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史建强  陈秋霞  黎兆军  吴平 《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719-1720,1790
目的观察丹参(SM)联合补骨胶囊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发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作用效果。方法90例SL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糖皮质激素和丹参、补骨胶囊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和血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vrri)的变化,并对三角区(ward’s)等进行了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情况测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钙、磷、碱性磷酸酶及啪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生化项目中Ca和PTH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参联合补骨胶囊可以有效治疗SLE患者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SLE患者体内血骨钙代谢的平衡紊乱,改善骨髓微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160例骨折患者.根据腰1~4椎、全髋关节、股骨颈任意部位的骨密度T值将骨折患者分为正常组53例、骨量减少组63例、骨质疏松组44例,比较三组血清25OHD、PTH、骨密度T值、血清骨钙素蛋白(BGP)、骨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结果 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的血清PTH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的血清25OHD水平高于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P<0.05),正常组的血清BGP、ALP水平低于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P<0.05);骨量减少组的血清25OHD水平高于骨质疏松组(P<0.05),骨量减少组的血清BGP、ALP水平低于骨质疏松组(P<0.05).正常组的腰1~4椎、全髋关节、股骨颈骨密度值均高于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P<0.05),骨量减少组的腰1~4椎、全髋关节、股骨颈骨密度值高于骨质疏松组(P<0.05);骨质疏松患者的血清25OHD与腰1~4椎、全髋关节、股骨颈骨密度值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骨质疏松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降低,并且与患者骨密度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148例原发性高血压钙代谢失调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钙代谢失调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对1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血Ca、P、ALP、PTH、Scr及尿Ccr、Ca、P和骨矿物测量的变化,同时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高血压组尿Ca排泄量、血PTH高于正常人(P<0.05);BMC、BMC/BW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并与尿Ca排泄量、血PTH呈负相关(r=-0.213,P<0.05)。高血压组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20.9%,其中男性20,6%,女性21.3%,男、女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20.9%,并且与尿钙排泄、血PTH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娄奕萌  丁晓凯  孙文学  刘毅 《浙江医学》2011,33(12):1763-1765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骨量异常患者体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此类患者骨密度变化的关系以及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病情稳定的骨量异常的慢性肾脏病患者20例进行观察,另择骨量正常患者10例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骨密度、骨代谢及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骨量异常组与对照组相比,血IGF-1及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显著降低(P<0.01),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水平升高(P<0.05),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PTH)、AK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血IGF-1与骨密度值及血PINP正相关,与CTX负相关,与血PTH、AKP、血钙、血磷间无相关性.结论 血IGF-1不仅可反应骨转换水平高低,而且与慢性肾脏病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IO)患者骨密度值的变化相平行,在GIO早期诊治和严重程度的判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并分析其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该类患者25-OH-D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5例女性SLE患者和70例女性健康对照者的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25-OH-D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25-OH-D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度评分(SLEDAI评分)、补体3(C3)、补体4(C4)、血清钙(Ca)、血清磷(P)、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素(PTH)、24h尿蛋白定量以及治疗药物(激素、羟氯喹)的相关性。结果(1)女性SLE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女性SLE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SLEDAI、激素用量及时间、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呈负相关(r=-0.61、-0.68、-0.74、-0.37,均P<0.05),与Ca呈正相关(r=0.247,P=0.042);而与C3、C4、P、ALP、PTH水平及使用羟氯喹无相关性;回归分析显示SLE中25-OH-D缺乏组(<10ng/ml)较25-OH-D正常组(≥30ng/ml)相比,狼疮活动是非活动发生的5.60倍(OR=5.6,95%CI:1.146~27.37,P=0.033)。结论女性SLE患者中血清25-OH-D水平明显降低,25-OH-D水平与SLE疾病活动、使用激素及肾损害相关,25-OH-D可能在女性SLE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代谢及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从2009—2011年在我院就诊的T2DM患者中选取伴骨质疏松患者32例(A组)、骨量减少患者36例(B组)、骨质正常患者31例(C组),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D组)。比较4组受检者的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血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血钙(Ca)、血磷(P)、尿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检测A组、B组患者腰椎(L2~4)、股骨颈、三角、大转子的骨密度,分析AGEs与A组、B组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4组受检者年龄、性别构成及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4组BMI、FBG、HbA1c、BGP、尿CTX、PTH、Ca、P、AGE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D、C、B、A组血清AGEs水平依次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A、B组AGEs水平与ALP无直线相关性,但均与BGP及L2~4、股骨颈、三角、大转子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与HbA1c、尿CTX、PTH、Ca、P呈正相关(P<0.05)。结论 T2DM伴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患者血清AGEs水平显著升高;且AGEs与T2DM伴骨质疏松、骨量减少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AGEs可能通过影响骨代谢的生化指标,进而引起T2DM患者的骨质疏松、骨量减少。  相似文献   

7.
老年男性骨密度与钙调节激素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骨密度与钙调节激素的关系。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65例老年男性骨密度(BMD)。用放免法测定睾酮(T)、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骨钙素(BGP)。结果 (1)随年龄增加,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患者逐渐增加;(2)T、CT随年龄增加而逐步减少,PTH逐渐增加,而BGP无明显变化;(3)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组T、CT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0.001),PTH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P<0.01),BGP在骨质疏松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而骨量减少组则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结论 增龄、钙调节激素异常是引致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劳山  蒋凤艳  莫凤媚 《广西医学》2006,28(2):180-182
目的探讨运动、体重指数及牛奶摄入对妇女骨代谢、骨密度影响.方法测定空腹血ALP、尿钙(Ca)、肌酐(Cr)和DEXA以测定腰椎、股骨上段骨密度.结果体重指数与血ALP、骨密度呈正相关,与Ca/Cr呈负相关,常年运动组骨吸收率较对照组低(P<0.05),骨密度较对照组高(P<0.05),常饮用牛奶组尿Ca/Cr和血ALP低于对照组(P<0.05),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重越低,越容易发生骨质疏松,运动可维持骨量,摄入牛奶可延缓骨丢失,是防治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骨代谢指标变化。方法: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依据骨密度分为36例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及34例骨密度正常患者,对照组为2型糖尿病未达到肾病诊断标准者,分别测定钙、磷、碱性ALP、PTH、PINP和β-CTX以及25-OHD。结果:糖尿病肾病合并骨质疏松组及糖尿病肾病骨量正常组的血ALP、PTH、PINP及β-CTX均明显高于糖尿病无肾病组(P0.05或P0.01);糖尿病肾病合并骨质疏松组及糖尿病肾病骨量正常组的血25-OHD均明显低于糖尿病无肾病组(P0.05或P0.01);血磷、血钙测定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ALP、PTH升高,PINP、β-CTX为骨质疏松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格拉夫斯病(GD)患者碘?131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等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某院GD行碘?131治疗的患者86例作为观察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取体检科健康体检者6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以碘?131治疗后3 mon为标准,比较研究组患者碘?131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骨代谢相关指标[血清钙(Ca2+)、血清磷(P3+)、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吡啶并啉交联肽(ICTP)及血清骨钙蛋白(BGP)]指标的变化水平,同时测量对照组应指标的水平,比较其与观察组对应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前血清FT3、FT4、Ca2+、P3+、ALP、ICTP、BG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T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血清FT3、FT4、Ca2+、P3+、ALP、ICTP、BGP水平均高于治疗后(P<0.05),血清PTH低于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FT3、FT4、Ca2+、P3+、ALP、ICTP、BGP水平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仍偏高,血清PTH仍低于对照组,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患者骨代谢水平增高,经治疗后骨代谢可基本降低至正常,骨代谢水平与甲状腺激素显著相关,骨代谢指标可作为甲亢治疗疗效及症状改善的重要评价标准,在临床工作中GD患者应重视骨代谢引起的异常.  相似文献   

11.
康毅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5):2585-2586
目的:探讨补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补骨胶囊组4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服用碳酸钙—维生素D,连用6个月,补骨胶囊组另加服用补骨胶囊二个疗程,共6个月。结果:补骨胶囊组腰椎及大转子骨密度(BMD)均升高,骨痛明显改善,与此同时,骨钙素显著提高,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明显降低,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生化指标(除骨代谢指标)无明显改变。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改变不明显。结论:补骨胶囊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补肾化瘀方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证证候积分及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 以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风湿病科收治的84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及强骨胶囊治疗,观察组另给予补肾化瘀方治疗,观察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血液生化指标[血清碱性磷酸酶(ALP)、L-L4骨密度(BMD)、血钙(Ca2+)]、肾虚血瘀证证候积分、预后效果[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及药物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8.10%较对照组64.2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LP、肾虚血瘀证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MD、Ca2+、HSS评分显著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ALP、肾虚血瘀证证候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显著,BMD、Ca2+、HSS评分升高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化瘀方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疗效确切、预后效果佳安全性高的中药组方,有较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前期实验研究证实了精骨补骨颗粒对地塞米松诱导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为验证该药的临床价值,进一步观察精骨补骨颗粒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2016年5月-2017年4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就诊的80例肝肾阴虚型PMOP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组)和观察组(精骨补骨颗粒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可作为对照观察。2组均给予骨化三醇0.50 μg/d,分2次口服,观察组同时予"精骨补骨颗粒"每日一剂口服,共治疗6个月。目测疼痛分数法观察骨痛积分,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化学发光法测量雌二醇,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的数值变化,并记录中医证候积分以判定证候疗效。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包建立统计数据库,分析数据,得出结果。 结果 对照组脱落1例,观察组脱落2例。2组患者骨痛积分均明显下降,骨密度数值均明显上升,观察组38例骨痛积分、骨密度数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01),观察组雌二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01),对照组雌二醇改善不明显;在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2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精骨补骨颗粒对肝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良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β-蜕皮甾酮(β-Ecd)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血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泼尼松龙(Pred)组、Pred+β-Ecd(5 mg/kg)组、Pred+β-Ecd(10 mg/kg)组、Pred+阿仑膦酸(ALN)(3 mg/kg)组,每组6只。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钙、磷浓度、抗酒石酸磷酸酶(TRA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应用Micro-CT测定各组大鼠第5 腰椎骨结构和BMD。结果:血清骨代谢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red组血清钙、磷水平显著升高,血清ALP活性和TRAP活性升高。与Pred组比,Pred+ALN组和Pred+β-Ecd(10 mg/kg)组血清钙、磷水平降低,血清ALP活性和TRAP活性降低。而Pred+β-Ecd(5 mg/kg)组血清ALP活性和TRAP水平降低,而对钙、磷水平无明显影响。骨结构和BMD Micro-CT检测结果显示,在所有Pred处理的大鼠中均观察到不同程度的骨丢失。在Pred组中第5腰椎的BM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Micro-CT评估显示Pred组骨表面积和组织体积的比值(BS/TV)较对照组降低。三维模型分析显示,Pred组骨小梁数量(Tb.N)、骨体积分数(BV/T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骨小梁分离度(Tb.Sp)明显增加,但骨小梁厚度(Tb.Th)和结构模型指数(SMI)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与Pred组比,Pred+ALN组和Pred+β-Ecd(10 mg/kg)组BMD、BS/TV、BV/TV和Tb.N水平显著增加,而Tb.Sp和SMI降低。与Pred组相比,Pred+β-Ecd(5 mg/kg)组中BMD、BS/TV、BV/TV和Tb.N水平显著增高,而Tb.Th和Tb.Sp水平降低。结论:β-Ecd可能通过抑制骨丢失、改善骨代谢的作用机制,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量减少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与骨量减少的关系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了 1 2 1例肝、肾功能正常的EH患者的腰椎 (L2 ~L4 )、股骨上端的骨密度 (BMD) ;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骨钙素 (BGP)、甲状旁腺素中间片段 (PTH m) ;采用酶免法测定尿脱氧吡啶啉 (DPD)。结果 :EH病人骨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除女性≤ 4 0岁组外P均 <0 .0 1 ;血清BGP、PTH m、DPD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且BGP、PTH m、DPD与骨密度呈负相关 ,r分别为 -0 .30 7、-0 .2 68、-0 .2 51 (P <0 .0 1 ) ;而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男女EH病人骨量减少检出率分别为 4 4.83%及 36.50 % ,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为 6.90 %及 2 6.98% ,且以股骨上端华氏三角区骨量减少为著。结论 :EH病人存在钙、磷代谢紊乱 ,可导致骨量减少 ,以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高骨转换为特点。提示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补充活性维生素D及钙剂 ,防治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雌激素在绝经期骨质疏松女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自2013年1月—2015年11月,前瞻性收集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绝经期伴有骨质疏松的女性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雌激素治疗,对照组仅使用雌激素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雌激素、降钙素、钙、磷、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骨钙素、股骨颈骨矿物质密度。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雌激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降钙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1.18±49.12) pg/ml vs.(210.23±58.16) pg/ml,P=0.118];但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降钙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62.10±72.50) pg/ml vs.(231.78±62.57) pg/ml,P=0.049]。治疗后2组患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骨钙素显著增高[(11.53±2.69)μg/L vs.(9.05±2.27)μg/L,P=0.000]。治疗前2组患者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9±0.03) g/cm2 vs.(0.48±0.04) g/cm2,P=0.174],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骨密度显著增高[(0.54±0.03) g/cm2 vs.(0.48±0.03) g/cm2,P=0.000]。 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雌激素有助于增加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   相似文献   

17.
抗癫痫药对癫痫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抗癫痫药对癫痫患者骨代谢影响。方法 :正常对照组 30例 ,癫痫患者组 38例 ,于抗癫痫药(患者组 )治疗前 ,治疗后 3个月、6个月分别测定血钙 (Ca)、磷 (P)、碱性磷酸酶 (AL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 (BGP)、甲状旁腺素 (PTH)、2 5羟基维生素D3 [2 5 (OH)D3 ]、降钙素 (CT)等生化指标。结果 :癫痫患者治疗前和正常对照组骨代谢无显著性差异 ,癫痫患者组抗癫痫治疗 3个月、6个月后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对比无明显变化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均较治疗前增高 (P <0 .0 1 ) ;骨钙素、降钙素、2 5羟基维生素D3 均较治疗前下降 (P <0 .0 1 )。结论 :抗癫痫药可导致癫痫患者骨代谢异常 ,其中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骨钙素、降钙素、2 5羟基维生素D3 可作为骨形成和骨吸收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类中药补肾壮骨颗粒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作用.方法:用切除卵巢的方法复制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检测灌服高、中、低3种剂量的补肾壮骨颗粒后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尿生化指标、骨矿含量及骨密度指标的变化,并与模型组、假手术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模型组比较,3个剂量组的血清雌二醇(E2)和骨钙素(BGP)水平增高,尿钙/肌酐(Ca/Cr)、脱氧吡啶酚(DPD)和血清甲状旁腺素(PTH)水平降低,股骨钙(Ca)、磷(P)和骨密度亦增加.结论:补肾壮骨颗粒对去卵巢造成的大鼠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