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切口裂开的临床护理方法与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4月~2010年8月收治的13例老年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裂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方法与应对策略。结果:同期我院共实施腹部手术8450例,术后切口裂开发生率为0.15%;术后切口裂开时间为3~12d,平均6.5d;对所有患者进行重新缝合和抗感染治疗,其中1例死亡,死亡率为7.7%,其余12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引起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裂开的因素较多,通过改善患者术前全身状况、术中降低感染率、良好的心理准备及术后其他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术后切口裂开的可能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切口全层裂开的原因及正确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0年2月我院458例老年腹部手术病人临床资料。结果:7例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其余452例采取相应方法后有一例裂开。结论:切口裂开有全身因素,也有局部因素,也有术中处理方法因素及术前患者有腹压增高原因、心功能,糖尿病等合并症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裂开的防治。方法:注意缝合技术和增加组织抗张力的强度及工作责任心。结果:有效防止了切口裂开。结论:减少腹部手术切口裂开,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切口全层裂开的原因及正确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1-2008.12我院458例老年腹部手术病人临床资料.结果:7例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其余452例采取相应方法后有一例裂开.结论:切口裂开有全身因素,也有局部因素,也有术中处理方法因素及术前患者有腹压增高原因、心功能,糖尿病等合并症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以及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2010年16例腹部切口裂开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经扩创再缝合后切口愈合14例,2例发生再缝合切口感染,经多次换药处理后愈合.结论:腹部切口裂开是腹部手术并发症之一,了解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及预防措施,从而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裂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近10 a经治的28例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原因及治疗经过,探讨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结果全组28例腹部切口裂开患者与切口愈合能力差、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密切相关,宜早期全层减张缝合。结论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切口缝合技巧及预防感染,能有效预防腹部切口裂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部切口裂开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方法。方法:通过对切口裂开的原因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预性的措施。结果:2例切口裂开经积极处理,切口愈合。结论:针对腹部切口裂开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取得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腹部切口感染裂开快速愈合方法,缩短住院时间。方法:总结我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期间50例腹部切口感染裂开患者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同期两组对照,一组使用生肌散高渗糖换药治疗切口感染25例作为观察组,另一组传统换药治疗切口感染2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腹部感染裂开切口外用生肌散,高渗糖局部加压包扎,能促进感染切口快速愈合,简单易行,并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缓解医患纠纷,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患者腹部手术切口无疼痛也无红肿等炎症反应,却在拆线时切口部分或全部突然裂开,观察创口内无脓汁,但有黄色液体外溢,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脂肪液化。腹部切口红肿胀痛,挤压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或切口有大量脓性渗出伴切口裂开称为切口感染。我院近三年采用麝香水换洗刀口及蝶型胶布固定治疗脂肪液化及感染致腹部切口裂开5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切口全层裂开的原因及正确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2年6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15例腹部手术后切口全层裂开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给予全层减张缝合,针距2cm~2.5cm,其间均放置橡皮引流条,术后给予广谱抗生素,静脉高营养,同时治疗合并症,全部愈合。结论:切口裂开有全身因素,也有局部因素,也有术中处理方法因素及术前患者有腹压增高原因、心功能,糖尿病等合并症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病人腹部切口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针对妇产科腹部切口患者实施的护理.结果:通过在术前对患者进行饮食调节、术前指导,术后的心里护理和出院指导,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结论:通过对本院妇产科180例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患者切口良好,均痊愈出院,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降低手术的风险,避免医疗纠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中药大黄、芒硝封包治疗与常规换药方法在治疗剖宫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130例剖宫手术后患者,观察组65例,采用中药大黄、芒硝封包治疗。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换药方法治疗。治疗后最终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治疗效果经统计学处理,对两样本显愈率进行x2检验,有显著差异性(P〈0.01),观察组显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大黄、芒硝封包治疗在剖宫产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中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换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及临床分析。方法:通过对26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结合临床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结果:26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肿块,无包膜,边界不规则,部分呈无回声。彩色多普勒:包块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不丰富,或呈星点状血流信号。结论: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是一种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降低割宫产率是减少该病发生的根本因素。规范剖宫产手术,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特征,提高剖宫产手术质量,避免切口种植发生,是预防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腋臭手术和电离子治疗腋臭手术相比较,微创腋臭手术治愈率更高,复发率低,无切口感染,上肢活动受限,不影响美观。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5月~2012年7月在我院经临床诊断为腋臭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进行微创手术治疗;选取同期治疗的50例临床诊断为腋臭患者作为对照组,本组患者行电离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微创治疗组无切口感染、切口裂开、上肢活动受限以及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复发率2%,治愈率为98%;对照组一次性治愈率低,第2次治疗仍未全部治愈,5例行第3次治疗。10例因表皮溃疡合并感染而遗留瘢痕。结论:两种治疗相比,微创手术治疗效果较佳,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WE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痛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术后病理检查,22例均行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与临床诊断相吻合,无一例复发。结论:手术切除为AWE惟一有效治疗方法,剖宫产术中避免蜕膜组织和子宫内膜间质成分散落术区,保护腹壁切口,避免子宫内膜种植是预防AWE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晚期产后出血60例经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琴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7):25-26
目的:探讨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及处理。结果:主要病因依次为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内膜炎和(或)蜕膜炎,子宫复旧不良,以及剖宫产术的子宫切口感染、裂开出血等。结论:治疗以清宫为主,对急性出血者可行经皮髂内动脉栓塞术或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江平 《中医临床研究》2014,(35):130-132
目的:对腹部手术后病人疼痛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抽取厦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期间行外科腹部手术的病人100名进行有关术后疼痛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腹部手术后,对病人的疼痛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术后切口疼痛、术后不舒适的体位及术后各种引流管;影响最小的因素是:输液及心理状况。结论:加强对术后疼痛的观察,及时给予手术后患者有效的控制疼痛的方法,缓解疼痛,促进术后病人的舒适,从而提高外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王霞 《中医临床研究》2014,(18):121-122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的院内感染护理与防治措施。方法:研究进入我院手术的妇产科手术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与护理防治措施。结果:本研究的患者中,手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病例共有25例。其中手术后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有12例,占48%:感染泌尿系统疾病的有6例,占24%;腹部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有4例,占16%;其他感染3例,占12%。结论:术后良好的护理和充分的术前防御可减少妇产科腹部手术的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重症胰腺手术治疗和术后灌洗引流。方法:对急性重症胰腺炎采取胰床广泛切开以清除坏死组织、术后灌洗引流等综合治疗。结果:由2002年前,单纯引流19例,死亡11例,死亡率57.9%。改进手术及术后灌洗引流39例,死亡8例,死亡率为20.51%,结论:重症胰腺炎经手术及术后灌洗引流,综合治疗死亡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配合腹部按摩对促进腹部术后病人肠蠕动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耳穴压豆结合腹部按摩治。观察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结果:实验组肠呜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豆结合腹部按摩能有效刺激其肠蠕动,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