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调查分析盐城市盐都区儿童部分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方法 采用微量血间接ELISA法对盐都区9乡镇6 648名1~16周岁具有相关疫苗接种史的儿童做麻疹、乙型脑炎及A群脑膜炎、脊髓灰质炎或白喉、破伤风IgG抗体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受检儿童麻疹、乙型脑炎、A群脑膜炎、脊髓灰质炎、白喉、破伤风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4.31%,89.58%,64.67%,75.53%,93.01%和86.42%;不同性别儿童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1~2.599,P>0.05);各年龄段白喉和乙型脑炎抗体均处于较高水平,多个年龄组麻疹、脊髓灰质炎和A群脑膜炎抗体阳性率相对较低,破伤风抗体水平7岁以后、A群脑膜炎8岁以后有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结论 盐都区健康儿童A群脑膜炎、麻疹、脊髓灰质炎抗体阳性率相对较低,需提高疫苗冷链管理和接种质量,并正常开展免疫监测,对未检出保护性抗体的儿童进行相关疫苗的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该辖区内7~<13岁健康儿童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为全市制定免疫防控策略及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全市7~<13岁健康儿童4616例,采用 ELISA 进行4种抗体检测。结果广水市7~<13岁健康儿童麻疹、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41%、93.07%、93.78%、68.72%,前3种抗体保护水平均在85%以上,4种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87.08,P=0.000)。流行性乙型脑炎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41,P=0.071)。麻疹、脊髓灰质炎、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71,P=0.000;χ2=25.174,P =0.000;χ2=283.641,P=0.000)。4种抗体阳性率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19,P=0.889;χ2=1.017,P=0.313;χ2=0.018,P=0.892;P =0.639,P=0.424)。麻疹、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在全市17个乡镇/社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9,P =1.000;χ2=0.117,P =1.000;χ2=0.134,P=1.000)。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在17个乡镇/社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179,P =0.001)。结论广水市7~<13岁健康儿童麻疹、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抗体水平达到了保护率,但乙型肝炎抗体水平有待提高,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强化查种补漏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长沙市雨花区一般人群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型脑炎)的免疫状况,为有效预防乙型脑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05年7—9月对309例人群进行调查并采集血液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型脑炎IgG抗体。结果共采集不同年龄人群血液标本309份,其乙型脑炎抗体总阳性率为46.28%。2~7岁组阳性率最低,为21.95%;随着年龄的增长,乙型脑炎抗体阳性率不断增加。不同性别人群之间乙型脑炎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963,P〉0.05)。有免疫史人群的抗体阳性率为35.71%。结论雨花区健康人群乙型脑炎抗体阳性率较低,应警惕乙型脑炎流行。应进一步做好乙型脑炎疫苗免疫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和接种质量,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施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常规及强化免疫后常住和流动人群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水平,评价免疫效果,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2个调查点的常住和流动人群中随机调查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岁7个年龄组各15~20人,共478人.采集血液样品,以细胞中和试验法检测中和抗体.结果 常住人群中的脊髓灰质炎Ⅰ型、Ⅱ型、Ⅲ型病毒中和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7.53%、98.77%、93.83%,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104.53、1:131.33、1:37.87;流动人群中的中和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6.60%、95.74%、88.51%,GMT分别为1:120.31、1:1 10.12、1:31.25.结论 温州市瓯海区通过OPV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后,已形成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有效的免疫屏障.但流动人群免疫水平低于常住人群,因此加强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将有助于提高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型脑炎)在我国是常见传染病,多数地区仍然是依靠流行季节的临床症状来诊断,被动且不准确。因此,开展早期、快速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是防治乙型脑炎的迫切需要。现将近年来有关乙型脑炎的早期诊断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乙型脑炎病毒的快速鉴定1.1 乙型脑炎单克隆抗体作A蛋白菌体协同凝集试验 张永和等使用5系乙型脑炎单克隆抗体,其中乙型脑炎病毒种特异性者为2F_2与2H_4,用这些单克隆抗体致敏含A蛋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cowanl菌体,经过洗除未结合的抗体后,配成2%菌悬液,用以快速鉴定乙型脑炎病毒。结果乙型脑炎种特异性抗体2F_2及2H_4致敏的菌体,对各株乙型脑炎病毒全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仔猪血清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抗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三峡库区监测哨点仔猪中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IgG抗体达到50%的时间段,为当地乙脑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三峡库区的湖北省秭归县、重庆市万州区、涪陵区和渝北区共4个监测点采集仔猪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仔猪血清乙脑病毒IgG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仔猪血清乙脑病毒IgM抗体。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个监测点中,重庆市万州区和渝北区仔猪在5月初感染乙脑病毒,5月中旬乙脑病毒IgG抗体阳性率达到50%以上;重庆市涪陵区、湖北省秭归县仔猪在5月下旬感染乙脑病毒,6月中旬达到50%以上。其中猪场中的仔猪乙脑病毒抗体阳性率高于散养猪(χ2=43.797,P0.05)。结论三峡库区监测点仔猪乙脑病毒IgG抗体50%阳转时间出现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之间。  相似文献   

7.
章光明  朱淑英  吴晓虹 《疾病监测》2016,31(12):1033-1036
目的 了解浙江省金华市健康人群麻疹、腮腺炎、水痘、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和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的抗体水平情况,为制订和完善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麻疹IgG、腮腺炎IgG、水痘IgG、乙肝表面抗体(HBsAb)和甲肝IgG。结果 共检测1170份血清标本,麻疹、腮腺炎、水痘IgG阳性率分别为89.40%、80.34%和71.37%,HBsAb阳性率为78.29%,甲肝IgG阳性率为55.21%。结论 金华市健康人群麻疹、腮腺炎具有较高的免疫水平,乙肝、水痘和甲肝免疫水平较低,应重点关注水痘、甲肝疫情,同时进一步做好免疫预防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覆盖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玉溪市1~7岁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免后血清抗体水平状况。方法抽选1972名1岁、4岁、7岁3个年龄组儿童,采用ELISA法进行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监测。结果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63%、97.87%、99.7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187.99、1:503.54、1:838.03;抗体阳性率和GMT在1岁、4岁、7岁组均为Ⅲ型高于Ⅱ型,Ⅰ型最低,三型抗体全阳性者占89.96%,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地区间相对以山区为高。结论玉溪市计划免疫冷链系统运转良好,OPV接种质量得到保证,目标人群有较高的脊灰免疫抗体水平,形成了抵御脊灰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3年江西省部分地区儿童麻疹、风疹、乙脑、乙肝、脊灰抗体水平。方法选择江西省2市4县,对前往医院就诊的非急性弛缓性麻痹的0~4岁儿童227例采集血清标本,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麻疹、风疹、乙脑IgG抗体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脊灰中和抗体。结果各疾病抗体阳性率为麻疹72.25%,风疹63.00%,乙脑87.67%,抗-HBs78.92%,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3.83%、96.92%、89.87%,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123.77、1:79.74、1:50.28。结论0~4岁调查儿童脊灰和乙脑均形成较好免疫屏障;麻疹、风疹和乙肝抗体水平较低;0~7月龄儿童麻疹、风疹抗体水平随月龄增加迅速下降,风疹下降更快,乙脑则上升;1岁~4岁儿童抗-HBs水平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黔东南州2004年106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文红 《疾病监测》2005,20(10):529-532
目的对黔东南州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乙型脑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个案调查表,对辖区内乙脑报告病例进行调查;通过MicrosoftExcel建立病例数据库,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进行分析。运用EIA检测急性期病人血清中的抗乙脑IgM抗体。结果全州报告的106例乙脑病例,90.57%发生在农村,88.68%的发病村寨近三年没有接种过乙脑疫苗,0 ̄9岁儿童接种率为14.66%,≤9岁儿童发病91例,占85.85%。在所采的28份血清中抗乙脑IgM抗体阳性率为78.57%。结论黔东南州乙型脑炎具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年龄特征,农村卫生条件差,适宜蚊虫孳生,免疫接种率低,为引起流行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农村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把乙脑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络直报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北京市昌平区6岁儿童加强接种疫苗前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抗体水平变化,为控制相应传染病,完善相关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将昌平区20个镇街分成3个等级镇街,每级镇街随机抽取2个镇街,共6个镇街作为监测现场。每个镇街随机选取6岁儿童作为免疫水平监测对象,依据知情同意的原则,共入组308名儿童,各采集静脉血3 ml,用ELISA试剂盒定量检测麻疹、腮腺炎和风疹IgG抗体水平,在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麻腮风疫苗,MMR)后35~42 d,共采集274名儿童静脉血各3 ml,分析接种MMR前后麻疹、腮腺炎和风疹IgG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变化。结果 加强MMR接种前,麻疹、腮腺炎和风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16%、87.99%和72.40%,加强接种后三者抗体阳性率均为100.00%。麻疹、腮腺炎和风疹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加强接种前分别为999 mIU/ml、469 U/ml和44 IU/ml,接种后分别为1 700 mIU/ml、2 293 U/ml和107 IU/ml。加强接种前后三者抗体阳性率和GMC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率比较2=16.524、35.150和88.549,P=0.001;GMC比较t=-7.425、-10.001和-16.913,P=0.001)。结论 MMR加强接种前抗体阳性率下降,风疹和腮腺炎抗体阳性率较低,接种后风疹和腮腺炎抗体阳性率上升明显,昌平区6岁儿童麻腮风疫苗加强免疫效果良好,应继续保持较高的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2009~2011年六安市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在加速麻疹和风疹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麻疹、风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 2009~2011年共收集484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检测结果证实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31.82%(154/484),风疹IgM抗体阳性率17.15%(83/484);麻疹、风疹病例中小于1岁年龄组人群阳性分别为4.55%和0;1~4岁为53.90%和4.82%;5~15岁为10.39%和61.45%;大于15岁为31.17%和33.73%。结论麻疹、风疹的免疫预防工作,在提高免疫接种质量的同时应高度重视人群的免疫状况监测。  相似文献   

13.
王文思  安晓慧  朱丽君  赵玲  韩立新  方兴  王艳 《疾病监测》2022,37(10):1290-1293
  目的  了解辽宁省扩大免疫规划实施10年后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麻疹、风疹及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水平,为及时发现免疫薄弱人群,采取针对性免疫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采集辽宁省3个地市6个县(区)共计498名健康人群血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麻疹、风疹及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分析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  结果  本次监测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4.78%,GMC为851.10 mIU/mL;风疹抗体阳性率为87.15%,GMC为40.90 IU/mL;流行性腮腺炎抗体阳性率为90.16%,GMC为330.93 U/mL。 不同地区麻疹、风疹及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和GM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麻疹GMC水平、风疹及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和GM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麻疹、风疹及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和GM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辽宁省麻疹和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水平较高,风疹IgG抗体水平较低。 儿童和青少年抗体水平呈现随疫苗接种时间的推移而下降的趋势,建议加强青少年组人群针对性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陕西省铜川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评价麻疹疫苗免疫效果,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4区(县)随机抽取9个年龄组366份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定量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 2013年铜川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7.27%,几何平均浓度(GMC)为1794.05 mIU/ml。不同区(县)、城市与农村间平均G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岁平均GMC显著低于1~、3~和15岁组。与2007年相比,全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明显升高。结论 铜川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较高,近期不会出现麻疹流行。但4区(县)计划免疫工作发展不平衡,应加强农村和薄弱地区的免疫规划工作。建议加强麻疹疫情监测,适时对7~岁重点人群进行麻疹疫苗的应急接种及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10岁以下儿童麻疹抗体水平,为麻疹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488名6个年龄组的婴幼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结合免疫史对不同人群麻疹抗体进行分析。结果 10岁以下儿童麻疹IgG阳性率为84.51%,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708;6岁组和18月龄组阳性率最高,分别达到90.48%和89.47%,<8月龄组阳性率最低,为56.34%,GMT较高的是18月龄组,为1∶978,较低的是<8月龄组,为1∶370,接种第1剂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76.42%,GMT为1∶484,接种第2剂麻疹IgG抗体阳性率达到88.12%,GMT达到1∶839,男性与女性麻疹IgG抗体水平无差异。结论 <8月龄婴幼儿麻疹抗体水平偏低,是目前防治麻疹的关键群体,8月龄至10岁儿童具有较好的免疫屏障。应加强血清学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适时开展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S: To compare 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antibody levels in Somali immigrant, Hispanic migrant, and US children in Rochester, Minn, and to determine whether parental vaccination reports predict seropositivity. SUBJECTS AND METHODS: From 1995 to 1997, we conducted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using 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antibody levels obtained from a sample of Somali, Hispanic, and Rochester children. Volunteers provided blood samples, vaccination histories, and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We assessed differences in 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antibody levels among the 3 groups of children and calculated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to determine whether parental report of vaccination predicted seropositivity. RESULTS: Study participants included 79 Hispanic migrant, 69 Somali immigrant, and 730 Rochester children. Somali children reported vaccination at significantly older ages compared with Hispanic or Rochester children (P<.001). Most children were seropositive for all 3 antibodies. Parental reports of vaccination had high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s (71%-100%) but low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0%-50%). CONCLUSION: Somali and Hispanic children were as likely as Rochester children to be seropositive for 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antibodies despite poor documentation of vaccination. Somali children, however, tended to receive vaccinations at significantly older ages than Hispanic and Rochester children.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1999年177例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实验室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全省 1999年 177例RFIs病例进行麻疹IgM抗体测定 ,结果阳性率为 59.30 % ;对麻疹抗体阴性的样本补做风疹IgM抗体测定 ,结果风疹抗体阳性率达 45.80 %。结果分析表明 ,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 4~ 14岁儿童 ,占 89.20 % ,阳性病例中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占多数 (73.33% ) ;流动人口占病例的相当比例 (20.90% ) ,其中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 2 0例 ,大多为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 (17例 ,占 85.00 % )。以上结果表明 ,我省应加强麻疹疫苗的补种复种工作 ,并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免疫接种。另外 ,由于风疹的普遍流行 ,我们在做好麻疹监测的同时 ,应该注意风疹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及时发现免疫薄弱人群及疾病传播流行存在的隐患,为制订消除麻疹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采集360名健康人群的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麻疹IgG抗体,分析抗体阳性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C)。 结果 昌平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2.22%,GMC达1 109.59 mIU/ml。 1 ~ 4岁与5 ~ 9岁年龄组G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34,P>0.05)。 不同性别、户籍和免疫剂次人群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C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后,<1、1 ~ 4、5 ~ 8岁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C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昌平区麻疹抗体阳性率处于较高水平,需加强本市成年人及重点年龄组人群,尤其是大学生的MCV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