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武朝辉 《河北医学》2015,(6):1015-1017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用于改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作用分析。方法: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指的是建立完善的手术室操作的规范章程,加强护理人员对自身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等。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112例手术患者,其中以60例给予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的患者作观察组,52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案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手术效果、患者焦虑情绪变化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手术成功率为100.00%,对照组为92.3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发生感染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仅为(35.60±4.8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75±5.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1.67%,较对照组的69.23%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对提高手术疗效、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及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心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这88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运用常规护理的方式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全面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对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操作不规范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感染发生率(38.6%)比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15.9%)高,对照组患者不规范情况发生率(45.45%)比观察组患者不规范情况发生率(20.45%)高,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有助于降低骨科手术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这种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房迎辉 《河北医学》2014,(9):1556-1559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方法:总结我院行外科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110例资料,随机分为两组:严格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法的55例患者为观察组,进行普通护理的55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最后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探讨可能影响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1%(5/55),术后复发率5.5%(3/55),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医院感染有关的手术室管理因素有六个,其中有四个通过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是高危影响因素:手术切口( OR=6.68),手术时程( OR=3.80),ICU(OR=13.19)和预防性抗生素(OR=2.98)。结论:对影响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针对性防护有利于降低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综合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手术室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间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手术患者术后满意程度。结果:手术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拆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同时患者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护理措施,综合护理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更能控制手术室感染,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患者术后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探析强化手术室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0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将2012年7-12月我院收治的4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为其实施常规手术室管理。将2013年1-6月我院收治的450例患者视为研究组,为其实施强化的手术室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化手术室管理可显著提高手术室的工作质量,更有效地防控手术室的医院感染,并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护理人员的角色和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实施护理管理前收治的手术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实施护理管理后收治的手术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实施护理管理前后医院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院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人员护理管理能够有效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提高医院的治疗质量,降低医院纠纷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与减少感染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390例手术病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50%,护患纠纷发生率0.50%,对照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为3.50%,护患纠纷发生率4.00%。观察组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手术部位的感染率,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前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8年7月-2018年12月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后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对2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护理差错率及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院内感染率为2. 00% ,比对照组14. 00%的感染率显著更低(P<0. 05);观察组护理差错率、护理满意率分别为2. 00% 、96. 00% ,与对照组16. 00% 、80. 00%比较有显著差异(P<0. 05).结论:骨科手术开展手术室护理管理有助于降低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减少护理差错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60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护理。对2组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分析,并对2组患者住院天数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出现22例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7.5%,而观察组出现6例手术切口感染,对应的发生率为7.5%,相比之下,显然观察组的发生率更低(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5.4±4.3)d,而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则为(9.6±2.3)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而言,手术室护理干预有效控制并减少了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促使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应当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手术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1280例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以前的10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和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的安全管理中,有效应用护理干预机制,可对手术室护理的安全质量起到提高效果,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手术配合质量。  相似文献   

11.
李春香 《基层医学论坛》2016,(15):2134-2135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规范操作对降低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手术患者2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20例,对照组沿用常规手术室管理,研究组患者则加强手术室护理规范操作管理.对比2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中加强规范操作管理,能够显著改善护理质量,降低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在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曹广菊 《大家健康》2016,(6):281-281
目的:探究普通外科患者手术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手术室护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该院接受普通外科手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给予这80例患者有效的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基本的外科手术护理;干预组40例,给予严格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对这两组的院内感染率以及可能引起感染的护理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院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且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与手术时间、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以及有无参观人员等护理因素密切相关(P <0.05)。结论:对普通外科手术患者给予科学的手术室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院内感染,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提升护理质量。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郭月辉 《大家健康》2016,(4):259-260
目的:探讨手术室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骨科无菌切口感染情况的影响、分析影响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的328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168)和对照组(n=160),对照组沿用之前的传统护理模式,无任何刻意改变;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5.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感染率(13.1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在手术室实施相关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骨科术后感染率,使患者术后康复得到有效保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武朝辉 《河北医学》2014,(4):675-677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手术室于2012年1月实施护理安全干预,以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我院进行手术的1123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12月未实施护理安全干预的1056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护理质量、护理缺陷的情况、患者对手术护理的满意度及医疗事故发生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机制后,观察组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仅为0.36%,明显低于未实施护理干预机制的对照组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因护理不当发生医疗事故方面,观察组的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2.84%( P<0.05)。结论: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可有效减少护理缺陷情况发生,减少因护理不当而发生的医疗事故,有效保证患者生存机会,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52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15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介入风险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人员风险防控意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风险防控意识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控意识,在手术室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应用于手术室的相关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41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均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39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护理管理模式下的手术室护理。结果:通过实施全面的护理管理,本院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各项评分水平均明显优于实施之前的对照组,(均P<0.05),且实施之后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医生的满意度也得到显著的提高,(P<0.05)。结论:在手术室实施全面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更好的为患者和医生服务,促进患者以及医生满意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在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意识。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以及医患纠纷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鲁媚  卢赛芳  陈卓  杨琼 《浙江医学》2024,46(7):756-758,766
目的探讨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及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在金华市中医医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436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的21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采用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的21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空气细菌含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率、切口感染率、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相关知识掌握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1β、IL-6、循环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室空气细菌含量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感染相关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β、IL-6、sV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强化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专业配合度、操作熟练度及无菌意识,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室空气细菌含量,降低感染风险,提升患者对感染知识的掌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规范性的手术室腔镜管理对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规范手术室腔镜管理前后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护理前)和观察组(护理后),分别40例,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主刀医生对于手术的过程满意度具有不同的反应,医生对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对于使用了规范手术室腔镜管理前后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患者来说,主刀医生对于手术过程更为满意;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窗口愈合优良率为95%,对照组为70%,对比差异显著,表示规范手术室腔镜管理前后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有积极效果,P<0.05表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手术室腔镜管理对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方法:总结在我院行外科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110例资料。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1%(5/55),术后复发率5.5%(3/5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医院感染有关的手术室管理因素有六个,其中有四个通过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是高危影响因素:手术切口(OR=6.68),手术时程(OR=3.80),ICU(OR=13.19)和预防性抗生素(OR=2.98)。结论:对影响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针对性防护有利于降低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