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描述西南双生子登记系统的目的 ,样本收集方法,目前现状以及应用前景.研究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于儿童青少年行为、认知发育以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儿童自评、家长以及教师评定量表作为测量儿童行为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工具,同时对儿童认知功能、家庭环境、儿童气质以及父母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研究上述指标与儿童行为的相互关系以及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结果 目前已经登记了成都9339对0~16岁双生子,并对324对双生子进行了DNA卵型鉴定以及详细的行为和认知测评,并对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于儿童行为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结论 学校途径招募双生子是进行儿童青少年双生子研究有效的途径.西南双生子登记系统可以为儿童行为发育以及儿童病理心理研究提供重要的国内和国际资源.  相似文献   

2.
双生子方法在遗传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生子研究是确定复杂疾病和性状遗传学基础的重要方法之一。经典的双生子研究方法可以确定基因和环境对表型的相对作用大小,但随着遗传统计学、计算机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经典的双生子研究方法得到了拓展,而且还开辟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如基于结构化模型方法的应用、多变量设计、双生子对内病例对照研究、利用双生子及其家系资料所进行的遗传流行病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等等。本文分别对经典双生子研究方法及拓展以及双生子研究在复杂疾病和性状的连锁和关联研究中的应用分别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应用微卫星DNA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双生子卵型鉴定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用微卫星DNA基因扫描和分型技术建立双生子卵型鉴定法。方法 选取69对同性别双生子、6对异性别双生子和17对同胞对,抽提基因组DNA,单盲设计,随机编号后,采用9对荧光标记的,在中国人群中具有高度杂合度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引物,进行基因扫描和分型分析。根据这9个STR基因型的一致性来鉴别卵型。结果 9个STR基因型完全一致的63对受检者全部为同性别双生子,6对异性别双生子和17对同胞对的STR基因型均不完全一致,另有6对同性别双生子的STR基因型也不完全一致,经计算采用6个或5个STR位点判定同性别同卵双生的可信性分别大于99.6%和99%,采用全部9个位点判定同性别同卵双生的可信性大于99.95%。结论 STR基因扫描和分型技术为在基因组水平上直接判别双生子卵型,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的鉴定方法,它还有快速,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品行障碍共病机制的双生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对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品行障碍共病的影响.方法 利用已经建立的西南地区双生子随访登记系统,采用定量行为遗传学研究方法,用《困难和长处量表》父母评定的注意缺陷多动和品行问题分量表分作为定量表型,收集140对6~16岁双生子的临床资料,构建双生子行为表型的单因素和二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内双生子间、变量间双生子内以及变量间双生子间的相关性,基于模型的似然值和拟合度寻找最优模型,阐明遗传因素、共享的环境因素以及非共享的环境因素对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品行障碍共病的影响.结果 注意缺陷多动和品行问题的表型相关性为0.44(95% CI:0.09~0.27),其中遗传因素在二者总的表型相关性中占70%,非共享的环境因素占30%.对相关变量构建二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多个模型拟合,对寻找出的最优模型分析发现,注意缺陷多动和品行问题遗传相关性为0.76(95% CI:0.31~1),而个体特异性环境相关性为0.28(95% CI:0.02~0.51).结论 儿童存在3种不同的遗传因素影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品行障碍的发生,即单纯影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遗传因素、单纯影响品行障碍的遗传因素和对二者同时发生作用的遗传因素.本研究结果提示大部分作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环境因素不会导致品行障碍的发生,即二者缺乏共同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遗传和家庭环境对儿童个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以学籍登记为线索募集6-16岁的双生子56对,采集颊黏膜标本提取DNA,进行卵型鉴定.用儿童版艾森克个性测验(EPQ)作为儿童个性测缝工具,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父母的养育方式和维度问卷(PSDQ)、家庭活动计划一般功能量表(FAD-GFS)、应激生活事件问卷等向其父母收集家庭环境信息.结果:(1)50对双生子成功提取DNA,卵型鉴定结果显示:同卵双生子24对,异卵双生予26对;(2)同卵双生(MZ)组的EPQ内外向、稳定性、掩饰度三个因子分每对双生子个体之间均正相关(r=0.75,0.73,0.56;P<0.05),而异卵双生(DZ)组仅有稳定性因子分在每对双生子个体之间有相关性,且相关系数小于MZ组(r=0.47,P<0.05;MZ组:Z值呵信区间为(0.94±0.44);DZ组:Z=0.51);(3)110位双生子个体的EPQ内外倾向性(E分)与FAD-GFS分值呈负相关(r=-0.20,P<0.05),精神质(P分)与母亲GHQ-12分值呈正相关(r=0.22,P<0.05),稳定性(N分)与父亲的专制养育分呈正相关(r=0.24,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儿童个性主要受遗传因素决定,但家庭环境中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父亲的养育方式、健康的家庭功能等对儿童个性的形成也可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测试各指标中更稳定、更精确的指标(内表型)。方法:在重庆市主城区募集6—16岁的双生子。签写知情同意书后,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对59对6—16岁的双生子测试(同卵双生28对,异卵双生31对),比较双生子两个体之间的六个常用指标(正确数、错误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总分类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个数)得分的相关系数,采取双生子的颊黏膜标本以提取DNA并进行卵型鉴定。结果:MZ组和DZ组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具有可比性(P〉0.05),MZ组的持续错误数指标在双生子对个体之间的相关系数有显著相关(r=0.65,P=0.001),其余五个指标和DZ组的六个指标在双生子对个体之间的得分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常用的六个指标中,持续错误数受遗传的影响更大,作为内表型指标可能优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中的其他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双生子设计的定量遗传分析方法探讨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对于儿童内向行为的影响.方法 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家长版本调查了189对成都地区6~16岁双生子的内向行为,采用Holzinger公式计算遗传度,家长评定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一般健康问卷调查特定环境因素.结果 (1)儿童内向行为遗传度为0.54,年龄、性别与其相关.(2)家庭实际适应性、父母心理健康情况与儿童的内向行为显著相关(r=-0.213,0.250,0.309;Ps<0.001),母亲心理健康状况为其危险因素(OR=2.483,P=0.008).结论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内向行为均有影响,年龄和性别与遗传度相关,影响儿童内向行为的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功能和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神经症的家系调查和双生子研究天津市安定医院(300074)冯志颖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neurosis,psychoneurosis)。我国精神疾病分类将其分为7个类型:焦虑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癔症、抑郁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学龄期女孩唾液睾酮水平的影响,以及年龄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以2006年-2007年北京中小学募集的6—12岁双生子女孩为研究对象,共获得双生子78对(同卵双生63对,异卵双生15对),平均年龄为8.92±1.90岁。以DNA进行卵性鉴定,酶联免疫法测量唾液睾酮水平,拟合结构方程模型估计唾液睾酮遗传度,并检验年龄的作用。结果学龄期女孩唾液睾酮水平从6岁时的17.47pg/ml增长为12岁时的63.98pg/ml,其中9—11岁增长迅速;AE—age模型为最适模型,年龄作用占总方差的34.54%,遗传和环境方差分别占41.50%和23.96%。扣除年龄作用,学龄期女孩唾液睾酮遗传度为63.4%。结论学龄期女孩唾液T水平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遗传效应尤为显著;年龄对其唾液T水平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双生子法是研究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最好方法之一。本文应用双生子法研究遗传与环境对气质的影响及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智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婴儿气质除节律性外均与遗传密切相关;(2)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发现,气质与智力无显著相关;(3)SOD活性在生后受遗传影响较小,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4)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发现,SOD活性与节律性和反应强度呈正相关;而与适应性及活动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围生期及生命早期环境因素与外周血CD4+、CD8+T细胞相对计数的关系,估计CD4+和CD8+T细胞亚群的遗传度。方法采用双生子研究设计,经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乌鲁木齐总医院和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出生的健康双生子。收集研究对象一般家庭状况、母亲孕期及分娩状况、出生时状况等信息,在双生子满1周岁时进行体检。体重和身高等体格发育指标依照"199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标准进行测量。测定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亚群相对计数,并通过微卫星DNA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卵型鉴定。CD4+和CD8+T细胞亚群的遗传度估计应用Mx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有172对双生子进入分析,其中82对为(47.7%)同卵双生子(MZ),90对为异卵双生子(DZ)。Apgar评分与MZ、DZ组CD4+T细胞相对计数呈弱正相关(rMZ=0.16,rDZ=0.14,P〈0.05)。最终选择AE模型得到1岁幼儿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的遗传度分别为61.8%(95%CI:38.3%-74.8%)与57.3%(95%CI:34.5%-70.2%)。结论 1岁幼儿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亚群遗传度高于成人水平,Apgar评分或与CD4+和CD8+T细胞亚群相对计数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双生子法人类几项行为(简单的生理—心理动作、记忆、智能、个性)进行了研究,以探讨上述行为中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不同影响。结果证明,上述行为均有不同程度的遗传倾向,但这种倾向随着行为的简单到复杂及与环境接触时间的增长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双生子设计的定量遗传分析方法探讨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对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方法 使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家长版本调查了147对成都地区6~16岁双生子的亲社会行为,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Mx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差异性分析、相关分析及遗传分析.结果 (1)除<11岁组外,女性亲社会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性(P3<0.05);(2)共享环境因素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贡献为0.48(95%CI:0.09~0.73),遗传因素的贡献为0.27(95%CI:0~0.66),个体特异性环境因素的贡献为0.25(95%CI:0.18~0.35);(3)女性、家庭实际及理想的亲密度和适应性越好者亲社会行为越好(r:0.17~0.29),而存在孕产期异常情况者、家长管教态度越不一致者亲社会行为越不良(r:-0.16~-0.28).结论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均有影响,年龄和性别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遗传度相关,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功能和教养环境.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双生子身高等形态指标监测观察,了解遗传与环境对身高的影响及身高预测。方法对监测的每个双生儿和儿童按全国九市体格发育调查方案进行身高、体重、臂围的测试,并进行遗传度计算,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 For Windows软件完成。结果共调查双生儿267对,同卵和异卵双生儿的身高在各年龄组呈正态分布,男女双生儿童身高、体重、臂周发育同正常儿童基本一致,同卵双生子与父母的身高相关素数明显大于异卵双生与父母之间的相关系数,异卵双生儿与母亲的相关系数大于异卵双生与父亲的相关系数,身高及遗传的影响明显大于臂周和体重。结论父母身高与子女身高呈明显正相关关系,有加权作用,初步推测子女身高其线性方程,影响双生儿身高的最大因素为父母身高、民族因素。  相似文献   

15.
虽然同卵双生子有着完全相同的DNA,但他们却经常出现明显的不同:比如外貌上微小的差异或者对疾病易感性的明显不同。科学家们认为遗传因素与后天培养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许是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但他们并不清楚这种机制是什么。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在同卵双生子的一生中,多种的环境影响不尽然一样地使得某些基因打开,某些基因关闭。马德里的西班牙国家癌症中心的Manel Esteller发现有一种表遗传修饰,这些基因是激活还是关闭由两种黏附在染色体上化学物质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双生子儿童智力测量指标的遗传度分析,探讨青春期性发育前后遗传对儿童智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2007年在北京市两城区募集的11~15岁双生子108对为研究对象,以月经初潮或首次遗精作为青春期性功能发育的指标,将其分为性发育前组和性发育组.以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量11~15岁儿童的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总智商(IQ),采用组内相关系数法计算遗传度.结果:发育前组和发育组儿童的VIQ遗传度分别为0.771和0.396;PIQ遗传度分别为0.084和0.491;IQ遗传度分别为0.350和0.398.结论:随着青春期性功能发育,遗传效应对儿童言语智商的影响逐渐降低,对操作智商的影响逐渐显现,对总智商的作用呈增加趋势,但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前表观遗传学在各个领域展开深入研究, 因其不以DNA序列改变为前提的特殊遗传模式, 而在法医学中具有很高的应用和研究价值。在表观遗传学中, DNA甲基化作为发现最早且研究最多的表观遗传现象, 其为解决同卵双生子的鉴别、年龄的推断、组织体液的推断等法医学实践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将对法医学中DNA甲基化的常用检测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 并对DNA甲基化在同卵双生子的鉴别、年龄的推断和组织体液的推断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进行阐述。以此展示了DNA甲基化和法医学的密切联系, 并对其在法医学领域中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人类基因组多样性计划(humangenomediversityproject,HGDP),是研究不同人群和个体在疾病的易感性和抵抗性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目前该计划正在收集全世界各民族个体的永生细胞系作为研究内容。我国已开始在2000年首先建立8个汉族人群和29个少数民族的永生细胞库进行研究。什么是“人类基因组多样性计划”?  相似文献   

19.
对骨骼发育不良的发病率所作的研究甚少。各家报道的发病率都不一致,并且研究都局限于医院登记或回顾性研究。作者从 1978至1986年,以人口登记为基础在斯特拉斯堡市及周围地区的11家妇产医院普查了105374个出生儿,其中包括752例死产和4例经产前诊断后终止妊娠的胎儿。每个骨骼发育不良的病例都严格按照国际骨骼结构性疾病的命名法(1984),在儿科医生、遗传学专家、放射病理学家讨论之后进行诊断和分类。经调查发现34个骨骼发育不良的患儿,发病率为3.22‰。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软  相似文献   

20.
10—16岁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双生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10-16岁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影响程度,为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级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64对双生子,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定行为问题,估算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对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影响程度.结果:10-16岁儿童少年总的行为问题的遗传度为0.33,共享环境的影响程度为0.57,非共享环境的影响程度为0.10.其中退缩行为、躯体主诉、注意缺陷及违纪行为的遗传度超过0.6,共享环境对焦虑/抑郁、社交问题及攻击行为的影响程度在0.41~0.64之间.结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儿童少年的行为问题均有影响,但环境因素影响程度更大,尤其是共享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