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基于国防生视角探讨选培办干部的素质特征.方法 在文献分析、开放式问卷基础上编制问卷对374名国防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问卷由38个项目组成,包括军政素养、奉献精神等6个因素,解释总变异的54.723%;全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98;各因子间的相关在0.398~0.713之间,与总问卷的相关在0.593~0.718之间;②理科与文科国防生在奉献精神、沟通协调、工作态度上存在差异(t=2.237,5.846,3.371;P<0.01或P<0.05);国防生骨干与非骨干在军政素养、奉献精神、沟通协调、知识技能维度上存在差异(t=3.354,2.323,3.621,2.646;P<0.01或P<0.05).结论 国防生对选培办干部整体素质要求较高;文科国防生和非国防生骨干更看重选培办干部的奉献精神、沟通协调等素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编制适用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资本问卷。方法:基于对留守儿童、监护人和教师的访谈结果并参照已有相关文献,编制了初始问卷。预测被试和正式被试分别为133名和704名农村留守儿童。通过项目分析、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形成25个条目构成的最终问卷。结果: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资本是由自立顽强、明理感恩、宽容友善、自信进取、乐观开朗五个一阶因素组成的二阶单因素模型;问卷总分、维度得分与西方心理资本各要素均呈显著正相关;问卷高分组儿童的情绪、行为与学业适应水平均显著优于中间组和低分组儿童;问卷与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在0.65~0.88之间,重测信度在0.78~0.85之间。结论:自编问卷的信效度基本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方法:采用房树人测验对104例农村留守儿童和121例非留守儿童进行测试.结果:两组儿童在内向孤僻(t=11.049,P<0.01)、自卑胆小(t=21.535,P<0.01),紧张焦虑(t=21.454,P<0.01)、抑郁(t=30.847,P<0.01)、攻击性(t=7.701,P<0.01)各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各心理维度之间显著相关(r=0.201~0.745,P<0.01).结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需加强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同伴友谊质量与社会适应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农村儿童社会适应性问卷以及友谊质量问卷,对江苏省1072名农村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人际关系适应(t=-2.81,P0.01)、学习适应(t=-3.64,P0.001)、积极情绪适应(t=-2.34,P0.05)、生活适应(t=-2.37,P0.05)及社会适应性总分方面(t=-3.57,P0.001)差异显著,非留守儿童相对要优于留守儿童,在认知适应(P0.05)方面差异不显著;②在社会适应性方面,农村留守儿童中女生的社会适应性总分(t=-2.51,P0.05)相对优于男生,小学的社会适应性总分(t=2.36,P0.05)相对高于初中;在友谊质量方面,农村留守儿童中女生的友谊质量(t=-3.59,P0.001)相对优于男生,小学的友谊质量得分(t=2.24,P0.05)相对优于初中;③农村留守儿童的友谊质量总分与社会适应性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69,P0.001),并且友谊质量总分对社会适应性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解释变异量为49%。结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性相对较弱,良好的友谊质量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安全感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修订后的马斯洛安全感一不安全感问卷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493名农村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 ①初二和初三年级留守儿童的人际信任感明显高于初一(F=3.15,P<0.05),男生的自信感水平高于女生(t=2.71,P<0.01),但指向问题的应对得分上显著低于女生(t=-2.94,P<0.01);②除情绪安全感外,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及其他因子与指向问题的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26,0.26,0.29;P<0.01),安全感及各因子与指向情绪的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35,-0.15,-0.14,-0.30;P<0.01);③人际安全感能正向预测指向问题的应对(t=5.67,P<0.01),情绪安全感能负向预测指向情绪的应对(t=-5.53,P<0.01).结论 留守儿童的安全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疾病观念与求医行为自评问卷的初步编制及信效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编制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疾病观念与求医行为自评问卷(SSICHSB)。方法:根据理论构想,初编了含60个条目的问卷,在昆明市选取不同年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的801例受试进行施测。4周后对其中的120例进行重测。结果:SSICHSB共16个条目,分为3个因子。16个条目与总分的相关在0.14~0.60之间,与所在因子的相关在0.43~0.71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模型的拟合指数为χ2/df=1.5,NFI=0.89,CFI=0.92,IFI=0.92,RM SEA=0.04。整个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71,3个因子的α系数在0.62~0.79之间;整个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72,3个因子的重测信度为0.61~0.78之间。结论:疾病观念与求医行为自评问卷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用于疾病观念与求医行为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及其关系,为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PQ)对4所中学的88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差异,并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留守儿童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总分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6,P=0.007;t=3.125,P=0.003;t=3.462,P=0.001;t=2.444,P=0.015;t=2.046,P=0.041;t=2.290,P=0.022;t=2.521,P=0.012;t=2.972,P=0.003);在人格特征方面精神质、内外向方面得分低于非留守学生(t=2.740,P=0.006、t=5.544,P=0.000),在神经质、掩饰性两方面高于非留守学生(t=2.818,P=0.005;t=3.208,P=0.001);相关分析表明,精神质与SCL-90量表中除强迫症状、恐怖两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均呈显著相关(P0.01),内外向与人际关系敏感呈正相关(r=0.155,P0.01),与其它各因子不相关(P0.05),神经质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P0.01),掩饰性与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留守对儿童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不利影响,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密切相关,应对留守初中生开展心理健康铺导,并注重健全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构建优秀基层军官胜任力要素基础上对军校学员素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方法在文献分析、访谈及专家判定基础上形成问卷,分两阶段对263名基层军官和273名军校学员施测。结果①问卷由38个项目组成,包括忠诚与适应、影响特征等6个因素,解释总变异的63.723%;全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14,各因子的Cronbach’α系数在0.806~0.911之间;各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在0.478~0.774之间,P<0.01;各因子与总问卷的相关系数在0.608~0.699之间,P<0.01;②二年级学员与优秀基层军官在忠诚与适应、影响特征、认知特征、管理特征及民主服务上存在显著差异(t=15.610,19.640,12.670,12.190,9.803;P<0.001);③四年级学员与优秀基层军官在适应与忠诚和管理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t=2.563,4.562;P<0.05)。结论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军校学员胜任力素质的调查工具;基层优秀军官在忠诚与适应、影响特征、认知特征、管理特征及民主服务维度上明显优于二年级学员,在适应与忠诚和管理特征维度上明显优于四年级学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团体箱庭干预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5~7年级所有学生进行前测调查,筛选被试进行团体箱庭干预并进行后测.结果 ①所调查对象中,留守儿童为118人(75.641%),非留守儿童为38人(24.359%).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超出临界分的分别为71人(45.513%)和40人(25.641%),重舍人数为40人(25.641%),均为留守儿童,作为干预被试;②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两量表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t=3.091,P<0.01)、害怕否定评价(t=2.711,P<0.01)、社交回避及苦恼(t=2.643,P<0.01)和抑郁水平(t=2.550,P<0.05)均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③干预被试两量表前后测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社交焦虑问题(t=4.111,P<0.001)、害怕否定评价(t=2.718,P<0.01)、社交回避及苦恼(t=4.250,P<0.001)和抑郁问题(t=3.490,P<0.01)在干预后明显减少.结论 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及抑郁水平比非留守儿童高,团体箱庭干预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抑郁问题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监护状况留守儿童孤独感、友谊质量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湖南某学校269名3-6年级小学生,以儿童孤独感自评量表和友谊质量测量问卷为测量工具进行调查。结果:①与监护人关系好的留守儿童在孤独感得分上低于与监护人关系不好的留守儿童,在友谊质量的信任与支持维度得分明显高于与监护人关系不好的留守儿童。②监护人采用打骂教育方式的留守儿童孤独感显著高于讲道理教育方式的留守儿童。结论:留守儿童孤独感、友谊质量和监护状况密切相关。监护人与留守儿童间保持良好关系以及采用温和的教养方式,能减少留守儿童孤独感,提高其友谊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