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抗生素后效应(PAE)是反映药效学的一个参数,表明了当活性抗菌药物从生长媒介中消除后一个抑制细菌生长的过程.PAE的持久性受细菌种类、抗菌药物的性质和浓度影响,同时也受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PO2,生长媒介,体液种类等.PAE的临床意义在于指导临床实践中抗菌药物的用药剂量.那些能产生很长PAE的抗菌药物应该将其给药间隔延长,超过其药代参数中的t1/2值.这在保证其有效性的同时,还可减少每日的用药次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药的快速发展和广大医院的临床需要,抗菌药物逐渐出现在医药市场上和大大小小的医院内.抗菌药物是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抗菌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因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个科室,所以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但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已成为世界医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根据内科病人抗菌药物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内科临床用药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药物疗效与尿液pH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的pH及体液的pH值都直接影响着药物的解离程度,而体液pH对药物肾排泄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药物的pH。在临床上常通过尿液pH值来观察体液的pH值。当合用某些能改变体液pH的药物后,使弱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弱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都不易被肾小管重吸收。通过调整药物的排泄速度,来达到不同的治疗目的。本文就目前临床将控制体液pH用于多种治疗目的地情况总结如下。1 尿液 pH呈碱性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1.1 氨基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在pH由 5.5升至8.0升时,抗菌作用可增强 50~100倍,碱化体液使尿液 pH在7.5左右时,剂量可减少至1/3~1/5;红霉素与重碳酸钠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临床上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对临床治疗是一个严峻挑战。抗菌药物的使用增加细菌耐药性,因此,需要寻找替代抗菌药物的疗法。本文对近几年来可能替代抗菌药物的疗法进行综述,包括:抗生物膜活性的制剂(生物表面活剂、磁性纳米颗粒、噬菌体裂解酶、细菌素、组蛋白、溶血磷脂酸胆碱、植物精油),抗微生物光动力疗法,免疫调节剂,以期对减少细菌耐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磷霉素联合常规抗菌药物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体外抗菌活性影响,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患者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的50株VRE,将磷霉素与常规抗菌药物(利奈唑胺、阿莫西林、达托霉素)作用于菌株,并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析药物对VRE的体外抗菌活性影响。结果磷霉素与常规3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对VRE的MIC,明显低于单用药物的MIC,其抗菌活性明显增加;磷霉素+利奈唑胺联用以相加作用为主占70.0%,磷霉素+达托霉素联用以协同作用为主占60.0%,磷霉素+阿莫西林联用以协同、相加作用为主,各占40.0%。结论应用磷霉素联合利奈唑胺、阿莫西林、达托霉素等抗菌药物,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提高了对VRE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抗菌剂是指用于活组织防治微生物的药物,与消毒剂的主要区别在于消毒剂比抗菌剂作用强大,对微生物起直接杀灭作用,而抗菌剂只是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直接杀灭作用非常微小。一些中低效消毒剂在特定的浓度、作用时间、温度、pH条件下,也可兼作抗菌剂使用。目前,许多不同类型的抗菌  相似文献   

7.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半个多世纪以来,抗菌药物发展迅速,但感染性疾病并未销声匿迹,在自然界人与微生物之间.各种微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拈抗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维持着相对的平衡,医师所要做的,是通过台理应用抗菌药物,对引起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干预,以解除其对机体的威胁,本就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第十五章抗微生物药(四)1重点内容1 1抗菌药物的体内过程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1 2细菌药敏试验与抗菌药物的体内有效浓度。1 3抗菌药物的监测。1 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2问题解答【问题1】抗菌药物的体内过程如何与临床实际用药相联系?【解答】药物的体内过程是药物发挥药理作用 ,从而产生治疗效果的前提 ,包括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4个方面。掌握抗菌药物的体内过程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这里就抗菌类药物的体内过程与临床实际用药相联系的主要问题予以说明。(1)药物的体内分布采用常…  相似文献   

9.
第十五章抗微生物药物(一)1重点内容1 1抗微生物药物的概念。1 2抗微生物药的进展及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的必要性。1 3 β 内酰胺类抗微生物药的分类。1 4临床常用抗微生物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2问题与解答【问题1】抗微生物药物的概念是什么?【解答】抗微生物药物是治疗各种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原虫、蠕虫等)所致感染的药物 ,其中抗菌药物应用最为广泛。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与化学合成药。抗生素又可分为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合成及半合成抗生素。天然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半合成抗…  相似文献   

10.
正阿奇霉素是临床上常用的广谱抗生素,它同罗红霉素一样,属大环内酯类第二代抗生素,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衣原体所致的性传播疾病等治疗。?抗菌作用的特点阿奇霉素在同类药品中是一种抗菌活性比较强的药物。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是红霉素的2~8倍(抗革兰阳性菌的活性比红霉素略差),对肺炎支原体的作用是大环内  相似文献   

11.
防御素(defensins)是一类内源性抗微生物肽,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它不仅可以通过直接杀菌作用抵御入侵的病原微生物,而且还能介导获得性免疫反应、调节免疫炎性反应.其细胞毒性和细胞裂解活性在肿瘤免疫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防御素已成为医学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作者综述防御素的抗菌活性、抗病毒活性、抗肿瘤活性及...  相似文献   

12.
郑昱 《中国校医》2012,26(12):935+937
抗生素系指细菌包括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随着抗生素的迅速发展,该类药物使用量剧增[1].在治疗疾病过程中,随着新的抗生素不断被开发和应用,其抗菌谱越来越广,应用率也居各类药物之首.而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疾病的构成、发展、转归有其自身特点,笔者在多年的高校卫生系统工作中,对抗生素的使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综合考察各种因素(不同的培养基、培养基的pH值、真菌接种浓度等)对两性霉素B(AmB)抑制白色念珠菌作用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液体稀释法。结果在不同的培养基中,AmB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值不同,随着pH值的增高及真菌接种菌液浓度增加,其MIC值增加。结论 AmB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值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进行药物的抗菌活性研究时应制定并严格执行统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和多重耐药菌的问题持续存在,但抗菌药物的作用逐渐弱化。在诸多新型抗菌药物中,纳米硒相对低毒性,具有较强抗菌效能。因此,本文从纳米硒的抗菌活性及其影响因素、抗菌机制、改良纳米硒材料的研究进展三个方面对纳米硒材料进行综述,并对纳米硒的临床应用进行阐述与展望,以期为其在抗菌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解脲脲原体(Uu)对氟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敏感性,及不同pH值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在体外抗Uu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肉汤法检测了7种抗菌药物对72株Uu的MIC,及在pH值为6.0、6.5和6.9时,4种大环内脂药物抗Uu的MIC50。结果72株Uu对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和罗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4.2%、15.3%和2.7%,未发现对加替沙星、司帕沙星、阿奇霉素和交沙霉素的耐药。司帕沙星和交沙霉素抗Uu活性最强,而红霉素和罗红霉素的抗Uu活性最差。当pH值6.0升到6.9时,红霉素的MI巴。下降8倍,而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交沙霉素MIc;。分别下降4倍、16倍、8倍。结论Uu对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和罗红霉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司帕沙星抗Uu活性依次增强,大环内脂类药物抗Uu活性由强到弱分别是交沙霉素(16环)、阿奇霉素(15环)、红霉素和罗红霉素(14环)。随着pH值在6.0~6.9升高时,大环内脂药物对Uu的MIC随着pH的升高而减少。  相似文献   

16.
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学全合成。抗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搞菌药物使用现状 自上世纪前,中叶磺胺、青霉紊、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和红霉素等类抗菌药发现以来.随后在改善药物的抗菌谱,拓宽或使之选择性更高;增强药物的抗茼作用:改善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以利于应用:降低对人体的副作用或毒性;减少或改变病原体的抗菌性等五个方面进行研制,发展了抗菌药物的类别和品种。至今,在我国可供临床选用的各类抗茼药物(按抗病原体谐或抗菌谱作用或作用机制、药物来源、化学结构甚至代次的综合分类)约有250余种,  相似文献   

18.
姜淑英 《药物与人》2002,15(8):38-39
抗生素系指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抗生素的管理和使用已成为各大医院发展的大问题。规范药品的使用,使病人少花钱、看好病。也是医院开拓医疗市场,树立良好形象,不断增强竞争力的需要。选择有效药物,首先要掌握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务必使所选药物的抗菌谱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以及其药物代谢动力学性质确定给药等。现将常用的抗生素药及其注意事项归纳  相似文献   

19.
药物一般以脂溶性和非离子型存在时容易吸收,因为脂溶性及非离子型药物易通过细胞膜,使其吸收发布增加,排泄减少,抗菌作用或毒副作用增加。弱酸性药物在酸性尿中,弱碱性药物在碱性尿中,主要以分子型存在,易被肾小管重吸收,所以改变尿液pH值,会显著影响药物的重吸收率,改变肾排泄速率,从而影响药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在与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作斗争。抗菌药物的问世,给临床治疗细菌性感染疾病提供了有力武器。但是随着各种抗菌药物的不断发现及广泛应用,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在逐渐提高。自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临床医生在抗感染领域已陷入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困境:新型抗菌药物不断研发的同时,许多微生物对药物耐药性也在持续加剧,只要临床使用该类抗菌药物,细菌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耐药性,并且迅速传播,细菌的耐药速度远远超过了抗菌药物研发速度,导致新型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时间越来越短。随着细菌耐药性在全球范围的出现及蔓延,产生了一些被称作"超级细菌"多重耐药菌,使得许多现有抗菌药物的活性面临挑战,常造成抗感染治疗的失败。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 lococcus aureus,MRSA)就是其中主要的"超级细菌",该菌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并对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多数耐药,导致MRSA菌所致抗感染药物品种选择有限,治疗困难,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