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我科在91年中,采用唇颊部组织滑行旋转即时修复颊粘膜巨大乳头状瘤切除的组织缺损,1例,获得成活、外形满意的效果、现初步小结如下: 典型病例例1 谭某,女、48岁,因右上下唇颊部增生性肿物8年余入院,肿物大致,5×4×0.5cm外翻突向舌侧口腔内、呈乳头状、不活动,有蒂,无疼痛、质中、有功能障碍、病理报告诊断为、右上下唇颊部巨大乳头状瘤.  相似文献   

2.
龚怡  张昕 《北京口腔医学》2003,11(4):199-199
患儿 女 8岁 被乌龟啄伤下唇,出血、红肿,来医院就诊. 检查全身:神志清醒,无发烧、畏寒、过敏等症状.局部所见:患者下唇被啄伤处唇红黏膜正中部位充血、肿胀,约1×0.5cm.触之质软,轻微疼痛,无活动出血,无裂伤.  相似文献   

3.
<正> 脂肪瘤仅占颌面部良性肿瘤的0.38%(中华口腔科杂志1978;13∶110)。而发生在下唇粘膜的脂肪瘤则更为罕见。现报道1例。患者王××,女,59岁,退休工人。因左下唇无痛性肿物9月余,来本科就诊。检查:肥胖体型。下唇左侧略大于右侧,于左下唇粘膜处见到一2.8×1.6×0.4cm肿物,色微黄,界清;触诊柔软,移动度不明显。在局部浸润麻醉下,于肿块表面作一(?)形切口,见淡黄色脂肪团,包膜完整,局限在粘膜下层与肌层间,完整摘除肿瘤。术后伤口1期愈合。病理报告:脂肪瘤。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4岁,农民,6年前颊部、双手背出现红斑,自觉搔痒,日晒后加重,秋冬缓解。1年前开始下唇肿胀,初为紫红色斑片,覆厚痂,表面起小水疱,疼痛,疱破后溃烂面逐渐向外扩大,外翻。近6年来双膝关节常疼痛,吸烟5~6支/日.检查面部、双颊部皮肤为深褐色斑,手背、鼻背、颊部间有脱色斑.上唇肿胀覆黄色痂皮,下唇溃烂呈菜花状外翻约5.5×3×2厘米,表面覆脓血痂。化验:尿  相似文献   

5.
<正> 先天性唇腭裂可同时合并身体其他部位畸形,约占3.2%,其中以四肢畸形多见。我科见到1例合并下唇复唇及舌系带过短的病例,报告如下: 患者刘××,男,2岁。出生后即发现上唇及腭部均有裂隙,同时下唇内侧有一长条形较厚之粘膜皱襞突起,舌不能前伸。患儿为第2胎,父母直系亲属无类似畸形及其他畸形史。检查:一般状态尚好,上唇双侧混合型裂,右侧Ⅱ°,左侧Ⅲ°,鼻小柱居中,鼻翼轻度扁平,左侧较重.下唇红唇内侧一条粘膜皱襞突出,厚而柔软,与  相似文献   

6.
<正> 患者金××,男,47岁。主诉:上班扫完地,站起时,突感下唇出血、头晕,即来院诊治。检查:全身发育良好,较胖,血压180/110mmHg,下唇左侧粘膜可见0.1cm 破损,血流不止,呈涌状,用手压迫用围粘膜仍渗血。处理:局部压迫下,消毒结扎缝合,血止。转内  相似文献   

7.
<正> 先天性多发性唇系带在临床上比较罕见,我科遇1例多发性唇系带合并唇瘘患者,报告如下: 患者,卜××,女,23岁,工人。病史:该患者为早产第4胎,生后即发现上、下唇有多条粘膜束带。为修复上颌牙间隙,要求手术矫治上唇粘膜束带,于1986年12月12日来我科就诊。家族中无类似病例。口腔颌面部所见:面部对称,鼻尖上翘,酷似“朝天鼻”。32 23牙间隙各宽0.6cm,在其牙间隙中间牙槽脊至上唇唇红粘膜各有-2.0cm长,中份宽1.0cm扇形粘膜束带,上唇系带位置正常,在其右侧  相似文献   

8.
患者王某某,女,21岁。一年前因前牙斑釉到我科就诊。检查中发现右下唇粘膜有一肿物,追问病史无自觉症状,家族中无类似疾患。检查:全身一般检查未见异常。右下唇内侧粘膜带蒂肿物约10×7×5mm,体部呈球形,表面凹陷分为四叶,边界清楚,色暗红,质软。压缩试验阴性,蒂细,长达体部的两倍,瘤正可活动。(?)中度斑釉并蝶形外翻。  相似文献   

9.
例1:女孩,14岁。因下唇小溃疡、舌背肿物及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在当地诊所施行一般抗炎治疗无效。到口腔科检查发现双侧颌下可触到质地坚韧的无痛性可活动的淋巴结,左侧者直径1.5cm,右侧3.0cm。右下唇红缘近口角处有两个小溃疡(1.0×0.5cm和0.7×0.3cm),被覆黄色薄痂,基底致密,轻度压痛,除去痂皮后露出红色糜烂面。左侧舌背有直径2cm的圆形肿物,质地坚韧无痛,呈鲜红色,轻度隆起,周围粘膜有舌苔,进食时不痛。怀疑梅毒,经皮肤性病研究所确诊  相似文献   

10.
钟祖光 《口腔医学》1983,3(1):33-33
<正> 患儿田××,女性,2岁,发育良好。主诉;右侧上下唇至颏唇沟部、患单纯疱疹,经治40多天未愈。患过上感,于1982年6月27日初诊。检查:上唇右至下唇右颏部流黄水结痂,面积1×1厘米。局部涂红氧膏4天治愈。  相似文献   

11.
<正> 患者周××,男,47岁,农民。主诉:上唇无痛性肿块10年,增大半年。患者于10年前发现上唇右侧有黄豆大小肿块,并渐长至小指头大,无疼痛感,从未治疗,近半年来增大,向口裂处突出,影响进食。于1984年4月12日到我院诊治. 检查:全身情况一般,口周明显不对称,右上唇红部见1.5×1.5×1.5cm圆球形肿块向口裂处突出,闭口不全。肿块质地中等,边界清楚,活动,表面光滑,唇红粘膜无溃疡。初步诊断:上唇纤维瘤. 手术治疗:在右眶下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手术切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多数学者对红唇切除后创面是采用简单的粘膜推进方法修复。此种方法常导致下唇内翻,外形不自然。作者设计一种口轮匝肌肌粘膜瓣结合VY改形的修复方法,并用其对12例下唇唇红缺损患者施行了修复手术,其中男性11例,女性1例,年龄最小44岁,仅4例在65岁以上。病变限于唇红内9例,涉及邻近皮肤1例;涉及唇粘膜2例。除3例曾进行过放疗外,吸烟及暴露于阳光下是普通致病因素。3例为红唇表浅浸蚀性鳞癌,施行了扩展性红唇切除。手术方法行红唇水平椭圆形切除,如累及邻近皮肤及粘膜需一并切除。处理浸蚀性鳞癌须将唇红及其  相似文献   

13.
口腔黑素性斑疹是发生于口唇、齿龈、腭或颊粘膜上的色素性斑点 ,任何年龄的男女均可发生。活检示上皮正常 ;基层内黑素细胞的数目增多 ,树枝状突显著 ;固有层内可有噬黑素细胞存在。通常采用手术切除 ,创面大 ,疤痕明显。我科运用CO2 激光治疗本病疗效突出。  病例 :患者 ,男 ,37岁。自诉口腔粘膜黑色斑已 3月余 ,开始于左侧颊粘膜 ,初面积小 ,逐渐扩大 ,曾在口腔科给予药物 (名不详 )治疗无效 ,黑色斑渐多 ,发展到右侧颊粘膜及上、下唇粘膜 ,口腔科给予手术切除左侧颊粘膜 2处 (分别约 0 .7cm× 0 .8cm、0 .6cm× 0 .5cm)黑斑治疗 ,因…  相似文献   

14.
1982年许国祺等首次报道了一种罕见的良性淋巴增生性唇炎(cheilitis of benignlymphoplasia),亦称良性粘膜淋巴组织增生病或淋巴滤泡性唇炎。据文献所述,唇部的强烈瘙痒是所有病人的主诉,故又有瘙痒性唇炎之称。作者对1982年至1985年来我科门诊的8例此病患者进行了分析,本文就其中3例无瘙痒症状者报告如下。病例1,女,40岁,居民。下唇糜烂三年,疼痛,病区逐渐扩大,从未感觉瘙痒。在下唇的唇红区有4×1.5  相似文献   

15.
<正> 例1,患者陈×,男,56岁,工人。1978年12月10日就诊。主诉:左下后耳舌侧长一小肿块半年余。患者已于1975年全口牙拔除,1976年1月镶上全口托牙。现托牙使用时该处压痛,检查:34舌侧有一肿块约0.5×0.5×0.5cm大小,触之质地坚硬,不活动,覆盖之粘膜呈高低不平溃疡面。诊断:34部位肿块待查。治疗:在常规阻滞麻醉下切开粘膜后,发现为白色硬组织,拔除后见是4。例2:患者胡××,女,58岁,退休工人。主诉:  相似文献   

16.
自 1994年 1月起 ,我科应用上唇岛状瓣修复下唇缺损 6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6例中 ,男 4例 ,女 2例。年龄 5 0~ 6 0岁。均为下唇良性或恶性肿瘤行下唇 切除病例 ,应用上唇岛状瓣行下唇修复 ,术后伤口 期愈合 ,外形满意。手术方法1.上唇岛状瓣的设计与肿瘤切除 :用多普勒在上唇内侧粘膜与红唇交界处 ,测出上唇动脉的走行 ,用龙胆紫作标记。然后绘出下唇肿瘤切除范围 ,并设计上唇岛状瓣 ,其宽度为下唇组织缺损的 。按设计线切除肿瘤。2 .制备上唇岛状瓣 :按设计线先切开一侧唇红缘及全层组织 ,另一侧切至皮肤和唇红交界…  相似文献   

17.
唇裂术后唇红不整是临床常见的继发畸形,尤其是双侧唇裂,以唇红中份缺损即口哨畸形最为多见。轻度与中度唇红缺损可采用上唇推进、旋转粘膜瓣,舌瓣或游离组织瓣进行矫正,重度缺损则无法用局部组织瓣矫正,因为上唇组织量严重不足。下唇粘膜已被用于  相似文献   

18.
<正> 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临床少见,组织来源不清。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发生于舌部的颗粒细胞瘤报道如下: 患者陈××,女,12岁。1981年即发现舌部右侧缘红色肿物,约黄豆粒大小,无痛。后逐渐增大,1983年2月来院就诊时约1.5×1×1cm大小,略高于周围粘膜。中央部有一裂沟,边缘稍外翻,深约2mm,沟底粘膜糜烂。肿物基底稍韧,边界尚清,无明显浸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唇瘘很少见,多与遗传因素有关且伴有唇腭裂畸形,但伴有埋伏多生乳牙尚未见报道,我们曾收治1例先天性下唇瘘管伴下颌埋伏多生乳牙,现报道如下:患儿孙××,男,1.5岁.因“下唇瘘管”于1996年9月15日收入院.患者出生后家人发现下唇中央有一红色圆点...  相似文献   

20.
<正> 患者张××,女,26岁,工人,主诉:舌根部肿块缓慢增大,于1981年2月入院。自觉有异物感,影响吞咽。门诊作~(131)I扫描示甲状腺位于颈部。全身检查无明显异常发现。专科检查:张口及舌运动均正常,舌根部中央见肿物大小约3×1.5×1cm。椭圆形周界清楚。其前缘在舌盲孔前0.5cm,后缘近会厌上端。(?)诊质硬,表面粘膜光滑。双侧颌下各可(?)及一大小约0.5×0.5cm的淋巴结,质软。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