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 1994年以来 ,笔者应用中药自拟方治疗小儿感冒发热 5 6例 ,效果显著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5 6例中 ,住院患儿 32例 ,门诊患儿 2 4例 ,男2 9例 ,女 2 7例 ,年龄 3~ 7岁 ,病程 1~ 6d。均有发热 ,咳嗽 ,烦渴 ,脉数等主要症状。2 治疗方法自拟方 :人参 10g ,柴胡 6g ,黄芩 6g ,生石膏 15g ,白芷 3g ,陈皮 5g ,白芍 6g ,桔梗 5g ,甘草 6g。水煎取汁15 0ml,分 2次口服 ,每日 1剂。3 治疗结果本组 5 6例中 ,4 9例服药 1剂体温见降 ,2剂热势大减 ,3剂后体温恢复正常 ;7例服药 5剂热清病愈。4 体会小儿感冒极易高热 ,且往往持续高热…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临床中应用熊胆粉外涂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中男性 2 2例 ,女性 8例 ;年龄 1 1~ 4 2岁 ;其中扁桃体化脓者 6例 ,扁桃体红肿者 2 4例 ,全部病例均有发热、咽痛症状。治疗方法用消毒湿棉签沾熊胆粉 0 .1~ 0 .2 g,均匀涂于扁桃体上 ,嘱患者 1 5min内不做吞咽动作 ,每日治疗 1次 ,最多不超过 3次。治疗效果本组经涂药 1次痊愈者 (咽痛消失 ,脓液消失 ,肿胀减轻 ,体温正常 ) 2 5例 ,涂药 2次痊愈者 3例 ,涂药 3次痊愈者2例。体会急性扁桃体炎多因风热邪毒入侵肺胃 ,上攻咽喉而致。《圣济总录》曰 :“肺…  相似文献   

3.
王天峰 《陕西中医》2002,23(4):344-345
临床资料 :1 2 0例中 ,男 68例 ,女 5 2例 ;年龄最大 1 4岁 ,最小 3岁 ,平均年龄 7.2岁 ;病程最短1 d,最长 1 5 d;以发热、咽痛为主症者 92例 ,以咳嗽为主症者 2 8例 ,其中化脓溃烂者 1 2例。  治疗方法 :基本方 :牛蒡子、生地、赤芍、浙贝各 1 2 g,黄芩、山豆根、丹皮、桔梗各 9g,玄参 1 5 g,蝉退、甘草各 6g。水煎 2次 ,滤汁 2 0 0 ml,每次10 0 ml,日 2次。加减 :壮热、咽痛甚、便秘、溲赤者 ,加元明粉 3g,淡竹叶 9g;咳剧者 ,加杏仁 3g,炙杷叶 9g;虚火上炎者 ,加肉桂 3g。  疗效标准 :治愈 :发热、咽痛、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 (扁桃腺炎…  相似文献   

4.
王国庆  霍银芳 《河北中医》2006,28(9):674-674
1病例例1李某,女,26岁。2005-11-27诊。剖宫术后4日,高热4日。患者于2005-11-23行剖宫产手术。术后2 h即开始发热,体温38℃,很快上升到40℃。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咽痛,口渴,扁桃体轻度肿大。用银翘散加减,服药2剂,不但热不退,而且出现腹痛,腹泻如水,每日5~6次。化验检查:白细胞  相似文献   

5.
<正>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自拟方消扁汤:银花、夏枯草各12g,连翘、牛蒡子、威灵仙、桔梗各10g,赤芍6g,甘草3g。大便秘结加生大黄、炒栀子各6g;高热加生石膏30g,玄参10g;咽痛加射干、山豆根各6g。每日1剂,水煎2次混匀,分3~4次口服。 对照组:采用口服复方新诺明(50mg/kg.d,分2次口服,首剂加倍),肌注青霉素(5万u/kg.d,分2次),对青霉素过敏者,给予肌注林可霉素(30mg/kg·d,分2次)。 疗效标准 痊愈:用药3d内体温降至正常,扁桃体  相似文献   

6.
化脓性扁桃体炎是儿科呼吸道常见病,笔者自1989年以来用自拟清咽汤治疗9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90例中,男53例,女37例;年龄3~7岁56例,7~13岁34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5天。临床表现以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化脓为主。其中体温38℃~39℃36例,39℃以上54例;扁桃体单侧化脓56列,双侧化脓34例;辨证分为热毒型42例,热毒挟风型36例,热毒挟湿型12例。周围血象均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分类增高。2 治疗方法口服清咽汤:银花、板蓝根各30g,牛蒡子、黄芩、生甘草各9g,生石膏30~60g,马勃、熟大黄各  相似文献   

7.
陈云玺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625-625
1 临床资料 本组 32例 ,男 15例 ,女 17例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2 0岁 ;病程最长 8年 ,最短 6个月。全部患者均有难以入睡 ,睡后易醒 ,头胀头晕 ,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脑电图或颅脑 CT检查排除其他颅内病变引起的失眠。2 治疗方法  1早 8时服药 :太子参 30 g,黄芪 30 g,升麻6 g,茶叶 10 g,生甘草 5 g。2晚 2 0时服药 :炒酸枣仁 30 g,知母 10 g,五味子 6 g,麦冬 15 g,百合 30 g,合欢皮 2 0 g,夜交藤 30 g,生龙骨 30 g,炙甘草 10 g。水煎服 ,每日 2剂 ,早晚各1剂 ,10 d为 1个疗程3 疗效标准 痊愈 :服药后症状消失 ,每晚睡 6~ 7h;有效 …  相似文献   

8.
<正> 治疗方药桂枝、白芍、紫苏叶各10克,山豆根、桔梗、防风各12克,沙参、板蓝根、连翘各15克,甘草5克。水煎每日1剂,2~3 d为1疗程。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者减板蓝根,连翘量,加羌活10克,干姜6克。兼气虚体弱者。加黄芪12克,大枣4枚。高热汗出,咽喉肿痛者。加银花18克,黄芩10克,兼咳嗽、气喘、痰盛者,加杏仁、白前、浙贝各10克。头闷痛、项强,身困重疼痛者,加羌独活、佩兰叶各10克。治疗结果服药后2d 感冒症状全部消失者为痊愈,共296例:服药3 d后感冒症状基本消失,但仍有轻微咽痛、咳嗽症状者为有效,共57例;服药后4 d仍不奏效,诸症依然如故者为无效,共7例,总有效率98%。  相似文献   

9.
笔者于 1 995年 5月~ 2 0 0 1年 1 2月运用自拟藕节地黄汤治疗鼻衄 80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0例 ,均为门诊病例 ,其中男性 6 4例 ,女性 1 6例 ;年龄 9~ 30岁者 6 3例 ,31~ 6 0岁者 4 1例 ,6 0岁以上者 3例 ;病程为 1个月~ 9年。本方所治为火盛气逆 ,热邪伤阴之鼻衄。2 治疗方法藕节地黄汤组成 :生地 30g,玄参 6 0g ,麦冬 90g ,黄芩 1 5g,荆芥炭 6g ,地榆炭 6g,生藕节 30g。水煎服 ,日 1剂。3 治疗结果本组 80例 ,治愈 6 2例 (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 ,1年内不复发 ) ;显效 1 6例 (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减轻 ,但 1年内时有复发…  相似文献   

10.
麻杏五苓散治疗面部扁平疣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华容 《国医论坛》2003,18(5):32-32
1 一般资料本组 30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6例 ,女 2 4例 ;年龄最小 6岁 ,最大 2 6岁 ;病程最短月余 ,最长2年。2 治疗方法麻杏五苓散药物组成 :麻黄 1 2 g,杏仁 1 2 g,白术2 0 g,茯苓 2 0 g,泽泻 2 0 g,桂枝 1 5 g,猪苓 2 0 g,牡蛎30 g,香附 1 5 g,枳壳 1 5 g,甘草 1 0 g。热甚者加银花、连翘。水煎服 ,2天 1剂 ,每天服 3次 ,不需外用药。3 治疗效果服药后疣块斑点消失 ,皮肤不留痕迹为痊愈。结果 30例全部治愈。其中服药 2剂痊愈者 6例 ,3剂痊愈者 1 4例 ,服 4剂以上痊愈者 1 0例 ,治愈率为1 0 0 %。4 典型病例胡某 ,女 ,1 8岁 ,近 2…  相似文献   

11.
四逆散加味治疗小儿发热3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资料 :2 6例小儿患者均为门诊 ,1 1例为住院小儿患者 ,女 1 3例 ,男 2 4例 ;年龄 9个月~ 5岁之间 ,病程 3~9d,为夏季小儿发热不退伴有肠胃不和小儿患者。 T38℃~ 4 0℃之间  治疗方法 :四逆散加味 ,柴胡、枳实各 5g,杭白芍 2 g,白术、连翘各 6g,蝉衣 1 .5g,偏腹胀者加陈皮 3g,便秘去白术加大黄 0 .5g,气虚者加太子参 3g,呕吐者去杭白芍加竹茹 3g,每日 1剂水煎服 ,分 3次温服。  治疗结果 :小儿发热服药后 ,体温逐渐正常 ( T37℃ ) ,痊愈 2 9例 ,有效 8例 ,(当天服药后体温降至正常 ,但下半夜又发热 ,服中药 2剂后体温降至正常 ,…  相似文献   

12.
治疗方药:生地、木通、连翘、黄柏、知母各10~15克,滑石、板蓝根、大青叶各20~30克,银花15~30克,淡竹叶10克,甘草6~10克,栀子15克。治疗结果:治愈24例。其中服药1剂临床症状消失者3例;2剂16例;3~4剂5例。病案举例:胡某、男,25岁。1990年4月3日诊。3d 前感冒、发热头痛,继之右腮肿胀,在某院诊为流行性腮腺炎,口服西药乏效。昨日又增左侧腮肿及右侧睾丸肿胀疼痛。查两侧腮肿以右侧为甚,局部皮肤紧张发亮,咀嚼时加剧,口干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服上方4剂告愈。  相似文献   

13.
黄增强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1):645-645
1 临床资料 本组 5 6例 ,年龄 15~ 2 0岁 ,平均 16岁 ;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5年 ,平均 11个月。2 治疗方法 方药组成 :当归 16 g,桂枝 12 g,酒白芍 15 g,细辛 3g,炙甘草 6 g,木通 9g,大枣 7枚 ,吴茱萸 6 g,生姜12 g。3 用法 月经前 7d开始服药。水煎服 ,日 1剂 ,连服 5剂。以后每月经前服 5剂 ,连服 3个月为 1个疗程。在服药的同时服姜糖水 ,日 2次 ,连服 5 d。4 疗效标准 服药 1个疗程 ,痛经消失 ,随访半年未复发为痊愈。服药 1个疗程后 ,腹痛明显好转 ,不影响上课和日常生活为显效。服药 2个疗程 ,腹痛基本缓解为好转。服药 2个…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共98例,确诊后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7~80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8~76岁。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十味龙胆花颗粒(西藏藏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g/次,3次/d。对照组用复方甘草合剂, 10ml/次,3次/d,并加服银黄片,4片/次,3次/d。 3 疗效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服药10d,咳嗽、气急、咽痛症状消失,停药后不再复发;显效:服药10d,咳嗽、气急、咽痛症状消失,偶有少许复发,再服药后,能控制;有效:服药10d,咳嗽、气急…  相似文献   

15.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经期感冒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小平 《陕西中医》2002,23(10):920-92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中医门诊 1 998年 1 0月~ 2 0 0 1年 6月经期感冒患者 3 2例。年龄最大 46例 ,最小 2 0岁 ,其中 2 0岁~ 3 0岁 1 1例 ,3 1岁~40岁 1 7例 ,41岁~ 46岁 4例 ;未婚 9例 ,已婚 2 3例 ;病程最长 6年 ,最短 5个月。治疗方法 基本方 :小柴胡汤加味 :党参1 5 g,柴胡、黄苓、陈皮、玄参、半夏、白芍、白术各1 0 g,防风 6g,甘草 3 g。每日 1剂 ,小煎早晚分服。疗效标准 痊愈 :用药后经期感冒症状全部消失。有效 :用药后经期感冒症状明显减轻 ,疗程明显缩短。无效 :用药后经期感冒症状无减轻。治疗结果  3 2例均全部治愈 ,经…  相似文献   

16.
临床资料 60例药物流产患者,年龄18~44岁,其中18~30岁39例,30~40岁17例,40岁以上4例;服药前均经B超检查及尿HCG试验阳性证实为早孕。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同服,阴道流血淋漓不断达15d以上者。治疗方法 胶艾汤加味:阿胶10g(烊化),艾叶10g,乌药10g,炒五灵脂10g,益母草30g,马齿苋30g,当归6g,川芎6g,白芍10g,炙甘草6g。水煎300ml分2次口服,早晚各1次,每日1剂,3剂为1个疗程。最短1个疗程,最长3个疗程。治疗结果 痊愈:服药后血止,停药后无复发,39例(65.55%)。有效:服药后出血量减少,有微量出血,17例(28.33%)。无效:服药治疗后无变化,5例。…  相似文献   

17.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患 ,发作一般有季节性或因接触过敏源而诱发。我们在临床上采用中药治疗本病 5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56例中男性 30例 ,女性 2 6例 ;年龄 1 5~ 2 5岁者 1 6例 ,2 6~ 50岁者 2 2例 ,>50岁者 1 8例 ;病程 1个月~ 30年。治疗方法基本方 :炙麻黄 8g,白果 6g,款冬花 1 2 g,桑白皮 1 5g,苏子 6g,半夏 8g,杏仁 8g,黄芩 1 2 g,地龙1 2 g,黄芪 1 2 g,甘草 8g。上药每日 1剂水煎服。治疗效果服药 3~ 5剂后症状减轻者 1 5例 ,服药 6~ 1 0剂后症状明显好转 ,呼吸平稳 ,喉中哮鸣基本消失者 41例。为巩固疗效 ,…  相似文献   

18.
临床资料  30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人 ,年龄 4~ 14岁 ,男17例 ,女 13例。其特征为腮腺肿胀、疼痛伴发热 ,病程为 1~3 d。治疗方法 内服中药消毒饮。药物组成 :黄芩 6 g,黄连3 g,牛蒡子 8g,连翘 10 g,薄荷 6 g,僵蚕 4g,玄参 6 g,桔梗6 g,柴胡 6 g,金银花 10 g,陈皮 10 g。水煎 16 0 m l分 2次口服 ,早晚各 1次 ,每日 1剂。煎后药渣于肿痛部位冷敷 ,早晚各 1次。治疗结果 治疗 4d进行疗效评定。痊愈 :用药后体温降至正常 ,肿胀疼痛消失 ;2 1例 (70 % )。有效 :用药后体温下降 1.5℃以上或降至正常 ,疼痛消失 ,仍有轻微肿胀 ;9例(30 % )。总有…  相似文献   

19.
笔者自2003年以来采用加味银翘散治疗急性扁桃体炎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40例患者,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60岁,病程2 d~1个月。发病前均有明显的外感史,扁桃体1~3度肿大[1],其中伴扁桃体化脓12例。40例均应用多种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而改用中药治疗。1·2治疗方法加味银翘散基础方:连翘20 g,金银花15 g,山豆根15 g,板蓝根15 g,牛蒡子10 g,炒黄芩10 g,薄荷6 g,桔梗10 g,仙鹤草15 g,白茅根30 g,生甘草10 g。加减:发热重者加土茯苓30 g,大便干者加生大黄9 g,化脓者加川贝9g。每天1剂。水煎2次,早晚分2次口服。…  相似文献   

20.
赵德荣 《陕西中医》2003,24(11):1021-1022
临床资料  2 5例均为初产妇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30岁。分娩 1 d内尿潴留 1 6例 ,2 d内 5例 ,3d内 3例 ,4d内 1例。  治疗方法 方药组成 :炙黄芪 30 g,党参 2 0 g,麦冬 1 2 g,猪苓、茯苓各 1 5 g,炒知母、炒黄柏、炒枳壳、炙升麻、冬葵子、泽泻、车前子 (包 )各 1 0 g,肉桂 2 g,桔梗 8g。加减 :瘀血症状突出者加用琥珀粉5 g(冲 ) ,王不留行 8g。  疗效观察  2 5例经本方治疗后恢复正常排尿 ,少腹胀满 ,腰部酸痛症状消失。有 2例因尿潴留症状严重 ,采用导尿术 ,服药 2剂后均将尿管拔掉 ,未出现反复。 2 5例中有 1 1例在服药后 1 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