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应用Cox线性Logistic回归模型,对产科临床常见导致新生儿窒息的17种危险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做了定量的危险度分析,提示早产,胎心异常,产程延长,脐带绕颈等10种因素为主要危险因素;对有产前出血史,中度以上妊娠高血压症,臀位或横位产妇施用不恰当的分娩方式,将提高新生儿窒息的危险性。根据定量分析结果,做出了高危险个体的判别预测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陈娟 《抗感染药学》2020,17(4):557-559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高危产妇产褥期感染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1月间在医院分娩的高危产妇1200例资料,按其产褥期感染发生情况将其分为感染组(n=42)和非感染组(n=1158);采用卡方检验及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高危产妇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和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产褥期感染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结果:自然分娩产妇产褥期感染率低于剖宫产、择期引产产妇(P<0.05),而高血压、贫血、羊水异常、胎位/胎盘/脐带异常、剖宫产、产钳/胎头吸引等均是高危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不同分娩方式高危产妇的新生儿窒息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高血压、贫血、羊水异常、胎位/胎盘/脐带异常、剖宫产及其产钳/胎头吸引等因素是导致产褥期感染的危险因素,自然分娩方式能减少高危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以减少其产褥期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104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方位为头/头位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比较,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头/非头位及臀/头或非头位两种分娩方式比较,新生儿窒息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第1胎分娩新生儿的窒息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第2胎分娩新生儿的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胎方位是决定分娩方式的主要因素之一,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新生儿颅内出血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产科25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并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7例同期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参考组,回顾性分析产妇分娩前临床资料,对比分析2组新生儿颅内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2组新生儿胎儿异常、窒息、早产、脐带绕颈、低体重儿、妊高症、贫血、产妇高龄、呼吸衰竭以及胎位不正等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颅内出血高危因素主要包括脐带绕颈、低体重儿、窒息、胎位不正、妊高症以及早产。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具有较多危险因素,必须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孕期加强健康宣教,确保孕妇机体内环境保持稳定,有效抑制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自然分娩中脐带绕颈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6例脐带绕颈产妇为观察组,另外选取60例无脐带绕颈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分娩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产妇的胎儿宫内窘迫率分别为24.24%,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19.70%,对照组为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脐带绕颈会延长产程,增加剖宫产率与胎儿窘迫,也增加了胎儿窒息的危险,因此脐带绕颈产妇要在严密监控下实施自然分娩,及时处理分娩异常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定芬 《中国当代医药》2013,(27):155-156,159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35例新生儿窒息患儿设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在本院出生的35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及暴露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影响新生儿1rainApgar评分的单因素有分娩方式、新儿体重以及自然流产史(P〈0.05);暴露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羊水污染、新儿体重以及自然流产史等暴露因素为影响评分的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应该重视分娩方式的选择、新生儿体重异常以及有自然流产史的产妇,以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控制窒息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产科分娩后出现的窒息新生儿58例的临床资料,对其窒息相关性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导致新生儿窒息因素主要包括母体因素、胎儿因素及分娩方式.其中母体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脐带因素及胎儿生长受限是主要产科因素.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新生儿窒息因素是多方面的,加强围生期保健、产前及产时胎儿监护,及时发现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有效防治对于降低新生儿窒息有着重要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8.
于卉 《中国实用医药》2013,(24):241-242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95例产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阴道助产分娩方式的新生儿出现窒息现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采取剖宫产以及顺产分娩方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科中,脐带因素、羊水过少、胎盘功能异常、早产以及产程异常等均会导致新生儿出现窒息现象。结论在产妇分娩之后,对新生儿实施相应的监护对策,以及对产妇加强胎心监护、预防并发症状的出现、产前保健等对策,从而减少或者是避免新生儿出现窒息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为临床预防提供有效措施。方法产科分娩的65例窒息新生儿作为观察组进行观察,同期本院产科分娩的65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参考组,对两组产妇、新生儿及分娩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有效的处理措施。结果观察组脐带异常、羊水过少或污染、胎盘功能不全、产程异常等例数明显多于参考组(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窒息危险因素加强妊娠期监护,对产妇进行孕期教育有助于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将分娩的6592例活产儿根据出生时有无窒息新生儿分为窒息组与无窒息组,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分析新生儿窒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6592例新生儿发生窒息187例,发生率为2.84%;与窒息相关死亡13例,病死率为6.95%;产妇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胎龄〈37周、双胎妊娠、合并症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 g为新生儿窒息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重视并针对危险因素加以预防,以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相关产科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方法分析我院分娩后发生新生儿窒息的224例临床资料,总结和汇总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结果羊水因素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因素,其次为脐带因素,同时胎盘因素、胎位及产程异常、早产、妊娠合并症等均为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脐带因素、早产、羊水异常发生重度窒息比例最高。结论应加强围生期保健,加强孕期自我监护相关高危因素,使胎儿尽快脱离缺氧缺血环境,从而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阿片类成瘾孕妇的围产儿预后情况。方法:收集厦门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1月-2018年10月87例阿片类成瘾孕产妇分娩资料,比较阿片类成瘾孕产妇与同时段一般孕产妇基本资料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差异,分析影响围产儿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所有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实验组87例和对照组9964例产妇的年龄、孕次、产次、孕周及产后出血无显著差异(P>0.05),RBC、HGB、MCV、PLT及M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重、早期新生儿死亡、死胎、新生儿戒断综合征及新生儿异常症状/体征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7例阿片类成瘾孕妇中非治疗组新生儿戒断综合征发生率高于治疗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毒量、吸毒时间、成瘾程度是阿片类成瘾孕妇的围产儿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阿片类成瘾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接受治疗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戒断综合征的发生,对此类高危孕妇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监测和治疗,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3.
邓永红 《中国药业》2007,16(19):54-55
目的分析产科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为预防其发生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4-2006年新生儿窒息113例的病历资料。结果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74%,引发原因中90.26%为胎儿高危因素,93、81%为分娩时高危因素,65.49%为母体高危因素,多数是多种因素同时存在。结论胎儿高危因素、分娩时高危因素、母体高危因素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加强围产期保健及自我监护意识,预防早产,采取综合监测指标提高产科临床诊断的准确性,避免不必要的剖宫产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分析导乐无痛分娩在临床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2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标记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导乐无痛分娩,分娩时采用非药物分娩镇痛的导乐仪,对照组产妇分娩时采用常规处理,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临床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自然分娩率分别为74.63%和52.24%,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二及总产程时间分别为(6.84±1.33)、(1.05±0,23、(7.33±0.55)h,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的(10.13±1.68)、(1.50±0.42)、(10.80±1.0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新生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分娩镇痛中应用导乐无痛分娩能明显降低产妇分娩时带来的疼痛感.缩短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缓解或消除产妇的抗拒或恐惧心理,提升其自然分娩的信心,对降低剖宫产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且该方式不会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对促进产科质量的提升,体现医疗人性化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黄英  彭建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3):240-241
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窒息的产科高危因素,寻找预防措施,避免新生儿窒息、死亡、致残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结果羊水因素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因素,其次为脐带因素,另胎盘因素、胎位及产程异常、早产、妊娠合并症等均为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脐带因素、早产、羊水异常发生重度窒息比例最高。结论新生儿窒息常由多种产科因素引起,为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必须做好产前保健,防治妊娠合并症,预防并及时处理胎儿宫内窘迫和难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婴幼儿支气管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儿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婴幼儿和同期健康婴幼儿各296例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和逐步前进法Logistic多因素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婴幼儿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与母亲孕期因素(妊娠剧吐、孕期被动吸烟、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和新生儿期因素(早产、低出生体重、病理性黄疸、母乳喂养、生后反复呼吸道感染、机械通气)均有关(P〈005),而与母亲孕期因素(饲养宠物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糖尿病)和新生儿期因素(患儿性别、新生儿窒息、分娩方式)无关(均P〉005)。Logistic分析显示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病理性黄疸、生后反复呼吸道感染、孕期被动抽烟是婴幼儿发生支气管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母乳喂养是独立的保护因素。结论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病理性黄疸、生后反复呼吸道感染、孕期被动抽烟是婴幼儿支气管哮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母乳喂养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放松纯净α音乐疗法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待产接生方式,对产程进行观察处理.观察组则采取生产配合放松纯净α音乐疗法,同时观察产程的进程及母婴不良症状。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总时间、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产程总时间显著缩短,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放松纯净α音乐疗法能够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等,对产妇生理及心理均具有良好的作用,从而提高了产科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徐秀华  赵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3349-3350
目的探讨早产危险因素及对早产儿的影响,降低早产发生率及围生儿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22例早产的主要高危因素,将其分为阴式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不同原因所致的早产儿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及妊高征是早产的主要因素;胎龄小死亡率高;剖宫产组和阴式分娩组早产儿的存活率及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窒息及颅内出血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不是剖宫产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