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不同类型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皮肤基底细胞癌15例、皮肤鳞状细胞癌10例和大肠癌27例(无淋巴结转移17例,有转移的10例)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采集、分析图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皮肤基底细胞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呈弱阳性或阴性,鳞状细胞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呈强阳性,基底细胞癌组Survivin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鳞状细胞癌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Survivin蛋白在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中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中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与基底细胞癌组比较,Survivin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鳞状细胞癌容易转移的生物学特性有关;②大肠癌的转移,与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逐渐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连接蛋白43在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43在皮肤B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9-P法)和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18例BCC、20例SCC中C×43、C×43mRNA的表达。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采集、分析图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C×43、C×43mRNA在BCC中呈阳性或弱阳性表达,在SCC中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两者在BCC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SCC(“p〈0.01”)。结论C×43基因及其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BCC生长缓慢及极少转移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老年人常见的皮肤肿瘤—鳞状细胞癌(BCC)与基底细胞癌(SCC)的生物学行为的异同。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26例SCC、30例BCC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桥粒芯糖蛋白1(Dsg1)和E-钙黏着蛋白(E-cad)的表达。结果Dsg1在BCC和SCC中的表达均显著减弱或完全消失;E-cad在SCC中的表达显著减弱,而在BCC中的表达却为阳性。结论BCC和SCC侵袭性生长的特性与Dsg1的低表达有关,SCC易发生转移的特性与E-cad的低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分析皮肤癌组织中2者的相关性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5例SCC、25例BCC及23例正常皮肤组织中COX-2、HIF-1α和CD34的表达,并计数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SCC和 BCC组织中COX-2和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及CD34-MVD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COX-2和HIF-1α的表达相关(P<0.05).SCC和 BCC组织中COX-2、HIF-1α表达阳性者的MVD值均高于表达阴性者(P<0.05).结论:SCC和BCC组织中COX-2与HIF-1α可能协同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从而促进SCC和BCC的生长、浸润或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人皮肤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P27kip1、Skp2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27例BCC(男15例,女12例;均无淋巴结转移)、23例SCC(男15例,女8例;高分化18例,中、低分化5例;均无淋巴结转移)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27kip1和Sk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CC和SCC组织中P27ki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0%和26.1%,低于正常皮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95.0%(P均〈0.05)。BCC和SCC组织中Sk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7%和69.6%,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10.0%(P均〈0.05)。BCC与SCC组织比较,2种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CC和SCC组织中,P27kip1与Skp2蛋白阳性表达率成负相关(P均〈0.05)。结论:P27kip1低表达和Skp2高表达可能与BCC和SC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连接蛋白26在皮肤瘢痕上皮及瘢痕癌癌巢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对15例皮肤瘢痕和22例瘢痕癌,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Cx26蛋白,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x26 mRNA.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采集、分析图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x26蛋白、Cx26 mRNA在正常皮肤表皮的表达呈阳性,在病理性皮肤瘢痕上皮呈强阳性表达,在瘢痕癌癌巢中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正常皮肤组、皮肤瘢痕组及瘢痕癌组两两比较,其表达(阳性面积和平均光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Cx26蛋白及Cx26 mRNA的高表达,对皮肤瘢痕上皮增生具有促进作用;②Cx26蛋白及Cx26 mRNA的低表达,与皮肤瘢痕癌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Ezrin蛋白及磷酸化Ezrin(phos-Ezrin)在SK、BCC、S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6例SCC、27例BCC和20例SK、10例正常人皮肤(normal skin,NS)中Ezrin、phos-Ezr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①Ezrin、phos-Ezrin蛋白在NS、SK、BCC、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10.0%;25.0%,15.0%;66.7%,77.7%和91.3%,97.2%,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Ezrin、phos-Ezrin蛋白表达水平与皮肤肿瘤的类型、恶性程度(SCC的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R1,r~1=0.87,0.89;R2,r~2=0.80,0.86;R3,r~3=0.89,0.91,P<0.01).结论 Ezrin、phos-Ezrin阳性表达水平在SK、BCC、SCC组织中与皮肤肿瘤的类型、恶性程度(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两者呈平行表达关系,联合检测可能成为预测皮肤恶性肿瘤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作为肿瘤抑制因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蛋白在Bowen病(BD)、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及皮肤基底细胞癌
(BCC)组织中的表达关系、以及PML 蛋白与他们的临床预后关系不明,本研究旨在探讨PML蛋白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皮肤组织、BD、SCC及BCC皮损组织中PML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人皮肤组织中,PML蛋白不表达
(阴性);BCC皮损中,全层几乎无PML蛋白的表达(细胞核阳性率为8.69%,细胞质阳性率为4.35%);Bowen病及Ⅰ~Ⅱ级SCC
皮损中,细胞核及细胞质均明显表达PML 蛋白,且细胞核中的表达显著高于Ⅲ~Ⅳ级SCC。结论PML蛋白的过度表达在鳞状
细胞癌发病的早期阶段起关键作用,可能与SCC的发生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皮肤癌组织中PTEN与 Fas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皮肤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PTEN与Fas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23例BCC、25例SCC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TEN 和Fas蛋白的表达.结果:BCC和SCC组织中PTEN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6.1%和20.0%,明显低于正常皮肤(90.0%,P<0.05).BCC和SCC组织中Fas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3.0%和8.0%,明显低于正常皮肤(60%,P<0.05).BCC和SCC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与Fas相关(P<0.05).结论:PTEN和Fas异常低表达可能与BCC和SCC的发生、发展有关,有可能作为临床诊断及治疗BCC和SCC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颜面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mRNA和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多相寡核苷酸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20例SCC、20例BCC、1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GST-π 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皮肤、不典型增生皮肤、SCC、BCC组织中GST-π mRNA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10%,20%,70%,80%,GST-π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30%,90%,90%.SCC与BCC组织中GST-π mRNA和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不典型增生皮肤和正常皮肤组织(P均<0.05).结论:GST-π可能与SCC和BCC的发生发展有关,是SCC和BCC发生过程中的早期酶学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