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白芥子β-谷甾醇的分离与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白芥子β-谷甾醇的分离与测定。方法 采用多级分步结晶法分离白芥子β-谷甾醇,采用HPLC(外标法)测定其纯度,结果 白芥子醚提物中β-谷甾醇含量为0.13%,白芥子β-谷甾醇粗品的纯度为68.93%。白芥子β-谷甾醇精制品的纯度为86.04%。结论 本文所用于分离测定白芥子β-谷甾醇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可作为分离测定β-谷甾醇方法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9,(23):34-37
目的探讨3种不同炮制方法对白土茯苓中β-谷甾醇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白土茯苓为对象,测定了不同炮制方法的白土茯苓中β-谷甾醇的含量。结果β-谷甾醇RSD在5%以下,10h内样品稳定;β-谷甾醇平均回收率为99.15%,RSD为1.65%;白土茯苓生切品中β-谷甾醇最高,其次为传统蒸制品和高压蒸制品。结论白土茯苓生切品对β-谷甾醇含量最为有利,本研究可为白土茯苓饮片的规范化加工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HPLC-ELSD测定白花丹药材中的β-谷甾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测定白花丹药材中β-谷甾醇含量的方法,并比较白花丹药材不同药用部位、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收期中β-谷甾醇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_(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漂移管温度为40℃,载气(N2)压力3.5 bar.结果 β-谷甾醇1.080~4.860 μg与峰面积的自然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9.80%.白花丹根、茎中β-谷甾醇的含量分别为0.2074、0.4064 mg·g~(-1),叶中未测到;测得广西产白花丹中的含呈量普遍低于云南所产,西双版纳南药园的白花丹中β-谷甾醇含量最高;不同采收期白花丹茎中β-谷甾醇的含量较高.结论 所建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以作为控制白花丹药材质量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修订时,增加MS测定中药材桂丁香中β-谷甾醇的含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大气压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多反应检测(MRM)定性离子对(m/z)329.0/95.2和定量离子对329.0/189.2,精确测定了β-谷甾醇含量。结果:β-谷甾醇在4.97~49.7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1.4%(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检测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测定桂丁香中β-谷甾醇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地黄中β-谷甾醇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的地黄中β-谷甾醇含量。方法 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结果 山西0.031%、河南0.024%、河北0.015%、山东0.014%。结论 此法简便、灵敏、可靠、迅速,回收率好,精密度高,重现性好,为β-谷甾醇的含量测定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板蓝根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板蓝根中分离化学成分.方法 将板蓝根的95%乙醇提取物经硅胶吸附,不同溶剂洗脱部分经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测定所得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结果 从石油醚部位分得5个化合物:β-谷甾醇十二烷酸酯(Ⅰ)、十七烷酸(Ⅱ)、棕榈酸(Ⅲ)、豆甾醇(Ⅳ)、β-谷甾醇(Ⅴ).结论 化合物Ⅰ、Ⅱ、Ⅳ为首次从板蓝根药材中分离.  相似文献   

7.
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生地及熟地中β—谷甾醇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生地及熟地中β-谷甾醇的含量。方法:双波长蒲层扫描法。结果:确定了生地及熟地中β-谷甾醇的测定方法-双波长扫描法,并对五个不同地区的生地及熟地进行了测定。讨论:该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和精密度都较好。  相似文献   

8.
白花蛇舌草中β-谷甾醇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中β-谷甾醇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用4种方法测定不同提取工艺所得的白花蛇舌草中β-谷甾醇含量。结果:以氯仿为溶剂索氏加热回流提取效率最高,超声提取效率次之,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效率最低。结论:可用氯仿加热回流提取白花蛇舌草中的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9.
丁丽  章璐幸  邱彦 《安徽医药》2015,19(11):2083-2084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三叶青药材中胡萝卜苷和β-谷甾醇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ELSD法,岛津VPN-ODS C18柱(1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以甲醇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0.7 mL·min-1,柱温为30℃;漂移管温度60℃,氮气体积流量1.8L ·min-1.结果 胡萝卜苷和β-谷甾醇分别在0.1~2.0 μg和0.2 ~4.0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0.696X+2.737,r =0.999 7;Y=0.752 X+2.909,r =0.999 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2%、100.13%.结论 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三叶青药材中胡萝卜苷和β-谷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为三叶青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HPLC法测定腺毛千斤拔、宽叶千斤拔的根茎及大叶千斤拔、蔓性千斤拔不同产地的根中β-谷甾醇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Kmmasil C_(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流速1.0 mL·min~(-1),柱温25 ℃.结果 β-谷甾醇0.65~3.25 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40%,RSD=0.87%(n=9).腺毛千斤拔、宽叶千斤拔的根和茎中β-谷甾醇含量均较高;湖北宜昌的蔓性千斤拔及成都华西植物园的大叶千斤拔的根中β-谷甾醇含量最高,其他产地含量较低;大叶千斤拔根中β-谷甾醇的含量较蔓性千斤拔高.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控制千斤拔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邓凤玲 《医药导报》2011,30(7):939-940
目的 建立测定三叶委陵菜中β-谷甾醇含量的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Agilent TC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 水(96:4);流速:1.2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 ℃.结果 β-谷甾醇在40.48~202.4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11%,RSD为1.36%;β-谷甾醇在三叶委陵菜中平均含量为1.83 mg•g-1.结论 该方法 简便,准确,可控,可作为该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  相似文献   

12.
张文文  向施  陈慧  杨潮 《医药导报》2024,(5):757-761
β-谷甾醇是一种天然的甾体类化合物,因其特有的生物学活性和理化特性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行业。β-谷甾醇作为真核生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不仅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作用,还具有化学预防高血脂、动脉硬化和炎症等疾病的作用。近年来,β-谷甾醇对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肺癌和乳腺癌等癌症均表现出极佳的抑制作用,在癌症的预防与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该文对β-谷甾醇的抗癌作用及分子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深入了解β-谷甾醇的抗癌作用以及未来在临床癌症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叶珠子参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大叶珠子参根茎中分得七个化合物。经水解、IR、~1H-NMR、~(13)C-NMR,MS 测定,已鉴定了五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甙(B-3)、齐墩果酸(B-6)、β-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B-2),β-谷甾醇(B-1)及丁二酸(B-4)。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β-谷甾醇对正常和痫性放电海马神经元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24h内新生Wistar大鼠为细胞源,用Neurobasal培养液培养海马神经元9d后,加入无镁离子处理3h,诱导其痫性放电,加入β-谷甾醇(浓度),作用24h,MTT法检测β-谷甾醇对海马神经元的无毒和对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癫痫样细胞最佳作用时间的影响。结果:成功分离出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β-谷甾醇在20μmol/L浓度下对海马神经元细胞无毒性,最佳作用时间为24h。结论:浓度20μmol/L,最佳作用时间为24h,β-谷甾醇对海马神经元没有毒性,可用于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定性鉴别芜菁子中的β-谷甾醇及含量测定.方法 采用TLC法及HPLC法.以石油醚-乙酸乙酯(7∶3)为展开剂在硅胶GF254板上展开.色谱柱为YMC-PackODS-A(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55∶9∶36),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0 mL· rmin-.结果 β-谷甾醇0.22~8.8 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回收率为99.2%,RSD=1.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芜菁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植物甾醇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家姮 《海峡药学》2012,(12):47-49
目的建立油脂中豆甾醇和β-谷甾醇的高效液相色谱-二级管阵列分析方法。方法基于C18反相分离,通过优化色谱分离条件,包括样品溶剂选择、流动相的优化、流速的优化,应用于豆甾醇和β-谷甾醇的色谱分析检测。结果在最优条件下,在20min内实现了豆甾醇和β-谷甾醇基线分离,分离度均达到2.9,应用于油脂中甾醇分析,测得豆甾醇含量为330mg·kg-1,β-谷甾醇含量为675mg·kg-1。结论高效液相色谱-二级阵列管检测器分析油脂中植物甾醇方法简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土贝母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中药土贝母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结合化学反应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胡萝卜苷(Ⅱ)、胡萝卜苷棕榈酸酯(Ⅲ)、β-谷甾醇棕榈酸酯(Ⅳ)、5-羟甲基糠醛(Ⅴ)、麦芽酚(Ⅵ)、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Ⅶ).结论除化合物Ⅵ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孔德云  刘星堦 《药学学报》1984,19(10):755-759
自丹参注射液及与之有关的部位中分离得到十个结晶性物质,经化学方法及光谱分析,将其中八个结晶性物质(晶Ⅰ~晶Ⅶ和晶Ⅹ)分别鉴定为黄芩甙、β-谷甾醇、隐丹参酮、熊果酸、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原儿茶醛、异阿魏酸和二氢丹参酮Ⅰ。黄芩甙、熊果酸、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和异阿魏酸四种成分是首次从丹参中提得。另二个未知结构的结晶性物质,晶Ⅷ已确定其结构,命名为二氢异丹参酮Ⅰ,是首次从植物中被发现,晶Ⅸ的化学结构尚在测定中。  相似文献   

19.
从栽培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vat.lanceolata Bge.的根中分析鉴定了7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气相色谱及光谱分析鉴定为α-菠甾醇(α-spinasterol)(1),β-谷甾醇(β-sitosterol)(2),豆甾醇(stigmasterol)(3),豆甾-7-烯醇(stigmast-7-enol)(4),α-菠甾醇葡萄糖甙(α-spinasterol glucosido)(5),豆甾-7-烯醇葡萄糖甙(stigmast-7-enol glucoside)(6),及银柴胡环肽(stellaria cy(?)lapeptide)(7).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夜叉藤的化学成分.方法 使用分离和提取的方法提取夜叉藤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用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IR,1 hNMR,13 cNMR)分析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6个单体化合物:大黄素甲醚( Emodinmono methyl ether Ⅰ)、大黄素(Emodin Ⅱ)、β-谷甾醇(β-Sitosterol Ⅲ)、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Physcion-8 -O-β-D-glucoside Ⅳ)、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side Ⅴ)、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 Ⅵ).结论 大黄素甲醚、ω-羟基大黄素是该药用部位获得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