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总结长期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 对46例长期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除3例因高龄、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无1例因为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结论 对行长期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有效的气道管理和严格内套管的消毒,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昏迷伴气管切开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以预防和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56例昏迷伴气管切开的患者,密切观察呼吸道分泌物情况,予充分的湿化气道,正确彻底的吸痰,气管切口的护理、及时堵管和拔管等措施。结果38例患者顺利拔管,4例因持续昏迷带管18个月,1例因突发呼吸衰竭死亡,13例因脑损伤过重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采用正确的护理措施能有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可以预防和减少昏迷伴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探讨重症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及应采取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气管切开后引起的并发症,从而降低重症脑外伤的病死率.通过34例重症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实施严格套管管理,有效排痰,合理湿化,及时堵管与拔管等措施,进行观察与评价.34例重症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均未发生呼吸道痰液堵塞引起的缺氧和窒息、气管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正确合理的护理是气管切开患者获得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可能出现的相应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以减少气管切开的并发症,降低重症脑挫裂伤患者的死亡率。方法通过对54例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实施严格套管护理、吸痰的护理、气管切口的护理、及时堵管和拔管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54例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均未发生肺部感染、痰液堵塞呼吸道引起缺氧和窒息、气管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后采用上述护理措施得当、有效。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54例气管切开呼吸道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呼吸道护理,解除呼吸道阻塞,改善脑缺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对54例气管切开呼吸道患者的护理.结果:无呼吸道并发症,改善缺氧症状.结论:加强呼吸道管理,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50例术后的呼吸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的护理。方法通过对50例脑卒中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的护理,采取有效措施,分析了气管切开后呼吸道应注意的问题。结果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明显降低了呼吸道感染率。结论通过有效的措施气管切开患者院内感染率是可以降低的。  相似文献   

7.
气管切开是烧伤患者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患者生命的抢救措施.烧伤常伴有吸入性呼吸道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由于严重创伤,广泛创面,以及气道、支气管甚至肺部实质性损伤,给护理带来困难.因此,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败.  相似文献   

8.
3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抢救与护理,对防止呼吸道梗阻,保证充分供氧,减轻脑水肿,降低肺部并发症起着重要的作用。方法通过对34例气管切开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其中5例于手术后4~15d内死亡,29例均无发生严重并发症。结果对气管切开患者,在术后的护理中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掌握好吸痰的指征及方法 ,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结论防止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肺部感染,防止消化道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等措施,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气管内套管消毒现状的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生命的有效措施.其中气管内套管的清洁与消毒是气管切开护理的重要环节,是维持气管切开患者气道通畅、预防局部感染及肺部并发症的关键[1].气管内套管的清洗、消毒、灭菌的方法很多,但效果高低不一.本文对气管内套管清洗方法、消毒方法及影响消毒效果因素及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60例重型脑挫裂伤患者行气管切开后的相关护理措施,包括吸痰护理、气管切口护理、套管护理、堵管拔管护理.认为通过对重型脑挫裂伤患者行气管切开后的观察护理、进一步探讨气管切开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气管切开的并发症,降低重型脑挫裂伤的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1.
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及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有创人工气道,控制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一直是临床较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神经外科患者的自理能力差,抵抗力下降,气管套管保留时间长,导致肺感染的发生率较高.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技术的发展,此方面的研究进展尤为迅速,为进一步提高呼吸道护理管理的质量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现简述气管切开术后肺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患者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气管切开也是对患者的一种创伤,有较多的并发症甚至意外的发生。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6例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GOS预后评估标准,25例预后较好(33%),其中恢复良好13例,中残12例;预后较差35例(45%),其中重残21例,植物生存13例;死亡16例(22%).抢救成功率7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扣背吸痰,有效的气道湿化,减少呼吸道损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1999年11月~2001年2月,对9例严重颌面部损伤并发呼吸道梗阻患者及时实施有效地抢救,如气管切开配合气管插管,同时给予抗休克、止血,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赢得了手术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5.
吉兰-巴雷综合征行气管切开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ian Barre syndrome,GBS,旧译格林-巴利综合征)呼吸麻痹行气管切开救治的成功护理措施.方法对33例GBS呼吸麻痹行气管切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气管切开术后,经过借助呼吸机、简易呼吸器(呼吸皮囊)、吸氧、胸外按压辅助等维持呼吸功能,营养支持,对症治疗,强化呼吸道管理(有效排痰、合理湿化、防治气管切开后的并发症),心理护理,瘫痪肢体功能锻炼等,治愈28例,深昏迷家属放弃治疗2例,死亡3例.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抢救危重型GBS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人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有效的气道管理,往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由于气管切开后,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湿、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比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气管切开手术是解除上呼吸道梗阻、建立呼吸通道、抢救生命的常用手术,它是从颈部正中将气管前壁切开,通过切口插入一合适的气管套管,使病人通过套管呼吸,从而建立新的呼吸道.但是此呼吸道是有创人工气道,其术后并发症及意外情况时有发生.我院2005年3月-2010年3月共收治96例气管切开病人,其中有6例发生了并发症.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做好预防和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持续性植物状态伴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找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对22例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2例感染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均得到控制。结论以上护理方法可有效控制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利于患者早日拔除气管导管、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对56例颈髓损伤患者给予精心呼吸道管理,即从一般呼吸道管理、气管插管管理及气管切开管理三方面进行护理.结果56例颈髓损伤患者中,治愈53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2例,均未发生严重肺部并发症.认为及时、正确的呼吸道管理措施,可有效防止颈髓损伤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是抢救呼吸道梗阻病人的重要措施,在施行常规气管切开之后,要严密观察防止意外情况发生。我科对36例气管切开病人进行了严密观察及护理,并对9例发生意外情况的患者,进行了对症处理和抢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