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压疮专业小组对社区居家长期卧床患者压疮预防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选取2家杨浦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居家长期卧床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一家中心50例研究对象为对照组,另一家50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家床护理,干预组除了常规家床护理外,压疮专业小组介入进行干预,即对50例社区居家长期卧床患者进行Braden压疮风险评估,凡评估小于16分的对象,建立档案并制定相应的防压疮护理措施,对实验对象及家属进行知识培训、入户现场指导、随访、评价。结果 2组对象的压疮发生率有差异P值<0.05,对照组的压疮发生例数为8例共18处部位,实验组为0例压疮发生。结论 通过压疮专业小组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社区居家长期卧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提高社区居家长期卧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压疮专业小组对社区居家长期卧床患者压疮预防的效果。方法2012年4—10月选取上海市杨浦区内2个社区居家长期卧床患者100例,其中1个社区50例对象为对照组,另1个社区50例对象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家床护理,实验组除常规家床护理外,压疮专业小组对居家长期卧床患者进行Braden压疮风险评估,对低危分值者建立档案并制定相应的防压疮护理措施,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培训、入户现场指导、随访和效果评价。结果对照组发生压疮8例共22处,实验组发生压疮1例1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家属对压疮的认知程度显著提高。结论通过压疮专业小组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社区居家长期卧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提高社区居家长期卧床患者及家属对压疮的风险评估与认知程度,有助于改善卧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张焱  季兰芳  陈如意 《护理与康复》2014,13(12):1129-1133
目的了解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发生压疮情况及发生压疮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909例老年人进行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及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Norton量表等对其进行测评,分析各相关因素对压疮发生的影响。结果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压疮发生率为25.8%;压疮的好发部位为骶尾部、髋部和足跟部;卧床分级、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Norton量表压疮发生危险因素是压疮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居家长期护理老年人压疮发生率较高,在社区和居家护理中需采取相对应的预防和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模式对农村居家卧床老人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利用医联体优势成立社区压疮专业工作小组并选取绍兴钱清农村60例65岁以上居家卧床老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等进行资料收集和实施干预措施,进行前后数据比较。结果本次实施干预前有26例老人发生压疮,发生率为43.33%;干预后压疮发生人数为6例,发生率下降至10.71%。结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模式能有效减少农村社区居家老人压疮风险;使压疮发生率、发生程度下降明显,减轻老人痛苦。  相似文献   

5.
【】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社区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照料者压疮预防知识水平的提升效果研究。方法:按筛选标准选取嘉定区马陆地区2014年1月~2月,居家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无自理能力患者的照料者30名,通过对其进行压疮定义、压疮分期、发生原因、好发部位、危险因素、预防方法、具体预防措施、有效护理、翻身方法、营养支持、预防目的意义等压疮预防知识培训和定期入户现场指导,评价其干预前后的认知情况。结果:延伸护理对社区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照料者压疮预防知识水平的提升效果,因认知程度不同提升效果不同,“认知高”的P值为0.350,无统计学意义,“认知一般”和“认知低”的P值均为0.000,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伸护理能有效提升社区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照料者压疮预防的知识水平,从而降低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在预防长期卧床老年人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6例出院后需要居家照顾的长期卧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由家属提供护理,观察组实施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比较2组照顾者有关压疮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状况,以及压疮风险评分和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照顾者在患者出院2个月后的压疮相关知识、照顾行为及翻身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2个月的Braden评分高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压疮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能够提高长期卧床老年人照顾者的压疮护理能力,减少压疮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赵建华  杨雅  曾洁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9):1461-1463
目的探讨以家庭跟进式护理模式为指导的居家护理对提高长期卧床患者家庭陪护预防压疮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08年2月至2009年5月,将即将出院的长期卧床患者的陪护120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人。对照组陪护施以常规的出院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施以家庭跟进式的居家护理。按照美国压疮顾问小组(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NPUAP)推荐的4级分期标准以及自制家庭陪护依从性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分期及陪护的依从性。结果干预组家庭陪护对压疮防范措施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跟进式护理模式指导长期卧床患者家庭陪护的居家护理行为,可以有效地提高陪护预防压疮的依从性,降低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照顾者在居家护理中对落实预防措施的依从性 ,但是由于大部分家庭陪护既缺乏家庭护理专业知识又无护理经验,居家护理往往带着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运用行动研究法让家庭病床护理人员与社区患者照顾者通过社区活动共同分析家庭开展压疮预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规划适合家庭开展的压疮预防方案,提高家庭病床患者照顾者压疮预防能力,降低家庭病床患者压疮发生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精神科家庭病房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看护者压疮护理知识掌握情况,为精神科家庭病房预防压疮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精神科家庭病房38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及其看护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自制压疮预防知识问卷及老人压疮危险因素Braden评分量表进行问卷及测评。结果长期卧床老年患者Braden得分与患者年龄、卧床时间、营养状况、翻身间隔时间、整理床单位次数、精神病性症状、慢性病情况相关(P0.05);看护者压疮护理知识知晓率与文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精神科家庭病房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皮肤护理现状不容乐观,需加强看护者相关健康知识教育,以降低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护理随访对居家卧床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72例具有压疮风险的居家卧床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出院时予常规出院指导,而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由护士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和家庭访视,时间为6个月,6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发生压疮3例(8.33%),对照组患者发生压疮11例(30.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345,P<0.05)。结论护理随访可提高患者照护者的认知度和依从性,有效预防具有压疮风险的居家卧床老年患者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智能手机软件的院外护理在长期卧床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压疮高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的门诊随访模式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手机远程护理软件进行定期随访和管理。分析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住院率,居家及住院发生压疮相关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住院率,居家及住院发生压疮相关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智能手机软件对长期卧床患者压疮进行院外管理,可增进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减少患者压疮发生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外伤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风险与自理能力的关系。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IADL)对168例脑外伤稳定期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患者长期卧床压疮发生风险与其自理能力的关系。结果脑外伤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率22.62%,其中Ⅰ期压疮发生率为9.52%,Ⅱ期压疮发生率为13.09%。压疮组患者ADL评分与IADL评分显著低于非压疮组( P<0.05)。与脑外伤轻、中度功能障碍组相比,重度功能障碍患者压疮发生率显著升高( P<0.05)。结论脑外伤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率较高,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障碍是影响患者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居家护理应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及干预,以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全程化的护理模式对居家的压疮危险人群进行管理,降低居家压疮危险人群压疮发生率。方法:建立压疮危险人群居家护理管理小组,进行相关培训,明确人员职责及运行模式,把本院出院及门诊就诊患者压疮危险人群纳入统一管理,进行相关护理干预,创建开放的压疮护理网络服务微信平台,为专科护士、社区护士、压疮危险人群居家护理者提供压疮预防、护理的相关资讯。结果:培训前、后参训人员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明显提高(P<0.01);居家压疮危险人群压疮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通过压疮危险人群居家护理管理可明显降低其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Cubbin and Jackson量表评估的综合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压疮护理管理,研究组给予基于Cubbin and Jackson量表评估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7 d和出院时,两组ET-1水平均降低,NO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研究组的压疮危险度评分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压疮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Cubbin and Jackson量表评估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神经内科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体内血管缺血再灌注性损伤,减少压疮形成,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 目的 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性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期卧床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70例为对照组,另70例作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病区常规护理,干预组除了常规护理外,建立压疮预防管理小组,采用Braden压疮评估量表筛选评估长期卧床患者的风险程度,根据评估分成低中高危的三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4周以后比较和评价二组对象的压疮发生情况。结果 二组对象的压疮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值<0.01。结论 对长期卧床患者实施压疮预防管理,能有效地降低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卧床患者压疮的影响。方法:将62例社区老年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压疮危险、压疮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卧床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呼吸科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护理干预,有效避免或减少压疮的发生.方法 2010-01-2010-06对入住解放军第309医院呼吸科的老年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经全程有效护理于预后,2010-01-2010-06解放军第309医院呼吸科老年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率为0.57%,较2009-01-2009-06明显降低(2.24%).结论 精心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组责任制护理形式在社区压疮居家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压疮专业小组,明确成员职责分工,制订社区压疮居家防治的护理流程、实施方法、质量监控措施,为社区居家卧床的压疮患者提供科学、连续的健康照护。结果 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进行压疮居家防治的患者165人,伤口数量为299个,伤口治愈率55.85%,新发压疮率6.06%,低于实施前的59.65%(P0.01)。结论小组责任制护理形式应用于社区压疮居家防治,提高了社区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了新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神经外科卧床病人压疮预防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Braden量表对130例神经外科卧床病人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30例病人住院期间发生Ⅰ期压疮1例。[结论]采用Braden量表对神经外科卧床病人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并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魏青春 《全科护理》2011,(4):315-316
[目的]总结神经外科卧床病人压疮预防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Braden量表对130例神经外科卧床病人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30例病人住院期间发生Ⅰ期压疮1例。[结论]采用Braden量表对神经外科卧床病人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并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