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诊断类型血吸虫病患者尿素氮(Urea)、肌酐、尿酸、胱抑素C(CysC)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血清水平变化及各项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0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72例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76例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肾功能检测和分析.结果 健康对照组、慢性血吸虫病组、晚期巨脾型血吸虫病组和晚期腹水型血吸虫病组患者血清β2MG、CysC、Urea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血吸虫病各组血清β2MG水平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期腹水型血吸虫病组血清CysC水平与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吸虫病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CysC和β2MG水平会升高,加强对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CysC和β2MG的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功能性肾衰竭,这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外科治疗和治疗效果。方法:对31例外科治疗的晚期血吸虫巨脾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接受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31例患者的劳动力有不同程度恢复,脾亢症状消失,上消化道出血减少。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患者的劳动力恢复,脾亢症状消除或改善,上消化道出血减少有显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患者术前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晚期血吸虫病脾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并分别测定两组入院后及术前的焦虑指标.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焦虑值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术前焦虑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有效地护理干预时缓解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患者术前焦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严星荣 《华西医学》1991,6(4):488-490
晚期血吸虫病巨脾由于长期反复感染或重度感染血吸虫尾蚴,而又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以致虫卵损害肝脏,引起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其主要表现为充血性脾肿大,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和腹水,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对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脾切除术可减少门静脉系统回流量20~40%,可暂时降低门静脉压力。现将我院于1977年12月至1990年10月收治晚期血吸虫病巨脾行脾切除术204例分析于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脾切除+断流术对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人选的250例行脾切除加断流术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患者,就手术死亡率、死亡原因探讨不同年限生存率、术后再出血、肝功能分级对术后远期生成率的影响;并对术后食道静脉曲张、肝功能、腹水及劳动力变化情况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脾切除加断流术对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者疗效确切,能降低患者死亡率。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结论: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操作较简单,疗效确切,是挽救病人生命的理想术式,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预防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临床护理路径组(CNP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CNP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将2组患者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防治相关知识认知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 CNP组与对照组比较,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减少、术后防治并发症相关知识认知度提高(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具有降低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减少住院费用,促进患者康复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脾切除术后腹腔内大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多为手术失误直接引起,其病情险恶,后果严重。现将我院23年来所见17例(17/1316)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23年来我院对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施行脾切除、门体分流、门奇断流等各种手术1316例,术后发生腹腔内大出血17例,发生率为1.29%。 17例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9岁,3O~50岁10例(58.3%)。临床诊断为晚期血吸虫巨脾型14例,晚期血吸虫病合并肝炎后肝硬化3例。其中13例伴有腹水,9例钡餐检查有食管中下段静脉曲张,5例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史1~4次。17例中择期手术16例,急诊手术Ⅰ例。肝功能按武汉分级(1983):Ⅰ级7例,Ⅱ级5例,Ⅲ级5例。手术方式:脾切除11例,脾切除+贲门周  相似文献   

8.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体内IgG比正常人有所增加,已被我国学者所证实,特别是血清中IgG水平增加比其他抗体显著,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患者,多选用脾切除的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远期效果也比较令人满意。由于脾脏是网状内皮系统的主要部位,是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脾肿大的程度与抗体的水平增加有些什么内在联系;切脾后的患者抗体水平有些什么生化;会不会因为脾切除而抗体水平下降,这将关系到一些晚期血吸虫病脾肿大而又未达到巨脾程度的一类患者是否采用胞切除这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选择问题。正由于这个问题,我们将我场历年来晚期血吸…  相似文献   

9.
罕见的儿童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并脾功能亢进2例邮政编码672400云南省巍山县人民医院B超室谢金芬本文报告2例儿童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并脾功能亢进。血吸虫病人人易感,血吸虫病流性区的分布有严格的地方性,所以又叫地方性流性病,不分男女,老幼,种族,凡接触含有血...  相似文献   

10.
本院1976~1992年5月收治各期血吸虫病人8919例,发现合并肝癌者30例。其中晚期血吸虫病1724例,合并肝癌26例;慢性血吸虫病7033例,合并肝癌4例;急性血吸虫病162例,未见合并肝癌者。1 临床资料本组男28例,女2例;年龄30~64岁,其中40~60岁者占22例(73%)。血吸虫病均按《血吸虫病防治手册》中各期血吸虫病诊断标准确诊;肝癌按《实用肿瘤学》的临床诊断标准,且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肝细胞癌,并排除了可疑有肝炎后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肝癌者。1.1 临床表现.腹胀23例,腹痛21例;低至中度  相似文献   

11.
血吸虫病肝硬化所致的门脉高压,食道下端、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我院于1974年4月在脾切除的基础上开展了脾肾静脉吻合术,  相似文献   

12.
脾、门静脉造影是用造影剂(70%醋碘苯酸钠)经皮肤注入脾脏,在 X 线摄片上观看脾静脉、门静脉有无阻塞,以及门脉系统是否正常的一种诊断方法。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具有门脉高压症、脾肿大,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者,在考虑保留脾脏而做脾肾静脉吻合术和门腔静脉吻合术前可作此种造影术,手术后亦可用以观察疗效。但凝血机能减退、黄疽、有大量腹水、对碘有过敏反应者均不宜作。我院自1962年9月,曾对134例晚期血吸虫病人施行脾、门静脉造影术,成功者122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围术期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6例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还接受研究者依据心理干预模式给予的系统、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分别在入院后24 h内、手术后7 d 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评估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AS、SDS总评分均值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围术期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其心理症状,促进患者病体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晚期并脾功能亢进者行脾栓塞和双镜法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2012-01—2015-12锦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晚期并脾功能亢进79例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按照临床所用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将行单纯脾栓塞医治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行脾栓塞和双镜法联合医治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肝纤维化情况、并发症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肝纤维化0、Ⅰ级所占比例均比对照组高,Ⅱ、Ⅲ级所占比例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率4.44%比对照组26.47%低,且总体健康评分(85.05±14.66)分比对照组(65.34±13.03)分高(P0.05)。结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晚期并脾功能亢进者行脾栓塞和双镜法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肝纤维化情况,减少并发症发生,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我们采用日立EVB—200A型线阵式手提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对临床诊断为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41例(简称S组)及肝炎后肝硬化30例(简称H组)患者的肝、脾及门、脾静脉等进行了探查和分析比较,以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两组肝实质光点均增粗,回声增强,分布不均;S组均呈光带型网络状分布,似鱼鳞状、龟背样或地图样改变;而H组(包括有腹水者)无一例呈光带型网络状改变。肝、  相似文献   

16.
为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我委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制订了小儿内科、新生儿科、肿瘤科10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县医院版)和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巨脾型)的临床路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分析血小板相关抗体在晚期血吸虫病治疗中的作用,为晚期血吸虫病并发血小板减少的治疗寻找新方法。方法:检测198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血小板减少者51例,血小板正常者147例),2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38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并进行比较。结果: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中血小板减少组血小板相关抗体IgGI、gM水平低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P<0.05),而高于晚期血吸虫病血小板正常组和血小板减少症组(P<0.01或P<0.05)。晚期血吸虫病血小板正常组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为27.27%,晚期血吸虫病血小板减少组为23.24%,均明显低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58.33%(P<0.05)。结论: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血小板减少并非单纯巨大脾脏所引起,是血吸虫卵刺激机体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后在脾脏被破坏所致。  相似文献   

18.
血吸虫病肝硬化所致的门脉高压,食道下端、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手术治疗的目的:降低门静脉压力,制止上消化道出血或减少腹水,消除脾功能亢进。为此我院自1966年至1986年共做了脾切除手术(以下简称脾切)1679例,其中同时做脾肾、脾腔、肠腔等分流术91例,各种断流术230  相似文献   

19.
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161例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过程中,通过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解决患者的问题,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等,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病死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及其比值的升降变化,评价其预后判断价值。方法将138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按尿钠排泄率分为轻型(35 mmol/d)85例、中型(10~30 mmol/d)27例、重型(<10 mmol/d)26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治疗前、后和30名正常对照者T3、T4、rT3水平,计算T3/rT3比值及T4/rT3比值,同时检测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分析其与肝脏功能代偿机制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38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中轻型患者T3、T4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重型组较轻型组下降幅度更大(P<0.01、P<0.001);患者组rT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中、重型组较轻型组上升幅度更为明显(P<0.001)。T3/rT3及T4/rT3比值随患者临床分型的加重(轻、中、重型)而进一步下降(P<0.01、P<0.001)。26例晚期血吸虫病重型患者中伴难治性腹水者治疗前T3/rT3及T4/rT3比值均低于伴非难治性腹水者(P<0.001);出院时伴非难治性腹水患者T3/rT3及T4/rT3比值明显升高(P<0.05),而伴难治性腹水患者则持续降低(P<0.05),提示预后不良。动态监测26例晚期血吸虫病重型患者T3/rT3及T4/rT3比值,19例最终痊愈患者逐渐上升直至恢复至正常水平,4例病情加重者呈逐步下降趋势,而3例死亡病例则快速下降至最低值(0.10±0.05)。结论晚期血吸虫病患者T3/rT3和T4/rT3比值变化为肝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其动态监测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预后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