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临床病症,严重危害小儿健康.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可快速清除血中游离胆红素、致敏红细胞、抗体,减少核黄疸发生.现就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是由于体内胆红素生成过多或清除不足所引起的胆红素在皮肤黏膜以及脏器的异常沉积。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可损伤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核黄疸,可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因此,早期识别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程度,及时作出正确的诊疗决断,对患儿的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妈咪爱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1999年3月至2004年3月14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妈咪爱辅助治疗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日均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由很多原因导致。近年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国内临床报道的住院新生儿所患疾病中占首位。未结合胆红素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潜在的毒性作用,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脑损伤,严重者可引起核黄疸,甚至死亡,即使存活,大多也留有后遗症。因此,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及时、恰当的治疗十分重要。临床研究证实,益生菌制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从2005年开始,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整肠生(口服地衣芽孢杆菌胶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因素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间在我院分娩的足月新生儿13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观察组新生儿给予早期干预,而后对比分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并总结发病因素。结果诱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以围生因素、感染因素为主。观察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因素以围生因素、感染因素为主,对新生儿进行早期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6.
徐青 《中国药店》2013,(12):64-64
新生儿黄疸亦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出现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临床现象。由于新生儿自身胆红素代谢的特点不同于成人,因此新生儿黄疽包括不需要干预治疗的生理性黄疸和需要治疗的病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入住产科的12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的原因以及防治的原则与对策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主要原因有感染因素、围产因素、母乳黄疸、新生儿溶血及其他方面的因素等。结论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比较复杂,应该及时地寻找具体的病因,加强对其进行预防以及进行早期的治疗,尤为重要,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是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致死率以及致残率的比较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灌肠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对26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在原综合治疗方案相同的情况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综合治疗方案中加用生理盐水灌肠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显示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缩短高胆红素血症的持续时间,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结论在综合治疗方案中配合生理盐水灌肠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特点,对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改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科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住院的166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我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共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256例,其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66例,占13.2%;溶血因素、感染因素和围产因素与检测指标呈正相关(P0.05),且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发现溶血因素是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积极有效的干预治疗,可以控制患儿病情,提高患者治愈率。结论早期新生儿是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发人群,造成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复杂,其中溶血因素比例最高,感染和围产因素次之。所以应该对早期新生儿重点观察,发现症状需要及时果断干预,以减少其发展成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朱清碧  彭娟  龚阳红 《贵州医药》2012,36(4):379-380
新生儿换血术是治疗新生儿极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抢救技术之一,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可致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严重后遗症,换血术可快速有效移去致敏红细胞、抗体及血清胆红素.我科采用全自动密闭式换血术对13例极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换血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外周动静脉换血法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5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换血疗法,外周静脉输血,外周动脉抽血,均用输液泵控制,速度200~240ml/h。置辐射台上保暖,在换血的过程同时给予光疗。结果 35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在换血前为(552±101.2)μmol/L,换血后为(250.3±75.4)μmol/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胆红素换出率54.7%。结论输液泵控制的外周动静脉换血法简单、实用、安全,是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优良的护理对提高换血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何英 《海峡药学》2011,23(3):78-79
目的探讨妈咪爱联合婴儿抚触对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93例足月分娩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婴儿抚触及妈咪爱治疗,观察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胆红素下降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婴儿抚触和妈咪爱联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迅速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不同茵栀黄制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茵栀黄颗粒、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新生儿黄疸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为茵栀黄注射液组53例和茵栀黄颗粒组59例,测定患儿肝功能,观察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下降水平.结果:茵栀黄注射液组治疗3 d及5 d胆红素下降幅度分别为(105.7±48.4)μmol/L和(150.7±37.3)μmol/L,茵栀黄颗粒组治疗3 d及5 d胆红素下降幅度分别为(119.6±45.8)μmol/L和(139.6±35.6)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与茵栀黄注射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无明显差异,可以用口服制剂代替注射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胆红素动态监测在新生儿黄疸干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962例新生儿在出生后1~7 d,每天对其进行经皮胆红素动态监测.对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儿84例采血检测血胆红素水平,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同时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观察治疗后的胆血素水平变化.结果 1~7 d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水平分别为(81.9±8.2)μmol/L、(181.7±32.3)μmol/L、(222.9±22.4)μmol/L、(230.6±20.5)μmol/L、(235.1±22.4)μmol/L、(233.7±21.1)μmol/L、(228.9±19.6)μmol/L,平均为(234.2±22.7)μmol/L.对84例经皮胆红素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儿进行血液胆红素检测,胆红素水平分别为(233.7±30.2)μmol/L、(215.5±28.7)μmol/L,两者呈直线性相关(r=2.55,P<0.05).干预治疗后血胆红素水平为(163.4±21.7)μ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胆红素水平(232.4±28.5)μmol/L(t=5.23,P<0.05).结论 经皮胆红素动态监测新生儿黄疸水平具有采样方便、操作简单的优点,对于早期发现和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应用催产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选择32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根据孕母产前是否使用催产素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催产素)108例,对照组(未使用催产素)212例,在出生后分别检测两组新生儿胆红素的水平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胆红素的均值(287.73±41.27)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84.73±62.70) μmol/L(u=17.58,P<0.01),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38.89%,高于对照组的25.00%(X2=6.6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分娩时使用催产素可增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早监测血清胆红素浓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达换血标准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比较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电解质、血常规、血糖的变化。结果换血后总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的换出率分别为52.6%、52.0%,换血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换血前后血钾、血钠、血氯及血钙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换血后血红蛋白水平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下降,血糖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内环境较稳定,虽造成白细胞及血小板水平下降,血糖升高,但无临床意义,可自行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建立重点监测、及早发现和早治疗病理性黄疸的方法,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47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和3例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研究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已明确病因的排位依次是围生因素(54.99%)、血液系统方面的原因(12.74%)、感染(4.46%);3例胆红素脑病的病因无一例是溶血性疾病,与围生因素和家长不重视有关.结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14.52%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这个比例比实际低),不及时治疗会发生胆红素脑病,留下后遗症,影响预后.从孕期开始对家长进行黄疸知识的普及,新生儿科医生进驻爱婴区查房,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婴儿重点监测,对出院病人动态随访,是早期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预防胆红素脑病的最有效预防干预措施;对高胆红素血症应尽早采取首选光疗加药物辅助治疗的综合方法,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Several maternal and fetal factors are responsible for neonatal jaundice, which is a common observation in large number of newborns. However, role of these factors in causation of this condition is not well established. Fifty pregnant mothers and their fifty two newborns were studied in the present study. Mothers with complicated pregnancy or septicemia at the time of delivery were excluded. In addition newborns with congenital or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were excluded.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bilirubin of all neonates were measured on days 1, 3 and 5. It was found to be lower on day 1, with a peak at day 3. The area under serum bilirubin level-time curve (AUC) for each neonate was also calculated. Fetal sex and birth weight were not found to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Newborn of bipara mothers were found to have significantly lower (P < 0.05) serum bilirubin level on day 1 as compared to primipara mothers only but higher (P < 0.05) on day 3 as compared to either primi or multipara mothers. Yet, AUC of serum bilirubin curv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in newborns of bipara mothers than others. Significantly (P < 0.05) higher serum bilirubin on day 1 was also observed in preterm neonates than full term ones. However, maternal haemoglobin and mode of delivery were not shown to affect the neonatal bilirubin levels in these newborns.  相似文献   

19.
黄鹏  曾绮丹  童锋 《中国药师》2014,(1):114-116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布拉酵母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调查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其中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1 g,po,tid,布拉酵母菌250 mg,po,qd.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和经皮测胆红素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6%和96%,均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布拉酵母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早期人工促排便预防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旭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62-62,67
目的:探讨早期人工促排便法预防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足月分娩的300例正常新生儿临床资料。结果:实验组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及大便变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经皮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促排便法是预防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方法,可显著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