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住院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燕  任安  孔艳华 《安徽医药》2012,16(10):1453-1455
目的 探讨糖尿病的死亡原因,明确防控重点.方法 对安徽省立医院200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11年间住院死亡的429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糖尿病住院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感染性疾病(22.8%)、恶性肿瘤(16.8%)、脑血管疾病(16.6%)、心血管病(15.4%)、糖尿病肾病(10.3%)、其他原因(7.0%)、多脏器功能衰竭(5.6%)、肝硬化(3.7%)和急性并发症(1.9%).47.9%的糖尿病患者的死因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关.结论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感染、恶性肿瘤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慢性并发症和合并症的防治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死亡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解放军第174医院(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血液透析大于3个月的死亡患者共107例,根据年龄将其分为小于或等于60岁的青中年组及大于60岁的老年组,分析两组死亡患者临床资料及死亡原因.结果 107例死亡患者中,男75例,女32例,年龄22~91岁,平均年龄(62.55±15.31)岁.其中青中年组42例,男31例,女11例;老年组65例,男44例,女2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中年组透龄明显长于老年组[(50.12±30.55)月vs(37.6±37.12)月],两组透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中年组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比例为57.14%,老年组以糖尿病性肾病居多,比例为43.08%.两组患者主要死亡原因有所不同,青中年组33.33%(14例)死于脑血管疾病,其中以脑出血(30.95%)居多.老年组死亡原因以心血管疾病、感染、脑血管疾病、猝死和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malnutrition-inflammation-atherosclerosis syndrome,MIA Syndrome)为主.结论 死亡原因在不同年龄组有所差异,青中年组患者脑血管疾病多见,老年组患者死亡原因不一,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感染、猝死和MIA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段冬梅 《安徽医药》2013,17(9):1531-1533
目的 分析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两种替代治疗的死亡原因,比较他们的死因差异,探寻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1年6月-2011年6月间接受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死亡患者52例,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血浆白蛋白、血脂等生化指标,并分析他们的死亡原因,比较死亡差异和第1、2、3、4、5年的生存率.结果 HD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血清白蛋白水平较PD组明显升高,甘油三酯水平较PD组低,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血红蛋白、胆固醇及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D组死于感染占55.56%,其次为心血管疾病11.11%.而HD组死因首位为心血管疾病36%,其次为感染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脑血管疾病、营养不良、消化道出血、恶性肿瘤和其他原因死亡率相当,无统计学意义.透析开始1、2年两组生存率相当,但2年后PD组生存率低于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D组存活4、5年的例数较PD组多,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行替代治疗的两组死亡原因都以感染和心血管并发症为主.提示预防和及早控制感染及心血管并发症,有助于提高ESDN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周晓琴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3):1960-1960
目的:探讨分析我院近10年间的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因,旨在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和总结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死亡病例的主要死因是慢性并发症和感染。慢性并发症中,心、脑血管病所占比例高于其它并发症。感染则以肺部感染为主。结论:有效地控制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积极防治感染,保护脏器功能,对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已位居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三大疾病(脑血管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之首,而吞咽障碍(dysphagia)是脑血管疾病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2%~65%的卒中患者存在吞咽障碍,常常导致营养不良、脱水和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致使患者病死率升高,住院时间延长[1]。研究显示吞咽障碍是卒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  相似文献   

6.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资料表明 ,老年人长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在院内感染中居首位。老年人因呼吸道功能衰退 ,身患慢性疾病 ,加上住院时间长 ,卧床时间多 ,致机体抵抗力与免疫力下降 ,肺部感染后常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本文对我院老干部病房 2 0 0 0年1月~ 2 0 0 1年 12月住院病人中长期卧床并发肺部感染的 6 4例进行临床分析 ,探讨其护理对策。1 临床资料本组 6 4例 ,男 6 1例 ,女 3例 ;年龄 6 8~ 97岁 ,平均年龄82岁。均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 ,其中脑血管疾病 4 4例 (占6 9% ) ,心血管疾病 2 1例 (占 33% ) ,糖尿病 9例 (占 14 % ) ,恶性肿瘤 10例 (占 16 …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列为本次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将其分为每组各60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开胸手术进行治疗,治疗后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空腹血糖水平、护理满意度以及低血糖、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56/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47/6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糖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水平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低血糖、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心血管疾病并发症以及死亡的发生率为5.00%(3/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3%(11/60)(P<0.05)。结论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且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淮北矿区医院糖尿病患者住院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淮北矿区医院糖尿病患者的住院原因、血糖控制、并发症、住院医疗费用和住院天数等.方法 对淮北矿区医院1995年、1999年、2004年糖尿病及相关疾病住院患者774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住院原因:3年总计后平均在前6位的分别是:各种感染18.5%、糖尿病症状加重17.5%、脑血管并发症16%、心血管并发症12.4%、酮症酸中毒5.31%、糖尿病肾病4.84%.因各种并发症住院的占82.5%;(2)入院时血糖(PG)78%不达标(空腹>7.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89%不达标(>7.5%),出院时血糖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下降,2004年血糖控制较1999年差异有显著性;(3)并发症情况:大血管并发症呈上升趋势,急性并发症逐渐下降;(4)住院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三阶段住院医疗费用逐渐升高,平均住院天数逐渐减少.结论 糖尿病患者大部分因大血管、微血管、神经病变并发症入院,急性并发症逐渐减少,虽住院期间血糖控制达标率提高,住院天数减少,但并发症费用高昂,院外血糖控制不良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强糖尿病教育,开展社区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梁兰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597-1598
肺部感染是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有报道发生率为22.2%~25.3%[1],是影响出血性脑卒中(BCVA)死亡因素之一.脑血管意外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并发肺部感染远高于无意识障碍者[2].为预防和减少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率,笔者采取个体化护理对策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187例,其中肺部感染36例(19.25%),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5年中我院住院患儿死亡主要致死疾病,为儿童医疗保健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对我院2002~2006年74例住院死亡儿童的病历资料按ICD-9(国际疾病分类)的规定进行死因分类,统计不同年龄段死亡儿童的病因。结果:74例死亡病例中新生儿占33.78%,婴幼儿占47.30%,7~15岁儿童占18.92%;不同年龄段儿童死因有所不同,新生儿以重症感染、围生期因素为主要死亡原因(76.00%),婴儿组以重症感染(重症肺炎、败血症)为主,占52.63%。1~15岁组前三位死因分别是恶性肿瘤、颅内感染、重症肺炎。结论:积极控制感染性疾病、加强围生期孕妇保健管理等,是降低住院患儿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为未来我区糖尿病防治工作提供客观查考技术数据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1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的糖尿病死亡病例。结果调查分析死亡病例76例,占住院总死亡人数1.2%;死亡原因主要以急性并发症为主(25.8%),慢性并发症中以心脑血管病死亡者居多(23.3%),合并肿瘤、肝硬化、感染死亡的分别为15.3%,7.9%和11.4%;因糖尿病肾病死亡者为2.3%;死亡病例中合并高血压者为86.7%。结论慢性并发症虽是目前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但在我区急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加强我区糖尿病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对未来降低我区糖尿病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90例育龄妇女死亡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育龄妇女死亡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提出预防策略.结果 90例育龄妇女中,年龄最小15岁,最大49岁.其中15~20岁者5例(5.56%),21~25岁者6例(6.67%),26~30岁者11例(12.22%),31~...  相似文献   

13.
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聂弘 《安徽医药》2004,8(5):354-355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65岁以上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中,手术切除35例,切除率为97.2%.术后并发症25例(69.4%),其中肺部并发症19例(76%),心血管系统并发症15例(60%),全组无死亡.术前合并有肺部疾病12例中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10例(83.3%),手术操作时间≥4 h的17例中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14例(82.4%)、发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12例(70.6%),术后有肺部并发症的19例中发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13例(68.4%),与相应对照组比较,经x2检验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术后生存率随访结果与其他年龄组相仿.结论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前应积极准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尽量缩短时间,并进行妥善有效的围手术期的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糖尿病(DM)患者入院原因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为我区DM的防治提供资料。方法利用广东省医院统计病案管理系统调阅所有住院DM患者病历,填写统一的调查表,对入院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03—2007年间共收治DM患者1128人次,统计分析显示,DM患者的前三位入院原因分别为:DM慢性并发症(占29.61%)、感染(占25.98%)、DM血管病变(占22.61%);因DM高血糖症群及DM急性并发症入院的也不少。结论DM慢性并发症已经成为我区住院DM患者的首要入院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血流感染(BSI)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探讨导致其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后,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所有确诊为BSI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血培养资料。结果 共221例老年BSI患者纳入研究,年龄在60~74岁之间的老年人比例最高(67.4%),患者主要分布在肾内科和消化科,基础疾病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性疾病多见。共检出病原菌22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8.9%(157/228株),革兰阳性菌占25.0%(57/228株),真菌占4.8%(11/228株),厌氧菌占1.3%(3/228株)。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7.3%),肺炎克雷伯菌(14.9%),金黄色葡萄球菌(8.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3%)和铜绿假单胞菌(5.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株的比例分别为52.9%和23.5%。未检出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的检出率分别为20%和57.9%。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合并3种及以上基础疾病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血红蛋白<100g/L、合并3种及以上基础疾病、入住ICU是老年BS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BSI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年龄>65岁、合并3种及以上基础疾病增加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血红蛋白<100g/L、合并3种及以上基础疾病、入住ICU提示老年BSI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6.
熊军辉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184-185
目的 对本院普外科治疗的80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情况进行分析,使普外科医务人员对如何治疗危重症患者加深认知,提高应变应急能力,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2月来本普外科进行救治的8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谱、死因、死亡时间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60周岁的危重患者最多,占38.75%;排名前3位的疾病谱依次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疾病、创伤类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患者生命的疾病,占危重病患者死因的42.8%左右;危重病患者死亡时间多在凌晨2:00~6:00,42.8%的患者在此时间离世。结论 年龄〉60周岁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疾病是严重危害危重病患者生命的主因,凌晨时间是医务人员需要对危重患者重点监控的时间,应根据特定因素,对肿瘤患者制订相应的监控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Collected from the Annuals of Pathological Autopsy Cases in Japan (1958-1980), autopsy findings of diabetic patients under dialysis were studied in 103 cases on peritoneal dialysis and 103 cases on hemodialysis. Direct causes of death in 13 cases (12.6%) of the 103 diabetic patients on peritoneal dialysis and in 8 cases (7.8%) of the 103 diabetic patients on hemodialysis was infections, and in seven cases (6.8%) on peritoneal dialysis and 19 cases (18.4%) on hemodialysis was bleeding. The incidence of bleeding in diabetic patients on hemodialysi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eritoneal dialysis cases (p less than 0.025). Other direct causes of death in diabetic patients on dialysis includ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uremia, pulmonary edema, liver cirrhosis and carcinoma.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seen between peritoneal dialysis and hemodialysis, except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bleeding and pericardit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