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一个重要范畴[1] 。院前急救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医疗保健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 1998年 12月 2日广西柳州市开通“12 0”急救电话 ,即建立全市统一的急救指挥中心 ,院前急救由四家医院急诊科分片出诊。这种院前急救模式的优点是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 ,分片就近缩短了急救的反应时间及提高了抢救效率[2 ] 。我院急诊科参与院前急救两年来 ,共出诊抢救病人 3941例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护士是院前急救医疗的重要力量 ,合理安排出诊护士 ,强化其急救意识 ,提高急救工作快速反应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保障院前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针对出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快捷、客观、完整的原则,自行设计了院前急救表格。结果:院前急救记录齐全,病人满意度提高,医疗护理纠纷下降。结论:院前急救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对院前急救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09年5月~2010年5月783例长途出诊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状况,783例患者均安全到达医院.出诊前的急救物品准备、掌握长途出诊的适应症、履行告知制度,加强救护车的调控并对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及护理,是长途出诊中提高院前急救护理水平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医疗纠纷防范措施. 方法 建立健全院前急救有关规章制度,提高出诊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配备齐全院前急救所需的各种急救物品和急救药品. 结果 出诊人员纠纷防范意识得以提高,医疗纠纷下降,院前急救成功率提高. 结论 强化医务人员法律行为,加强岗位培训,提高急救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院前急救整体水平是减少医疗纠纷的有效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郑小凡 《吉林医学》2012,33(17):3764-376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急诊科从拓展院前急救服务内涵,改进工作流程、细化岗位职责入手,给患者提供高品质、多元化的人性化医疗护理服务。结果:2011年度出诊1 892人次,未发生医疗纠纷及投诉事件。结论:院前急救现场要求护士必须果断进行正确的处置。  相似文献   

6.
院前死亡病例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口的老龄化,突发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的日益增加,已成为院前急救十分突出的问题。同时,城镇社区医疗的不够完善,人们对急救知识的缺乏和意识的淡漠,极大程度上增加了院前的死亡率。回顾我院急救中心1999~2005年期间出诊情况,共出诊9773人次,其中社区出诊7880人次,占全部出诊的84.09%;院前死亡共计416人,其中社区死亡336人,占院前死亡总数的80.77%。因此,加强院前急诊急救,建立与社区居民相适应的急救医疗网络体系,普及全民急救意识和技能,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是急救医学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目的 医院急诊科是医疗纠纷的多发点,加强急诊科护理管理,可以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 分析近几年来我国医疗纠纷的特点和急诊科引发医疗纠纷的主要因素,提出减少和避免发生医疗纠纷的建议。结果 加强急诊科各类护理管理,是可以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 急诊科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各种责任制,完善护理管理,做好急诊护理记录,出诊记录,做好交接班,保证药品、物品、设备完好无缺。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改进服务态度等,是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维权意识,医学、法学知识也在提高,医疗纠纷正星增加趋势,院前急救由于其时间紧、病情重、条件有限等原因,防范及处理难度明显增加。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院前医疗急救中如何防范医疗纠纷、事故。  相似文献   

9.
基层医院加强院前急救管理提高急救反应能力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2009年我院院前急救反应能力,探讨基层医院加强院前急救管理提高急救反应能力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急诊科院前急救共2488例,呼救时间、出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及出诊距离,计算出车准备时间、应急反应时间、急救半径。结果 2009年院前急救共2488例,出车准备时间平均1.26min,应急反应时间平均10.55min,急救半径平均6.15km,最远35km,最近0.5km。结论我院急诊科院前急救取得了一定成绩,需要进一步加强院前急救管理提高急救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院前急救记录单可记录医务人员在院前急救护理全过程,更加真实、客观、简捷明了的记录急救情况,规范院前急救的程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我院自2010年开始使用自制的院前急救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院前急救记录单的设计(1)设计原则:根据出诊的要求以及出诊中容易发生的纠纷,将所需记录的项目及顺序优化排列,方便护士操作,使护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院前急救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与途径。方法:由急诊科配备专人,在急救病人住院24h内通过本人或家属填写我科自制的表格来了解整个院前急救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征求对急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并反馈给当班出诊急救小组进行整改。结果:病人满意度不断上升,院前急救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确保了医疗安全,全年无纠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表格随访对加强医患沟通、强化院前急救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是院前急救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赵庆芝 《中外医疗》2009,28(20):122-122
院前急救是作为院内急诊科的外延,肩负着争分夺秒挽救病人生命的责任,它是急诊医疗服务的最前沿,是患者未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明显改变,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观念也相应提高。对院前急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蒋艳 《右江医学》2011,39(5):674-675
<正>随着社会进步和公民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医护人员在出诊救护过程中稍有不注意,极易诱发医疗纠纷。结合我院急诊科近年来发生的出诊急救纠纷情况,谈谈急诊科护士出诊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  相似文献   

14.
郑勇 《四川医学》2003,24(2):217-217
院前急救是急诊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 12 0急救电话的开通和人们对 12 0急救知识的认识 ,一些濒死病人通过 12 0急救医生的现场抢救而生存下来。目前 ,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院前急救受着交通、通讯和急救知识贫乏及 12 0网络不健全等因素的限制 ,仍有相当一部分危重病人在没有得到任何急救措施前就已死亡。我院自 1995~ 2 0 0 1年间共有78例患者在到达医院前死亡。现就其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加强院前急救的重要性。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5~ 2 0 0 1年我院急诊科抢救室病例和 12 0急救出诊的院前死亡病例。本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抢救病人第一环节尤为重要,通过对出诊前准备、现场急救、途中监护和转运中常出现的医疗纠纷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以提高院前急救效果,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规范院前急救流程对提高院前急救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7月至2014年开始实施院前急救流程规范管理后7 364次院前急救案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对比2010年至2012年6月7 944次院前急救案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家属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院前急救流程规范管理后抢救成功率为95.08%,显著高于对照组9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纠纷发生率观察组为1.68%,显著低于对照组3.32%,家属及患者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院前急救流程可显著提高院前急救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调查2008年1月至6月院前急救200例患者,发现存在着威胁患者生命或者对患者病情不利的安全隐患.其原因为出诊不及时、接听电话询问记录不详细、抢救设备和急救措施不完善、接诊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因此需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李信芳 《吉林医学》2012,33(16):3568
<正>近年来,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就医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0"急救电话已深入到城乡居民生活中,"120"呼救范围越来越广泛,出诊越来越频繁。实施急救的场所走出了医院的"围墙",分阶段性急救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也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院前急救护理作为急诊医疗的重要环节显的尤为重要。新生儿冻伤,又叫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指新生儿受冷后导致一系列症状。本病易发生于早产儿或体弱儿,多发生在冬、早春寒冷季节。现我院于2010年在院前急救途中成功抢救了1例冻伤新生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梗死患者106例,其中56例患者由我院出诊进行院前急救作为研究组,其余50例患者由家属或自行至我院急诊科进行救治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预后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入院前死亡和入院后死亡比率明显降低,存活率明显提高,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心源性休克、左心衰及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院前急救措施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率,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适合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高杨 《当代医学》2007,13(9):30-34
急诊科作为院内急救和院前急救的连接点、院内急救的起点,已经不再是人们传统意识里依附于其他科室的“配件”。作为院内急救的前沿.随着人员、设备、流程、模式上的演进,也随着人们对于急救以及急诊医疗的逐渐重视,急诊科所具备的功能日趋完善,这里已经逐渐成为院内急救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