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损害与血尿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再收集年龄、性别与观察组患者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测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然后再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致残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患有急性脑梗死的观察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的对照组患者血尿酸水平(P0.01);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神经功能伤残较重者(EDSS≥3.5)血尿酸值较EDSS得分较低者(EDSS3.5)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血尿酸是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是引发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变化与急性脑梗死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117例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入院时、14 d、90 d时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尿酸与不同时期脑梗死预后关系。结果入院时NIHSS评分≥8分组血UA水平要低于<8分组(P<0.05)。NIHSS评分≥8分组14 d、90 d预后良好例数较NIHSS<8分组少(P<0.05);远期预后不良组入院时、14 d血UA水平较远期预后良好组低(P<0.05),远期预后不良组血UA水平低于远期预后良好组(P<0.01)。结论血尿酸低及变化不明显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李静 《现代保健》2010,(35):165-166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C-反应蛋白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的研究。方法采用OL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91例脑梗死及84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尿酸水平、C-反应蛋白含量,并与117例正常人对照比较。结果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血尿酸、C-反应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水平的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在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可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臧福才  李化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356-4357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尿酸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70例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做为脑梗死组,同期来我院检查的78例非脑梗死老年患者做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排除患有严重的心血管、肝、肾、肺等重要器官的疾病,并且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测量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的血尿酸增高46例,对照组患者血尿酸增高7例,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明显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的变化与老年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是老年脑梗死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尿酸水平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尿酸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5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其入院时(起病<24h)检测的血尿酸水平分为两组高尿酸组及正常尿酸组。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起病初尿酸水平与其病灶范围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高尿酸组梗死灶直径>2cm者居多(P<0.05),治疗好转率明显低于正常尿酸组(P<0.05),病死率高于正常尿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尿酸水平可作为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高尿酸血症和急性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自该院2011—2012收治的130例患有脑梗死的患者与150例健康体检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以酶法进行血尿酸、空腹血糖及血脂等方面的测定,然后对两组患者尿酸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中空腹血尿酸升高分别是64(49.29%)例和35(23.08%)例,血浆尿酸浓度为412.6mmol/L、348.9mmol/L,两者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尿酸水平和脑梗死患者之间存在着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如果血尿酸水平升高的比例越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越重、预后越差。高尿酸血症是急性脑梗死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需要在临床工作中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 (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 -代谢病 ,随着社会老龄化 ,其发病人数日趋增多 ,其防治工作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DM常并发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 ,严重危害患者健康。近年来 ,国内外对血钙、血尿酸等生化指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较多 [1 ,2 ] ,我们对 2 6 9例 DM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部分生化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 ,发现血钙和血尿酸等指标与DM并发脑梗死有一定关联 ,可作为防治监测工作的参考。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分为 3组。 3组对象血肌酐水平≤ 97μmol/ L- 1 ,均除外甲状旁腺疾病 ,甲状腺手术史及肾…  相似文献   

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人院时血尿酸水平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尿酸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5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其入院时(起病〈24h)检测的血尿酸水平分为两组:高尿酸组及正常尿酸组。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起病初尿酸水平与其病灶范围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高尿酸组梗死灶直径〉2cm者居多(P〈0.05),治疗好转率明显低于正常尿酸组(P〈0.05),病死率高于正常尿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尿酸水平可作为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D-二聚体(D-D)浓度,探讨D-D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心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530例及健康体检者104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中D-D浓度。结果:心血管疾病组、脑血管疾病组(急性脑梗死)血浆D-D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D-D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和血糖水平的变化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入院后48h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将100例患者分为,其中进展性脑梗死组52例与稳定性脑梗死组48例,病发7天内记录患者的舒张压值、收缩压值、平均动脉压值及血糖水平,探讨其与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发病7天内进展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值分别低于稳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7天内的平均空腹血糖稳定组低于进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和血糖水平与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生与发展均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血浆内皮素(ET)浓度,探讨脑梗死及脑出血发病与ET的关系。方法选取经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证实的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各52例,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其血浆ET水平,并与50名健康体检人群的ET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ET浓度均高于健康体检者,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越严重,其ET值越高,脑出血患者的ET值在发病后1周最高,4周后恢复正常。结论血浆ET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加强对ET的监测,有利于对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病情判断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病诱因,代谢指标和伴随疾病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住院的60例DK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诱因为感染和胰岛素使用不规则共占53.4%,18例DKA患者二氧化碳结合力为(co2-cp)〈10mmol/l,11例血尿酸〉400umol/l,其中2例〉700umol/l的DKA患者死亡;7例DKA患者血肌酐高于正常,1例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DKA患者的预后与co2-cp、血肌酐和血尿酸的水平以及伴随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3年7月辽宁电力中心医院收治的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后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得分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0~1分,238例)与预后不良组(2~6分,6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清CysC、Hcy水平、NIHSS评分;分析血清CysC、Hcy水平、NIHSS评分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情况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清CysC、Hcy水平、NIHSS评分均较预后良好组更高;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ysC、Hcy水平、NIHSS评分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ysC水平高、Hcy水平高、NIHSS评分高均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刘再新  周树虎 《中国保健》2008,16(10):282-28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75例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24h内抽取静脉血测定CRP水平,按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NFDS)进行评分,在出院时对预后进行评定.结果:CRP异常组脑梗死28例,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13例;CRP异常组CNFDS评分较高,中位数为17(5~34)且预后不良.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可作为反映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疾病预后以及痛风合并脑出血患者尿酸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痛风合并脑出血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研究患者生活质量、神经功能、活动状态、血尿酸水平、精神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血尿酸水平与活动状态评分、MMSE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之间为负相关性,血尿酸水平与NIHSS评分、CSS评分之间为正相关性。结论:痛风合并脑出血疾病患者预后与血尿酸水平息息相关,其含量越高表明疾病预后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血糖水平分为两组:高血糖组60例,正常血糖组58例。对照分析了两组患者发病后1d、7d、14d、21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的关系。结果治疗3周后,高血糖组总有效率52%,正常血糖组91%,两组比较,P<0.01,正常血糖组明显优于高血糖组。结论脑梗死发病后有无高血糖,可作为估计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7.
李炯 《现代医院》2005,5(7):19-2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脉压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74例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脉压情况将174例患者分为A、B、C、D4组,对照分析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的脉压水平与临床表现、急性缺血损害程度、好转率与死亡的关系。结果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的脉压高对预后的不良影响是高血压性脑梗死的主要死因。结论脉压水平的高低可作为评估急性脑梗死病变程度、范围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均为39例患者,均使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15天后比较2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变化和NDS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依达拉奉治疗15天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NDS评分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结论依达拉奉能够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进而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日益上升,已成为我国的主要死因,其病因及危险因素的研究受到医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尿酸作为嘌呤的最终代谢产物,因其强大的抗氧化特性与心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目前国内外研究报道较多,大多数认为高尿酸血症为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卒中患者血尿酸水平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关,但是脑卒中发生后血尿酸水平是否增高,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急性脑卒中发病初期血尿酸水平,以进一步了解尿酸与脑卒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王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111-3112,3115
尿酸作为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其血液中浓度的升高和氧化应激损伤与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关系密切,给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本文综述了尿酸的生成、代谢、氧化及抗氧化作用以及氧化应激的机制,并对血尿酸水平和氧化应激损伤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为今后对尿酸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