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正>总结姜良铎教授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提出恢复脾升胃降的正常气机运动是治疗脾胃病的关键;以通为补是脾胃病治疗的基本思路;平衡五脏是治疗脾胃病的常用方法;脾胃病脾胃分治可促进整体机能发挥;梳理三焦法是治疗脾胃疑难病的重要方法;治疗脾胃病当气血同治。简析姜老治疗脾胃病的医案。  相似文献   

2.
总结徐建明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提出调理肝脾恢复中焦的正常气机运动是治疗脾胃病的关键;通补并用是脾胃病治疗的基本思路;重视脾胃,兼顾五脏;注重情志因素对于脾胃病的影响。简析老师治疗脾胃病的组方特点及医案。  相似文献   

3.
气机失调是脾胃病主要病机,治疗宜畅达脾胃气机,恢复其升降功能;脾胃病久虚实夹杂者多,治疗宜消补兼施;脾胃乃人体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治疗宜顾护脾胃、调补后天。  相似文献   

4.
梅应兵  甘爱萍 《世界中医药》2014,9(8):1036-1038
目的:总结甘爱萍教授治疗老年脾胃病的用药特点。方法:采取归纳总结的方法对甘爱萍教授的脾胃病中药处方进行归纳,总结其药物性味、归经、功效、剂量、剂型特点。结果:性平甘淡是脾胃病用药的基本特性;健脾益气、滋阴和胃是治疗的根本;清热理气、调神解郁是取效的关键;汤、膏、丸剂,因时因人而异;常用剂量是脾胃病的最佳剂量。结论:甘爱萍教授治疗老年脾胃病的核心是"益气健脾,滋阴和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蒋文照教授治疗脾胃病药对用药规律。方法:采用数据关联性的方法对蒋文照教授的217张中药处方中的药对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结果:初步了解蒋文照教授常用于治疗脾胃病的药对情况及使用药对的规律,并筛选出蒋文照教授治疗脾胃病的常用药对。结论:蒋文照教授熟谙各药药性,妙组药对,治疗脾胃病注重调理气机;擅长运用炙黄芪。  相似文献   

6.
张友玉老中医,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病,尤其擅长治疗脾胃病,重视脾胃在内伤杂病发病中的作用,治疗疾病时非常重视脾胃的调护,注意饮食调养以助药效。认为脾胃病多湿,脾虚湿盛是脾胃病的基本病机,运脾化湿当是治疗脾胃病的主要治法,健脾不如运脾,喜用香砂平胃散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7.
<正> 温中理气是中医调理脾胃的一种治疗方法。实际上是温补中焦和疏理气机两种治法的综合。祖国医学对“脾胃”是极为重视的。《内经》说:“脾为后天之本”,“脾旺不受邪”。李东垣有《脾胃论》的专著。因此,在中医临证中,常用调理脾胃的方法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更是以“调理脾胃”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欲达“调理脾胃”之目的,必须对脾胃之病辨其寒热,察其虚实。温中理气只是治疗脾胃病的多种治法之一。此法只适用于脾胃虚寒、气不宣通之证。表现为:自利不渴,寒多  相似文献   

8.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观《伤寒杂痛论》,其注重调护脾胃的思想贯穿于外感及杂病辨治的始终.其调理脾胃的圆机妙法对脾胃学说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笔者通过学习仲景牌胃学说受益匪浅,感悟有三:(1)辛开苦降法是治疗脾胃疾病的基本方法;(2)生姜、大枣用于治疗脾胃疾病时并非是可有可无的药物;(3)外邪内侵、脾胃受阻乃脾病致痿的又一病因。  相似文献   

9.
总结杨少山主任中医师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其学术思想分为以下几部分:①临床辨证需分型,常分为肝胃不和型、肝胃郁热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亏虚型、瘀阻胃络型、饮食停滞型,注重治病求本;②临床用药切合病机,治疗脾胃病不忘以和为主;③要畅通脾胃气机,临床以花类药物为首选;④要治愈脾胃病应注意自身的调养。杨少山主任中医师治疗脾胃病临床疗效显著,与上述系统的学术创见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脾胃在痛风发病中的作用,为痛风的治疗提供辨治思路.方法:结合相关文献,探析痛风与脾胃之间的关系.结果:脾胃虚弱、正气不足是痛风发病之本;脾胃湿盛、浊毒壅滞是痛风之核心病机;顾护脾胃、利湿泄浊是治疗痛风之关键.结论:脾胃与痛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痛风可以从脾胃论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中治疗脾胃病的处方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其用药规律及特点,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参考。方法:整理《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中治疗脾胃相关病症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 2.5),利用频数分析确定治疗脾胃病的常用药物,并对其药性、药味、归经及配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60首,涉及中药139味,治疗脾胃相关病症使用频次最多的单味中药是陈皮,其次是茯苓、白术,常用中药主要以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为主,配伍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和芳香化湿药等;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味、苦味、甘味为主;归经主要归为脾经、胃经、肺经等。结论:《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治疗脾胃相关病症时,陈皮为治疗脾胃相关病症的核心药物,六君子丸为基础组方,补气健脾、燥湿化痰,兼温中散寒为基本法则,味辛、性温、归脾经之药可作为首选,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袁红霞教授运用经方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治疗胃痛,方用黄芪建中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胃痞,方用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加减,以补虚和中,降逆消痞;治疗反酸,方用旋覆代赭汤合小柴胡汤加减,以健脾和胃降逆,化痰下气.结果:上述脾胃病经经方加减治疗后均获满意效果.结论:经方治疗脾胃病效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黄雅慧教授运用三仁汤化裁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导师面授、门诊及查房整理导师运用三仁汤化裁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体会中医异病同治理论在脾胃病中应用,观察中医药治疗不同疾病的优势及疗效。结果:黄雅慧教授运用三仁汤化裁治疗湿热型脾胃不同疾病有显著疗效。结论:黄雅慧教授运用三仁汤化裁治疗湿热型脾胃不同疾病的临床经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唐江山主任医师治疗胃脘痛的用药特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霖 《福建中医药》2005,36(3):29-29
唐江山主任是全国第三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他注重脾胃学说,善治胃肠疾病,认为脾胃乃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升降失常是脾胃病的根本病机,提出调畅气机是治疗脾胃病的总则。临证采用升脾气、降胃气,补脾阳、滋胃阴,疏肝气、宣肺气治疗方法,抓住调畅气机这一轴心,解决复杂问题,疗效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5.
总结秦老师治疗脾胃病的经验,认为肝脾(胃)不和是脾胃病的基本病机,因而治疗脾胃病应立足脾胃,注重调肝,临床疗效颇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从脾胃论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基本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脾胃损伤为病机的关键,脾胃运化失常贯穿于冠心病发病和病程演变的全过程,其根本原因在于脾胃功能失调,调理脾胃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国名老中医黄瑾明教授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资料收集整理与文献查阅方法结合脾胃的生理和病理,对黄老治疗脾胃病的临床辨证和遣方用药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从调理脾胃的气机、虚实、寒温等三大方面入手,总结整理了黄老临证治疗脾胃病的有效经验。结论:黄老用健脾和胃,行气降逆,益气养血,缓急止痛,温中止泻等方法调治脾胃,临床上能收到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庄园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524-1525
沈英森教授在脾胃病治疗方面经验丰富,认为岭南地区潮湿多雨,脾胃病病机多为脾虚湿困。根据脾胃生理特点不同,用药宜通补结合,刚柔并济。认为饮食调养是脾胃病预防治疗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19.
<正>朱宗元教授是内蒙古地区名老中医,从医40余载,学验颇丰,擅长治疗脾胃病、肾病等。笔者有幸侍诊左右,获益匪浅,现将朱师治疗脾胃病的经验总  相似文献   

20.
杨晋翔教授在研究李东垣脾胃学说的基础上并将明清温病学说的论治方法融汇到脾胃病辨治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脾胃病学术经验。治疗脾胃病主张通降论、气血论、湿热论和标本论。认为脾胃病与热邪关系密切,提出胃热学说为脾胃病的基本病机,主张以"清法"为脾胃病的基本治疗大法,具体提出清热泻火、清热祛湿、清热通腑、清热生津、清热化痰等具体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善用黄连、吴茱萸,柴胡、黄芩、半夏,藿香、佩兰等药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