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肠道再清洁时机下联合白光内镜或窄带成像内镜退镜观察对结肠镜检查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将2021年8月至2022年2月1083例门诊及住院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6)、WLI组(n=357)及NBI组(n=340)。对照组:常规进镜,退镜时再清洁,主要采用白光内镜(WLI)观察;WLI组:进镜时再清洁,退镜时主要采用白光内镜(WLI)观察;NBI组:进镜时再清洁,退镜时主要采用窄带成像内镜(NBI)观察。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的息肉检出率、进退镜时间、总镜检时间及BBPS等指标。同时将各组按末次肠道清洁剂服用时间至镜检开始时间的时间间隔分为短间隔组(3~5小时)和长间隔组(>5小时)两个亚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试验组息肉检出率(WLI组44.8%、NBI组51.8%)显著高于对照组(38.1%)(P<0.05),试验组进镜时间(WLI组4.25±0.81 min、NBI组4.37±0.95 min)长于对照组(3.22±0.93 min)(P<0.05),试验组退镜时间(WLI组5.21±2.41 min、NB...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透明帽联合注水法在初级操作者单人结肠镜检查培训中的作用。[方法]门诊接受结肠镜检查的2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透明帽联合注水法组(试验组)100例,常规结肠镜检查组(对照组)100例,由同一初级操作者进镜,以10min为限,过时由中、高级操作者替换,比较2组进镜部位、盲肠插管成功率、患者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进镜部位、盲肠插管成功率、患者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2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初级操作者单人结肠镜检查的培训,使用透明帽联合注水法可以更加简单、有效,对患者造成痛苦更小。该技术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注水肠镜与传统注气肠镜检查对老年患者结肠息肉检出率的影响,探讨注水肠镜的优势。方法选择因下消化道症状就诊并行非麻醉肠镜的老年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注水肠镜组(A组)53例和注气肠镜组(B组)49例,比较患者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疼痛评分、肠镜达盲肠时间、插镜深度、全结肠检查率、进镜与退镜时肠道清洁度、操作者主观难易度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注水肠镜组患者结肠息肉检出率显著高于注气肠镜组(P=0.021);术中腹痛评分明显低于注气肠镜组(P=0.001);注水肠镜组患者的退镜清洁度评分高于注气肠镜组(P=0.030);插镜深度明显小于注气肠镜组(P=0.003);注水肠镜组操作者主观评价得分显著高于注气肠镜组(P=0.007)。结论注水肠镜显著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减轻了老年患者肠镜检查中的腹部疼痛与不适感,操作更为简便,同时显著提高了退镜时的肠道清洁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注气结肠镜与注水结肠镜检查的舒适度及操作性。方法选取2016年6-9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内窥镜科接受结肠镜检查的2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注气结肠镜检查组和注水结肠镜检查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记录检查的达盲率、时间、腹痛评分,随访腹痛、腹胀及再次检查是否选择无痛结肠镜意愿。结果注气组与注水组在一般情况、进镜成功率、进镜深度、检查后腹痛情况、再次检查选择无痛结肠镜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气组疼痛评分明显高于注水组(P=0.001),注水组的进镜时间、退镜时间及操作总时间明显高于注气组(P0.001,P=0.013,P0.001),检查后1 h腹胀程度注气组明显高于注水组(P0.001),检查后6 h腹胀程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水结肠镜检查可明显减轻患者腹痛和检查后腹胀不适感,但其操作时间较注气法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利那洛肽联合聚乙二醇方案对肠道准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拟行结肠镜检查的24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以1∶1的比例分成利那洛肽联合聚乙二醇组和单纯聚乙二醇组各120例, 利那洛肽联合聚乙二醇组患者服用580 μg利那洛肽+2 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 单纯聚乙二醇组患者服用3 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比较两组患者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分、息肉或腺瘤检出率、进镜时间、退镜时间、首次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次数、盲肠插管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统计学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共235例患者完成肠道准备并接受结肠镜检查。利那洛肽联合聚乙二醇组BBPS评分、息肉或腺瘤检出率、进镜时间、退镜时间、盲肠插管成功率、排便次数与单纯聚乙二醇组比较[(7.3±1.1)分比(7.0±1.2)分、58.1%(68/117)比60.2%(71/118)、38.5%(45/117)比39.8%(47/118)、(4.2±1.9) min比(4.3±1.6) min、(5.9±2.7) ...  相似文献   

6.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1,29(16):972-976
背景常规注气结肠镜检查最为困难的部分在左半结肠,插镜过程中患者可有明显不适,有研究报道水交换技术可明显减轻内镜检查过程中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然而,左半结肠水交换技术与常规注气比较效果如何,目前与之相关的研究尚少.目的比较左半结肠水交换(water exchange, WE)结肠镜与常规注气(air insufflation, AI)结肠镜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20-06/2020-12,至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连续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以(1:1)进行随机分为左半结肠WE组与常规AI组,记录两组的盲肠插镜成功率,到达盲肠的进镜时间,退镜时间,腺瘤检出率(adenoma detection rate, ADR),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穿孔等检查相关并发症.结果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筛选出276例患者,其中左半结肠WE组139例,常规AI组137例,两组盲肠插镜成功率、退镜时间以及腺瘤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左半结肠WE组较常规AI组进镜时间明显缩短(4.6 min vs 5.3 min; P0.05), VAS评分更低(2.7 min vs 3.3 min;P0.05),两组间均无穿孔等检查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左半结肠水交换结肠镜较常规注气结肠镜检查明显缩短进镜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值得临床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结肠镜二次进镜法的操作方法,探讨其安全性、时间效益及对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无痛肠镜检查的84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二次进镜法组和常规组,每组423例,比较2组患者检查过程中血压、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差异、操作时间(进镜时间、退镜时间)及在二次进镜法组中发现息肉数目及特征(数目、位置、部位、大小、形态、病理类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直肠息肉漏诊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二次进镜法组和常规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血压、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进镜法的第2次进镜及退镜时间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进镜法对多发性息肉、小息肉、升结肠息肉、横结肠息肉、乙状结肠息肉和无蒂息肉有更高的检出率(P<0.05),结直肠息肉病理类型与漏诊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发息肉、小息肉、升结肠息肉、横结肠息肉、乙状结肠息肉及无蒂息肉均是息肉漏诊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二次进镜法安全、可有效的提高息肉的检出率,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形式、大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升结肠反转技术对右半结肠息肉及腺瘤检出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6年10月在南方医院体检的190例患者行结肠镜检查,进镜至回盲部后常规退镜观察至肝曲,切除发现的息肉,重新进镜至回盲部后反转退镜观察,分别将发现息肉及腺瘤数量、部位等记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功进行升结肠反转173例,反转成功率为91.1%。经反转观察后息肉检出率提高3.46%(95%CI 1.28%~7.40%,P0.05),腺瘤检出率提高1.16%(95%CI 0.14%~4.11%,P0.05)。结论使用升结肠反转技术可显著提高息肉检出率,腺瘤检出率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重复进镜观察的方法研究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900例患者,随机抽取其中300例患者行二次镜检,300例患者行三次镜检,检查过程中严格控制内镜医师经验、进镜方式、肠道清洁度、退镜时间等影响检查结果的客观因素,记录检出息肉的特征(数量、位置、形态、大小、病理类型)。比较同一患者前后两次进镜和三次进镜观察发现的息肉特征;比较第1次进镜组、第2次进镜组和第3次组检出的息肉特征;进一步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结直肠息肉镜检漏诊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多发性息肉、升结肠息肉、横结肠息肉、乙状结肠息肉、无蒂息肉、小息肉(≤5mm)漏诊率较高(P均<0.05),而病理类型与息肉的漏诊无关(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息肉的数量、位置、形态,以及大小均为其漏诊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第2次进镜组较第1次进镜组的息肉检出率高,但第3次进镜组与第2次进镜组息肉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结直肠息肉的数量、位置、形态,以及大小均是其漏诊的独立影响因素;在结肠镜检查中运用二次进镜观察的方法有可能使息肉的检出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肠镜检查时退镜时间和结直肠息肉发现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2年8月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556例,按息肉的有无分为有息肉组和无息肉组两组,并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肠道清洁度、息肉位置、大小、病理类型及完成全结肠镜检查的例数和退镜时间的差异,进一步将息肉组按退镜时间长短分为<2分钟、2~4分钟、4~6分钟和>6分钟4组,比较不同退镜时间息肉发现率的差异.结果 受检者556例,发现结直肠息肉者158例,无息肉者398例,两组患者性别、肠道清洁度及完成全结肠检查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及退镜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退镜时间组受检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退镜时间的延长,息肉发现率逐渐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退镜时间延长,息肉发现数目增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32(P <0.01).结论 结直肠息肉的发现率和发现数目随退镜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直肠镜检查时退镜时间应>6分钟.  相似文献   

11.
背景:老年患者行结肠镜检査的难度相对较大,检查过程中腹痛和组织损伤的发生率增加。目的:探讨注水结肠镜检查对老年患者腹痛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择期接受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入注水结肠镜检查组(注水组)和常规结肠镜检查组(注气组)。记录两组进镜、退镜时间,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腹痛程度,以ELISA法检测检查前后血清炎症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注水组检查过程中的腹痛VAS评分显著低于注气组(P0.05),两组间进镜、退镜时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检查前,两组间各血清炎症反应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结束即刻以及检查后6 h和24 h,注气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检查前(P0.05),且高于同时间点注水组(P0.05)。注水组炎症反应指标的恢复快于注气组。结论:注水结肠镜检查可减轻老年患者检查过程中的腹痛感受,同时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进镜结肠镜检查时右侧卧位进镜是否较传统左侧卧位进镜能加快进镜时间与改善患者舒适性。方法 188例成人择期结肠镜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右侧卧位(RL)和传统的左侧卧位(LL),进行肠镜检查,衡量完成肠镜时间,应用视觉模拟舒适度评分法评价患者的舒适度。结果到达回盲部时间RL较LL更快(P=0.0051),并且RL较LL更舒适(P=0.024),在单因素分析中,女性患者从RL获益较明显(RL vs LL:449 s vs 786 s,P=0.032)。结论 RL较LL在结肠镜检查中进镜时间更短且更舒适,特别是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二氧化碳注入联合水交换在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至11月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临床部拟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90例,随机分为空气组(63例)、水交换组(63例)和联合组(64例)。空气组患者采用常规注气结肠镜检查;水交换组患者采用注水结肠镜检查;联合组患者采用二氧化碳气泵联合注水结肠镜检查。比较三组的结肠镜检查情况、检查后不适症状间的差异。结果水交换组和联合组的退镜时间和麻醉需求率均显著低于空气组,两组的盲插成功率和Boston评分均明显高于空气组(P 0. 05);联合组的退镜时间明显低于水交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的进镜时间和检出率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水交换组、联合组检查中及检查后1 h的VAS评分和腹胀评分显著低于空气组(P 0. 05)。检查中,联合组的VAS评分低于水交换组(P 0. 05),两组的腹胀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检查后1 h,联合组的VAS评分和腹胀评分均显著低于水交换组(P 0. 05)。结论二氧化碳注入联合水交换可明显减少退镜时间和麻醉需求,有效改善清洁度,减轻患者的疼痛和腹胀程度。  相似文献   

14.
背景:内镜医师普遍认为便秘患者行结肠镜检查的操作难度较非便秘患者相对增加。目的:分析注水法行结肠镜检查在便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便秘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注水组和注气组。比较两组进镜时间、退镜时间、疼痛程度、满意度以及操作过程中是否需外界辅助。结果:与注气组相比,注水组患者平均进镜时间、退镜时间均无明显差异,疼痛程度明显降低(3.5±2.3对9.5±4.3,P0.05),满意率显著升高(90.8%对17.6%,P0.05),需外界辅助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体位变化:33.7%对73.5%、腹部压迫:16.3%对62.7%、调节镜身硬度:8.2%对21.6%,P0.05)。结论:对于便秘患者,注水法行结肠镜检查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不适,对顺利完成结肠镜检查有切实可行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背景:结肠镜为检出各类结直肠息肉的标准方法,然而,常规结肠镜(CC)仍有可能漏诊部分病变。已有文献报道透明帽辅助结肠镜(THAC)可提高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但黑色先端帽辅助结肠镜(BHAC)对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评估BHAC对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分析2014年9月—2015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接受CC和BHAC检查的1 0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盲肠插入时间、退镜时间,以及息肉检出数、息肉检出率、息肉部位、大小、形态和病理学诊断。结果:与CC组相比,BHAC组盲肠插入时间显著缩短[(6.31±3.51)min对(7.05±4.15)min,P=0.002],退镜时间和盲肠插入率无明显差异(P0.05)。BHAC组息肉检出率显著高于CC组(65.4%对48.7%,P=0.004),两组息肉大小和形态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与CC相比,BHAC可显著提高结直肠息肉检出率,并可显著缩短盲肠插入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肠道准备、医生观察方法和患者舒适度这三个可控的临床因素,探讨提高结肠镜检查质量的方法.方法:900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门诊患者,根据肠道准备、观察方法和是否加服匹维溴胺的不同各随机分组,由内镜医生及助手根据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oston Bowel Preparation Scale,BBPS)评分记录肠道清洁度,评估肠腔内气泡程度,记录受检者腹痛程度和息肉及微小息肉检出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肠道准备清洁有效性并无明显差异.加服西甲硅油乳剂组患者的肠内气泡量(尤其是右半结肠)少于仅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加服匹维溴胺片组患者在操作过程中的腹痛程度低于仅肌注东莨菪碱组;在退镜和进境均观察病变组患者的息肉检出率和微小息肉检出率均高于仅退镜观察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能有效的清洁肠道,西甲硅油可减少肠内气泡量,匹维溴胺可有效缓解患者腹痛,进境和退镜的同时肠道观察可提高息肉和微小息肉的检出率,均有利于改善结肠镜检查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那洛肽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olyethylene glycol electrolytes powder, PEG)作为结肠镜肠道准备方案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纳入2021年6—8月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门诊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将行结肠镜肠道准备的患者分成2组, 试验组152例患者采用580 μg利那洛肽+2 L PEG方案, 对照组152例患者采用3 L PEG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肠道准备效果(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评分、气泡评分和病变检出率)及安全性(不良事件)。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评分[总评分9(8, 9)分比9(9, 9)分, Z=0.141, P=0.888], 气泡评分[1(1, 2)分比1(1, 1)分, Z=1.788, P=0.074]及总体病变检出率[37.50%(57/152)比33.55%(51/152), χ2=0.517, P=0.4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恶心[7.24%(11/152)比13.16%(20/152), χ2=2.910, P=0.08...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标准结肠镜和单气囊小肠镜辅助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在Roux-en-Y吻合术后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医院行标准结肠镜或单气囊小肠镜辅助下ERCP的70例Roux-en-Y术后胆道疾病患者资料, 依据内镜使用不同, 分为标准结肠镜组(n=43)与单气囊小肠镜组(n=27)。比较两组进镜成功率、插管成功率、ERCP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70例患者共行了81例次ERCP。标准结肠镜组和单气囊小肠镜组进镜成功率分别为91.8%(45/49)、78.1%(25/3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 P=0.153)。标准结肠镜组和单气囊小肠镜组原始乳头插管成功率分别为74.1%(20/27)和1/6, 标准结肠镜组原始乳头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单气囊小肠镜组(P=0.016)。标准结肠镜组和单气囊小肠镜组ERCP成功率分别为75.5%(37/49)和59.4%(19/3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内镜护士辅助观察对内镜下息肉检出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总结2014-01/06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镜室行肠镜检查病例,随机分为2组,1组由单独内镜医师观察,另外1组增加1名内镜护士共同观察屏幕寻找病变,分析内镜下息肉及腺瘤检出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共1192例患者完成结肠镜检查,协作组息肉检出率明显提高(33.19%vs 27.81%,P=0.000),两组的腺瘤检出率无明显差异(20.88%vs 20.55%,P=0.889).协作组的小息肉检出率明显高于医师组(P=0.006),左半结肠及右半结肠的息肉检出率均高于医师组,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7).结论:训练有素的内镜护士作为一个额外的观察者参与观察是一个提高结肠镜下息肉检出率的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清单式健康教育对老年肠镜检查者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接受肠镜检查的老年病人43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清单式健康教育,对照组给常规肠镜检查指导,观察并比较2组病人肠道清洁度和小息肉检出率及肠镜检查时间。结果干预组肠道波士顿肠道评分及小息肉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进镜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检查过程中2组病人的退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单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老年病人肠镜检过程中肠道的视野清晰度和缩短检查时间,更易于提高小息肉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