌骨肌瓣修复7例,舌骨肌瓣修复5例,胸锁乳突肌和筋膜修复2例。结果 总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30/35)、74.1%(20/27),Ⅲ期患者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22/26)、76.2%(16/21),Ⅳ期患者分别为3/4、1/2。总的气管套管拔出率为87.8%(36/41),应用颈前转门肌皮瓣修复组拔管率为96.3%(26/27),胸骨舌骨肌瓣为5/7,舌骨肌瓣为4/5,胸锁乳突肌瓣为1/2。全部患者恢复了发音功能,语音响应清晰者92.7%(38/41),吞咽防护功能全部恢复。结论 中、晚期跨声门癌选择性地施行功能保全性喉手术是可行性;应用转门肌皮瓣进行缺损喉腔重建可获得满意的喉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跨声门癌在保证根治肿瘤的前提下恢复喉的发音、呼吸、吞咽防护功能。方法对41例跨声门癌施行扩大部分喉切除术,包括扩大垂直喉切除术26例(26/41),扩大额侧喉切除术5例(5/41),次全喉切除术10例(10/41)。主要应用胸骨舌骨肌、颈阔肌双蒂转门肌皮瓣等同期进行缺损喉腔的重建。其中应用转门肌皮瓣修复27例,胸骨舌骨肌瓣修复7例,舌骨肌瓣修复5例,胸锁乳突肌和筋膜修复2例。结果总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30/35)、74.1%(20/27),III期患者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22/26)、76.2%(16/21),IV期患者分别为3/4、1/2。总的气管套管拔出率为87.8%(36/41),应用颈前转门肌皮瓣修复组拔管率为96.3%(26/27),胸骨舌骨肌瓣为5/7,舌骨肌瓣为4/5,胸锁乳突肌瓣为1/2。全部患者恢复了发音功能,语音响亮清晰者92.7%(38/41),吞咽防护功能全部恢复。结论中、晚期跨声门癌选择性地施行功能保全性喉手术是可行的;应用转门肌皮瓣进行缺损喉腔重建可获得满意的喉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转门肌皮瓣修复T3、T4声门癌扩大部分喉切除术后缺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过大的喉腔缺损创面修复困难。为保证在根治肿瘤的前提下,恢复喉的发声,呼吸,吞咽防护功能,对62例晚期(T3,T4)声门癌分别行扩大垂直喉切除和次全喉切除术,同期应用双蒂转门肌皮瓣进行喉腔缺损重建。气管套管拔出率为87.1%,85%患者发声恢复满意,吞咽功能全部恢复。晚期声门癌选择性地施行功能保全性喉切除术是可行的。手术操作简单,应用广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