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乳糜漏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胸部手术损伤胸导管发生乳糜漏的现象临床较为常见,发生率约为1%~3%,但腹盆腔手术后发生乳糜漏临床罕有报道,发生率约为0.26%[2].2005年5月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乳糜性腹水指富含脂质的淋巴液聚积在腹腔中,是胸导管、腹腔淋巴管及其分支受压、阻塞或外伤后乳糜溢入腹腔的一种临床表现[1].  相似文献   

3.
正腹部手术尤其是上腹部手术术后易发生乳糜性腹水,为富含乳糜微粒的淋巴液积聚在腹腔内所致,称为乳糜瘘[1]。肝移植术后乳糜瘘较为少见,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4.65%[2];一旦发生乳糜瘘,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且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增加了患者腹腔感染的风险,甚至会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3]。因此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及有效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院对4例肝移植术后乳糜瘘患者进行了细致的临床观察和精心护理,  相似文献   

4.
叶娟  陈红  黄春瑜  吴俐亚   《护理与康复》2016,15(8):807-809
正新生儿先天性乳糜胸/腹系淋巴系统先天性结构发育异常,乳糜液从淋巴管漏入胸腔/腹腔所致[1]。乳糜胸患病率约为出生婴儿中的1/10 000,占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容的1/2 000,其病死率可高达20%~50%,死亡原因主要是由于病情迁延引起的严重呼吸、营养和免疫功能障碍[2]。乳糜腹发病率约占住院患儿的1/(5~10)万,严重的乳糜  相似文献   

5.
组织缺损在临床中常见,如:皮肤缺损、腹股沟疝、腹裂、室间隔缺损等.除采用自体组织材料修补外,还可用人工生物材料和生物材料做成的补片进行修补[1-2].我院使用人脱细胞真皮(HADM)材料成功治疗新生儿足背皮肤缺损、腹裂、顽固性乳糜腹各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乳糜血是人体摄入的脂肪经过消化吸收后变成细小的乳糜颗粒进入血液,乳糜颗粒多到一定程度时血清就由清澈透明的淡黄色液体变成乳白色的黏稠液体[1].而过高的乳糜微粒栓塞于胰腺微血管或胰腺实质中形成黄色瘤,乳糜血清也可引发胰腺微循环障碍[2].因此,高脂血症已成为急性胰腺炎的重要病因之一[3].在我国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 parcreatitis,HLP) 呈上升趋势,而HLP合并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有关报道较少.重症乳糜血致胰腺炎合并ED的病人在营养支持、用药指导等方面又具有特殊性,护理上也有许多不同于其他病因引起的胰腺炎.2009年9月我科收治1例重症乳糜血致胰腺炎合并ED的病人,经过2次体外血浆脂类过滤器(DELP)治疗后,乳糜血治愈,胰腺炎症状消失,ED症状缓解.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上腹部或腹膜后区手术较易伤及腹腔和腹膜后的淋巴管道结构,从而造成术后淋巴漏,即乳糜漏,又称乳糜性腹水。常见于胃手术[1],而肝移植术后淋巴漏较为少见,有文献报道为4.65%~6.3%[2,3]。而婴幼儿因其自身解剖、生理及神经系统等尚未发育完全,手术过程复杂、难度高、创伤大,乳糜性腹水可能导致患儿术后营养不良及腹腔感染[4],因此应早诊断、早治疗、及时给予优质护理,以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笔者所在科室于2018年4月收治了一名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患儿术后第五天进食后出现了乳糜性腹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起病凶险,发病急,病情重,常伴有腹腔高压,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发生SAP的数量也逐年增长,有报道显示在2014年儿童胰腺炎的发病率为12.3/10万[3].治疗过程复杂且难度大,给治疗及护理带来巨大挑战.我科近来收治1例SAP合并腹腔高压综合征患儿,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李艳芳 《护理研究》2009,23(27):2493-2494
选取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为小儿外科较常见的先天性肝胆畸形之一.婴幼儿多见,亚洲较欧美洲地区高发,男女发病率约为3∶1.此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黄疸、腹部包块[1].治疗原则为早期发现,早期手术,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胆道重建术已成为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标准术式,预后较好.如何保证这些年幼、护理难度大的患儿及时进行手术,术后顺利恢复,确保手术治疗成功,手术前后高质量的专科护理是极其重要的[2,3].现将我科2006年-2008年30例外科治疗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乳糜胸(neonatal chylothorax)是由于淋巴液(呈乳糜)漏入胸腔引起,又称淋巴胸(lynphothrax),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创伤性,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性)[1].近年来由于新生儿心、胸外科手术与中心静脉高营养的开展,本病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为0.1~0.5%[2].目前国内外关于新生儿乳糜胸护理的报道少见,我院NICU于2009年3月收治了1例新生儿先天性乳糜胸的病例,经过精心治疗护理后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心脏术后并发乳糜胸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心脏术后发生乳糜胸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措施。[结果]心脏术后乳糜胸出现的时间为术后3~12 d,确诊后通过保守治疗及营养支持、胸腔引流的护理、心理护理等,10例病人全部痊愈。[结论]对心脏术后并发乳糜胸病人给予保守治疗及护理,可以促进乳糜胸的愈合,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2.
乳糜胸是食管癌切除术中损伤胸导管或其主要分支所致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和呼吸循环系统衰竭,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1].其发生率较低,国内报道为0.4%~2.6%[2],但死亡率高达18.8% ~25.0%[3].本文对我院2001年7月至2010年6月共13例食管癌切除术后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探讨降低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及获得早期诊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腹裂是一种罕见的畸形,发病率1/5 000~1/3 000活产婴儿[1].先天性腹裂是由于胚胎早期形成腹裂时两侧壁之一发育不全导致脐旁的纵行裂开,大多呈右侧裂,腹腔内容物经腹部裂口脱出体外[2].2009-07-2011-03我科共收治11例先天性腹裂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发热、咳嗽、鼻煽、喘促、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1].2005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共收治支气管肺炎患儿90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临床护理研究有助于推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促进临床护理理论和技术的更新,对直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具有实际意义[1-2].因此,护理人员科研素质的培养不只是局限的护理工作中的一项突破,还是我们护理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3].我院于2003-2006年在心内科病房开展一项整体护理模式下的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应对研究.……  相似文献   

16.
腹腔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乳糜腹水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上有部分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患者的腹水系癌细胞腹腔内淋巴转移所引起。如果诊断明确,给予腹腔内化疗可获得较满意疗效。我科近期共收治肝癌致乳糜腹水患者4例,经腹腔化疗后取得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例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39、51、62、75岁。均为肝癌术后复发患者。其中1例CT  相似文献   

17.
腹腔间室综合征(ACS)是由于腹内压(IAP)非生理性急剧升高导致腹腔脏器、心、肺、肾、脑等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的综合征[1-3].有研究表明, ACS发生后3 h内及时治疗的病死率在10%~30%, 超过24 h后处理的患者,病死率>66%[4].而腹内压增高是一个渐进过程,因此,早期发现,及时处理,能有效预防腹腔间室综合征的发生.现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收治的33例严重腹腔感染伴腹腔间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金赛芬 《当代护士》2021,28(10):131-133
先天性无痛无汗症(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 with an-hidrosis,CIPA)是一种以无汗及对疼痛刺激无反应为基本特征的遗传性疾病,常伴有反复发作、原因不明的发热、感染和精神发育迟滞.临床上对于CIPA容易误诊[1].CIPA的主要发病人群是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2],发病率约为1/1.25亿[3].目前全世界仅有200多例.20%的CIPA患者会在3岁前因为发热死亡[4-5].无汗使得患者皮肤干燥,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皲裂[5-7].由于存在痛觉障碍,患儿萌牙以后容易发生自残行为.  相似文献   

19.
成人主动脉缩窄形态上通常是指位于动脉导管后的主动脉缩窄, 由于长期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与婴幼儿主动脉缩窄相比, 常常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1].成人型主动脉缩窄治疗以开胸手术为主,仅部分适合介入治疗.2009年1月-2010年11月我院成功实施了3例主动脉缩窄矫治术,现将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吕秀兰  尹厚琴 《护理研究》2004,18(22):2028-2028
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方式较多 ,如传统的Swensen手术、Duhamet手术、Ikede术式等都必须开腹切除病变肠管 ,手术创伤大增加腹腔感染机会 ,且术后有并发肠管粘连的可能性[1 ] 。 2 0 0 1年 9月— 2 0 0 4年 ,我院开始采用不开腹经肛门拖出病变肠管并予以切除 ,达到对巨结肠的根治。此方法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护理简单、无腹部疤痕、术后并发症少 ,特别适应于新生儿及婴幼儿病人[2 ] 。现将 3 8例巨结肠切除术患儿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3 8例先天性巨结肠 ,男 3 0例 ,女 8例 ;最小年龄 14d ,最大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