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肿瘤病人进行骨髓移植(BMT)治疗后恶性肿瘤的复发对癌症病人来说仍然是一个主要难题.过继免疫治疗极有可能是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首先采用C57BL/6鼠建立荷结肠腺癌(MCA-38)模型,将MCA-38细胞株经尾静脉注入小鼠,该鼠将因为肿瘤定向转移于肺而导致死亡.荷瘤后10天对小鼠进行致死剂量照射,同时给予同基因骨髓移植(BMT)并加脾细胞移植悬液(SC)移入,在此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催乳素(rhPHL)(10μg/天,连续10天,ip).实验分为单纯  相似文献   

2.
骨髓移植(BMT)可以使白血病获得根治,全身照射(TBI)已成为目前BMT预处理不可缺少的一步。本院自1984年12月至1987年12月进行BMT前的TBI治疗白血病共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全身照射加骨髓移植的小鼠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小鼠全身大剂量照射加骨髓移植进行了研究。GB_(57)×BALB/C→F1小鼠接受700cGy全身照射(TBI),剂量率56cGy/分。第一组不作骨髓移植(BMT)时,存活期7~23天,均数13天。经病理证实,均死于骨髓衰竭。同时亦发现对肝、脾等亦有损害。第二组照射后,接受BALB/C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但不加服环胞霉素A(CSA)时,在移植后9~49天,均值23天死于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与上组比较,P<  相似文献   

4.
综述接受骨髓移植成年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健 《中国肿瘤》1997,6(8):20-22
最近10年,骨髓移植(BMT)治疗应用日趋增多。最初,BMT是作为对常规治疗不敏感的晚期癌症患者的一种治疗手段。目前,由于医学和技术进步,患者生存率、无病生存时间明显改善,对于急慢性髓性白血病等恶性肿瘤,高剂量化疗合并同种异体BMT现已作为一根治性治疗手段。而高剂量  相似文献   

5.
骨髓移植是治愈白血病等病症的首选方案,而骨髓移植前进行的大剂量全身放疗(TBI)是一种特殊的照射方法.其主要作用一是作为一种免疫抑制手段避免排斥反应、二是杀灭白血病细胞、三是为干细胞移植排空骨髓空间.对TBI,使用X线对穿照射,其监测到的入射与出射剂量的和的一半,并不完全等于体中层面的剂量,为此,需通过实验测算的结果来修正特定照射条件下,入射和出射剂量与中点剂量的数量关系.该修正值(Fc)的大小依赖于射线的能量、患者的体厚及所用的探测器类型.  相似文献   

6.
国外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文伟 《中国肿瘤》1995,4(9):15-17
一、骨髓移植(BM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原理淋巴瘤细胞对放/化疗敏感,且其疗效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但临床上所用放/化疗剂量常受骨髓毒性反应限制.在有骨髓支持条件下,则不必考虑骨髓毒性反应,从而可大幅度增加政;比疗剂量,达到提高疗效、增加治愈的目的。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受骨髓来源的限制,有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险,移植相关死亡率较高,移植后需长期服用环抱菌素A,治疗费用昂贵。自体骨髓移植(ABMT)虽复发率较ALLo—BMT高,但移植相关死亡率低,且无骨髓来源问题,可广泛用于临卜:.其总疗效不低于…  相似文献   

7.
检测3株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CL-1、HHUA和LA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在0.5、1.0、1.5、2.0、3.0和6.0 Gy荆量水平,用6MV X线单次照射体外培养的3株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用MTT比色分析法检测两种不同浓度下3株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细胞d<,2>~d<,6>的存活丰,绘制其生存曲线.结果:6 MV X线照射后,3株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细胞亚致死性损伤剂量和细胞浓度无相关性,生存曲线在0~1.5 Gy形成肩区,亚致死性损伤剂量迭1.5 Gy后,生存曲线转入直线部分,随着剂量的增加发生指数性杀灭.结论:3株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具有较强的放射敏感性,属于放射敏感性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8.
按照两个最主要的骨髓移植登记处(国际骨髓移植登记处(IBMT)、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EBMT)的登记报告来估计,全世界已进行了7万多例骨髓移植(BMT)。仅1991年EBMT就接到了4961例BMT报告,其中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2175例,自体骨髓移植(ABMT)2786例。血液系恶性肿瘤病例占了4048例,白血病是BMT最主要的适应症,但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MM)、骨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敌辐射研制的两种提取工艺及临床研究结果。动物实验部分可见:小白鼠经一次性致死剂量的~(60)Co照射后,至第13天时,用药组小鼠体重平均增重2.6克(9.54%);白细胞总数回升至正常范围;平均存活达67.4天。而对照组小白鼠体重平均减轻3克(11.6%);白细胞较正常值下降88%;平均存活仅11.4天。临床应用可见:对两组接受放射剂量平均在12000cGy的患者观察三项指标。其白细胞计数从四个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本刊对一些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常用词汇将允许直接用缩写,即第一次出现时,可以不标注中文,它们是:甲胎蛋白(AFP)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骨髓移植(BMT)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相似文献   

11.
目前,异基因骨髓移植是治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唯一方法。一些 CML 患者,骨髓移植(BMT)数月至数年后,仍可检测到 Ph′染色体,说明 BMT 后尽管无血液学复发,但少量的白血病细胞可持续存在。用细胞遗传学和 Southern 印迹法能检测 ph′染色体和重排bcr-abl 基因。  相似文献   

12.
基因工程人催乳素(rhPRL)促进骨髓移植小鼠的造血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BACB/c鼠经致死放疗后行同基因骨髓移植(SBMT),在小鼠SBMT后腹腔注射rhPRL(10μg/次,隔日进行,共10次).结果显示,小鼠骨髓和脾脏中造血前体细胞(CFU-C和BFU-E)比例增加,外周血中WBC、RBC和PLT亦均有明显的时相提前,该剂量rhPRL无任何病理损伤和增长体重的作用,提示rhPRL在促进BMT造血重建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全身照射(TBI)在骨髓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7~1990年对40例白血病患者进行骨髓移植(BMT)时应用全身照射(TBI)。其中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26例,自体骨髓移植(ABMT)14例。A110-BMT给予9.9Gy/3F及12Gy/3F,ABMT为10Gy/2F,放射源包括~(11)Co及电子直线加速器,照射剂量率为2~7cGy/Min,对ABMT肋骨补照4Gy,对CMYL(慢粒白血病)脾区照射10Gy/2F。经TBI后全部病人白细胞均降至零,以后逐渐恢复造血,粒细胞>0.5×10~2/L及血小板上升到50×10_8/L的时间在A110-BMT及ABMT组分别为29.9天、46.8天及26.6天及43.3天。 白细胞下降到零、脱发及咽痛、上腹不适三点是BMT极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骨髓移植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移植(BMT,含各种造血干细胞移植)自1958年后成功地用于急性放射病、白血病等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使很多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血液患者得到了根治。现全世界共做了异基因BMT 10万例以上,骨髓移植后可以使很多白血病患者得以长期无病存活,已有1慢粒白血病患者异基因BMT后无病生存了32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突变的胸腺嘧啶合成酶(mTS)及双突变的二氢叶酸还原酶(dmDHFR)基因转染给正常小鼠骨髓细胞后,体内和体外是否对小鼠骨髓细胞具有耐受大剂量放疗与化疗的作用。[方法]将mTS及dmDHFR基因通过反转录病毒转染给小鼠骨髓细胞。再将转染后的骨髓细胞输给经致死剂量照射(9Gy)的小鼠,4周后给小鼠大剂量腹腔注射5-氟尿嘧啶(5—Fu,50mg/kg.d,共5天)和氨甲喋呤(MTX),观察小鼠骨髓造血集落CFU—S、白细胞、血小板和存活率。[结果]在骨髓移植后第5周,对照组7只小鼠全部死亡,含单药耐药基因TS组有5只存活,含双耐药基因组6只存活。骨髓移植后第8周,再给小鼠腹腔注射大剂量5—Fu(75mg/kg.d,共3天)和MTX(单次300mg/kg),结果单耐药基因组动物全部死亡,双耐药基因组6只动物全部存活,随着时间推移,存活动物的骨髓功能逐渐恢复,白细胞、血小板逐渐升高。骨髓细胞中有耐药克隆(CFU—GM)形成,骨髓细胞和CFU—S中有相应耐药基因表达。[结论]含有双耐药基因的骨髓细胞对致死剂量照射加5—Fu和MTX处理的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选用BACB/C鼠经致死放疗后行同基因骨髓移植(SBMT)。方法 在小鼠SBMT后腹腔注射rhGH(10μg/次,隔日进行,共10次)。结果 发现小鼠骨髓和脾脏中造血前体细胞(CFU-C和BFU-E)频率增加,外周血中WBC、RBC和PLT亦均有明显的时相提前,该剂量rhGH无任何病理损伤和增长体重的作用。结论 提示rhGH在促进BMT后造血重建方面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1951年瑞典神经外科学家Lars Leksell提出立体定向放射手术(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概念,即用多个小野三维集束单次大剂量照射颅内不能手术的脑动静脉畸形等良性病变,由于多个小野集束定向照射,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很小,放射线起到了类似于手术的作用.1968年与1975年第一、第二台γ刀装置先后在瑞典Karolinska研究所投入使用,目前使用的第三代用201个~(60)Co源集束照射的γ-刀装置.美国用直线加速器的6~15mV X线非共而多孤度等中心旋转实现多个小野三维集束照射病变,起到γ刀同样的作用,故称X刀,现将X刀及其在体部肿瘤中的应用介绍如下:1 X刀治疗的基本原理X刀治疗一般要经过病变定位,计划设计和治疗三个过程.利用CT、核磁共振和X线数字减影等先进影像设备及三维重建技术,确定病变和邻近重要器官的准确位置和范围,这个过程叫三维空间定位,亦称立体定向.然后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确定X刀的射线方向,精确计算出每一束X线的剂量,就可以制定出一个优化分割病变和邻近重要器官间的剂量分布计划,使X射线对病变实施“手术”式照射.  相似文献   

18.
双侧位大剂量全身照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移植可以使白血病患者得到根治,而大剂量全身放射治疗(TBH)是白血病患者进行骨髓移植前必不可少的一步。由于照射条件的限制,对小照射野使用双侧位大剂量全身照射,比仰、侧卧四野照射技术有明显的优点。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照射了28例患者,现将其照射技术介绍如下。 1 照射技术  相似文献   

19.
在放射生物学方面,Byfield 等根据实验结果报告阿霉素对哺乳动物细胞有致死效应,与X 线同时作用时这一效应显著增强。阿霉素能诱发细胞DNA 单链和双链的断裂,应用二次分割照射,在二次间应用阿霉素不妨碍其修复过程,但是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能力减低。为此,作者选用了以肺燕麦细胞癌来源的体外细胞培养株(OAT-1975),来确定阿霉素的致死效应与X 线併用的结果,特别探讨了阿霉素对细胞放射损伤修复作用的影响。实验用的OAT-1975细胞培养株是1975年从人肺燕麦细胞癌中分离出来的。除潜在性致死损伤的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Hi-ART螺旋断层治疗机照射野剂量学参数测量的内容和方法.方法 用断层治疗机专门配置的微型扫描水箱在治疗条件下测量了6 MV X线的百分深度剂量和射野离轴比,并与常规Primus加速器6 MV X线进行比较.根据AAPM TG51号报告用Tomotrometer剂量仪和A1SL电离室在源皮距85 cm、照射野40 cm×5 cm、1.5 cm深度条件下对断层治疗机进行输出剂量刻度,并对剂量线性和重复性进行测量分析.输出剂量率随机架角的变化分别用0.6 cm3电离室和Unidos剂量仪在直径为3 cm有机玻璃体模中测量和用治疗机自身的MVCT探测器测量.设置不同的照射范围,在固体水组织等效材料中对多叶准直器照射野输出因子进行测量.结果 Hi-ART断层治疗机6 MV X线百分深度剂量的最大剂量点在1.0 cm左右.Hi-ART断层治疗机和Primus 6 MV X线在源皮距85 cm、深度10 cm处的百分深度剂量分别为59.6%和64.7%.单个照射野内剂量分布是不均匀的,在人体左右方向剂量分布呈锥形,在人体头脚方向剂量分布和照射野的宽度有关,40 cm×5 cm照射野的输出剂量率为848.38 cGy/min.剂量仪的读数R和照射时间t的关系为R=-0.017+0.256t,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重复测量的输出剂量率的最大偏差为1.6%,标准偏差<0.5%;输出剂量率随机架角度变化的最大偏差为1.1%,标准偏差<0.5%.多叶准直器相邻叶片对单个叶片照射野的剂量贡献比较大,继续增加叶片数目输出因子基本保持不变.结论 Hi-ART断层治疗机的输出剂量率高,照射野剂量分布不均匀.独特的设计和剂量学特性使其剂量计算模型和调强实现方式更加简单、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