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67岁.2020年4月当地医院体检,血常规:白细胞(WBC)10.2×109/L,红细胞(HB)132?g/L,血小板(PLT)33×109/L;余未见异常.发现PLT减少,于2020年5月就诊于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患者既往体健,现无不适症状.体检:皮肤无瘀点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肝脾肋下未及,无肾区...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59岁,2003年5月因皮肤瘀斑3个月余,加重20d入院,入院时脾大达脐部,血常规示:WBC 235.8×109/L,RBC 2.79×1012/L,Hb 89g/L,Plt 570×109/L,经骨髓穿刺检查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因经济原因拒绝使用酪胺酸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列卫)治疗,予口服羟基脲,间断注射干扰素治疗,治疗效果较好.两年来病情稳定,羟基脲口服0.5 g/d,无特殊不适,定期复查血常规,三系均正常.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46岁,16年前因"反复皮肤青紫伴鼻出血,齿龈出血"就诊我科,当时无发热、骨痛等,体检:皮肤见多处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多次血常规:WBC(4.3~8.7)×109/L,Hb(126~153)g/L,Plt(3~26)×109/L;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红系大致正常,巨核细胞125个,幼稚巨核细胞0.06,颗粒巨核细胞0.94;脾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脾稍大,4.1 cm×11.0 cm.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6岁,胆总管下段癌术后入院.患者于2000年10月下旬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尿黄、进而出现全身皮肤、粘膜黄染,且进行性加重,无畏寒、发热及腹痛等伴随症状.2000年11月20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胆总管下段肿瘤侵及十二指肠及胰头,遂行"Whipple术式+腹内置入动脉泵",术后病理报告为:胆总管下段低分化腺癌侵及十二指肠浆膜层及胰头;腹腔内淋巴结未见转移.术后恢复可,黄疸消退.2000年12月25日转入肿瘤科拟行动脉泵内化疗.体格检查:T 36.5℃,BP 18.7/10 Kpa,皮肤粘膜无黄染及瘀斑、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腹正中可见13 cm的手术切口,愈合好,脐上2 cm可触及皮下动脉泵,腹部未见其它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5.13×109/L,RBC 3.41×109/L,PLT 227×109/L;肝肾功能正常;胸腹CT扫描及心电图正常.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31岁,20天前不明原因出现双眼突出、发胀、视物模糊、头昏。无心悸、气促,无多汗、多食、多饮、多尿,无乏力及面色苍白,无皮肤瘀点、瘀斑。2002年10月4日,至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做血常规化验WBC 130.36×109/L、原始淋巴细胞88%,Hb 121g/L、PLT 135× 109/L;骨髓穿刺检查增生明显活跃, 原始淋巴细胞70%,幼稚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6.
例1男,56岁,干部,汉族,以体检发现白细胞、血小板升高10 d于2012年3月2日收住我院.患者2012年2月20日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2.62×109/L,血红蛋白121 g/L,血小板计数646×109/L,无皮肤黏膜出血倾向,无发热、乏力症状.3月1日在我院查血小板计数829×109/L(血液实验室手工计数).查体肝脾、淋巴结不大.入院前未接受治疗,入院后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9.21×109/L,血红蛋白113g/L,血小板计数501×109/L(机器计数).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65岁.主因乏力1个月余,发热1周于2014-07-11入住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余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周身乏力,1周前又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5℃,对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均反应不佳.入院时查体:贫血貌,双下肢皮肤可见散在瘀斑,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62.07×109 L-1,Hb 74 g/L,PLT 57×109 L-1.外周血涂片WBC人工分类:N 56%,L 11%,M 33%.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31岁,20天前不明原因出现双眼突出、发胀、视物模糊、头昏.无心悸、气促,无多汗、多食、多饮、多尿,无乏力及面色苍白,无皮肤瘀点、瘀斑.2002年10月4日,至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做血常规化验WBC 130.36×109/L、原始淋巴细胞88%,Hb 121g/L、PLT 135×109/L;骨髓穿刺检查增生明显活跃,原始淋巴细胞70%,幼稚淋巴细胞19%,过氧化物酶(pox)阴性,糖原PAS反应阳性,非特异性酯酶(NSE)阴性,T3、T4、TSH、FT3、FT4两次检查均正常,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  相似文献   

9.
肖蓉 《中国肿瘤临床》2010,37(21):1231-1231
患者,女,72岁,因"全血细胞减少2年"于2009年10月29日入院.查体:贫血,余无异常.肝肾功能正常;血常规示:WBC:1.8×109/L,NEU 0.933×109/L,Hb:40g/d,PLT:39×109/L,外周血可见2%幼稚细胞.  相似文献   

10.
0 引言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 cell lymphoma,AITL)是一种全身性淋巴组织恶性增生性疾病,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少见类型,自身免疫异常发生率较高.近来我们诊治一例AITL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复习相关文献探讨AITL的临床特点、病理表现和治疗方法.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3岁,农民,因"双颈部肿块5月,皮肤黏膜出血伴发热2天"于2011年10月21日入院.5月前患者无诱因发现双颈部肿块,进行性无痛性增大.2月·余前无诱因出现全身皮疹伴瘙痒,抗组胺治疗效果差.2天前右侧鼻腔少量出血,皮肤瘀点瘀斑,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3.5×109/L,血红蛋白148 g/L,血小板18×109/L,中性粒细胞50.2%,嗜酸性粒细胞28.4%.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8岁,主因“面色苍白,头晕、乏力2个月加重伴发热3d”于2005年8月15日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气促,无皮肤黏膜出血点,无血尿及黑便,院外行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8.0×109/L,血红蛋白80g/L,血小板20×109/L,行髂后骨髓穿刺示:增  相似文献   

12.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皮下瘀点、瘀斑就诊于我院。血常规:WBC 30×109/L,PLT 10×109/L,白细胞分类:原始粒细胞3%,单核细胞3.3×109/L。骨穿示: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原始、早幼粒细胞增多,分别占8%、5%,余红系、淋巴系未见异常,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少见。骨髓活检:造血组织增多,其中见较多异型幼稚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72岁.脾大6年,乏力、多汗、体重减轻半年2007年9月30日入院.2001年超声检查,脾肋下1.12 cm,厚5.12 cm,2003年始脾逐渐增大,2006年始WBC、Plt、RBC逐渐减低,2007年3月超声检查脾肋下8.6 cm,厚8.2 cm,WBC4.4×109/L,淋巴细胞0.26,RBC3.05×1012/L,Plt83×109/L,并乏力,夜间汗多,体重减轻5 kg.体检:体温36.4℃,脉博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mm Hg(1 mm Hg=0.133 kPa).皮肤黏膜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大.两肺呼吸音清.心率76次/min,律齐.腹壁静脉曲张,肝未及,脾Ⅰ线12 cm,Ⅱ线16 cm,Ⅲ线-3 cm,质硬,轻触痛.诊断:巨脾症,脾功能亢进,脾肿瘤?入院后WBC3.2×109/L,淋巴细胞0.39,幼稚细胞0.03,RBC 3.21×1012/L,Plt73×109/L,ESR22mm/1 h.  相似文献   

14.
1病例介绍 患者,男,73岁.因发热、咳嗽、痰中带血1周,抗生索治疗无效于1999年12月31日入院.入院查体:T39℃,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散在瘀点、瘀斑,口腔无血泡.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胸骨压痛(+).心率103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略粗.腹软,肝肋下2 cm,脾肋下2.5 cm,压痛(-).血常规:白细胞11×109/L,Hb66g/L,Plt×109/L,幼稚细胞68%,有核红细胞27%.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性,61岁,因上腹部不适7个月加重伴反复呕血、黑便2d,于2014年10月16日来我院就诊,发病过程中无发热.查体:贫血貌,皮肤黏膜苍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血细胞分析(全血分类):红细胞计数3.38×1012/L、血红蛋白89.00 g/L、白细胞计数6.08×109/L、淋巴细胞计数1.03×109/L、淋巴细胞比率16.92%.肝功能检查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40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0.90U/L、总蛋白64.40 g/L、清蛋白(A)34.40 g/L、球蛋白(G) 30.00 g/L、A/G 1.15、β 2-微球蛋白(β2-MG)4.59 mg/L.  相似文献   

16.
患者 男,16岁,因发现血常规异常20d入院.患者于2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无咳痰及发热,于当地医院就诊,血常规:WBC 84.9×109/L,嗜碱粒细胞0.100,幼稚细胞0.190,RBC 3.77×1012/L,Hb 100 g/L,Pit 775×109/L.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转变AML 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介绍 患者,男,48岁.因排尿困难3月就诊,于1998年1月人院.查体,胸骨无压痛,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3 cm.WBC 16.5×109/L,RBC5.2×1012/L,Hb 141 g/L,Plt 1 348×109/L.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73岁,干部,于1986年因发现皮肤色泽变红而就诊,查血常规示血色素210g/L,血小板1000×109/L,白细胞14×109/L,超声示脾脏肿大,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120,行骨髓涂片示红系增生极度活跃,粒系以及巨核系增生活跃,骨髓活检示纤维组织轻度增生.患者无慢性心肺疾病史,无高原久居史,无烟酒嗜好,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相似文献   

19.
病例患者男性,14岁,主因胸闷、气短2个月首诊.行胸部CT检查示:前上纵隔占位性病变,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诊治,经穿刺活检诊断为:恶性胸腺瘤.在我科行放射治疗,DT 52GY/27F/37D.放疗后症状完全缓解,复查胸部CT示肿物基本消失.查血象:WBC 5.4×109/L.2个月后患者出现发热、心慌、气短、不能平卧、腹部胀满,行血常规检查(静脉血)示:WBC 170×109/L,幼稚白细胞72%,HB56g/L,RBC 3.2×1012/L.双眼球突出,牙龈有出血,心率110次/分,全身布满出血点,双下肢有瘀斑,体温最高达39.6℃,B超示肝脾均有肿大.浅表淋巴结未及异常肿大.骨髓像提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给予对症治疗同时进行化疗,症状无明显缓解,治疗20天后死亡.  相似文献   

20.
例1女,19岁,间断发热2周于2007年3月入院.体温:38.5℃,贫血貌,皮肤瘀斑,浅表淋巴结、肝脾未触及.WBC43.80×10^9/L,Hb 85 g/L,Pit 11.00×10^9/L;骨髓象:原始粒细胞0.19,见Auer小体,原单+幼单0.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