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SWMA)现象,然后研究SWMA对DCM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 收集从2001年5月至2006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DCM) 患者176例.通过使用心脏彩超检查来把患者分开为普遍运动减弱(GH)组(88例)和SWMA组(88例),然背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最后采用随访比较的方法来比较2组患者预后的差异.结果 通过与GH组相比,SWMA组患者他们的左室扩大更为明显左室舒张末期内径:(73±5):(67±5)mm,P<0.01,并且SWMA患者的心脏功能减退更为严重,左室射血分数为(32±5)%:(37±5)%,P<0.01;SWMA患者与GH患者间的比较,相关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WMA是造成DCM 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DCM可以导致SWMA,因此SWMA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赵伟力  李欣 《医学综述》1998,4(3):125-126
<正>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病毒感染及免疫因素在DCM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尤其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的进展,更为DCM的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机制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本文现就病毒感染及免疫机制在DCM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病毒感染与DCM继在60年代Wilson成功地建立了柯萨奇B(Cox-B)病毒性心肌炎(MC)转变为DCM的模型之后,许多学者对病毒感染与 DCM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临床观察证实,MC经长期随访约有6~48%患者发展成DCM,DCM经心内膜心肌活检证实有活动性心肌炎存在,发病率高达63%,尤其是DCM病史越短者,其发病率越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利用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心肌切片原位杂交等技术对病毒与DCM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1989年Jin等首次将PCR用于心肌组织中肠道病毒的检测,结果发现MC及DCM患者肠道病毒 RNA阳性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脏磁共振检查延迟强化成像(LGE)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预后评价,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10月—2018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58例,根据心脏磁共振检查LGE结果,分为LGE阳性组36例和LGE阴性组22例。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脏磁共振检查心功能指标、LGE等资料。随访12个月,记录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影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与LGE阴性组比较,LGE阳性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心肌质量(LVM)及右心室心肌质量(RVM)明显增大(t=6.000、2.544、4.811、4.977,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及心输出量(CO)显著减小(t=7.323、4.354、2.134、P<0.05)。平均随访(12.5±2.2)个月,LGE阳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LGE阴性组(61.1%vs.31.2%,χ~2=4.687,P=0.030),但2组的全因病死率和心源性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LVEF、LGE和NT-proBNP是影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LGE阳性的DCM心功能差,预后不良,LGE是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可用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随访87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NYHA心功能Ⅲ~Ⅳ级,分为美托洛尔组和常规治疗组,以心源性死亡为随访终点。结果平均随访3.8年,美托洛尔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美托洛尔有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生存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 (HCMV)与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对 5 8例病毒性心肌炎 (VM组 )、 1 0例扩张型心肌病 (DCM组 )患儿及 6 5例非心血管病患儿 (对照组 )进行血CMV -IgM检测 ,同时采用免疫组化试管法检测尿液中抗CMV -SPTM阳性细胞。结果  3组患儿血CMV -IgM阳性率及尿CMV -SPTM阳性率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VM与DCM组患儿血CMV -IgM阳性率及尿CMV -SPTM阳性率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巨细胞病毒与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陈建斌  饶邦复 《重庆医学》1995,24(5):294-296
众多研究提示,部分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DCM)与病毒感染有关;病毒性心肌炎(VMC)与DCM间关系密切,估计在DCM患者中约有10%至20%曾患过VMC。心肌中检测到病毒或病毒核酸,是病因诊断最特  相似文献   

7.
测定154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平均随访36.8月。发现LVDd≥70mm者平均存活时间较LVDd<70mm者明显缩短。提示LVDd是DCM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熊孟琴  毕平 《重庆医学》2008,37(16):1812-1813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DCM并心力衰竭患者均在利尿剂、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硝酸盐制剂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卡维地洛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4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缩短分数(FS)、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和左室后壁厚度(LVPW).结果 治疗4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卡维地洛治疗组的FS(22.8±6.3与17.2±5.2,P<0.05)、EF(47.8±9.7与40.5±6.4,P<0.05)、LVDD(60.5±6.6与67.3±6.1,P<0.05)、LVPW(10.3±1.2与9.5±1.4,P<0.05)显著改善.结论 卡维地洛能显著改善DCM心功能及抑制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9.
宋艳秋  张辉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3):323-324,32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型心肌病患者中的定量变化.方法:59 例心肌病患者通过冠脉造影检查后分为扩张型心肌病组(DCM组),28例和缺血型心肌病组(ICM组)31例.测定患者在不同的NYHA分级时血清CRP浓度.结果:ICM组患者血清 CRP 平均浓度明显高于 DCM 组(P<0.01).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病毒感染与趋化因子表达的改变在扩张型心肌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T-PCR方法检测12例原位异体心脏移植的扩张型心肌病受体心肌组织以及5例正常对照心肌组织中Evs-RNA的存在以及趋化因子RANTES、MCP-1、FKN及其受体US28的表达水平.结果在病理学证实的12例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组织中有7例Evs-RNA阳性.25%(3/12)心肌组织中MCP-1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经DNA同源序列分析,与人JE MCP-1同源性为97%.而正常对照心肌组织中病毒基因及趋化因子检测均阴性.结论肠道病毒感染可能会改变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而趋化因子的异常表达在扩张型心肌病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