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高热惊厥的小儿出院后进行健康教育,以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方法:回顾5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小儿高热惊厥的发作与健康教育的关系.结果:通过健康教育能提高患儿家长对高热惊厥知识的认识,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高热患儿进行护理,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结论:出院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能力,对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发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对100例高热惊厥患儿进行治疗。结果:100例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小儿高热惊厥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儿高热惊厥(FC)的临床特点,掌握治疗原则和预防复发的措施,从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方法对2006年2月至2010年5月86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明确其病因、治疗和护理、复发和转归。小儿高热惊厥常见于6个月至4岁,5岁以后少见。分为单纯型(SFC)和复杂型(CFC),其复发与首发年龄、首发体温、FC类型、惊厥家族史有关、FC大多预后较好,其急救、护理尤为重要,少数可发展为癫痫病,要积极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儿高热惊厥(FC)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规范急救处理措施与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热惊厥患儿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发病的年龄、临床特征),并进行专业急救处理.结果:小儿高热惊厥多发于0.5岁-6岁,男女比例无显著区别,全部患儿经急救处理后有效控制惊厥且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患儿体温高热(38.5℃以上)容易引发高热惊厥.医护人员应为患儿家长普及高热惊厥与其并发症相关知识,教授其正确为患儿测量体温并掌握适当降温方法有效预防并减少高热惊厥发病率与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俞一芳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175-175
目的:掌握小儿高热惊厥的正确的急救和护理方法,以利临床推广应用。方法:对15例临床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病情进行严密观察。结果:急救成功率达100%,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并未出现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对高热惊厥的患儿及时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营养,做好皮肤及口腔护理,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对减少其发病率和后遗症,促进患儿痊愈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调理在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小儿高热惊厥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进行相应的体质调理,而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结果。结果:1年内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中医体质调理对小儿高热惊厥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可增强患儿体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的致病因素、主要症状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采集2006年~2011年就诊于我院的高热惊厥患儿30例,搜集病史资料,观察临床表现,予以全面有效治疗.结果:入院体温超过38℃并确诊高热惊厥患儿30例,高热伴发惊厥者占100%,本实验治疗小儿高热惊厥有效率达96.67%.结论:提高家长及医务工作者对本病的认识,明确发病诱因,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是降低本病发病率,增加临床疗效,提高生存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儿高热惊厥复发因素。方法通过每6个月1次电话问询方法或来院随访获得资料,将复发的患儿根据不同发病年龄、发作时体温、持续时间、24 h内发作次数、发作形式及类型、发作后2~3周脑电图变化等逐项比较,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与首发年龄小、首次发作诱导体温低、有癫痫及高热惊厥家族史、首次发作持续时间长、首次发作后2~3周后脑电图有变化及发作前有低钙、营养不良、佝偻病有关。结论对高热惊厥的患儿进行评估、干预,采用积极措施预防复发有较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小儿高热惊厥病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17例小儿高热惊厥病例中病因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扁桃体炎、呼吸道感染、肠炎脱水、溃疡性口腔炎是引发小儿高热惊厥的主要病因,通过抗炎药物治疗及实施必要的护理措施,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及时抢救、良好的护理和正确的健康教育,可减少发病率和后遗症,促进患儿痊愈。  相似文献   

10.
高热惊厥是儿科的常见病,平均发病率为3%~4%,常见于6个月~6岁的小儿,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热病的初期,患儿体温升至38C以上而突然出现。治疗以抗惊厥药物及退热控制惊厥。但高热惊厥复发率较高(约33%),因此预防再次复发极为重要。我们以自制“加味金粟丹”防治高热惊厥的复发,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现将50例患儿治疗情况报道如下。一、一股资料本组50例患儿中,男对倒,女19例。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5岁。高热惊厥1次38例,2~3次9例,3次以上3例。体温38℃以上惊厥者2例,38.5℃以上惊厥者12例.39℃以上惊厥者25例.395…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和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护理方法 及手段,提升急救护理水平,提高治愈率.方法:对2011 年3 月-2012 年3 月我院收治的42 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要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结果:42 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在精心护理下,全部治愈出院,疗效十分满意.结论:高热惊厥患儿第一时间进行抢救,并给予科学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热引发的小儿惊厥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总结对高热惊厥小儿护理时的注意事项。方法:将178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抗惊厥药物治疗和常规的退热、原发病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退热和原发病治疗,不给于任何的抗惊厥药物治疗。结果:178例患儿治疗1~2周之后全部痊愈出院,2年内随访,治疗组84例有惊厥复发的18例,复发率为21.4%,对照组84例有惊厥复发的39例,复发率为4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以认为抗惊厥药物有利于小儿高热惊厥的治疗,并可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在应用抗惊厥药物的基础上,护理患儿时还应保持环境安静、进行物理降温、注意饮食调护等,降低惊厥引发的脑损伤,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热引发的小儿惊厥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总结对高热惊厥小儿护理时的注意事项。方法:将168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抗惊厥药物治疗和常规的退热、原发病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退热和原发病治疗,不给于任何的抗惊厥药物治疗。结果:168例患儿治疗1~2周之后全部痊愈出院,2年内随访,治疗组84例有惊厥复发的18例,复发率为21.4%,对照组84例有惊厥复发的39例,复发率为4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以认为抗惊厥药物有利于小儿高热惊厥的治疗,并可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在应用抗惊厥药物的基础上,护理患儿时还应保持环境安静、进行物理降温、注意饮食调护等,降低惊厥引发的脑损伤,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味金粟丹对小儿高热惊厥的防治作用。方法将250例高热惊厥患儿分为治疗组(180例)与对照组(70例)。对照组发作期予常规西药治疗,缓解期不予干预。治疗组发作期西药治疗结束2周后服用加味金粟丹。两组疗程均为2个半月、随访1年,观察综合疗效,比较高热惊厥的复发率、最低惊厥体温及脑电图异常率的情况。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者228例,其中治疗组165例,对照组63例。(2)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9.7%、54.0%;组间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组间惊厥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再次发生惊厥的患儿中,随访期间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最低惊厥体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明显升高(P0.05);但组间最低惊厥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随访1年后,治疗组、对照组的脑电图异常率分别为9.5%、21.3%,组间脑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金粟丹对于小儿高热惊厥的复发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且对高热惊厥所致脑部损伤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向红  潘林平 《新中医》2009,(10):93-93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对症、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栀子桃仁泥贴敷涌泉穴治疗。结果:实验组第2次高热引发惊厥2例,对照组第2次高热引发惊厥11例。结论:栀子桃仁泥贴敷涌泉穴预防高热惊厥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小儿高热惊厥和癫痫的区别与关系进行观察,以鉴别两种病症。方法:对本院的100例小儿高热惊厥与80癫痫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做统计学的分析。结果:80例癫痫患儿中76例出现脑电图的异常,占95%;高热惊厥100例患儿中有7例转为癫痫,其中5例为39度以下的高热惊厥。结论:脑电图的异常是区分小儿高热惊厥与癫痫的最主要方法;小儿高热惊厥可转变为癫痫,尤以中低热的惊厥常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各种原因致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收治的34例高热致惊厥患儿护理资料,通过保持呼吸道畅通、吸氧、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密切病情观察、基础护理等护理措施迅速控制病情.结果:经精心护理后,34例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未出现病情恶化,均顺利出院.结论:迅速有效降温是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护理的核心环节,对于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治疗预防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9年6月在10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共100例,男66例,女54例,年龄自6个月-4岁;上呼吸道感染者66例,细菌性痢疾者24例,病毒性肠炎者10例;体温在38.5℃以上者89例,病程中惊厥发作1次者90例,2次及以上者10例,经过积极抢救全部控制症状,未发生并发症,随访(17.45±4.45)月,高热惊厥复发5例5.00%(5/100).结论:高热惊厥常常发生突然,应该积极处理,对复杂性热性惊厥可长期口服丙戊酸或苯巴比妥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研究其急救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的作用。及时控制高热惊厥,加强综合护理是治疗的关键。结果:40例患儿均控制了惊厥,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安全送至医院。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有效地抢救,对家长进行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对减少其发病率和后遗症,促进患儿痊愈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儿科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62例,通过院内常规急救处理,护理及心理方面的治疗等,总结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的相关经验。结果:本组62例均痊愈出院,未发生明显的相关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小儿发生高热惊厥时,应首先对其进行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惊厥,降低体温,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防治并发症,注意相关护理工作及心理治疗等方面,向家长宣传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及相关护理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