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预测我国未来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医护比等指标,为满足群众和社会护理服务需求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1980—2022年注册护士、执业(助理)医师和人口数据,运用多种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对既往数据进行拟合,选择适宜模型对2023—2030年我国护理及发展相关指标进行预测。结果 到2030年,注册护士数将达到690.46万人,每千人注册护士数达4.91人,医护比将达1∶1.47。结论 未来我国护理人力资源将持续增加,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积极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国药师资源配置情况,预测未来药师需求量。方法:运用GM(1,1)模型、ARIMA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以及组合模型,预测2022—2030年我国药师需求量。结果:1990—2021年,我国药师数量增长缓慢,存在较大缺口;各地区药师人员分布差异较大;集成模型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药师人数将达到58.55万人,2030年达到67.19万人。结论:应高度重视药师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细化药学专业技术人员配置标准,提升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加快推动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分析影响全科医生需求的因素,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上海全科医生的需求数量,为上海全科医生的发展规划提供决策支撑。方法基于"卫生服务需要-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利用-全科医生需求"的逻辑框架,通过专家咨询、文献资料、统计资料收集指标数据,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模型并进行仿真预测。结果根据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2018—2030年上海全科医生的需求情况分别按照平稳趋势、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当模型参数保持不变时,2030年上海全科医生需求总量将达到14 093人,每万常住人口的全科医生需求数将达到5.7人。当模型参数按照既往趋势变化时,2030年上海全科医生需求总量将达到16 444人,每万常住人口的全科医生需求数将达到6.6人。结论预测全科医生的需求应综合考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等诸多因素。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需求预测模型能够为全科医生数量规划提供技术支持。上海应重视不断增长的全科医生需求,做到定期动态监测、预测预警。  相似文献   

4.
目的:摸清青岛市卫生人力发展现状,预测2020年青岛市卫生人力状况。方法:以2006—2015年青岛市卫生统计资料为基础,采用人力/人口比值法、时间序列法、比较分析法和比值推算法,进行预测。结果:2010—2014年,青岛市卫生人员数上升趋势明显。结论:到2020年,青岛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数量均达到国家要求,但出于经济社会和人口形势的变化,卫生人力资源的数量和结构仍需不断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居民自残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并进行预测研究,为相关部门制定自残行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中中国居民自残发病和死亡相关数据,使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分析1990—2019年中国居民自残发病和死亡情况,采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BAPC)方法对2020—2030年中国居民自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预测。结果 2019年中国居民自残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为51.24/10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SMR)为6.8/10万。1990—2019年,男女性自残发病率和死亡率年估计百分比变化(EAPC)均<0,均呈现下降趋势。AP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效应中20~24岁和70岁以上呈现发病风险高峰,70岁以上人群死亡风险急速上升。时期效应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居民发病和死亡风险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出生队列结果显示男女性死亡和发病风险均随着出生年份的变化先缓慢上升再逐渐下降,1950—1954年出生的人群具有较高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到2030年,男性自残ASIR预计降低为28.38/10万,女性A...  相似文献   

6.
目的:预测北京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需求量,为制定卫生人力规划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04—2011年北京市常规统计数据资料,运用人力人口比值法预测2020年北京市医疗机构卫技人员需求量和医护比结构。结果:从人员数量看,2020年卫技人员将达到308577人;从专业结构看,2020年医师数和护士数分别为108316人和148122人,医护比为1∶1.4;从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看,2020年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医师数和护士数仍远远低于三级医疗机构。结论:2020年北京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总量相对充足,但医护比例不合理,基层医疗机构医师和护士配备不足。建议保持卫技人员总量充足的优势,调整卫技人员专业结构,重点加大全科、护理等专业人员配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国全科医生的数量分布情况,并对未来需求数量进行预测。方法选取《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4—2018)》和《中国统计年鉴2018》的数据作为资料来源,通过对2013—2017年我国各地全科医生数量和全科诊疗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探讨当前我国全科医疗资源配置情况和全科服务情况,同时,对2030年我国全科医生的需求数量进行预测。结果2013—2017年,我国全科医生数量、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量稳定增长,预计到2030年,我国74.20%的省份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量将达到政策要求。结论我国全科医生按地理和人口配置差异显著,全科医生服务效率有待加强,不同省份之间全科医生分布不平衡,应结合人口、地理和经济因素对全科医生资源配置进行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8.
我国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的配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立健 《卫生软科学》2010,24(4):300-301
[目的]对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的配置现状进行描述与分析。[方法]应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乡镇卫生院人员配置密度进行预测。[结果]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数为107.49万人,医护比例为1:0.46;东、中、西部地区每千农业人口拥有乡镇卫生院人员数分别为1.44、1.24和0.98人;经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2012年每千农业人口拥有乡镇卫生院人员数为1.214人。[结论]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数量配置不足;医护比例倒置,护理人员短缺;区域间分布不均衡,东部优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分析1985—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学生视力不良发展趋势,为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1985—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7~22岁学生视力检测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蒙古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1.47%.小学农村女生最高(37.24%),初中、高中和大学均为城市女生最高,分别为73.52%,75.44%和75.87%,总体趋势为城市高于农村,女生高于男生.1985—2014年蒙古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增长34.70百分点,年增长量为1.20%;小学至大学各学段分别上升25.19,42.35,41.61和22.04百分点;城市男生、城市女生、农村男生和农村女生的增长幅度分别为30.32,38.60,27.56和42.72百分点,增长幅度农村女生最大,农村男生最小.2000—2014年视力不良检出率增长量高于1985—2000年,男生和女生年增长幅度分别为2.70,1.42倍;城市和农村为1.73和1.87倍,年增长量女生高于男生,农村高于城市.1985—2014年蒙古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年增长速度为7.12%,男生和女生分别为6.43%和7.42%,城市和农村分别为6.07%和8.57%,年增长速度女生高于男生,农村高于城市(P值均<0.05).1985—2014年轻度和中度视力不良比例下降7.0和4.8百分点,重度视力不良比例上升11.8百分点,女生高于男生,城市高于农村(P值均<0.05).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学生视力不良整体呈上升发展趋势,应重点关注低龄化趋势,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青少年近视眼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09—2019年我国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总体死亡趋势并进行趋势预测的分析,为制定适合我国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整体防治策略提供相关理论基础。方法 利用2009—2019年《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应用GM(1,1)对我国2020—2030年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死亡粗率进行预测。结果 与2009年相比,2019年我国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平均死亡粗率降至2 039.99/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则降至2 172.24/10万;我国总老年人群、老年男性和女性、城市和乡村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AAPC分别为-2.400%、-2.843%、-2.049%、-1.368%、-3.298%,均呈长期下降趋势,P<0.05;老年男性的死亡率下降速度快于老年女性,但2009—2019年老年男性心血管病标化死亡率始终较女性高;农村的下降速度快于城市,但2009—2019年农村老年人心血管病标化死亡率始终较城市高;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逐渐上升,在≥85岁组死亡率达到最高,各年龄组AA...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1—2019年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现状,预测2020—2024年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变化趋势。方法 基于2011—2019年卫生资源相关数据构建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我国2020—2024年卫生人力、卫生物力、卫生财力等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2020—2024年医疗卫生资源总体呈增长趋势,到2024年医疗机构床位数量增长至1 204.47万张,年均增长率为6.26%;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数量分别到达501.66万人和663.03万人,医护比为1:1.32;卫生总费用增至122 480.8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3.04%,其中政府、社会、和个人卫生支出占比分别为25.4%、52.1%、24.4%,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11%、16.54%、10.19%。结论 医疗机构床位配置进一步提升、卫生筹资水平逐步提高,但医疗机构数量发展缓慢、医护结构倒置、注册护士仍不足,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精准对接人民差异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中国30~70岁居民1990-2019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四大慢性病死亡趋势, 预测2030年我国四大慢性病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3.4.1的情况。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国四大慢性病1990-2019年疾病负担数据, 利用年龄-时期-队列的贝叶斯模型预测2020-2030年我国慢性病死亡情况及2030年SDGs 3.4.1的实现情况。结果 1990-2019年我国四大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ASR)呈下降趋势, 预测我国30~70岁居民四大慢性病死亡数将由2020年的296.12万例增加至2030年的318.50万例, ASR将由2020年的308.49/10万下降至2030年的277.80/10万, 与2015年的330.46/10万相比, 2030年仅下降15.94%, 其中男性下降18.73%, 女性下降14.31%。另外心脑血管疾病下降25.09%, 癌症下降4.76%,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下降37.21%, 而糖尿病基本不变。结论我国30~70岁居民1990-2019年四大慢性病ASR呈下降趋势, 但按目前的下降速度至203...  相似文献   

13.
张利 《中国卫生产业》2020,(8):25-26,29
目的探究应用层级护理管理对于ICU护理管理模式的价值。方法研究抽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该院工作的护理人员共计44名以及同期于该院ICU病房进行治疗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并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例。对照组护理人员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护理人员采取层级护理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患者的感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服务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30,P<0.05);观察组感染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为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5)。结论 ICU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护理质量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优,能有效降低护理过程中的感染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中国1990-2019年酒精导致的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的疾病负担情况,并预测2020-2030年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2019全球疾病负担(GBD2019)数据,选择发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伤残损失寿命年等指标描述1990-2019年中国酒精导致的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疾病负担情况,利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描述疾病负担的时间趋势变化。采用R软件构建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BAPC)模型,预测2020-2030年中国酒精导致的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年龄标化发病率(ASIR)和年龄标化死亡率(ASMR)。结果 1990-2019年,中国酒精导致的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ASIR呈上升趋势,其EAPC为0.31%(95%CI:0.10%~0.52%);DALY呈现下降趋势,EAPC为-2.81%(95%CI:-2.92%~-2.70%);ASMR呈下降趋势,EAPC为-2.55%(95%CI:-2.66%~-2.45%)。酒精导致的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ASIR在35~49岁年龄段中达到最高,而ASMR随着年龄升高逐渐增加,年龄30~岁开始显著升高;年龄标化DALY率在55~64岁之间达到高峰。男性居民的疾病负担指标均高于同时期的女性居民。根据BAPC模型预测结果,2020-2030年中国全人群酒精导致的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ASIR从2020年的3.45/10万上升至2030年的3.78/10万,增长9.57%,ASMR从2020年的1.45/10万下降至2030年的1.24/10万,降低14.48%。结论 我国因酒精导致的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的疾病负担仍然较重,尤其是在男性和中老年人群中,需要更加重视对这些人群的关注。2020-2030年预测结果显示ASMR呈下降趋势,ASIR仍在上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山东省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现状及公平性进行分析,为优化山东省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描述性分析2015—2019年山东省注册护士现状,利用集聚度与集中指数评价山东省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结果 山东省注册护士数、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以及床护比等均呈上升趋势,但2019年护士占卫技人员比例与医护比有所下降。中部地区护理人力资源集聚度大于1,差值大于0;西南部地区集聚度小于1,差值均小于0。山东省护理人力资源集中指数均大于0。结论 山东省护理人力资源总量稳步提高,但医护比例倒置问题未得到解决。山东省护理人力资源按地理和人口分布存在差异,存在向经济水平较高地区集中的倾向。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应合理规划不同地市护理人员的配置,引导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向欠发达地区倾斜,以保证山东省护理人力资源平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公立和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在2002—2017年的资源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判断两类机构之间的关系,结合社会办医政策进一步探究实证结果,提出适宜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多元提供主体的合理建议。方法:采用动态时间规整法刻画公立与私立医疗卫生机构的联合趋势对比;通过门槛分析探索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不同资源水平对私立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量的影响。结果: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在2009年达到46万家之后,私立机构数随着公立机构数的下降呈现增长趋势,床位数和以医生数、护士数为代表的人员数则与公立机构保持共同增长的态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数2009年达到的46万是若干影响因素共同的门槛值,公立床位数2010年达到的437.5万张是诊疗人次数的门槛值。公立医生数在200万左右的一定区间内改善若干影响因素最有利于私立医生数的增加。结论:2009年后,公、私立医疗卫生机构在数量上呈现“竞争”关系,而床位数、人员数呈现“共生”关系。建议社会办医政策下一步重点为拓展私立医疗卫生机构“生态位宽度”,同时给予宽松政策提升人员数量,以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均衡分布以及健康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09年新医改以来广东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其公平性,并对2025年、2030年的配置情况进行预测,为广东省卫生人力资源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提供建议.[方法]应用基尼系数测算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并采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卫生人力资源进行预测.[结果]新医改以来,广东省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护理团队建设过程中,建立激励机制,研究激励机制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没有实施激励机制的2018年为对照组,其中,护理人员15名,带教老师80名,患者70例,在选择实施了激励机制的2019年作为观察组,其中,护理人员15名,带教老师80名,患者70例,对这两年的建设情况,包括患者满意度、月均护理缺陷发生次数、护士主动加班率、带教老师优秀率、护理人员对于工作抱怨的概率进行比较,分析激励机制对于护理团队建设的影响作用。结果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80.0%(56/70),月均护理缺陷发生次数为13.64次,护士主动加班率20.0%(3/15),优秀带教老师率12.5%(1/8),护理人员对于工作抱怨的概率为60.0%(9/1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7.1%(68/70),月均护理缺陷发生次数为5.19次,护士主动加班率60.0%(9/15),优秀带教老师率50.0%(4/8),护理人员对于工作抱怨的概率为6.7%(1/15),2019年的团队建设情况远远优良于20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团队建设过程中,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大大增强,工作技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观察。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2月该院胸外科护理人员50名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经过1个月的护理管理后对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护理管理后的治疗管理依从性结果。结果该研究中,两组护理人员管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1个月的管理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管理后患者治疗管理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人文关怀应用到对胸外科护理管理中有较好的护理管理效果,通过管理后,护理人员对待护理工作的整体评分有明显的提高,有效地提升了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