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肌梗塞患者血清脂蛋白氧化易感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讨心肌梗塞存活者(MIS)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了解患者血清脂蛋白氧化易感性以及HDL对LDL氧化抑制能力的变化。本文采用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分离33例MIS患者的血清脂蛋白组分组(VLDL,LDL,HDL),用A234nm光吸收鉴定脂蛋白氧化易感性,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分析脂蛋白脂质过氧化程度,并与正常人(44例)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MIS患者VLDL、LDL组分脂质过氧化程度明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质氧化损伤及内皮功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功能、体内脂质氧化和抗氧化功能的关系。方法 测定了血液中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浓度。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较,动脉粥样硬化组OxLDL、MDA、ET增高,NO降低(P〈0.05),两组SOD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超声技术可清楚显示血管壁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  相似文献   

3.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庄一义作者单位: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医学检验中心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在早期AS病变中,泡沫细胞的主要前驱——单核巨噬细胞在体外不能迅速、大量摄取天然LDL形...  相似文献   

4.
维持性血液透析者血浆脂蛋白氧化易感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血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者(MHD)血清脂蛋白氧化易感性的影响。采髟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分离43例MHD患者透析前和透析血清脂蛋白(VLDL、LDL、HDL),用A234nm光吸收鉴定脂蛋白氧化易感性,硫代巴比妥酸值 (TBARS)分析脂质过氧化程度变化,并检测了维生素E含量。结果发现,VLDL:透析后氧化延滞时间显著长于透析前及对照组(P<0.01),维生素E水平显著增高,脂质过氧化程度明显降低;L  相似文献   

5.
抑制胆固醇合成药物的研究进展常德卫生学校谭绍渊心肌梗塞是世界人口死亡的第一病因 ̄[1].其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AS)。AS主要是进行性的动脉壁脂肪沉积和纤维样物质增生的结果 ̄[2]。脂质异常代谢是发生AS的根本原因,低密度脂蛋白(LDL)对AS形...  相似文献   

6.
脂蛋白(a)的代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脂蛋白(a)「Lp(a)」是一种特殊的血浆脂蛋白,有高度致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了解Lp(a)的代谢对阐明高度致AS的机理有重要意义。肝脏是Lp(a)的主要合成场所,Apo(a)以游离的形式被分泌出肝脏,在肝细胞外与LDL结合,完成Lp(a)的装配。Lp(a)的分解代谢途径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1)Lp(a)主要通过apoB100介导的LDL受体代谢;(2)LDL受体不足Lp(a)体内代谢的唯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当高,近年来大量体内外实验证明OX-LDL系低密度脂蛋白发生氧化修饰形成且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尤其是对内皮细胞毒性作用,而内皮细胞损伤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病灶形成的病理变化和损伤过程中的重要危险因子。1993年美国举行的专题会议上一致认为OX-LDL与AS有十分肯定的关系。由于OX-LDL是AS病灶特有的成份,故它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VCD)的辅助诊断的特异性优于血脂项目。本文就OX-LDL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含量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含量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OX-LDL水平,结果显示,CHD患者血浆OX-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高于病情稳定者。提示OX-LDL与AS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动态监测其变化对CHD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同时也为CHD的抗氧化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及血浆OXLDL水平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应用CDFI检查168例颈动脉(CA),以CA内膜厚度、斑块情况、狭窄程度的超声分级和病理学分型作为评价CAS硬化程度的指标。从中筛选出66例,分为CAS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血脂、低密度脂蛋白(LDL)及氧化修饰型LDL(OXLDL)水平测定。CAS组再分为糖尿病DM(+)和DM(-)组。将所有结果逐一对比分析。结果CDFI检出阳性患者125例。CAS组OX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具有显著性差异;DM(+)组显著高于DM(一)组(P<005)。分析表明血浆OXLDL水平增高是致AS的危险因素之一。超声检查能发现早期临床无症状的CAS,并能够提示CAS斑块造成CA狭窄程度。结论CDFI与OXLDL检查联合应用可为预防CAS的形成,早期发现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胆固醇血症早已确认是冠心病 (CHD)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高甘油三脂血症致CHD的危险性却经过几十年的争议 ,直到近年来才被一些流行病学研究、临床试验及对脂蛋白代谢的深入研究所证实 ,如PROCAM试验、COLTS试验、WOSCOP试验等[1] 。高甘油三脂血症的结果是在各种酶的作用下导致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 (sLDL)增加 ,高密度脂蛋白 (HDL)下降 ,这一脂质特性 (脂质三联症 ,又称“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表型”ALP)是高度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紊乱状态[2 ] 。其次高甘油三脂血症及脂质交换的结果 ,还可生成富含胆…  相似文献   

11.
以高脂膳食20周诱导SD大鼠高胆固醇血症及塑造动脉粥样硬化(AS)早期病变模型。观察有氧运动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胆固醇(CHO),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扫描结合透射电镜观察腹主动脉血管内膜超微结构改变。发现,高胆固醇血症伴随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血管内皮细胞(EC)损伤呈AS早期改变特征。运动可明显控制高胆固醇血症,增高SOD活性,一定程度上控制和/或减轻脂质过氧化物对EC损伤。提示,运动性抗氧化能力提高对防治AS早期病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密度脂蛋白 (LDL)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近年来发现氧化LDL及小、密LDL(sLDL)具有更强烈的致动脉粥样硬化 (AS)作用 ,并成为AS研究的热点之一。 195 2年Glaind等首先发现在人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灶存在着过氧化脂质 (LPO) ,静脉注射脂质过氧化物可以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巨噬细胞吞噬LDL变成泡沫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根本改变 ,它主要是通过其表面存在着“清道夫”受体 ,大量吞噬氧化LDL ,这种吞噬方式无负反馈调节机制 ,所以大量的胆固醇蓄积于巨噬细胞内 ,最终形成泡沫细胞 ,氧化LDL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得已形成与发展。抗氧化治疗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发现LDL的多样性是关于LDL本身研究的一大进展 ,LDL是由大小及理化性质不尽相同的颗粒组成 ,LDL的密度范围为 1.0 19~ 1.0 6 3 ,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可将其分成 3~ 10个亚型 ,从冠心病关系来看可以分为小、密LDL(smalldenseLDL) ,大、轻LDL(LargerdenseLDL)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亚组分为中间LDL。sLDL具有强烈的致AS作用 ,sLDL增高是血脂代谢紊乱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3.
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氧化易感性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建立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产物共轭双烯(CD)检测法,对反应条件进行选择,并初步应用于临床。根据LDL氧化产生的CD量随时间变化绘制氧化曲线,观察延滞时间,CD最大生成率及总CD值。资料表明:冠心病患者B型LDL亚组分较A型延滞时间明显缩短;总氧化值亦显著升高。认为冠心病患者B型LDL较A型易于氧化,且氧化程度增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易感性的检测对了解LDL的氧化过程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中心  陈碧 《新医学》1995,26(12):626-627
测定144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SO)的脂蛋白(a)[LP(a)]及载脂蛋白A1、B(APOA1、APO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计算其HDLC与TC之比值(H/C)。LP(a)的SO全组与92例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每10岁分一组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30岁以上各组增高(P<0.05)。其他脂质的SO各分组对应比较,APOB、TG、TC较对照组增高,APOA1、HDLC、H/C0降低(P<0.01)。LP(a)的增高及各脂类的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强调对SO早期防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的分布及氧化易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糖尿病(DM)患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亚组分的异常特性。本文采用密度工超速离心直接分离LDL亚组分,并对其分布及体外铜离子介导的氧化易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示单纯DM患者、DM合并症患者及对照组间LDL亚组分分布无差别;DM患者LDL各组分氧化延滞时间显著缩短,尤以DM合并症患者明显,示其易于氧化,血浆脂质巡氧化程度亦增高。认为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发生率同其LDL易于氧化的我相关联。  相似文献   

16.
许多病人被自己的血脂状况弄糊涂了,尤其是弄不清胆固醇对人体“好”与“坏”的区别,胆固醇是一种脂质,外面包裹着两类蛋白质,即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LDL又名“劣质胆固醇”,因为LDL能把胆固醇从肝脏运输到肝外组织,流经动脉时,会沉积在血管壁内,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极低密度脂蛋白(WDL)所含脂质部分大大多于蛋白质所含脂质,可以运输更多的胆固醇到肝外组织中。 高密度脂蛋白又称“优质胆固醇”,它能从血管壁内清除胆固醇,将其带回肝脏排出体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HDL比例越高越好。…  相似文献   

17.
刺梨汁对人高密度脂蛋白及其亚组分氧化修饰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密度脂蛋白 (HDL)通过介导胆固醇逆向运转 ,具抗动脉粥样硬化 (As)功能。最近发现 ,HDL与低密度脂蛋白 (LDL)相似 ,易于氧化。氧化的HDL不仅抗As能力减弱 ,而且易被清道夫受体识别 ,导致细胞胆固醇蓄积 ,转巨噬细胞为泡沫细胞 ,从而具致As效应[1,2 ]。因此  相似文献   

18.
检测265名冠心病病人及265名健康人的血钙、血磷与血脂,并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冠心病组血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磷与对照组无差别;血钙与血磷的乘积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关分析表明,对照组血清总钙(TCa)与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载脂蛋白A1(ApoA1)及载脂蛋白B(ApoB)呈正相关;无机磷(IP)与各脂质成份无相关;钙磷乘积(TCa×IP)与LDL正相关。冠心病组TCa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外,与其它血脂成份均存明显正相关;IP与CHO,LDL及ApoB呈正相关;TCa×IP则与LDL和ApoB呈正相关。支持钙拮抗剂有助于保护动脉,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与8项血脂项目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250例脑卒中(脑梗塞125例,脑出血125例)病人和40例健康对照者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I,B(ApoA—I、ApoB)、脂蛋白(a)[LP(a)和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浓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脑卒中病人oxLDL升高(p<0.01),HDL降低(p<0.01),脑梗塞和脑出血TG、LDL、ApoA-I、ApoB、LPa的异常存在着差异。提示:脑卒中病人存在着脂代谢异常,但脑梗塞与脑出血脂代谢异常不完全相同,LPa是反映脑梗塞脂代谢异常的突出指标,而HDL和oxLDL为两者共有的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20.
胆红素的抗氧化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很多文献报道胆红素具有抗氧化性,Schwerther HAz等报道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胆红素与CAD的关系经过多元回归处理分析后发现,总胆红素降低50%,CAD发病率可能增加47%。本文综述了LDL氧化修饰的机制,胆红素的抗氧化作用和胆红素的抗氧化机制。胆红素捕获氧自由基已基本证实,但胆红素抑制LDL氧化修饰,胆红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以及各种成份的胆红素与冠心病发病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等问题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