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进行胎儿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10例孕妇进行无负荷试验,其中胎儿震荡刺激试验(简称胎儿震荡)145例;B超下进行胎儿震荡64例;52例进行宫缩应力试验:157例进行多普勒脐血流测定。结果 无负荷试验异常者围生儿预后不良率为37.2%,与正常者(38.5%)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负荷试验加胎儿震荡试验异常者的围生儿预后不良率为46.9%,与正常者(34.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超下胎儿震荡进行胎儿生物物理指标评分,〈7分者胎儿预后不良率为60.O%。与正常者(3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宫缩应力试验和多普勒脐血流测定结果异常者的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分别为76.5%和50.O%,明显高于正常的40.O%和35.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宫缩应力试验和多普勒脐血流测定及无负荷试验、无负荷试验或B超加胎儿震荡试验分析,对了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胎盘、胎儿储备能力和预测围生儿预后有较高临床价值。可作为了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胎儿宫内安危的监测项目,B超加胎儿震荡可降低单一检查的假阴性率,并可指导及时终止妊娠的时机,及早发现不典型的胎盘旱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孕妇血清中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检测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中乙肝病毒抗原抗本,滴度与胎儿宫内感染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母婴垂直传播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方法:对855例孕妇采集肘静脉血,其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消毒脐带留取脐血,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并对HBsAg,HBeAg,抗-HBc及HBsAg滴度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855例孕妇HBsAg阳性者120例(占14.04%),120例HBsAg阳性孕妇的胎儿宫内感染率为32.50%(39/120);孕妇血清中HBsAg滴度的高低与胎儿宫内感染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孕妇血清中单纯HBsAg阳性者发生胎儿宫内感染率为16.67%(1/6),HBsAg 阳性合并抗-HBc阳性者发生胎儿宫内感染率为12.32%(9/73),而孕妇血清中HBsAg阳性合并HBeAg阳性者发生胎儿宫内感染率为70.73%(29/41),与前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孕妇血清中HBsAg的滴度与胎儿发生宫内感染无关,但HBeAg阳性率越高,其胎儿发生宫内感染的机率就越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脐静脉血流各项指标与胎儿宫内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普勒二维超声自测定胎儿脐静脉腹内段平均血流速、脐静脉内径.算出脐静脉血流量,根据测定胎儿各项生长指标估计胎儿体重,算出每公斤贻重血流量.结果:脐静脉血流量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孕周每公斤流量与孕周呈负相关性(r=-0.40,P<0.001).在异常组IUGR、羊水过少和过期妊娠组脐静脉流速和流量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妊高征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测定脐静脉血流量可以较早发现胎儿宫内慢性缺血缺氧,尤其对IUGR和羊水过少孕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B超联合胎心监护检查预测胎儿脐带绕颈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8例确诊为胎儿脐带绕颈的孕妇(A组)应用彩超测定脐动脉血流速度S/D值和胎心无负荷试验(NST),与98例无胎儿脐带绕颈孕妇(B组)妊娠晚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NST无反应型或S/D值1〉3发生率,比B组明显增高(P〈0.01),胎儿宫内窘迫和剖宫产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但两组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胎心监护联合B超检查可以提高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缺氧状态的诊断,为临床选择分娩方式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监测产程中胎儿血氧饱和度(FSaO2)来研究胎儿氧合及酸碱平衡状态、预测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方法62例产妇在其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进行胎心电子外监护及胎儿血氧饱和度监测,依据分娩后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血血气分析结果计算两种监护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及准确率。结果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的胎儿血氧饱和度均值有统计学差异;胎儿血氧饱和度与脐血血气有显著相关;以FSaO2≤30%为标准诊断胎儿窘迫,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0%、96.2%、81.8%、96.2%、95.2%。结论胎儿血氧饱和度可有效反映胎儿氧合及酸碱平衡状态,其监测方法可提高诊断胎儿窘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文回顾分析Hp快速尿素酶试验及^14C-尿素呼吸试验对Hp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571例胃镜受检患者用快速尿素酶试验作Hp检测,对391例胃镜受检患者用^14C-尿素呼吸试验作Hp检测,以组织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照。结果 显示Hp快速尿素酶试验及^14C-尿素呼吸试验的敏感性分别为91.5%、95.3%;特异性分别为87.7%、91.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8%、94.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3%、92.8%。结论 Hp快速尿素酶试验及^14C-尿素呼吸试验均为Hp诊断的常用方法,两者敏感性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特异性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了解孕晚期胎儿宫内安危,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情况,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产前无应激试验(NST)已广泛应用于孕中晚期,成为及时反应胎儿生物物理活动的主要指标。但NST的阳性预测值低,仅为10%-40%,从而人为增加剖宫产率,我院将胎儿心电图(FECG)与NST联合应用,可明显降低NST的假阳性率,提高对胎儿宫内情况及出生结局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袁红 《西部医学》2010,22(3):496-497
目的评价产钳助产与胎头吸引助产的优劣,指导临床正确运用器械助产。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使用产钳术或胎吸术分娩的产妇资料,比较两者的成功率、放置器械至胎头娩出时间、母亲软产道损伤的发生率及新生儿损伤等情况。结果278例均助产成功,胎吸组的成功率(96.50%)较产钳组(99.19%)略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放置器械至胎头娩出时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母亲软产道损伤及胎儿头颅损伤发生率的差异也有显著性(P〈O.05)。结论低位产钳和胎吸助产是解决第二产程宫缩乏力或胎儿宫内窘迫的良好手段,手术时间短,产后恢复好,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与自然分娩并无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中心电子监护系统(central electronic monitoring system,CEMS)全产程胎心监护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对1999年1月-2001年12月在我院产房分娩的13007例产妇及其13083例胎儿(监护组)进行全产程连续电子胎心监护,并与1996年1月-1998年12月在我院产房分娩未进行全产程连电子胎心监护的9707例产妇及其9772例胎儿(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全产程胎心监护对剖宫产率的影响。结果:监护组与对照组剖宫产率分别为13.20%和12.54%,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阴道手术产率(6.30%)明显高于监护组(4.07%),P<0.01,结论:CEMS全产程胎心监护不增中 率和阴道手术产率,可早期发现及处理胎儿缺氧,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0.
高清 《中国伤残医学》2013,(10):259-260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足月头位单胎阴道试产分娩的产妇205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待产妇在宫口开大2cm即送入候产房由助产士专人监护直至分娩结束。均给予持续胎心监护,经腹壁记录胎心率及宫缩的相对张力,由专门负责产房管理医师进行评定及处理异常情况。结果:2052例产妇中胎心监护异常473例(23.1%),胎心监护正常1579例(77.0%)。胎心监护异常组473例中发生新生儿窒息35例(其中轻度25例,重度10例),发生率为7.4|D%。胎心监护正常组1579例中新生儿窒息8例,均为轻度窒息,发生率为0.51%。胎心监护异常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7.40%)明显高于胎心监护正常组(0.51%),2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1)。胎心监护正常阴性预测值为99.5%,胎心监护异常阳性预测值为7.40%。特异性为78.2%,灵敏度为81.4%。结论:胎心监护可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保障新生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