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疫情是预防工作的基础资料,准确的发病时间及数量是预测疾病流行的决定因素。在工作中发现,我市汇集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疫情资料与实际发病时间不相符合。为此,我们于1990~1991年对乙脑病人进行了个案调查,并查阅了乙脑报告卡。现将核查结果与疫情报告资料的吻合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为了解我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历年的流行情况,掌握其流行规律,对该病采取有效的防制措施,以达到控制其发生和流行的目的,现根据我市1954—82年疫情报告资料和部分调查资料对乙脑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安阳市乙脑的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圆形分布法分析安阳市1982年~2006年乙脑的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特征。结果安阳市1982年2006年乙脑发病的平均角(a~)为231.2370°,发病高峰日相当于234.449天,即8月23日,95%的病例发生在6月29日~10月16日。乙脑的发病强度不同,发病高峰及其持续时间不同,乙脑流行时,流行高峰相对尖峭,发病高峰日提前而高峰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散发时,高峰较平坦,使高峰期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同时平原地区高峰期比山区提前14天,高峰时点提前17天。结论安阳市的乙脑发病有季节性升高特征,其流行是由平原向山区蔓延,其防治应"先平原后山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 (以下简称乙脑 )在临沂市的流行规律 ,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我市 1960~2 0 0 2年乙脑疫情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1960~ 2 0 0 2年临沂市共发生乙脑 43 3 85例 ,死亡 5 45 1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 12 14 /10万 ,病死率 9 77% ;发病均有严格的季节性 ;年龄主要集中在 1~ 9岁年龄段 ,占发病总数的74 48% ;散居儿童和小学生是主要的发病人群 ,占 88 66%。结论 人群疫苗免疫、媒介蚊虫控制及动物宿主管理是减少乙脑发病流行的 3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市自 1982年实施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疫苗接种以来 ,乙脑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为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我市乙脑流行规律 ,以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现将我市 1990~1999年乙脑发病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法定传染病常规疫情报告系统 ,流行病学资料由我站防疫科资料室提供的《乙脑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诊断标准按卫生部颁布的《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 )》,结合临床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确诊。2 结果2 .1 临床特点1990~ 1999年共发生乙脑 149例 ,其中临床症状轻型 33例 ,占 2 2 .15 % ;普通型 90例 ,占 6 …  相似文献   

6.
2003年揭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2003年揭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暴发流行的原因和特征,探讨乙脑的防制措施。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乙脑暴发流行共发生病例50例,发病率为0.86/10万,死亡3例,病死率为6.0%。流行高峰在6月上、中旬,共发病40例,占80.0%,10岁以下儿童占88.0%,患者中无明确乙脑疫苗接种史者44例,占88.0%。结论 免疫空白和疫情报告不及时是本次乙脑暴发流行的原因,应急接种提高乙脑疫苗的免疫覆盖率和防蚊灭蚊是控制乙脑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袁波才  赖海涛  劳成涌 《职业与健康》2011,27(10):1143-1144
目的了解广西灵山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灵山县2000—2009年间的乙脑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乙脑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灵山县2000—2009年发病率为0~1.01/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0.51/10万,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散居儿童发病46例,占64.79%;<6岁儿童发病占76.06%。呈明显的夏秋季发病高峰,6~7月发病占全年病例数的91.55%。结论发病人数以散居儿童为主,重点人群为<15岁儿童,预防控制乙脑要重点抓好农村边远山区散居儿童的乙脑疫苗常规接种工作,落实防蚊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我市1991~1997年乙脑疫情进行分析评价,为以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积累经验。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法定传染病报告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2结果2.1流行概况根据我市1991~1997年疫情报告统计,7年间共发生乙脑病例2717例,平均发病率3.8...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4~2011年融水县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情况,为乙脑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1年融水县乙脑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4~2011年共报告39例乙脑确诊病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1.00/10万,病例分散在15个乡镇.10岁以下儿童占84.62%;乙脑有明显季节性,5~10月为流行期,7~8月为发病高峰;接种乙脑疫苗控制疫情效果显著.结论加强疫情监测,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做好以防蚊灭蚊为主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谷金君  马静 《职业与健康》2008,24(17):1815-1816
目的分析聊城市2005—-2007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发病和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乙脑的发病和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聊城市2005—-2007年乙脑的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7年聊城市共报告乙脑病例82例,其中男44例,女38例,15岁以下病例占65.85%,8个县(市、区)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8月份,死亡8例,病死率9.76%。结论乙脑在少年儿童中发病多见,发病高峰季节与蚊虫高峰一致。加强以预防接种、防蚊灭蚊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是预防和控制乙脑传播和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三门峡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与规律,探讨防制对策与措施。方法采用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22年乙脑发病进行描述分析。结果三门峡市1986--2007年报告乙脑病例1673例,死亡124例,年平均发病率4.37/10万,其中1988年发病率最高为19.98/10万,2005年最低为0.17/10万,整体疫情趋势在波动中下降。病例分布呈高度散发状态,发病高峰为每年7—9月,呈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农民为主,农村高于市区,2003年后乙脑发病大年龄组明显上升。结论乙脑的防治在农村地区应采取加强免疫接种、防蚊灭蚊和健康教育宣传的综合防治措施,并且要加强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免疫接种,使人群达到并维持高免疫水平,从而有效地控制乙脑发病。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我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发病规律及流行趋势,给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对我市50年(1953~2002年)以来的乙脑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陆川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4—2004年陆川县乙脑疫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994-2004年共报告病例85例。死亡7例。年均发病率0.92/10万。年均死亡率0.08/10万,年均病死率8.23%。5-7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以10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8.82%,男女性别比为1.13:1。全程免疫占3.53%,未全程占11.76%。无免疫史占52.94%,免疫史不详占31.76%。结论乙脑发病主要表现为散发,乙脑疫苗覆盖率低是发病的重要原因。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人群以低年龄组为主,应加强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并在流行季节开展防蚊、灭蚊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索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其流行规律,更好地指导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所有数据来源于全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和乙脑病例的个案调查。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结果2000年~2003年全市共报告乙脑病人340例,死亡15例,年平均发病率1.06/10万,死亡率0.04/10万,病死率0.04%。农村高于城市;14岁以下儿童、学生发病多;(7、8)月份是发病高峰;免疫接种率为38.24%。结论防蚊、驱蚊,免疫接种是乙脑防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2000~2005年四川省乙型脑炎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我省近年来乙型脑炎流行状况,为有效控制乙型脑炎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采集病人、健康儿童、猪血清测定IgM和总抗体,并利用疫情报告数据,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5年以来我省乙脑发病高峰在7~9月,主要集中于达州、巴中、广安、南充、泸州等市.患者主要以学前儿童为主.结论:我省乙脑防治工作重点在偏远地区.乙脑疫苗注射为有效预防途径.  相似文献   

16.
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流行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广西1986~2005年20年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的动态变化趋势和流行特征,为今后有效防控乙脑提供依据。方法对1986~2005年全区乙脑传染病疫情报告和2004、2005年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6年以来,我区乙脑每年都呈现一定的发病率水平,1986~2005年共发生乙脑病例10 263例,死亡961例,发病率为0.43/10万~2.46/10万,死亡率为0.03/10万~0.26/10万,病死率为4.74%~17.51%。全区14个市中,乙脑疫情以河池、玉林、百色、贵港、钦州5市为重,5市乙脑发病占发病总数的58.48%。每年5月乙脑疫情开始上升,5~8月为流行季节,6~7月为发病高峰期,10岁以下儿童占总发病数的87.73%,散居儿童占67.00%。结论广西是全国乙脑发病高危地区之一,学龄前农村散居儿童发病死亡较多;季节性突击接种乙脑疫苗不能有效控制乙脑流行,农村学龄前散居儿童是乙脑疫苗接种的盲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信阳市2004~2005年乙脑监测情况和防治现状,为预防和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所有乙脑疫情网络直报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脑血清中IgM抗体。[结果]2004年和2005年我市乙脑年发病率分别为0.99/10万、1.59/10万。疫情呈散在分布且相对集中的特点。7~8月份为其流行高峰,分别占全年发病数的85.9%和98.4%。发病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男女比例分别为1.23︰1和1.78︰1。无免疫史者分别占80%、74.68%。2005年实验室检测乙脑IgM抗体阳性率为38.81%(26/67),实验室诊断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20.8%。[结论]提高乙脑监测及实验室血清学诊断水平,提高乙脑疫苗有效接种率,清除蚊虫孳生地,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做好个人防护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乙脑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8.
2005-2008年浙江省仙居县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规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方法按《全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进行乙脑病例、疑似病例、宿主动物、蚊虫媒介及健康人群监测。结果仙居县2005-2008年监测疑似病例137例,实验室确诊乙脑10例,发病率为0.52/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年龄均在7岁以下,发病时间集中在7月,有完整乙脑免疫史的1例;6月开始蚊密度进入高峰季节,三带喙库蚊是仙居县的主要蚊种之一,占捕获蚊虫总数的43.5%,2007年从捕获的蚊虫中分离到2株乙脑病毒,人群发病时间与蚊虫媒介密度升高相一致;宿主动物猪的乙脑总感染率为67.4%,猪乙脑感染率进入高峰季节比人群发病早1个月。结论仙居县广泛存在乙脑流行的自然因素,是乙脑的流行区,消灭乙脑免疫空白是防止和减少乙脑发生的最有效措施,开展乙脑监测能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9.
广西乙脑传播的环境生态因素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乙脑病例发病人数在我国各地均有上升趋势。本文总结了广西区内近50年来乙脑的流行特征,并对广西乙脑病毒传播的生态环节进行了分析描述。认为如果对生态因素控制不利,乙脑有可能再次出现流行高峰,成为继结核病之后的又一再现传染病。  相似文献   

20.
杨柳青  庄肃慧  栗箫 《职业与健康》2006,22(16):1274-1275
目的了解临沂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情况及控制措施。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市1956~2004年乙脑流行特征。结果自70年代起,临沂市乙脑发病即呈下降趋势,尤其是80年代计划免疫正规实施之后,乙脑发病大幅下降,发病呈明显夏秋季高峰,10岁以下儿童发病居多。结论控制乙脑发病应以预防接种为主,同时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重视防蚊、灭蚊。在现有情况下,还应加大疾病监测力度,提高疾病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