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瑾  李雅君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9):1562-156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均逐年上升。在美国,转氨酶升高的主要病因就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因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被认为是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而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常与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合并存在,危害人民健康。[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据估计,全球约25%的成年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且患病率逐年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疾病谱涵盖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肝活检作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和分期的“金标准”,因有创性、取样变异和评价不一致等局限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随着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患者数量增加,特别是疾病严重程度较重的病人增多,临床上迫切需要有效治疗药物,也迫切需要开发无创标志物来筛查、诊断、监测患者和判断疗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无创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对脂肪变的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诊断和纤维化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近年来其患病率和发病率不断增高,发病年龄也出现低年龄化趋势,该疾病已取代慢性乙型肝炎成为第一大慢性肝脏疾病。重点综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诊断研究进展,介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病史、病理学诊断、非侵入方法诊断,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何萍  林以宁 《药学研究》2021,40(5):316-318,33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作为一个全球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代谢、免疫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胆汁酸是调节血糖、血脂和能量代谢的关键信号因子。两者作为肠-肝轴中的重要角色,都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阐明肠道菌群和胆汁酸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复杂关联,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线索。故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和胆汁酸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交互作用,希望能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文  王建华 《药学进展》2020,(3):179-19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全球最流行的肝脏疾病,其疾病谱包含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的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性的肝脏病理表征,临床上需要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方式干预,但目前全球尚无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药物获批上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细胞内、细胞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复杂的分子信号通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疗是一个尚未被满足的巨大临床需求。综述了肝脏中几种主要的非实质细胞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探讨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药物开发靶点与不同细胞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类肝脏疾病的统称,括单纯性脂肪肝(S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严重时引起的肝硬化,它的主要特征为脂肪过度沉积在肝细胞内,NAFLD是一种获得性代谢应激性肝损伤,与酒精、药物、病毒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病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沉积不同,NAFLD与遗传易感性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我院诊治1例舰艇人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福 《家庭用药》2010,(9):38-3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及遗传等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8.
王杨 《中国医药指南》2013,(19):674-675
近年来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从中医方向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BAFLD)又称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类肝组织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脂肪性肝硬化,其中NASH不仅可使肝酶持续异常,而且可导致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细胞癌以及肝功能衰竭,目前已成为仅次于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的重要肝硬化前期病变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和酒精性肝病高度相似的病理学改变,但是患者不存在过量饮酒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属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一个亚型,是一种伴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聚集以及肝细胞凋亡的炎症,随着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1.
<正>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肥胖人群的迅速扩大,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肝病已经成为我国十分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更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基本疾病谱有两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lic steatohepatitism,NASH)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n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内在关系和相互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154例门诊及住院的老年人根据B超检查结果分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96例和正常组58例,对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患者伴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患者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伴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人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值、空腹血糖、胰岛素浓度、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高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变量分析发现,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原发性高血压呈显著相关[OR 1.471,95%CI(1.195,1.821),P<0.001]。结论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正常人,可见,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原发性高血压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以肝细胞脂肪变为主要特征,可逐渐进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肝癌。近年来,选择性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及PPARγ激动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受到关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可能通过与COX-2相互作用,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过程。现将选择性COX-2抑制剂及PPARγ激动剂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脂代谢异常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6例糖脂代谢异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糖脂代谢正常的健康者作为对照,观察两组患者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胆囊疾病、结直肠疾病、胰腺疾病等消化道疾病患病率的差别。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胆囊疾病、结直肠疾病、胰腺疾病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脂代谢异常可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消化道疾病的患病率,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对糖脂代谢异常的患者应给予积极调整和控制,减少和预防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重度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展玉涛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0):1425-142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发生于无明显饮酒的常见慢性肝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研究证实,肥胖、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形成的危险因素,其中肥胖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重度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6.
人群调查发现,脂肪性肝病(FLD)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动脉粥样硬化享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了解凝血纤溶系统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高美英 《医药导报》2011,12(12):1543-1545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除引发肝脏疾病外,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的代谢紊乱还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心脑血管事件是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人们对这种因营养过剩、活动减少诱发的“现代都市病”尚缺乏全面的认识,为此,特复习相关文献对其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3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效果;血脂达到正常参考范围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指标和肝功能指标;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脂达到正常参考范围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脂指标和肝功能指标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指标和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降低血脂和改善肝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健康问题,随着肥胖者的增加而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儿童及成人的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形式之一[1]。脂肪肝是慢性肝脏疾病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主要由肝细胞单纯脂肪变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组成病变进展过程[2]。尽管单纯脂肪变性被认为是进展缓慢、相对良性病变,但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进展为肝硬化及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上准确评价脂肪肝严重程度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  相似文献   

20.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NAFLD疾病谱主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3种主要类型。目前认为脂代谢异常、高胰岛素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