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瘦素的表达与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素(leptin)是由肥胖基因编码的一种蛋白质产物,与代谢调节密切相关,在人体能量平衡、脂肪代谢的调节以及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生殖和造血系统的影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瘦素与人类多种肿瘤相关,提示瘦素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瘦素(leptin)是由肥胖基因编码的一种蛋白质产物,与代谢调节密切相关,在人体能量平衡、脂肪代谢的调节以及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生殖和造血系统的影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瘦素与人类多种肿瘤相关,提示瘦素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承刚  白雪 《西南军医》2012,14(1):97-99
瘦素是肥胖基因编码的一种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蛋白质产物,通过作用于瘦素受体而发挥一系列生物学效应。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瘦素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等疾病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加剧脂代谢紊乱、诱导氧化应激、增加交感神经活性、调节血管张力、促进内皮细胞炎性反应、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增加泡沫细胞形成、促进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等多种机制有关。本文对瘦素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瘦素应用于肥胖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瘦素(leptin)是脂肪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激素,是肥胖(ob)基因表达的产物,有抑制食欲,促进能量消耗的生理作用。多数研究表明,瘦素是脂肪分解和合成代谢的一个主要调节因子(负反馈),其水平的变化在临床上可作为早期高血脂症,脂肪肝等脂肪代谢率紊乱的灵敏指标。放射免疫分析(RIA)法对人血清(血浆)瘦素水平的精确测定和进一步研究表明,循环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BMI)、年龄、性别,性激素及胰岛素内分泌等因素有关,特别是与BMI显著相关,提示多数肥胖个体存在瘦素抵抗,部分瘦素相对缺乏的肥胖者将有可能成为瘦素治疗的对象,瘦素的发现和应用使肥胖症及Ⅱ型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低温自诱导表达重组人瘦素(leptin)融合蛋白的系统方法,经体外纯化获得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瘦素蛋白.方法:从cDNA文库中扩增瘦素编码区,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测序正确后亚克隆到A1.3表达载体,转入BL21(DE3),低温自诱导表达.用SDS-PAGE及Western印迹分析鉴定表达产物.对低温自诱导表达产物rMBP-10His-Leptin进行纯化和酶切,获得可与瘦素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瘦素蛋白.用Km小鼠减肥实验检验其生物学活性.结果:在22×103处有明显的新增蛋白带,含量超过总蛋白的40%,Western印迹证实为瘦素蛋白.Km小鼠减肥实验证实其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成功建立了低温诱导表达rMBP-10His-Leptin的系统方法,获得大量瘦素蛋白,经验证表达产物具有免疫活性和生物学活性,可供进一步基础及临床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6.
瘦素在胃肠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早安  郭庭杰 《人民军医》2004,47(5):301-303
瘦素(1eptin),又名消脂素、瘦因子、苗条因子等,是近年来发现的肥胖基因的表达产物,主要由脂肪细胞表达。其主要功能是调控身体能量平衡特别是脂肪沉积量,具有中枢性抑制摄食的作用,存在于胎盘和胃等组织,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作者就瘦素在胃肠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瘦素与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瘦素在肝源性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肝源性糖尿病(A组)、2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B组)、20例2型糖尿病患青(C组)及20例健康对照(D组)进行血清瘦素(leptin)、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测定,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分析leptin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结果:A组的leptin水平高于B组及D组(P〈0.05),FPG水平低于C组(P〈0.05),FINS水平高于C组及D组(P〈0.05),ISI低于D组(P〈0.05),HOMA—IR高于B组及D组(P〈0.05);A组的leptin水平与HOMA—IR呈正相关,与ISI负相关(P〈0.05)。结论:肝源悱糖碌病患者leptin水平升高,其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提示瘦素可能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量研究资料显示炎症因子参与了急性肺栓塞后肺组织的损伤过程,瘦素(Leptin)作为肥胖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产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在体内可能参与多种代谢的调节,瘦素通过调控促炎症因子,从而对肺损伤起到了保护作用,IL-4,IL-10作为抑炎因子在肺损伤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瘦素及其诱导的信号传导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瘦素(leptin,Lep)一直被认为是抑制肥胖症的主要物质,是ob基因的表达产物。ob基因在小鼠中定位于6号染色体,而在人类细胞中则分布于7号染色体上,这两种不同种属的基因编码区同源性很高,约为80%。ob^-/ob^-突变小鼠在个体发育早期即出现肥胖,进食过量,低温,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及其他代谢和神经内分泌异常。在人类,ob基因突变也能够造成病态肥胖症、饮食过量和下丘脑性腺功能减退,但不出现低温、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血糖症等。ob基因突变揭示了Lep蛋白在机体能量代谢中具有中枢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瘦素(leptin,LP)及可溶性瘦素受体(soluble leptin receptor,SLR)的水平,探讨LP及SLR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揭示血清LP及SLR是否可作为临床评估患者肝硬化程度的非创伤性检测指标。方法清晨空腹抽血5ml,分离血清后放在-20℃冰箱中备检。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LP及SLR水平。结果肝硬化各级患者L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各级间差异亦有极显著性(P〈0.01),随着肝硬化严重程度进展,LP水平相对增加,而SL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各级间差异亦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血清中LP及SLR测定可作为反映肝实质损伤程度的敏感指标,对肝硬化程度的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瘦素应用于肥胖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瘦素(leptin)是脂肪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激素,是肥胖(ob)基因表达的产物,有抑制食欲、促进能量消耗的生理作用。多数研究表明,瘦素是脂肪分解和合成代谢的一个主要调节因子(负反馈),其水平的变化在临床上可作为早期高血脂症、脂肪肝等脂肪代谢率紊乱的灵敏指标。放射免疫分析(RIA)法对人血清(血浆)瘦素水平的精确测定和进一步研究表明,循环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BMI)、年龄、性别、性激素及胰岛素内分泌等因素有关,特别是与BMI显著相关,提示多数肥胖个体存在瘦素抵抗。部分瘦素相对缺乏的肥胖者将有可能成为瘦素治疗的对象。瘦素的发现和应用使肥胖症及Ⅱ型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瘦素(lept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 teinases,TIMP)1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局部复发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绵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0 d均测定MMP9、leptin、TIMP1水平,且完成术后3年随访调查,分析MMP9、leptin、TIMP1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术后10 d,所有直肠癌患者MMP9、leptin、TIMP1水平均降低(P<0.05);Dukes分期为C期+D期、肿瘤侵犯浆膜层、合并淋巴结转移、术后未接受辅助治疗、术后复发/转移及术后3年死亡患者MMP9、leptin、TIMP1水平分别高于Dukes分期为A期+B期、肿瘤未侵犯浆膜层、无淋巴结转移、术后接受辅助治疗、术后未复发/转移及术后3年生存患者(P<0.05);MMP9、leptin、TIMP1 3者表达均互呈正相关,3者与直肠癌Dukes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术后辅助治疗及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 直肠癌患者血清MMP9、leptin、TIMP1均呈过度表达,术后上述各因子水平均降低,3者表达均与直肠癌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均存在密切关联,可作为评估手术疗效及患者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创伤后瘦素及其受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创伤后瘦素(leptin)及其受体(oh-R)的变化,初步探讨二者在创伤恢复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7月-2008年3月收治的52位创伤患者依据AIS-ISS评分分为3组:①轻伤组(ISS〈16或AIS≤2,n=21);②重伤组(16≤ISS〈25或AIS=3,n=17);③严重伤组(Iss≥25或AIS〉3,n=14)。以1个月来无感染病史的7位健康人作为对照。采集患者人院第1天(D1)、第3天(D2)、第6天(ID3)以及对照组成员(D0)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瘦素及ob-R水平。结果严重伤组SIRS、MODS、脓毒症发生率均高于重伤组及轻伤组(P〈0.05)。随创伤程度的加重,各时相点瘦素与ob-R水平也随之增高。D1时,重伤组、轻伤组、对照组间瘦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3组均显著低于严重伤组(P〈0.05)。D2时,重伤组和轻伤组瘦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3组均显著低于严重伤组(P〈0.05)。D3时各组间比较结果与D1相同。ob-R水平D1、D2、D3时4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创伤后瘦素及ob-R水平均随创伤程度的加重而增加,测定创伤后瘦素水平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判断创伤程度及预后。与瘦素相比,ob-R的变化持续时间更长,对损伤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瘦素与创伤     
瘦素是由肥胖基因编码合成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存在于中枢及外周组织,与糖皮质激素、胰岛素及多种细胞因子存在广泛联系,受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外周脂肪酸浓度调节.瘦素在能量代谢、神经内分泌、血管生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近年来关于瘦素与创伤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多.现综述如下. 1瘦素的生物学特征 1.1瘦素的结构 瘦素是肥胖基因的表达产物,由167个氨基酸组成.1994年Zhang等利用定位克隆技术首次成功克隆了小鼠的肥胖基因.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的清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华  冉玉力  蔡砺 《武警医学》2007,18(9):708-709
瘦素是一种肥胖基因的表达产物,由脂肪细胞合成并分泌,瘦素通过与瘦素受体结合影响着机体许多生理系统和代谢通路。研究表明,尿毒症患者广泛存在高瘦素血症,可能与其营养不良、胰岛素抵抗等并发症有关,并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研究如何纠正高瘦素血症对提高尿毒症患者生存质量有较大意义。笔者就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的清除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瘦素是由脂肪组织合成的一种脂肪因子,最初研究显示其可作为调节体脂平衡的激素类物质发挥作用.深入研究后发现,瘦素具有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类似的结构,其受体属于Ⅰ型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瘦素与其受体结合后,不仅可调节摄食及能量平衡,还兼具对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类风湿关节炎(RA)是由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方法对20例OSAHS患者和20例健康成人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患者血清leptin水平。结果 OSAHS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leptin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leptin水平与OSAHS患者睡眠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呈正相关。结论患者血清leptin水平与OS-AH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瘦素和体重调节反馈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素(Leptin)被认为是一种外周组织反映脂肪量的信号,反馈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近年来,瘦素的负反馈系统已被部分揭示。下丘脑调节食欲和代谢的中枢受多种分子的协同作用,包括瘦素、神经肽Y(NPY),前阿片类黑色素原(POMC)等。根据已有的对瘦素的理解,建立一个关于瘦素负反馈的模型,可加深了解体内食欲和能量平衡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测定乳腺癌患者血清瘦素(Lp)、可溶性瘦素受体(sLR)及雌二醇(E2)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化学发光免疫法、ELISA法测定55例乳腺癌患者血清Lp、E2和sLR水平,并同步测量体重指数(BMI),与20例良性乳腺疾病和20例健康体格检查者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Lp、BMI和E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分别〈0.01、〈0.05),sLR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呈下降趋势(P〈0.05)。Lp对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为47.27%(26/55例)、特异性为92.50%(37/40例);E2对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为43.64%(24/55例)、特异性为97.50%(39/40例),而2项联合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为69.09%(38/55例)、特异性为92.50%(37/40例)。结论 乳腺癌患者Lp和E2呈过表达现象。测定血清Lp、sLR及E2水平对研究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其诊断和探讨其与肥胖的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肥胖者外周脂肪组织中leptin受体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肥胖者外周脂肪组织瘦素 (leptin)受体表达及探讨肥胖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 用放射配基受体结合方法 ,检测 71例受检者 (其中肥胖 32例 ,超重 1 9例 ,正常对照 2 0例 )外周脂肪组织leptin受体密度。结果 随着体重指数 (BMI)的增加 ,肥胖组和超重组leptin受体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肥胖组与超重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1 ) ;而受体与leptin的结合能力 (Kd 值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3组间Kd 值差异无显著性 ,表明leptin受体与配基的结合能力与BMI无关。从散点分布图看 ,BMI越大其leptin受体密度越小 ,BMI与最大结合量相关 (r=- 0 76 ,P <0 0 1 )。结论 肥胖者外周脂肪组织中leptin受体的表达与BMI密切相关 ,而肥胖者血液中leptin水平升高 ,表明体内存在leptin受体水平下调致leptin耐受 ,继而形成肥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