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近10年剖宫产率以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为提供更好的分娩方式和改善妊娠终点提供参考。方法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医院产科住院行剖宫产术的所有病例,将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0年来在本院分娩产妇总数60549例,剖宫产31334例,平均剖宫产率为51.74%。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自2007年起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瘢痕子宫及胎儿窘迫的比例逐年升高。此三种指征比例有显著变化(P<0.001),其他剖宫产指征无明显变化。结论应加强产前宣传和沟通,树立正确的分娩观,同时加强妊娠和产前监护,减少妊娠并发症和胎儿窘迫发生率,从而有效控制剖宫产率,改善妊娠终点。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3360例指征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近年来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对策。方法:对于1992年1月-2004年12月近12年间我院3360例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近12年平均剖宫产率28.1%,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且是逐年递增。胎儿宫内窘迫、头位难产、妊娠合并症、疤痕子宫、臀位、社会因素为前6位主要手术指征。结论:剖宫产率的原因与医患双方有关,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并对孕妇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呼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荣芳 《临床医学》2004,24(12):44-45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特点。方法:对5年妊娠分娩8817例中剖宫产309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097例剖宫产者头盆不称873例,占28.19%;胎儿宫内窘迫702例,占22.66%;社会因素675例,占21.78%;平均剖宫产率占35.12%。结论:剖宫产技术的普及、麻醉方法的改进、手术安全性的提高是剖宫产范围扩大、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头盆不称在剖宫产中仍占首位,胎儿宫内窘迫居第2位。脐绕颈有明显上升趋势,社会因素人为地使手术指征放宽。应鼓励经阴道分娩,严格剖宫产指征,以控制剖宫产率在一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分娩6288例中剖宫产率及适应征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6年间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在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始终处于第一位,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病(并发症)处在第2、3位.社会因素逐年上升;③国产儿病死率趋于稳定。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病死率,但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随之下降。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探讨如何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及控制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12月938例剖宫产的临床资料,并对各手术指征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前4位分别为:疤痕子宫(22.39%)、社会因素(21.22%)、胎儿窘迫(15.46%)、胎位不正(8.74%);疤痕子宫、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内科疾病以及胎儿异常为剖宫产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疤痕子宫、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为降低剖宫产率,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徐金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163-3164
目的:对我院2004-2006年剖宫产指征进行探讨。研究其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差异,探讨各项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3 832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47.84%,前十位指征为头位难产、胎儿窘迫、羊水过少、脐带缠绕、臀位、瘢痕子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社会因素、多胎妊娠、胎盘因素。结论:必须提高产科医生对剖宫产认识,严格指征,正确处理难产,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指征20年变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20年间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8年12月3组剖宫产的临床资料。结果:(1)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2)剖宫产指征变化中,以社会因素最明显,已跃居第3位;(3)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再次剖宫产、臀位为指征的剖宫产增加。结论:社会因素、胎儿因素(巨大儿、臀位)所致的剖宫产显著增加是造成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提高助产技术及产科质量评估,加强围产期保健,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重视对产妇和家属的宣教工作是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6年间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的变迁。方法统计2001年~2006年在本科住院分娩产妇总数、剖宫产数及剖宫产指征,对6年来剖宫产率及手术指征进行分析。结果平均剖宫产率为26.02%,2001年为17.23%,2006年达31.97%,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在剖宫产指征一直以难产为第1位,近几年社会因素、胎儿窘迫逐渐上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率的增加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加强孕产期监护和产程观察,提高医务人员及孕妇对剖宫产的认识,同时应对全社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有关妊娠、分娩的知识水平,以降低社会因素引起剖宫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剖宫产手术指征,在哪些方面增加,其应用是否合理。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388例手术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胎儿宫内窘迫、相对性头盆不称,臀位、社会因素、羊水过少、脐带因素已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提高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加深对剖宫产手术指征的认识。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对减少围产儿死亡,降低剖宫产率及其并发症,减少不必要的医源性损伤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我院近5年的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胎儿窘迫占第1位,社会因素由第3位上升为第2位,二次剖宫产率上升。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花更茹 《临床医学》2011,31(4):82-83
目的规范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发生率。方法对2004年至2008年2408例剖宫产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39.31%。2408例剖宫产指征顺位为:胎儿宫内窘迫(23.13%),社会因素(20.06%),难产(18.02%),臀位(12.00%),妊娠合并症并发症(10.00%),瘢痕子宫(8.85%),其他因素(7.56%)。结论剖宫产率高由多方面因素引起,只有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通过医患双方、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证的变化。方法:对10年来剖宫产及剖宫产指征变化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1、2位,社会因素自1998年逐年升高。结论:剖宫产率升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近4年我院剖宫产率的变化及刮宫产术指征。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近4年3711例剖宫产术的指征。结果:3711例剖宫产指征顺位为社会因素26.52%,难产23.98%,疤痕子宫11.99%,胎儿宫内窘迫18.00%,妊娠并发合并症10.40%,其他9.11%。结论: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占首位,剖宫产率升高既有患者因素,也有医院因素,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3662例剖宫产率及指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1998年至2005年8年间3662例剖产率指征及其掌握情况。方法对3662例剖宫产病例分两阶段(1998~2001年与2002~2005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8~2001年剖宫产率为38.0%,指征依次为难产、妊娠并发症合并症、胎儿宫内窘迫、臂位、剖宫产史、社会因素及其他;2002—2005年难产、妇娠并发症合并和社会因素居前3位,其中2004年社会因素剖宫率更达20.6%居第2位。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率11.5~16.6%,在两阶段中分别居3、4位,变化不大。结论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胎儿宫内窘迫也是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只有提高医务人员和孕产妇对剖宫产的认识,合理掌剖宫产指征,加强孕产期保健和产时监护,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供陪伴分娩和分娩镇痛,提高阴道分娩的安全性,使母婴结局良好,才可望使迅速增高的剖宫产率得到控制并下降至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以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分娩的产妇3361例病例资料。结果 3 361例产妇中1 702例剖宫产,剖宫产率为50.64%,其中初产妇中1 200例(54.32%),显著高于经产妇中502例(43.58%)(P〈0.01)。剖宫产的指征中医学指征,共1 115例(65.5%),社会因素587例(34.5%),剖宫产医学指征显著高于非医学指征(P〈0.01)。在医学指征中指征主要依次排序为:胎儿窘迫,臀、横位,相对头盆不称,妊娠合并症,高龄初产妇,过期妊娠,骨盆狭窄。结论胎儿窘迫、瘢痕子宫、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因社会因素导致的不必要剖宫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收集2007年住院分娩剖宫产病例,分析原因,应用是否合理。方法:对2007-01/2007-12剖宫产4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在各方面大大放宽,社会因素、臀位、羊水过少、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成为剖宫产主要指征,尤以胎儿因素为著。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孕期宣教,提高孕妇对分娩的认识,提高产科医师的技术水平,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手术指征。方法:将1046例剖宫产患者进行手术指征分类分析。结果:剖宫产发生率持续偏高(58.18%)。指征主要为胎儿宫内窘迫、妊娠合并疾病及社会因素。结论:降低剖宫产率需医务人员和社会力量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产妇剖宫产临床资料,以探讨经产妇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加强经产妇的管理,降低经产妇的剖宫产率。方法对新疆昌吉市第二人民医院2007~2008年住院分娩经产妇1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抽取同期住院剖宫产分娩初产妇150例为对照组,分析剖宫产指征、孕周、孕期产检情况及新生儿一般情况。结果以瘢痕子宫为手术指征占经产妇首位,巨大儿占第二位。初产妇手术指征中无绝对产科指征的要求手术占首位,胎位、胎方位异常、胎儿窘迫及妊娠并发症等指征占其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定期产检数分别为42例及10例,过期妊娠分别为16例及5例,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强经产妇的管理,做好产前及孕期宣教,可望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9.
边远山区剖宫产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边远山区剖宫产率升高的相关因素,探讨相应对策,为制定降低边远农村地区剖宫产率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478例孕妇行剖宫产的手术指征.结果 4年间剖宫产率平均为41.89%.社会因素一直高居第1、2位.头盆不称、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症并发症、臂位为近几年剖宫产主要指征.结论 相对头盆不称、社会因素、胎儿窘迫是近几年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提高医疗保健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围产期保健宣传,建立合理、公正医疗行为保险制度是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最近3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原因,应用是否合理。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636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在各方面大大放宽,社会因素、臀位、羊水过少、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成为剖宫产主要指征,尤以社会因素为显著。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孕期宣教,提高孕妇对分娩的认识,提高产科医师的技术水平,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