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7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观察,以了解其血液高凝状态与并发症形成和发展的关系。应用脉络宁静脉滴注治疗40例(治疗组),与一般基础性治疗的34例(对照组)作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均>0.05)。两组间比较其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血沉和纤维蛋白原均下降非常显著(P均<0.01),而对照组各项下降不明显(P均>0.05)。提示:脉络宁治疗糖尿病并发高凝状态效果显著,从而对预防微循环并发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 52例慢性支气管炎(慢支)、38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慢支急发组)和57例正常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结果发现:慢支的高低切全血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改变(P<0.01)。而慢支急发组和对照组及慢支组之间的高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和纤维蛋白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P<0.05)。说明慢支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血液流变性特点。  相似文献   

3.
324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液流变指标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 324例乙肝患者血液流变学的 12项检测指标,并与 300例健康人对照.结果:乙肝患者全血粘度、全丘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纤维蛋白原、血沉及其K值、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干重等均比对照组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粘附率在乙肝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血液流变指标在脑中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对80例脑中风病人,其中60例缺血性中风,20例出血性中风, 并与20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发现缺血性中风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 和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1),红细胞压积、血沉和正常对照相比无明显差 异(P>0.05)。而出血性中风的红细胞压积、血沉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 01),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认 为这些指标的差异,可作为两类不同性质脑中风鉴别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5.
应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O)治疗慢性肺心病血液高凝状态56例,另以56例作对照。结果表明,总有效率UBIO组为93%,对照组为7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X2=4.38,P<0.05).UBIO组凝血时间、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定量、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抗凝血酶III异常变化的改善比对照组明显(P<0.05),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和球结膜微循环的血管形态、周围状态及总积分改善非常显著(P<0.01),PaCO2下降,PaO2,SaO2上升非常显著(P<0.01~0.001),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脉络宁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预后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将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脉络宁治疗组(35例)和706代血浆对照组(25例),在用药前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显示:两组用药前后的各项指标对比均有明显改变,治疗组用药后全血比粘度(低切)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治疗组用药后半年内TIA复发率17.14%,无一例发生脑梗塞;而对照组TIA复发率36.00%,脑梗塞发生率8.00%,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脉络宁是治疗和预防缺血性中风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40例银屑病患者和40例健康人血液流变学八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对照。患者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增高,血沉加快,血沉方程K值增大,均有显著性改变(P<0.05 或<0.001)。而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电泳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尚对50例银屑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配对比较,发现病情缓解后,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比粘度、纤维蛋白原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75例新生儿窒息、硬肿症、败血症及10例正常新生儿血液流变学结果,新生儿窒息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定量增高、血沉减慢,硬肿症组全血粘度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5~0.01),败血症组血沉呈增快趋势,但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认为红细胞压积和聚集性增加是引起新生儿窒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77例肝癌和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和 血脂分析。结果表明,各类肝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全血粘度增高(低切比,P<0. 01)和血浆粘度(η_(p)增高的倾向(P<0.05)。值得注意的是,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 血沉、K值(P<0.01)和纤维蛋白原都有大幅度的增加(P<0.05)。甘油三脂的 增加仅见于肝炎和肝硬化(P<0.01),而肝癌与健康人相比则无差异(P>0.05)。 在肝癌和肝硬化中各项指标的异常相当掐近.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58例脑梗塞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观察,发现治疗后的红细胞比积、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干重、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 度、全血还原粘度、纤维蛋白原等均有不同程灰的降低(P<0.01或 P<0.05)  相似文献   

11.
脑溢血患者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和D—二聚体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检测了61例脑溢血患者及119例健康人作对照的血液流变学11项指标,结果表明:脑溢血男、女患者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低切相对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呈非常显著升高(P<0,001);血沉和血沉方程 K也明显升高(P<0.01);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男性患者除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压积外,其他指标均呈非常显著升高(P<0.01-P<0.001)。女性患者的某些指标比对照组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49例患者进行D-二聚体测定结果异常率为22.45%(11/49)。其中10例低、中、高切全血粘度升高,占90.91%(10/11),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检测结果显示,脑溢血患者存在全血粘度升高,血浆粘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强,同时有血栓形成或溶栓发生。  相似文献   

12.
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高粘血症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采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高粘血症35例。结果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2%。血液流变学指标亦有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差异非常显著(P<0.01),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元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激光血管内照射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50例脑梗塞患者予以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和载脂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脑梗塞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前者在全血低切比粘度、全血高切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等多项指标均比后者增高,且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50例患者接受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后,这些增高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载脂蛋白B水平在接受治疗后也有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4.
129例急性脑梗塞病人随机分为冷光氧透射液体疗法治疗组(观察 组)和传统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传统治疗方法为基础,观察组加用冷光氧 透射液体疗法治疗1个疗程。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前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细 胞压容、血沉、纤维蛋白原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0.001),而对照组仅 全血粘度、血沉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冷光氧透射液体疗法能显著改善脑梗 塞病人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镇心痛口服液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4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口服镇心痛口服液治疗30天。用电脑超声仪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血液流变学观察全血高、低切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EF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CO、CI升高(P均<0.05),LVESV、LVEDV降低(P均<0.05);全血高切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均非常显著下降(P均<0.01),全血低切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均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镇心痛口服液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10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等容血液稀释前后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表明,块血性脑血管病患者Hct、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P<0.05),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中西医结合等容血液稀释能明显降低血液粘度(P<0.001),改善血液流动性和微循环。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高粘滞血症[也叫高粘滞综合征(Blood Hypervisicosity-dreme,BHS)]939例使用蝮蛇抗栓酶(SVATE)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变化.探讨SVATE对BHS的治疗价值。高粘滞血症939例使用蝮蛇抗栓酶0.5U/天、静滴15天一疗程。一般2疗程,治疗后除血小板不下降外(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以降低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电泳时间作用最明显;其他依次为血浆粘度、血小板粘附率、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体外血栓形成试验、血沉方程K值、血沉、红细胞比积。对高血脂患者,蝮蛇抗桂酶也能降低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治疗前后比较二者有显著性差异(0.05)P>0.01)。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36例恶性脑肿瘤、25例良性脑肿瘤和90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对照研究发现:恶性脑肿瘤的高低切变率全血粘度和还原粘度、血浆粘度、血沉、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电泳时间等显著增高(P<0.05、p<0.01).良性脑肿瘤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改变(P>0.05),而良性和恶性脑肿瘤之间存在着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不同变化,揭示良恶性脑肿瘤具有不同的血液流变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95例出血性脑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95例出血性脑中风患者组和1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液流变学 五项指标检测并观察其变化现象,结果显示除男性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比较无显 著差异外(P>0.05),其它指标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 原和女性红细胞压积等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说明出血性脑中风患者 组的血流变性有非常明显增高的异常变化。同时正常对照组的指标存在男女性之 间非常显著的差异,提示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男女各别分组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人参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9例)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人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单纯常规疗法。结果:治疗组在总的临床疗效和平均疗程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和77.1%,P均<0.05);同时,治疗组对心悸、气急、腹胀、水肿和紫绀等症状改善率及心功能指标的改善作用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0.05)。实验室检查表明,治疗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浆凝血因子I显著下降,而红细胞电泳率显著增快(P<0.01~0.05),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05),治疗组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升高,脂质过氧化物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人参注射液有明显的纠正心力衰竭,改善心功能作用,其疗效较单纯常规疗法高,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