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浩  朱涛  王琮 《山东医药》2013,(43):46-47
目的 探讨上颈段髓外肿瘤的术前诊断方法及手术入路.方法 对经手术治疗的24例上颈段髓外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行MRI检查,确诊并明确肿瘤特点.均行手术治疗,其中采用枕后正中入路20例,肿瘤全切15例;采用远外侧入路4例,肿瘤全切3例.术后2例患者出现单纯性脑脊液漏,及时清创缝合后无颅内感染发生;1例高龄患者术后第16天死于肺感染导致的呼吸衰竭.结论 上颈段髓外肿瘤的术前诊断以MRI检查为首选,诊断明确后应积极手术治疗.枕后正中入路和远外侧入路是最常用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
<正>1 病史资料患者,男,45岁。患者2006年因胆囊结石于邯郸某医院行胆囊切除术,1年后因腹痛伴黄疸就医,诊断为胆管结石,于河南某医院行ERCP+EST+ENBD术,成功取石,病情好转出院。2年后再次因黄疸就诊于邯郸某医院,诊断为胆管结石,行ERCP+EST+ENBD术,未能取出结石,后行胆道探查术,留置T管、腹腔引流管,术后患者T管引流出血性物质约400 ml, 转入河北医科大学某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治疗,住院后患者T管间断反复出血,  相似文献   

3.
延-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六例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延.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对6例经脊髓MRI及DSA检查确诊的延.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行经枕下后正中入路,电凝阻断瘘口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例先行血管内瘘口栓塞,后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个月至10年。结果术后椎动脉造影复查显示瘘口及粗大的引流静脉影消失。3例患者症状逐渐缓解,双下肢肌力恢复至Ⅳ级,大小便能够自控,未见复发;2例患者症状无改善;1例患者死于术后肺部感染。结论显微外科手术直视下切除延-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口,疗效较栓塞治疗更为确切。早期诊断并及时消除引起静脉高压的始动因素,保证脊髓静脉引流的通畅,是获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估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行椎板减压术对颈髓压迫的影响,Seichi A等采用术中超声扫描技术检测了颈髓受压情况(J Neurosurg Spine 2010,13:47—51)。该研究纳入了因颈椎后纵韧带骨化造成的颈椎脊髓病患者40例,均行颈椎双开门椎板减压术治疗,减压后应用术中彩超评估颈髓位置。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在老年人腹膜后肿瘤诊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老年病人腹膜后肿瘤疾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自2000年6月至2004年3月,收治12例老年腹膜后肿瘤病人,行腹腔镜腹腔探查和腹膜后肿瘤活检,其中2例术中同时行肠粘连松解术。结果12例患者均完成腹腔探查和术中肿瘤活检。术中分别取出1~3枚0.4-1.0cm大小的肿瘤组织,行术中冰冻和术后病理检查。5例病人根据快速冰冻病理结果终止手术,7例病人完成肿瘤切除手术。结论腹腔镜可以对老年腹膜后肿瘤疾病的病人进行诊断和分类。减少盲目的剖腹手术。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2例椎管内髓系肉瘤病例的诊治过程.2例均以突发腰背疼痛为首发临床表现,且伴脊髓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血液的常规化验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示髓外硬膜外占位,无明显特异性,均行急诊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病理诊断髓系单核细胞肉瘤,术后行骨髓穿刺检查,均未接受正规血液治疗,1例肿瘤复发,1例失访.认为无任何白血病临床表现的椎管内髓系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来自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建议及早手术切除肿瘤,积极按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标准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Sipple综合征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ipple综合征,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合并甲状腺髓样癌,属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EN)IIa型.临床上较为罕见,国内仅有15例报告.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52岁.1994年12月因左颈前肿物2个月而行左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病理诊断为甲状腺髓样癌,遂于术后10天行甲状腺全切除十左颈部淋巴结清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82岁,2001年7月因突然双手无力、颈部剧痛等脊髓压迫症状,在我院骨科行颈椎间盘摘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颈椎结核,予以抗结核(雷米封、利福平、吡嗪酰胺)治疗。术后第11天出现双足第一遮趾关节红肿、疼痛,活动时加剧,继之右手第一掌指关节亦出现类似症状,查血尿酸621 mmol/L,诊断为痛风急性发作,先后予以秋水仙  相似文献   

9.
日本血吸虫病的异位多见于脑、胃、结肠、直肠、阑尾,但脊髓异位寄生文献报道极少。本文报道1例如下。患者女性,40岁,农民。于1994年8月初开始,因双足麻木进行性扩展至双下肢麻木、疼痛、行走困难,在当地卫生院诊为“低血钾”治疗无效,转县医院诊为“脊神经根炎”与脊髓结核一仍治疗无效。至省某医院行脊髓MRI检查,诊断为”脊髓圆锥部肿瘤”。后转我市某医院,准备手术治疗。体检体温、血压、心肺正常,肝肋下2.scm,牌未触及、鞍区、双大腿后部至足底触觉、痛觉明显减退、肛门反射消失。实验室检查Hbflog/L,RBC4·IXIO”/…  相似文献   

10.
现将我院和外院误诊的4例脊髓肿瘤分析如下: 1.脊髓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误诊为坏死性脊髓炎和脊髓蛛网膜炎。例1:男,22岁。于1960年10月16日在施工中受凉后腰及左腹股沟,左膝疼痛并麻木,逐渐加重。7日后左下肢不能抬起,排尿费劲,继之双下肢不能活动,大小便失禁。体检:体温在38~39℃之间。颈软,双下肢呈弛缓性瘫,脐上1cm处感觉消失。在感觉消失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50岁。两下肢瘫痪20个月。生活不能自理。在济南某医院诊断为胸椎结核,建议手术。1981年5月在潍坊地区人民医院诊断为5、6、8、9胸椎结核并瘫痪,同年6月行椎管探查减压术,术中未见结核灶,术后病理切片和X线头颅、双手、胸椎、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7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髓内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肢体麻木为首发症状13例,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9例,大小便功能障碍2例,腰背部疼痛2例,痛温觉分离者1例,呼吸困难1例,肌肉萎缩1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明确髓内占位性病变。全部病例采取全椎板切开术后复位固定。对患者术后病理以及术前、术后症状体征和随访复发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外科显微手术治疗髓内肿瘤的效果。 结果本组患者中,11例室管膜瘤10例全切,1例次全切除;2例星形细胞瘤1例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表皮样囊肿、血管母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术后转移各1例均全切除;1例炎性组织部分切除。术后症状改善11例,1例术前双下肢瘫和大小便失禁,术后无变化,5例术后症状加重,经康复治疗后2例完全恢复,2例留有轻度功能障碍,1例仅轻微改善,遗留有中度功能障碍,没有死亡病例。17例随访0.1~4.5年,2例肿瘤复发,1例再次手术,1例转放射治疗。 结论对于不同病理和性质的髓内肿瘤采取不同的显微手术方法和手术技巧,获得较好的成功率。术前症状较重者,预后较差。因此,显微外科手术是脊髓内肿瘤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例1,兄,53岁,因上腹部不适3个月,查肝功能正常,αFP 阳性,B 超提示肝占位性病变,于1980年在某医院行过剖腹探查,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术后3个月死亡。例2,大弟,55岁,因消瘦、乏力2个月,查肝功能正常范围,AFP 阳性,B 超检查提示肝占位性病变,于1986年行肝穿刺,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发病后半年内死亡。例3,二弟,55岁,因腹胀、食欲减退、贫血2个月,在当地医院 B 超正常,因病情转重而来我院,查肝功能提示低蛋白  相似文献   

14.
贾存岭 《山东医药》2001,41(16):19-19
1995年 6月~ 2 0 0 0年 6月 ,我们对 2 6例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下肢不全瘫患者行扩大半椎板切除椎管减压、Dick钉固定术。以肌力为指标 ,观察术后双下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中 ,男 2 1例 ,女 5例 ;年龄 1 8~ 45岁 ,平均 32岁 ;受伤至手术时间为 6~ 72小时 ,平均 2 8小时。术前双下肢均为不全瘫 ,其中双下肢瘫痪程度不同者 2 3例 (重侧分别为 0级 6例、 级 8例、 级 7例、 级 2例 ,轻侧分别为 级 4例、 级 6例、 级 1 1例、 级 2例 ) ,基本相同者 3例(分别为肌力 0、 、 级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临床疑似甲状旁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例就诊原因分别为颈部肿块3例,反复血尿、尿路结石形成4例,病理性骨折伴多发尿路结石1例,无任何不适2例。10例B超检查发现单侧甲状旁腺区肿瘤,6例行CT检查提示单侧甲状旁腺区肿瘤。10例均行手术探查,术中冰冻病理切片检查证实甲状旁腺腺瘤5例、甲状旁腺囊肿4例、甲状腺结节1例;9例行单侧甲状旁腺腺瘤或囊肿切除,1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甲状旁腺区甲状腺结节切除。术后随访1~3 a,无甲状旁腺肿瘤复发。结论甲状旁腺区肿瘤的定性诊断较困难,遇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表现者要考虑甲状旁腺肿瘤可能,对于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区占位者,亦要考虑非甲状旁腺来源可能。B超检查为首选检查项目。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建议术中只行单侧甲状旁腺探查。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45岁。因双下肢水肿3年、腹胀1年于1990年2月27日入院。1989年11月当地医院腹部CT检查诊断为“布—加氏综合征”。既往史:1986年6月因患子宫平滑肌瘤行子宫全切术,1987年阴道复发,手术切除肿瘤,病理仍诊断为平滑肌瘤,并  相似文献   

17.
1988~1993年我们在诊治及随访喉癌病例中发现6侧重复癌,现举3例报告如下。 例1:男,66岁。1988年4月因喉癌行垂直半喉切除颈部皮瓣喉成型术,病理诊断鳞状上皮癌。1992年4月因胃穿孔手术发现胃癌,病理诊断低分化腺癌,后死亡。 例2:男,70岁。1989年3月因喉癌行全喉切除及左侧颈廓清术,病理诊断鳞状上皮癌,出院后行放射治疗。1991年2月随访发现左侧乳突尖肿块,考虑为局部复发,又行放射治疗。1993年4月发现中段食管癌,食道镜活检为腺癌。后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探讨外科治疗原则和策略。[方法]45例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前经内镜病理活检均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其中1例行腹腔镜探查,2例扩肛肿瘤局部切除,1例扩肛局部切除后补充行Miles术,2例行姑息性肿瘤手术,余39例行根治性结直肠癌手术,并将手术标本与术前病理作比较。[结果]术后病理活检示45例中有3例仍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2例证实为腺癌,其中1例伴有肝转移,24例有淋巴结转移,17例无淋巴结转移。[结论]术前病理活检确诊的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肿瘤与术后病理活检结果一致性较差,对于这类患者应予积极的外科处理。  相似文献   

19.
例1:患者22岁,未婚。原发痛经并进行性加重7年,患者月经15_(30)~(5~6)天,经期需用止痛药。1988年因痛经在某医院以卵巢肿瘤剖腹探查,术中发现双子宫畸形,右侧附件正常,左侧卵巢有一鹅蛋大紫兰色囊肿。行左侧附件切除术,病理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马方综合征(MFS)合并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常需再次及多次手术治疗,本研究在于探讨年轻MFS合并胸腹主动脉瘤外科治疗(TAAAR)的特点及经验总结。方法:随访2008年至今,共6例MFS合并胸腹主动脉瘤行外科手术患者,分析弓部及分支血管处理、脊髓动脉及内脏动脉重建方式对再次手术和脊髓保护的影响。结果:随访时间(7.4±3.4)年,6例男性患者,平均年龄25.5岁,共进行13次手术,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术后截瘫1例,双下肢肌力减退1例;5例为MFS合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其中1例一期行Bentall及右半弓替换,二期行CrawfordⅡ型TAAAR,1例一期行孙氏手术,二期行CrawfordⅡ型TAAAR,另外有3例患者一期行Bentall及全弓替换(术中支架左锁骨下动脉"开窗"术),二期行CrawfordⅡ型TAAAR,主动脉根部瘤合并CrawfordⅡ型胸腹主动脉瘤1例,一期行TAAAR,再次手术间隔时间为(5.0±1.8)年。结论:MFS合并主动脉病变,外科同期弓部重建,为二期手术准备,术中支架慎重"开窗",为二期手术"减压";脊髓动脉重建对预防术后截瘫具有重要意义;内脏动脉功能重建,具有多样性,依据术中情况而定,不宜残留病变血管;手术方案个体化即解决"当务之急"同时兼顾后期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